位置:首页历史解密>42、刘邦和朱元璋聊权臣赵高和霍光

42、刘邦和朱元璋聊权臣赵高和霍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乱世意梦 访问量:1787 更新时间:2024/1/20 13:31:50

刘邦和朱元璋的微信聊天朱弟,上次说到内乱,这是有原因的,刘邦直接到了主题。刘哥这么早,开始找我聊天了,还说内乱的原因,我认为就是三个原因,一是宫闱之变,二是权臣之擅,三是宦官之祸。朱弟,你总结的很好,应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心不古,嫡长子制度执行的不彻底,刘邦说。

是的,这也是一个原因,出现权力错位就会是这样的。权臣之擅,这是权臣的问题,历史上权臣可不少,我们今天就说说他们吧。权臣顾名思义就是有权势之臣,多指掌权而专横的大臣。他们通常指掌握国家军政大权、威胁统治者的大臣,也可以指权倾朝野、威胁帝王统治的宦官。这里不仅是官员,宦官也是权臣的一个方面。先说大臣吧,这是权臣的主流,比如说秦朝的赵高,就是指鹿为马的那个人,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权臣,他是不是太监,这个不好说,看书上写他有女儿,应该不是太监,把他当成大臣吧,朱元璋说。赵高先是入宫,他工作努力,为人勤奋,又精通法律,秦始皇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不仅如此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这个位置不是很高,是皇帝身边的人吗,赵高这个人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要请成功,必须先取得皇帝的信任,这是第一步,要是能立一个皇帝就更有权力的,机会来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于沙丘,本来秦始皇的意思就是立太子扶苏当皇帝,长子扶苏为人"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无疑会是一位贤能的君王,况且依照嫡长子继承制也应该传位于他。当秦始皇召来兼管着皇帝符玺和发布命令诸事的赵高,让他代拟一道诏书给长子扶苏,这实际上已确认了他继承者的身份。赵高看到立长子扶苏为下一任皇帝,这对赵高十分不利,他没有按照秦始皇的意思,而是假意允诺着,赵高的心思就立胡亥,因为胡亥这个人昏庸无知,若胡亥继任帝位后,容易控制。因此赵高没有执行秦始皇的诏书,反而暗中却扣押了遗诏。赵高马上去找胡亥说明情况,胡亥知道后说都听从你的意见,后来赵高又找到李斯,李斯开始不同意,后来赵高分析利弊,李斯同意了。后来就是胡亥当上皇帝,然后赵高伪诏书杀死扶苏,这个时候,赵高的地位斗升,赵高官被封郎中令,成为了胡亥最亲信的决策者。赵高开始掌权,他利用胡亥的心理,杀死蒙恬蒙毅蒙氏兄弟,还杀胡亥的兄弟姐妹,据记载赵高一次就在咸阳杀掉了胡亥的12个兄弟,将10名公主碾死于杜邮。不仅如此,赵高还安排自己的亲信当上大官,在胡亥的左右。再后来就是掌握大权,陷害李斯,赵高权势滔天,成为第一人,为了验证一下,他开始指鹿为马的表演。指鹿为马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故事,朱弟,可以写出来。好的,刘哥,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话说李斯陷害而死后,赵高名正言顺地当上了丞相,这是最大的官,朝中事无大小,都完全由他决断,他的位置可以说是太上皇,渐渐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这就是上帝要使人灭亡就先使人疯狂。有一天,赵高趁群臣朝贺之时,命人牵来一头鹿献给胡亥,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看看赵高是这么表演,赵高说:"臣进献一马供陛下赏玩。"大臣都愣住了,连胡亥也是不相信,这分明是一头鹿,丞相怎么说是马呢,胡亥虽然糊涂,但是鹿是马还是分得清。他大笑道:"丞相错了,这明明是头鹿,怎么说是马呢"胡亥还不是傻子,而是有分辨能力的。赵高的用意就是看看群臣的看法,那个是跟我一般,那个是不跟我一般,就说这是鹿,然后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问大臣;"你们说这是鹿还是马"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是这些大臣有的慑于赵高的淫威,缄默不语;有的惯于奉承,忙说是马;有的弄不清赵高的意图,还是说了真话。赵高的目的达到了,看出这些大臣的政治属性。胡亥蒙了,这是什么情况,认为是自己有病了,可能自己是冲撞了神灵,才会认马为鹿,遂召太卜算卦,这个太卜也是赵高安排好的,就说道:"陛下祭祀时没有斋戒沐浴,故至于此。"胡亥没有经历这样的事情,就信以为真,便在赵高的安排下,打着斋戒的幌子,躲进上林苑游猎去了。胡亥开始不再管事,就全部交给赵高。后来赵高便将那些敢于说"鹿"的人纷纷正法。这个故事,很是说明问题,这就是权臣的套路,赵高不简单,刘邦说。更有甚者,赵高想当皇帝,他杀了秦二世胡亥,这个时候赵高拿到玉玺,他想当皇帝,准备宣布登基。赵高问大臣怎么样,这些文武百官皆低头不从,都不表态,以无声的反抗粉碎了赵高的皇帝梦。赵高只得临时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王室成员子婴。子婴知道自己不过乃是一个傀儡而已,他不愿再重蹈胡亥的覆辙,就设计斩除赵高,接着杀了赵高三族。这就是权臣赵高的下场,很是悲惨。自古权臣都没有好下场的,赵高就是先例,刘邦说。朱元璋说,刘哥,那个朝代都有权臣的,你们西汉朝也有的,就是霍光,至于说王莽都算是权臣,他是更大的权臣,把汉朝都篡权了。王莽就不算了,他算是开国皇帝,霍光算是权臣,刘邦说。这些人决定了王朝的很多大事,但是没有夺得皇位,这样的算是权臣,刘邦接着说。那就说说霍光的故事,关于他也算是历史上的名人,不少人看好他的。霍光的家庭出身很好,他的大司马霍去病的异母弟、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外祖父、汉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这个身份很是显赫的,一个是大将军的弟弟,两个是皇帝的亲属,这是他成为权臣的基础,没有这个他不会也不敢。霍光很小的时候,就进宫了,他的起点很高,常年侍奉汉武帝左右,因此得到汉武帝的信任。后来汉武帝临死前就托孤辅佐,汉武帝令宫中画师画《周公辅成王朝诸侯图》赐给霍光,暗示他准备辅政。霍光地位之所以很稳固,这也与金日磾和上官安都有联姻关系,他们都是同为辅政大臣,金日磾次子金赏的妻子是霍光的女儿。上官的儿子上官安所娶的则是霍光的女儿。后来因为政治纷争,上官桀联合盖长公主、燕王刘旦以及辅政大臣桑弘羊等共同结成反对霍光的同盟,做好准备打算一举擒杀霍光。还是个孩子的汉昭帝识破这些事情,最后霍光族灭上官桀父子和桑弘羊,盖长公主和燕王旦自杀。从这以后霍光成为朝政实际上的决策者,也就是权臣。权臣的形成,是通过战斗而得到,不是很简单就能获得,刘邦点评道。是的,权臣都是有能力的人,有手段有方法有策略,一步一步形成的。霍光算是掌权了,后来汉昭帝驾崩,他没有儿子。霍光迎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刘贺即位,这就是著名的27天皇帝的人,后来霍光以淫乱无道的理由废除了他,接着霍光同群臣商议后决定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继承帝位。霍光的这个行为,就像殷商伊尹,行废立天子之事,这就是权臣的标志。汉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要归政于帝,但宣帝没有接受,朝廷事务的决策仍先经过霍光过问再禀报皇帝。实际上汉宣帝对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内心十分忌惮,与之同车时“若有芒刺在背“。原因就是霍光本人功高震主,这是很多皇帝最忌讳的事情。人都要死的,霍光也例外,在位时,活着的时候,霍光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是死后,家族中就有不安分者想谋反,后来事情败露,霍禹被腰斩,霍云、霍山自杀,霍家一族遭到满门抄斩。为什么霍光死后谋反呢,这是个问题,是不是皇帝的计谋呢,是不是皇帝的借口呢,这个不得而知,后来霍光得到平反。霍光应该算是好的权臣,他活着的时候没有造反,刘邦说。霍光的结局还算是可以,他的后代因为你太骄傲获罪,也是因为霍光没有管理好家庭的缘故,或者有其他原因,这都不好说,朱元璋说。还有其他的权臣的,明天再说吧,再见,刘哥!好的,朱弟!

标签: 刘邦朱元璋赵高霍光权臣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刘彻为何对霍光信任有加,让霍光成了托孤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奔跑吧向阳光标签:刘彻,霍光,刘询,刘弗陵,卫子夫

    刘彻临终前,曾给幼子刘弗陵,留下四位托孤重臣,他们分别是:金日磾{车骑将军},上官桀{左将军},霍光{丞相,霍去病的弟弟},桑弘羊{御史大夫}。刘彻为何不担心霍光会成为权臣,对刘弗陵行废立之事呢?下面请听编者向您详细道来。刘弗陵登基后,霍光果然先后除掉了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过早病逝},自此霍光在朝

  • 霍光再强也是臣子, 刘贺再差也是皇帝, 为何轻易就被霍光废黜!

    历史解密编辑:娱点娱滴标签:霍光,刘贺,皇帝,汉昭帝,刘弗陵

    在封建史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独一无二的,向来只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却鲜少有臣子权势滔天,敢把皇帝不放在眼里。汉朝的霍光,却是这样的一个少数例子,他非但不怕皇帝,还敢亲手废掉皇帝。可巧的是,这位被霍光废掉的皇帝,只当了27天。他就是刘贺。从刘贺得知自己有机会当皇帝兴冲冲收拾行囊赶来长安,龙椅还

  • 弘农杨氏的老祖宗杨敞,为什么会被霍光推荐,最终成为西汉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名人堂标签:霍光,杨敞,丞相,刘彻,司马氏,汉昭帝,弘农县,弘农杨氏,西汉宰相

    历史上著名的弘农杨氏的老祖宗杨敞,之所以会被任命为丞相,主要是因为站队成功,工作能力强,听话不搞事情。公元前87年,汉武帝刘彻重病不起,感到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所以匆匆立八岁的幼子刘弗陵为太子,继承江山。不过,汉武帝刘彻对自己八岁的儿子很不放心,但是也没有办法,刘彻只有六个孩子,先太子刘据因为巫蛊之

  • 由巫蛊之祸分析霍光的生存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大大小小的风筝标签:霍光,武帝,刘彻,卫青,匈奴,霍去病,卫太子,巫蛊之祸

    说到古代雄才大略的帝王,汉武帝必须榜上有名。他北击匈奴、南征两越的辉煌之举,麾下更是有飞将军李广、骠骑将军霍去病、大将军卫青,然而,晚年的汉武帝却疑心甚重,逼得儿子戾太子刘据无路可走,只能起兵,默许自己深爱的妻子卫子夫自缢。甚至为了小儿子刘弗陵能顺利继位,杀死其母亲钩弋夫人。但是,却唯独有一人在此混

  • 西汉权臣霍光的那些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霍光,霍光的,权臣,刘询,刘彻,刘弗陵

    之前的文章讲了历史上三位口碑较好的权臣,今天本文将为您说说西汉历史上一位具有争议的权臣霍光。一听到霍光这个名字,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大名鼎鼎的霍去病,毕竟他俩都处于同一时代。近代的霍元甲虽然也是历史名人,但距离西汉的时间太远了,他跟霍光无法建立联系。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这兄弟俩在汉朝算是

  • 霍光的女儿被封为皇后,却成为霍家获罪的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霍光,刘询,皇后,卫太子,许平君,刘彻

    在西安古城北边,过了渭水,就是咸阳原,在这里有九座帝陵,最大的一座便是汉武帝的茂陵,在它的东南有一座大幕,墓中埋的是武帝为他的太子选定的辅弼大臣霍光。霍光辅佐了昭、宣两帝,坚定地执行武帝“罪己诏”原定的治国方针,汉家江山又焕发出勃勃生机,史称“昭宣中兴”。霍光生前权重皇帝,帝王给了他无限的倚重和信任

  • 霍显:霍氏一族的掘墓人,霍去病和霍光的心血毁于一旦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霍去病,霍光,许平君,霍成君,汉宣帝

    前71年,女医淳于衍求大将军霍光的妻子霍显,为自己的丈夫谋个美差。霍显说:“只要你在皇后的药中做些手脚,荣华富贵唾手可得。”淳于衍没想到自己不过是想为丈夫换个差事,却惹来这么一场祸端。她下意识地推脱,然而对方阴谋已漏,岂容她不干。她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参与其中,要么成为一个死人。最终,她答应了下来。她

  • 卫霍关系极深,霍光掌权之后,为何不给皇后卫子夫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侦查号标签:霍光,皇后,刘彻,卫子夫,卫太子,汉宣帝,卫霍关系

    班固《汉书·霍光传》中记载,“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汉武帝临死之前,任命霍光为首席托孤大臣,提拔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少主刘弗陵。此后,霍光又经历汉昭帝、汉废帝、汉宣帝三代,每一代都是权倾天下的权臣。然而,霍光权倾天下之后,种种作为却又令人不解:卫霍同气连枝,霍光权倾天下之后,为何不给卫青家族平

  • 品读—汉宣中兴之霍光之死(三)

    历史解密编辑:小范先生标签:霍光,许广汉,刘恒,刘病己,汉宣帝,宣帝

    汉宣帝这个人,当然就比那个昌邑王强多了。他最后怎么处理和强势的霍光的关系呢?他跟文帝还不一样的,文帝刘恒毕竟是诸侯王啊,是刘邦的儿子。汉宣帝刘病己,他与皇室这层关系,必须追溯到汉武帝那里去,这都是曾孙这一辈了。应该说他这个皇帝,霍光说他是就是,霍光说他不是就不是,因为像他那样子血统的人太多了。但是,

  • 汉宣帝登基要感谢霍光的扶立?错!若没有汉宣帝霍光将死得很难看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霍光,汉宣帝,霍光的,刘询,汉昭帝,刘旦

    元平元年四月,年仅二十岁的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汉昭帝无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迎立昌邑王刘贺,奉汉昭帝衣钵继承皇位。大概过于得意忘形,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二十七天犯罪一千多件,刘贺龙椅还没坐热,就被霍光废黜了!皇位再次空缺,在大将军长史邴吉的推荐下,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