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这个人,当然就比那个昌邑王强多了。他最后怎么处理和强势的霍光的关系呢?他跟文帝还不一样的,文帝刘恒毕竟是诸侯王啊,是刘邦的儿子。汉宣帝刘病己,他与皇室这层关系,必须追溯到汉武帝那里去,这都是曾孙这一辈了。应该说他这个皇帝,霍光说他是就是,霍光说他不是就不是,因为像他那样子血统的人太多了。但是,我们就发现,霍光辅政几年后,就发生了一个悲剧,霍光家族被汉宣帝满门抄斩。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件事我想要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是霍光本人及家人的问题,再一个才是汉宣帝的问题。
先讲霍光本人。霍光本人,我们从前面几件小事可以看出,他这个人很耿介,很坚持原则,做事很讲章法。但是有原则,讲章法,有时候难免就不通人情。比如,前面盖长公主的事,就显得有一点儿过分。但是现在用在宣帝身上,而且是他现在这个身份上,就已经不仅仅是坚持原则、不通人情的问题。许平君,是汉宣帝在民间时候娶的妻子,两人婚后感情很好。你想,刘病己家人亲人都没有,再亲都是他奶奶的娘家人,所以有人嫁给他,对这个年轻人来说,是很大的安慰。一年以后生下儿子,生下儿子以后,几个月他就当皇帝了,当天封侯,当天登基,这个许氏就自然被立为婕妤,但还不是皇后。霍光的小女儿,是皇太后的小姨,应该是霍光后来的小妾霍显所生,霍光的大女儿当为原配所生,因此这个小姨与外甥女年龄相仿,自然平常来往密切。所以大家就说,要立皇后的话,那还不是霍将军的女儿吗?中国的历史上,皇家的婚嫁从来不讲辈分的。但是这话并没有明确说出来。现在霍光已经是权势煊赫,无人可比了。他是真正的三朝元老,辅佐过一个皇帝,立了一个皇帝不成器,二十七天被废了,现在再立一个皇帝。经过这几次废立皇帝,霍光那种说一不二的位置和身份,已经无人可敌了,其他的辅佐大臣早早地就去世,他的位置已经到了一言九鼎的程度。
所以大家都想,现在的这个皇帝就是他立的,那么他们家女儿肯定应该近水楼台了。可是没想到汉宣帝很有城府。他下诏说,我有一把旧剑丢了,这虽然是我过去用的一柄旧剑,但是也不能随便废弃,你们给我找来。一般的人以为他真是找剑呢,其实他是告诉大臣,我不愿意换老婆,皇后就是这个许婕妤。这时候有些官员们还真明白了,人家不愿意换老婆,就上书请求立许婕妤为皇后。为什么汉宣帝刘病己不趁这个机会就娶了霍光的女儿做皇后呢,这样不就使关系更铁更亲、皇位更稳了吗?其实错了,如果外面是霍光,宫中是他女儿,头顶上的皇太后还是他的外孙女,这个皇帝当的是不是一点自由空间都没有了?所以他不愿意。这样说明刘病己很有城府。霍光潜意识里对这个皇帝本人的威权缺乏尊重。他那种耿介的脾气,按章程办事的正直,强化了他良好的自我感觉,恰恰掩盖了他潜意识里轻视领导的错误。在处理许广汉封爵这个问题上,霍光对宣帝其实流露了那么一可是霍光在这件事上的反应,是非常糟糕的。《资治通鉴》是这么记载的,“霍光以后父广汉,刑余之人,不可以君国”。人家女儿当皇后,她爸要封个侯,这并不是一个太过分的事,上官安不就是这样过来的吗!可是霍光却说,这个许广汉是个刑余之人(宦官),不可以封侯,拖了一年多,乃封为昌成君,君就比侯爵位低多了。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霍光潜意识里,并不把皇帝的岳父放在眼里,也就是间接的说,对这个皇帝本人的威权缺乏尊重。我们不要用今天的关系来看,该不该封侯,我们要用当时的伦理来看,霍光在这里犯了一个轻视领导的错误。问题是他自己还不知道。他那种耿介的脾气,按章程办事的正直,还在底下支撑着他,膨胀着他,强化了他良好的自我感觉,恰恰掩盖了他潜意识里轻视领导的错误。
回顾一下,当初汉文帝对周勃的情形。汉文帝对周勃也是非常尊重,下朝的时候,要一直目送着他远去。每次见到周勃,“礼下之已甚”,就是非常谦卑。袁盎就跟文帝讲,说这可不符合君臣之道,他再有功,皇帝是皇帝,功臣是功臣,你不必对他这么谦卑。后来汉文帝就改变了做法,文帝的态度愈益庄重,周勃为臣的礼节。
越来越恭谨了霍光对宣帝,君臣之间的礼节自然还在,但是在处理许广汉封爵这个问题上,他其实流露了那么一种妄自尊大的骄狂心态。对于霍光的大权在握,后人就有评价,说昭帝十四岁就能够明辨是非,判断那些诬告霍光谋反不实之种妄自尊大的骄狂心态。词,那时你就可以归政了,现在这位年近弱冠的刘病己在位,霍光更应该稽首归政才对。
大将军确实提出稽首归政了,宣帝谦让,霍光他就作罢了,皇帝谦让谦让,就不归政了,霍光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谦卑的霍光了。朝廷任何事还是先报告霍光,然后再报告皇帝,他才是真正的中央最高领导人,先报告他,然后到皇帝那备备案,就是他先处理了的事,皇帝肯定按他的意见办了。
在昭帝的时候,霍光的儿子,霍光的侄子,霍光的女婿,都已经在朝里任职,掌握着禁军,盘踞在各个重要的岗位,盘根错节。昌邑王废了以后,霍光的权力就更重了,每次皇帝与霍光见面的时候,“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非常谦卑低调。这个时候,没有一个袁盎这样的人出来,指出君臣关系的不正常。
真正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是霍光的老婆霍显。霍光的正妻病死了,霍显是由妾转正的,她想让自己女儿霍成君入宫做皇后。可是这时许婕妤已经是许皇后了。机会有没有?机会来了。许皇后怀孕了,怀孕期间还生病了。病了就要有医生给皇后看病,那时候有个女医官淳于衍,跟霍氏关系不错。古代的医卜者流是下等人做的职业,一个大将军的夫人跟她关系那么密切,可以知道女医官的水平不简单。淳于衍有事没事会到霍府来串串门。她丈夫是掖庭的护卫人员,就跟淳于衍讲,你跟霍夫人的关系那么好,霍光权倾天下,你找她给我安排一份好工作吧。
这一天淳于衍就去见霍显,提出请求。看着淳于衍,霍显心里突然有了主意,你现在不是给皇后看病吗,如果能把这件事做成,你丈现在位高权重,霍光他已经有一点轻慢了,他以为自己可以上下其手了。夫这事就能成。霍显让淳于衍做什么呢?让她利用给皇后看病的机会下毒药,最后就把许皇后给毒死了。
满朝文武都很震惊,皇后偶染小恙,怎么就死了?太医都干什什么去了?宣帝就下诏调查这件事,霍显知道后就害怕了,如果淳于衍顶不住,把这个事招出来怎么办?这麻烦可就大了。所以她就吞吞吐吐地向自己丈夫霍光,交代了事情原委,这事是她让淳于衍干的,现在事已至此,希望负责调查的官员们不要逼得太急,否则淳于衍可能把她招供出去。史书上说霍光得知后大惊,他就想举报这件事,可是他又不忍,犹豫不决。
如果霍光还是当初那么一个严谨的人,坚持原则的人,这时他可能就举报了。他现在犹豫,没举报,还是如我所分析的,现在位高权重,霍光他已经有一点轻慢了,他以为自己可以上下其手了。
这个材料报上来了,霍光签署意见,说淳于衍就不要再审了。因为他先于皇帝处理诸般政务,这件事就压下来了。不久,霍光做主,把他的小女儿霍成君嫁到宫中。汉宣帝本始四年(前70)春三月,立霍光的女儿为皇后,大赦天下。
这件事出来以后,汉宣帝有什么反应?汉宣帝当初不愿意立霍氏为皇后,现在塞给他一个皇后,他却马上同意了。但是三月份立皇后,不久后他下了一道圣旨,立儿子刘奭为皇太子,还为太子安排了师傅。同时立岳父许广汉为平恩侯。
太子师中有个人叫疏广,很有名,《资治通鉴》上载有他一句话关于给子孙留钱财的话:子孙贤而多财,则损志;愚而多财,则益过。
汉宣帝这么做的目的,是要把许皇后的儿子立为皇太子,并且为老岳父许广汉封侯。同时为了平衡,封霍光的侄孙为冠阳侯。霍家女儿为皇后了,那就要封霍家一个人为侯,许家有一个外孙为太子,所以封他的外公为侯。
这件事我们比较一下,当初霍光磨磨蹭蹭,舍不得给许广汉封侯,一年多才封个君,就反衬出霍光的不得体了。
从这些人事安排里面,能看出汉宣帝是有心计的人。
霍光的夫人听说立了太子十分生气,气得吃不下饭,她说这个刘奭是皇帝在民间生的儿子,出身低微怎么能立为太子呢?将来我家姑娘生了个孩子,只能为亲王、为诸王,这个小子居然当太子?据说,她又叫皇后去毒太子,太子多次被皇后诏去,但是不管皇后赐食什么东西,那些保姆们都先尝尝,皇后携着毒,却一直没有下手机会。
地节二年(前68)三月霍光病逝。宣帝在霍光病重期间,亲自到家里去看望,在病榻前还泪流满面。霍光死后诏以皇帝的规格下葬,这是罕见的荣耀,大概也就周公有这个待遇。这时候汉宣帝才开始亲政,离他即位已经六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