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8年,曹操正与手下的能臣勇将宴饮,突然一个披发赤脚女子走上前来,扑通跪地说道:“还请丞相出手相救。”
这个女人就是蔡文姬,此时来到曹操面前,是为自己的丈夫求情。
说起曹操和蔡文姬,确是旧相识了。
蔡文姬是东汉名士蔡邕的女儿,蔡邕又与曹操是忘年交,所以在很早之前二人就认识了。曹操也是在那时就爱慕蔡文姬,但自己的出身配不上这个才女,便一直把这份喜爱藏在心底。
蔡邕还在时,就给蔡文姬物色了好人家,嫁给才子卫仲道,二人兴趣相投,琴瑟和鸣。
但卫仲道染病早亡,婆婆嫌她克夫,日日辱骂,蔡文姬也是个要强的人,想着两人又没有孩子,蔡文姬就回了娘家,但此时的曹操征战沙场,哪里顾得上心上人。
蔡邕出事后,蔡文姬过得也不好,在一场战乱逃难途中被匈奴人抓获,因长相美貌,又远赴盛名,蔡文姬成了匈奴左贤王的女人,还生了两个儿子。
接连的遭遇让蔡文姬彻底死心。
等到曹操统一北方,有了谈判的余地,他开始四处打听蔡文姬的下落,匈奴首领不想得罪曹操,提出要求,只要得到想要的地位和金钱就放了蔡文姬。
曹操立马派使者用重金把蔡文姬赎了回来。
蔡文姬离开匈奴王庭,带着复杂的心情回到中原。
曹操想到故人的难处,又为她在朝廷物色了一位年轻的官员,此人名叫董祀,担任屯田都尉,曹操做主把蔡文姬嫁给了董祀。
婚后,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但董祀因事被判了死罪,或许是蔡文姬不愿继续守寡,决定为丈夫求情。
蔡文姬顾不上穿衣打扮,披散着头发,赤着脚跪在曹操面前,为丈夫求情,声泪俱下,言辞恳切,在座的人无一不被感动,连执法严明的曹操也起了恻隐之心。
曹操说:“我确实同情你,但是判决书已经送走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
蔡文姬有理有据:“丞相您的马厩里有成千上万的良马,手下有无数勇士,为何舍不得让人追回文书,救助一个将死之人呢?”
曹操无奈,于是下令追回判决文书,赦免了董祀。
曹操也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然后问道:“听说夫人家里有很多古籍,不知是否还有留存。”
蔡文姬答道:“从前我父亲留下的书籍有四千多卷,因战乱早已遗失,我能背诵下来的大概有四百多篇吧,等我写好给丞相送来”
蔡文姬自然知道曹操是何用意,赶紧找个由头应了下来。
两个月后,蔡文姬完成了记录,把400篇文章送到曹操面前,而董祀也因为蔡文姬的求情被赦免,出狱后对蔡文姬疼爱有加。
曹操借此保护了中华文化,而蔡文姬的故事也成为后世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