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相如到底葬于何处?

司马相如到底葬于何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华西都市报 访问量:3553 更新时间:2023/12/8 1:15:01

今日成都琴台路。张海摄

“汉中郎将文苑令司马相如墓道”碑。

  图据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官方微博

《增修灌县志》

司马相如像

□林赶秋

  “史圣”司马迁《史记》第一个为“赋圣”司马相如单独立传,稍晚的班固《汉书》几乎照抄《史记》全文。二者皆称司马相如是“蜀郡成都人”,暮年因“消渴疾”(即糖尿病)免官,然后“家居茂陵”。接下来就提到“相如已死”,并未言明他被葬于何地。那么,司马相如到底葬于何处?

“赋圣”魂归何处

  据唐《元和郡县志》卷三二记载,司马相如的墓地位于彭州导江县(县址在今都江堰市聚源镇)“东十二里”,《大清一统志》卷二九三“司马相如墓”条却引作“《元和志》:在导江县东二十里”。而宋《太平寰宇记》卷七三则称其墓在永康军导江县“东十里”。清人王培荀(1783年-1859年)《听雨楼随笔》又说是在“灌县(今都江堰市)东十二里”,乾隆《灌县志》卷十亦云“在治东十二里”。上引三个数据略有出入,但大致方向却一样。

  光绪《增修灌县志》卷二《舆地志·陵墓》“汉中郎将文园令司马相如墓”条下注引“旧志”云“离县十二里刘海坝”,算是更明确了一步。而距刘海坝不远处恰有一高出周围地面的大土堆,当地人称“高墩”,极有可能就是司马相如墓的封土堆。

  清嘉庆四年(1799年)仲秋之吉日,知灌县事徐鼎在聚源乡羊桥村羊子桥侧竖立了一块司马相如墓道碑。《都江堰市金石录》称其“高1.70米,竖于高0.80米之赑屃背上,连碑帽高丈余”。1958年,桥毁,碑拆,被挪作他用,1984年发现大半截残碑,后移入都江堰市文物局。据付三云先生测量,残碑连榫高160厘米,宽107厘米,厚29厘米,碑面尚存“园令司马相如墓道”等字迹,据光绪《增修灌县志》所载,其原本的全称殆为“汉中郞将拜文园令司马相如墓道”。

  清同治、光绪年间,居然还有俄国人来导江县巨源羊子河(都江堰一支渠,在今都江堰市聚源镇与幸福镇交界处)畔扫墓,自称是司马相如侨居异域的后裔。巨源是聚源之别名,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字巨源,相传他当过郫县(今成都郫都区)令。而今之聚源镇大抵曾属山涛宰治过的地方,故取名谐音如此。

  1919年,有邑人拟建相如祠,“已卜地城南,道士有出赀者,嗣因财绌而止,王昌麟撰有记云”(民国《灌县志》卷十八《摭余记》)。

  综上所述,司马相如之墓在今都江堰市聚源镇境内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乘兴往访司马坟

  对司马相如墓最早、最有价值的一次探访是在1928年。是岁季秋,灌县文人余定夫一行八人,一时兴起,便同去踏访司马相如之墓。事后,他用诗句及诗间夹注记载了整个过程和所见所闻,曰:“玉垒山前羊子河,羊子桥边碑峨峨。行人下马尽低首,司马墓道鬼神诃。昔年驱车尝过是,但知墓道罔知址。宗邦文献尚无征,遑论之宋更之杞。戊辰九月二十辰,风晴日美最宜人,约得竹林七君子(同游七人),乘兴来访司马坟。周道挺挺直东下,土人指点刘海坝。旁行斜上转向西,落日衔山方说驾。夷然道旁一丘土,枯草断蓬谁为主?韩陵片石已无存,宁是当年不封树。牛溲马勃积坟前,踯躅临风意惘然。郁葱佳气今何在?不堪沦落二千年。闻说逊清当末叶,野人掘土得遗碣,俗物无知空谰言,等闲毁弃灭其迹(咸同间,野人掘得遗碑,或谓之曰:是不可存,存则墓近非所有矣,自是碑遂无考)。又闻皙人自远来,馨香布奠芟蒿莱,徐巿子孙居海上,饮水思源尚溯洄(同光间,有俄人来扫墓,云是相如后裔侨居异国者)。呜呼!考献征文贤者务,肯将显晦委之数。试看郫筒扬子坟,肃肃秋霜接春露。但得衣冠展拜勤,自然草野仰风声。归途更作重游约,要因司马起人文。”

  巧合的是,笔者和友人数年前乘兴往访司马坟时,也是“风晴日美最宜人”的天气。我们先来到刘海庙,当地榜其名为“刘海寺”。一问,庙基就是刘海坝,1990年前后地下突然涌泉,乡人纷纷挑取回家,若干日不绝,若干年后方重修今寺。寺中殿宇由钢筋水泥浇铸而成,内外装饰未完。

  在民主村三组十五、十六大队交界处,村民追忆道:高墩呈斜坡梯形,尚有1米多高,占地七八分,2009年搞拆迁时被铲平。中有“通汉井”,其下有石门,能下人。原十五大队住户杨泽民,年逾七旬,精神极为焕发,据他回忆:高墩离地2米多高,墩上有高墩庙,前后共三个殿,1951年拆毁(一说1956年)。全庙占地五六亩,有竹林、松树(4围,据说有2千多年)、臭椿(2围)。庙下有“通汉井”,拆后才见。

  2023年,笔者偶然间访得真正的通汉井,原来在今成都市郫都区“君平墓”旁边,而且清嘉庆《四川通志》、民国《崇宁县志》皆有载录。高墩庙附近村民口述之通汉井,实乃《都江堰水利述要》所谓司马“墓旁有刘海井”之“刘海井”(乾隆《灌县志》、光绪《增修灌县志》皆有载录),应该是记忆错误而混淆了二者。

  世远年湮,曾经的深井丰碣早已消逝不见,一度盘桓其间的牧童樵叟或老或死,而今除了荒烟蔓草、荆棘纵横,外加一些道听途说之外,就只剩怀古之长叹了。

不只成都有相如琴台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在成都的居所,被后人雅致地称为“琴台”,六朝至唐、宋皆为名胜,常被游客踏访观赏。宋代以后才逐渐荒芜不存,但其大概方位仍可依据史料加以追溯,应当位于今通惠门之东,即原有的金水河上金花桥一带,已在秦汉少城之外。汉代成都城小人多,民居在城外近郭处,也属于当时的常态。此地处两江之间,既可北望城郭,又能南瞩村野,加之两人情投意合,卜居于斯,实有山林隐逸之趣,何其快哉!到了近代,人们因为已不清楚琴台的具体位置,而王建墓前的石幢石人又早湮没于草莽之间,不知其为永陵,遂一度望文生义误以为这个高高的土丘就是相如抚琴之台。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挖掘防空洞,无意中发现墓内建筑,随即出土了相关文物,才晓得是闹了天大的误会。

  琴台,不仅成都有,其他地方也有。明人曹学佺《蜀中广记》卷二十七曰:“按《十道记》云:‘果州(今南充市)左濵西汉水,丛薄蔚然,有相如琴台。’观此,则嘉陵江之为西汉水益明矣。”此乃蓬州(县治在今营山县)琴台。清人王培荀《听雨楼随笔》卷七曰:“人皆以相如为成都人,实今之蓬州人,后迁成都,又居临邛,三处皆有琴台。蓬州,隋之相如县,以相所居之地为名。明初,乃省入蓬州。其故宅在州南,琴台在宅右,傍嘉陵江。《周地图记》:‘台高六尺,周四十四步,后人建祠。’明学使卢雍诗云:‘蜀中人物称豪杰,汉室文章擅大家。此地卜居犹故迹,当时名县岂虚夸。琴台积雨苍苔润,祠屋滨江草树嘉。莫问少年亲涤器,高风千载重词华。’江北有相如坪,传长卿治别业于此。墓在灌县东十二里。”从唐到清,从官方到个人,从地志到笔记,几乎众口一词,都称司马相如墓在灌县;《听雨楼随笔》此处的方位和数据,不过是源自唐代的《元和郡县志》罢了。

  琴台,只是司马相如居所的一部分,上引“琴台在宅右”可以旁证。因此,唐人梁载言《十道四蕃志》云:“成都有琴台,即相如与文君贳酒处”;《成都城坊古迹考》云:“历代盛称之琴台,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居住之地”。这两种说法均不太对。准确地应该这样表达:历代盛称之琴台,既非相如文君之故宅,亦非他俩贳酒或卖酒之处,实即二人居住地范围内的一个独立建筑物。

  琴台,曾是旅游景点琴台院取名的由头。唐人卢求《成都记》曰:“琴台院,以司马相如琴台得名,而非相如旧台;在浣花溪正路、金花寺北,厢号海安寺。梁萧藻镇蜀,増建楼台,以俻游观。元魏伐蜀,下营于此,掘为堑,得大瓮二十余口,盖所以响琴也。隋蜀王秀更増五台,并旧为六。”据此可知,原来真正的琴台即旧台早经挖掘,而且在台下挖出了二十多口大瓮。据研究,在琴室及戏台下埋大缸可增加混声回响效果。如此看来,琴台原是利用声学效应强化音乐共鸣的巧妙建筑。

  琴台,曾是墓葬的讹传,且不止是王建墓的讹传。乾隆《灌县志》记载:灌县东十五里有“刘海井”“刘海坝”“刘海堆”,“或曰堆处,人履其上辄铿然有声,盖即相如之琴台也”。《听雨楼随笔》记蓬州、成都、临邛三处皆有琴台,而墓在灌县,并未言灌县亦有琴台。据乾隆《灌县志》所述,刘海堆恐非相如之琴台,实乃司马之坟堆;墓室中空,故能铿然有声。光绪《增修灌县志》即引“旧志”称“汉中郎将文园令司马相如墓”位于刘海坝一带。乾隆《灌县志》疑其为琴台,正如王建之永陵尝被讹传为琴台也。

更多文章

  •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回」成都开新店啦

    历史解密编辑:YOU成都标签:爱情,重访,诗人,乐器,卓文君,成都市,司马相如

    两千多年前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为了爱情定居成都当垆卖酒成为了“蓉漂”如今他们重新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会发现哪些新鲜事儿呢?又有哪些买卖让他们跃跃欲试想再开新店呢?向下滑动查看历史名人重访成都系列长图- 司马相如·卓文君篇 -你还期待哪些名人朋友“重访”成都?关注并星标小都更多精彩故事即将开编辑丨小都图文来

  • 蒋碧微随徐悲鸿远走,成二十世纪的卓文君,只因朋友一句“假如”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徐悲鸿,卓文君,婚约,蒋碧薇

    为爱出走,需要多少勇气?蒋碧薇随徐悲鸿远走他乡,被后世称为“二十世纪的卓文君”。当时的徐悲鸿,既无钱财也无如今盛名,蒋碧薇与他私奔出逃,竟然只是因朋友的一句“假如”。一、为生活劳奔,徐悲鸿只身前往上海谋生1895年,徐悲鸿出生在江苏宜兴市岐亭镇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徐达章能诗善文,尤其擅长画画

  •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双向奔赴”,开启了千年古城的浪漫传奇

    历史解密编辑:邛崃融媒标签:司马相如,邛崃,古城,火井,长安,成都

    8月26日,《地名天府》第一季“千年名县”开播启动仪式在蓉举行。现场,邛崃市委书记刘刚以“风月无边,长安北望三千里;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开篇,向大家进行了城市推介。城市推介辞全文风月无边,长安北望三千里;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大家好,我是邛崃市委书记刘刚,很荣幸向大家介绍西汉才女卓文君的故

  • 拷问负情郎:卓文君和杜十娘的悲喜

    历史解密编辑:夏雪NNN标签:杜十娘,李甲,爱情,卓文君,负心人

    爱情,美好,永恒。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古今中外,爱情故事枚不胜举,其中许多唯美,不乏感天动地。两性相悦,英雄难过美人关,佳人亦难过风流才子关。爱情,忠诚与背叛,真情与辜负,是世间常态。背叛,负情,悲喜交加,无不令人动容。于此,窃不妨从卓文君、杜十娘的喜悲,管窥一斑。汉代,穷才子司马相如一曲

  •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历史解密编辑:华西都市报标签:卓文君,司马相如,薛涛,杜甫,文君

    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司马相如像成都琴台路上司马相如与卓文君雕塑。□许永强蜀酒文化源远流长,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古蜀酒具可知,至少在3000多年前,蜀地就有了酿酒历史。酒与蜀地人们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从《史记》所记载卓文君为生计当垆卖酒可知,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蜀地饮酒之风已相当盛行,蜀酒市场颇为繁荣,

  • 卓文君的一首诗,短短十个字,道尽多少痴男怨女的心声

    历史解密编辑:迦蓝雨浅陌雪晴标签:文君,卓文君,当垆,卓王孙,临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夏日午后,山中仍旧凉风席卷,一觉醒来,头疼难当。从未沉睡如此之久,而入睡前,相逢寇准的词,刚填过一阕《江南春

  • 成都人都该知道的薛涛,与卓文君齐名,爱情却很不如意

    历史解密编辑:凯旋帝国史标签:薛涛,元稹,韦皋,唐朝,卓文君,白居易,成都市,小说家,司马相如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很喜欢带我去望江楼公园玩,当时只听大人们说,望江楼公园是纪念女诗人薛涛的。当然那时候还小,不知道薛涛是谁,也不明白在古代作为一个女诗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事。长大后,才慢慢了解了薛涛这个人,才知道她是唐代女诗人,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称“

  • 词人孙文继讲故事|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卓文君开酒馆

    历史解密编辑:乐坛艺讯标签:中国,屈原,诗人,卓文君,孙中山,凤求凰,孙文继,小说家,司马相如

    【文继讲故事】史上第一家个体酒家是谁开的?从一曲《凤求凰》说起令大多数人意想不到的是历史上第一家个体酒家竟是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和妻子卓文君开的夫妻店!插一句,司马相如是谁?司马相如,字长卿,乳名犬子,西汉著名文学家,尤其擅长辞赋,被历史文学界尊为辞宗和赋圣,可谓最高赞誉!司马迁的《史记》载入的仅有

  • 犬子的由来,穷小子司马相如是如何娶到临邛首富女儿卓文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楚王,齐王,汉朝,卓文君,子虚赋,临邛郡,司马相如,民族乐器

    司马长卿,小名叫犬子,这个称呼后来成为对自己儿子的谦称。司马长卿是何许人呢?他是个四川人,他是个文武全才,他是蔺相如的铁粉,长大后连名字都改了,叫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司马相如汉景帝时,捐了个武骑常侍的官,作为侍卫没事经常陪皇帝去打猎。作赋是司马相如的专长,可是汉景帝不太喜欢,司马相如对侍卫这

  • 聆听邛崃丨美酒香茗中的卓文君

    历史解密编辑:醉美邛崃标签:诗人,卓文君,凤求凰,邛崃市,小说家,司马相如,美酒香茗

    用声音记录一切美好,让我们聆听城市发展的声音。这里是“聆听邛崃”第9期。一曲《凤求凰》让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佳话传唱至今,如今,与卓文君有关的一切,早已融入临邛肌理之中……美酒香茗中的卓文君作者 | 胡晓荣邛崃,一座流传2300多年浪漫爱情的古城;邛崃,一座弥漫2300多年浓郁醇香的古城。作为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