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穷兵汉武(二七)刘彻为刘据平反,处死反太子官员,真的是悔过?

穷兵汉武(二七)刘彻为刘据平反,处死反太子官员,真的是悔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2237 更新时间:2023/12/12 16:30:07

因为巫蛊之后的大乱,汉武帝刘彻晚年时发生了一系列的政治动荡,给国家和朝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巫蛊之乱后刘彻反思自己的过失,开始思念自尽的太子刘据,并采取了一系列弥补的措施。他除了将巫蛊之祸的罪责推在刘屈氂李广利、江充等一系列反太子派大臣的头上,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他通过这些操作表示自己对巫蛊之祸反思,后悔自己逼死了儿子刘据,表现出了一个老迈父亲失去儿子的凄凉场面。很多人对此时的刘彻表示同情,认为他是被刘屈氂等人蒙蔽才铸成大错,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

在巫蛊之祸后,很快便因为太子刘据及其党羽的覆灭,使西汉朝廷开始了新一轮的政治斗争。刘彻采取了果决的措施阻止这些斗争,将争夺太子位的儿子相继贬斥,就连他们的党羽也被处死或流放。他开始怀念太子刘据活着的日子,对自己在巫蛊之祸中的行为表示悔恨。刘彻接受了大量的,替刘据说清的奏章或信件,提拔了为刘据说情的大臣,将巫蛊之祸中站在刘据对立面的大臣处死或流放。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与刘据作战的丞相刘屈氂,于是巫蛊之祸中的功臣相继被处死或灭族,作为逼反太子的罪魁祸首的江充还被夷三族。

刘彻通过这样残酷手段否定了之前对刘据叛乱的定性,一改朝廷中反太子刘据的政治风气。因此刘据之死在政治上的定性大改,从最初的太子举兵反叛,被开脱为“子弄父兵”的误会,而刘据之死也被认为是乱兵中的无辜受害者。刘彻修建了思子宫来寄托哀思,后来又修建了归来望思台来召唤刘据的灵魂。此时的刘彻表现得非常低沉和凄凉,早已没有了雄才大略的皇帝模样,更多的是老年丧子的父亲。他一改刚愎自用的性格,主动地接受了很多朝廷大臣提出的意见,任用不少刘据在世时提拔起来的官员。

最让人意外的是,刘彻居然对以往的独断专行进行了反思,甚至下《轮台诏》作为罪己诏,将扩张性的国家政策恢复到休养生息。后世学者认为刘彻这种一改往日雄才大略的做法,恢复到文景之治的政治策略,是刘据之死给刘彻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刘彻因为怀念儿子,再加上国家因内乱而出现疲敝,所以他才选择了刘据生前多次推崇的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些政策在刘据提出时,与刘彻发生过多次冲突,使父子关系陷入紧张,最终矛盾激化。而刘据之死让刘彻备受打击,他如此做是表示悔恨,才将儿子在世时的政策重新捡起来。

然而从史书来看,这种说法其实是一厢情愿的,刘彻作为雄才大略的皇帝,实际上并不会因为这个打击而真正地陷入迷茫和悔恨之中。刘彻反思巫蛊之祸的过失是有的,但从根本上讲也是政治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对儿子的思念。实际上刘据死后他的妻儿也相继遭到残杀,只有最小的孙子刘询在狱中躲过灾难。刘询一直在监狱待到了刘彻弥留之际才被特赦,如果刘彻真的对刘据之死表示悔恨,断不会将刘据的孙子放在狱中关这么久。从这点就可以证明,刘彻表现出来的反思刘据的行为都是政治需要,而不是真心实意地思过。

从史料来分析,刘彻表面上的一系列操作看似对刘据之死表示后悔,实际上却是为了重组朝廷的需要,拉拢儒家官员,尤其是出自于刘据太子党的大臣。实际上在这些操作中,刘彻的很多政策与自己一贯的政策路线是不符的。刘彻是喜欢对外扩张的皇帝,这是他历来迷信的法家治国理念所决定的。而刘据则是更推崇儒家的治国方略,所以父子俩才有这么大的分歧和矛盾。最终在儒家和法家官员内斗的推动下,父子俩的矛盾激化,酿成了巫蛊之后的惨剧。可是经过巫蛊之祸和太子之争的内斗后,国家和朝廷格局大变,内斗造成的损失让刘彻发现,政治格局的走向并不能完全如他所想。

在经过一系列动乱之后,刘彻清除了朝廷中对皇权的威胁,却发现政治格局又多出了其他的隐患。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自尽,太子党的卫霍外戚集团几乎覆灭,儒家大臣大量遭到残杀。但这并没有改变儒家在朝廷中的统治地位,虽然没有了太子党,但儒家官员依旧占据半个朝廷。实际上从独尊儒术开始,儒家在西汉经过多年发展,在学术和政治领域已经有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刘彻打压刘据不但没能削弱儒家,甚至连掣肘儒家的法家都搭了进去。此时他已经年老,国家因内乱而重创,再也没有经历改变这样的政治格局。

刘彻想要扶持小儿子刘弗陵为储君,而刘弗陵在朝廷中却没有任何根基。当时刘弗陵才几岁,根本不可能控制占据朝廷半壁江山的儒家官员。如果刘彻年轻个几十岁,还能把儒家派系完全掀翻,重新给刘弗陵打造一个班底。可他没有时间了,一旦他突然去世,几岁的刘弗陵面对的将是主少国疑的政治危局。这种情况下,国家必然面临权臣控制朝廷,皇权旁落,皇帝当傀儡的危险。这种政治锅具一旦处理不好,其结果就是亡国和改朝换代。刘彻为自己的雄才大略和功绩奋斗了一辈子,肯定不希望死后出现灭国的情况。

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刘彻只能选择向儒家官员们妥协,将其打造成刘弗陵的执政班底。可因为巫蛊之祸和刘据之死,刘彻在儒家官员面前已经丧失了信用,所以他必须要重建这种信用。刘彻接受儒家官员为刘据平反的奏章,改变刘据反叛的政治定性,修建思子宫,下罪己诏,都是为了拉拢儒家官员。他通过这种方法表达了自己对儒家的定性,将儒家治国策略作为新的政治路线,并将其设定为刘弗陵未来的政治路线。这种政治上的姿态,对于重返朝廷的儒家来说是极大的利好,他们也希望重新走上政治舞台中央。

刘彻递出了橄榄枝,儒家官员自然不会蹬鼻子上脸,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大量的儒家官员重新被用。其中田千秋便是典型,他因为帮刘据伸冤而受到刘彻重用,先被拜为大鸿胪,后来又当了丞相,成为后刘据时代执掌西汉朝廷的一代名相。儒家重新掌握朝廷后,重建了自己的执政路线,这也得到了刘彻的支持。所以刘彻下罪己诏,改变自己以往对外扩张的政治作风,开始了休养生息。经过这样的政策变化,刘彻将儒家打造成了继承人刘弗陵的执政班底,为自己的身后事开始做安排。

由于儒家的复起,很多太子党和卫霍外戚集团的参与也得到重用,朝廷格局重新进入了刘据时代儒家独大的局面。可以说刘彻的妥协对于西汉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也挽救了西汉走向灭亡的危局。刘彻的变化并非是因为思念刘据而进行悔过,更多的是政治形势迫使他进行转变。他的所有行为都是在政治形势变化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并不是他自己意志的体现。对于晚年的刘彻来说,为幼年的刘弗陵打造执政班底,平息朝廷内斗的危机,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个句号是最重要的。因此他也体现出了老政治家独有的心胸和眼光,放弃了对外扩张的执念,为未来的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太子刘据几乎是倾尽了心血,最后他为啥要下令诛杀刘据?

    历史解密编辑:暴龙历史记标签:刘彻,江充,刘据,卫太子,汉武帝

    历史人物中被冤枉的典型案例就是卫太子刘据,“巫蛊之祸”是西汉历史上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有传言说根据汉武帝后来的态度,甚至有可能是他想要铲除刘据势力,或者根本就是对刘据不满想要易储,为此故意策划的一场阴谋。巫蛊之祸巫蛊之祸发生在汉武帝晚年,后果就是酿造了父子之间相残的惨剧,在司马光著作的《资治通鉴》里

  • 刘病已是刘据之孙,为何继位之后,却给祖父谥号“戾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霍光,刘彻,刘据,卫太子,刘病已,汉宣帝

    公元前73年,刘病已(刘洵)继位第二年,颁布诏书追谥刘据曰“戾”,所以刘据又称“戾太子”。所谓“戾”,《逸周书·谥法解》解释是“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逸周书》是周朝古书,其中《谥法解》是现存最早、沿用最久的关于谥法的文献。众所周知,刘病已是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西汉

  • 卫子夫,汉武帝,都输给了钩弋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卫子夫,刘彻,钩弋夫人,陈阿娇,阿娇,司马相如

    汉武帝,小时候见到漂亮表姐陈阿娇。就留下一句很有名的话: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从此金屋藏娇的典故不胫而走。窦太后也因此深深钟意汉武帝做皇帝。汉武帝娶了陈阿娇,在窦太后的支持下,当上了皇帝。但是,阿娇暴戾无理,不是汉武帝喜欢的女人。碍于窦太后的情面,汉武帝一直容忍退让。有其女必有其母,窦太后也

  • 汉武帝为什么在去世前杀死钩弋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左都护卫标签:刘彻,刘弗陵,钩弋夫人,吕雉,卫太子

    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基称帝,史称汉武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文景之治,为大汉王朝国力达到空前的强盛,国库也相当充盈。汉武帝决定摆脱之前的被动局面,重用卫青、霍去病等人北征匈奴,另外,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扬我大汉国威,四方无不臣服。正所谓“人无完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没有逃脱

  • 北魏皇妃,因儿子获封太子而被处死,根源竟是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刘彻,钩弋夫人,皇帝,北魏,太后,文帝,武帝,李氏,北魏皇妃,汉武帝,赵婕妤

    公元453年10月,北魏皇帝拓跋濬登上白楼俯瞰皇宫景象。突然看见一身材窈窕女子正在掖庭劳作,便立即召见了她。“真乃绝世佳人,当纳为妃!”一夜风流后,这名女子身份一变,由阶下囚变成了皇帝的爱妃。看到这里,有人会觉得女子改天换命,将来定能享受荣华富贵。其实不然,相反这正是此女子踏上不归路的第一步。那这位

  • 汉武帝要立刘弗陵为太子,转头又对钩弋夫人说:你活不了了!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刘弗陵,刘彻,钩弋夫人,卫太子,汉昭帝,汉武帝,赵婕妤

    汉武帝有六个儿子,为何最终传位给老六刘弗陵?汉武帝要立刘弗陵为太子,转头又对钩弋夫人说:“你活不了了!”皇帝这个职业,听着光鲜,其实,干起来是很难、很累的,因为,这是个天下独一份的职业,所以,身处皇位就要时时提防别人觊觎,因而,皇帝的晚年大多疑心病很重。西汉最有建树的汉武帝刘彻,晚年也有此烦恼——他

  • 汉武帝究竟为什么杀死他最爱的钩弋夫人?原因这么荒谬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钩弋夫人,刘彻,刘弗陵,宠爱,汉昭帝,吕雉

    钩弋夫人曾经是汉武帝的宠妃,也是汉昭帝的亲生母亲。当初她被刘彻看中,因为手掌有一玉钩被刘彻封为钩弋夫人。后来刘彻的病日益严重,他明白自己虽然被称为真龙天子,但是也终究逃不过生老病死的规律。他开始考虑自己的皇位继承问题,后来他终于决定立刘弗陵为太子。那个时候刘弗陵才七岁,还是一个是个活泼讨喜的孩子。但

  • 为何刘邦不杀吕雉,而刘彻杀钩弋夫人?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邦,吕雉,刘彻,钩弋夫人,刘盈

    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皇后,吕雉被后人贴上了“心狠手辣”的标签。之所以说她心狠手辣,主要是因为在刘邦死后,吕雉把刘邦宠爱的戚夫人砍掉手脚,做成了人彘!面对这样的场景,吕雉的亲儿子刘盈看到之后都吓个半死,更不要提旁人了。然而,很多人或许会问,既然刘邦明知道吕雉权力很大,等自己死后也很可能专权,为何不提

  • 年仅8岁的刘弗陵被立为太子,钩弋夫人为何留不得?汉武帝的考量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刘弗陵,刘彻,钩弋夫人,卫太子,霍光,皇帝,汉武帝,赵婕妤,汉昭帝

    公元前87年,年仅八岁的刘弗陵被立为太子,旋即在汉武帝去世后即位。刘弗陵被立为太子之前发生了一件事,即他的生母钩弋夫人被杀了,汉武帝为了不再出现吕后干政的局面,来了一个杀母立子。这本来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但有人据此认为刘弗陵并不是汉武帝的亲生儿子(再加上刘弗陵出生的时候,汉武帝已经六十多岁了),这是

  • 钩弋夫人是个什么样的女人?汉武帝为什么一定要立子杀母?

    历史解密编辑:廊人标签:钩弋夫人,刘彻,刘弗陵,吕雉,霍光,卫太子

    汉武帝晚年,有一次他外出巡游到河间国,他身边的一个“望气者”突然对他说,这个地方有一个奇女子,陛下可以派人去找找看!那时候,汉武帝身边虽然有一群美女,但侍奉他的时间太久了,就觉得不太新鲜了,当他听说河附近有奇女子,顿时来了兴趣,于是连忙派人去查访。没过多久,就有一位官员在附近找到了一个姿色绝佳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