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西安郊外一村子,村民世代守护一个小坟包,墓主蔡文姬曾闻名天下

西安郊外一村子,村民世代守护一个小坟包,墓主蔡文姬曾闻名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绿说故事 访问量:737 更新时间:2024/2/12 11:38:34

众所周知,西安作为千年古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除了星罗密布的名胜古迹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古墓。

西安古墓之多,多到很多人调侃自己在西安“上学如上坟”,而汉代才女蔡文姬的墓,就在西安郊外的一个村子——蓝田县三里镇乡的蔡王庄村,而这一个小坟包,则被村民世代守护着。

扑朔迷离的蔡文姬墓

虽然西安市蓝田县的蔡文姬墓,被陕西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名单,但是实际上,关于蔡文姬的墓到底在哪里,历史学界一直都没有给出一个能够说服所有人的定论。

翻阅史书会发现,史书中并没有关于蔡文姬最终归宿何处的明确记载,唯一有迹可循的是在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中,写到了蔡文姬墓。

而《三国演义》终归只是小说,并不能够当作严肃的历史考证依据。

因此可以推断出,西安郊外蓝田县三里镇乡的蔡王庄村的蔡文姬墓,很有可能就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所来的。

东汉末年,群雄涿鹿,狼烟四起,战火不断,蔡文姬在战乱中颠沛流离,不幸被匈奴所虏,含恨生活长达十二年。

曹操听闻此事,怜惜蔡文姬博学有才,不同寻常,正是自己思慕已久的贤才,于是用金璧作为交换,赎回蔡文姬,蔡文姬死后,就被葬在了现在西安郊外的这个小村子里。

小说往往比正经历史流传度更广,也更容易被人相信。

1991年,西安市政府在蔡王庄村建立蔡文姬纪念馆,蔡文姬之墓的位置似乎也被进一步证实了。

1994年,蓝田县蔡文姬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李沁生是蔡文姬纪念馆第一任馆长,当年他与同事们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才将一片农田变成现在的蔡文姬纪念馆。

为了建立蔡文姬纪念馆,李沁生翻阅了大量的史书,就是为了验证陕西省蓝田县蔡王庄村的蔡文姬墓是真的。

李沁生在一部清朝地方史《吕志》中发现,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曾经在蓝田县置办过一处房产,这也为蔡文姬晚年为什么会在蓝田县生活提供了依据。

当然,这样的说法到现在,依然没有得到史学建的普遍认可。

但是基本可以确定的是,蔡王庄村村民世世代代守护的墓是汉代墓。

在蔡文姬纪念馆建馆的时候,就有工人挖到了一些瓦片。

李沁生再见到瓦片之后,判断这些瓦片就是汉代的瓦片。

在历史学界一直有个说法,所谓“唐砖汉瓦”,瓦片作为汉朝极具代表性的东西往往能够证明很多事情。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关键性的证据却没能够被好好保存,没有实物光凭着描述和记忆很难服众。

李沁生想要凭借瓦片,证明蔡王庄村的坟墓就是蔡文姬墓的观点,并没有得到支持。

一直到现在,陕西省蓝田县蔡王庄村的蔡文姬之墓,也是纪念意义远大于其本身的历史意义。

墓主人博学有才,闻名天下

千百年来,蔡文姬一直以才女的形象被人们记住。

史书上称蔡文姬:“博学而又才辨,又妙于音律。”在东汉末年,那个时局动荡,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蔡文姬宛如遗世独立的明珠一般,惊艳着世人。

不论是诗文、音律还是书法,蔡文姬皆有造诣,为后世人所称道。而蔡文姬的这些成就,和她的出身紧密相连。

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与此同时,蔡邕也是东汉时期的名臣,与曹操是亲密无间的好友。

家庭环境与父亲,对蔡文姬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蔡文姬饱读诗书,博学多才,尤其是在文学上。

蔡文姬逃离匈奴管束回到汉之后,心中思绪万千,含泪写下《悲愤诗》两首。

其中一首为五言体,全诗情感真挚,讲述自己在匈奴手下所受到的屈辱,读者读时能很明显感到蔡文姬在写诗时心中所怀的“感伤乱离”。

这首五言体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体长篇叙事诗,诗中大量的风景描写侧面渲染了蔡文姬当时复杂难言的心情。

令人感到十分可惜的是,蔡文姬虽然是四大才女之首,博学多才,但是流传下来的作品却很少。蔡文姬的作品大多都在战乱当中遗失,现在留下来的只有《悲愤诗》与《胡十八拍》。

蔡文姬虽然是女性,但是作品中却没有女儿的娇柔,反而透露着一股英气,虽然有描述自己离乡伤感之处,也丝毫不娇柔造作,无痛呻吟。

明代文学理论家陆时雍评价蔡文姬是“才气英英。”陆时雍在《诗境总论》中写道:“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除了才华,蔡文姬被人谈论最多的还是她的三段婚姻。

16岁的蔡文姬第一次嫁给当时的河东世家子弟卫仲道,两人情投意合,夫妻恩爱,琴瑟和鸣。

这可惜这段婚姻太过短暂,蔡文姬与卫仲道成婚不到一年,卫仲道咯血而死。

卫家人自此开始嫌弃蔡文姬,文姬又不曾为生下一儿半女,在卫家的光景一日不如一日。

蔡文姬自小心高气傲,难以忍受这样的对待,一气之下跑回娘家。

后来,蔡文姬父亲不幸入狱,病死在狱中,蔡文姬也被匈奴虏去,被左贤王纳为王妃。

蔡文姬在匈奴居住十二年,倍受屈辱,思念大汉。

被曹操重金赎回之后,蔡文姬又嫁与董祀

董祀是曹操的一个手下,原本不愿意接受蔡文姬,在曹操的授意之下才娶蔡文姬进门。

蔡文姬与董祀起初并不和睦,两人性格不合,多有嫌隙。

十二年的南距居匈奴生活让蔡文姬饱受离乱之苦,市场精神恍惚,眉头紧锁。

而董祀不同,正直壮年,又一表人才,颇得曹操重用,自然有些心高气傲起来,看不得蔡文姬整日忧心重重、神思恍惚的样子。

蔡文姬虽然与丈夫有些嫌隙,但是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她毅然为丈夫挺身而出,找到曹操为丈夫求情。

曹操感念蔡文姬身世悲惨,于是看在蔡文姬的面子上放了董祀。董祀自此对蔡文姬转变态度,夫妻二人这才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从丁廙的《蔡伯喈女赋》中的“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两句可以看到,蔡文姬后来与董祀执手走完一生。

神秘小村,世代守墓

如今,蔡文姬墓早已被陕西省政府作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起来,吸引则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去。

不过在这之前,蔡文姬墓一直都是蔡王庄村的村民自发守护的。

蔡王庄村不大,全村不过百十来户人家,是个地地道道的小村子。

有意思的是,蔡王庄村虽然名叫蔡王庄村,但是全村没有一户姓蔡的人家,几乎都是王姓人家。

之所以村庄名字当中带“蔡”字,也是因为这个村子里所有村民都相信,村外西边不远的小坟疙瘩是汉代才女——蔡文姬的墓。

这样的观点一代传一代,久而久之,蔡王庄村的所有村民都自发地守护起村外西边的蔡文姬墓。

蔡王庄的村民守护蔡文姬墓并不只是说说而已的,村里几乎不论男女老少,都知道村外西边的“蔡文姬墓”。有时,村里的小孩顽皮起来跑到蔡文姬墓旁边玩耍,都会招来大人的斥责。

有村民回忆起自家小时候的经历,说道:“小时候在村上玩儿,跑到那个墓子上,大人就在下面呵斥。”

蔡王庄村人守墓采用的是分门守墓的方法,即村中守墓人家被分为四个门派,分别是掌门、二门、三门、四门。

据蔡王庄村的掌门守墓人说,把村子分成四个门派,是从祖上传下来的。

据说,蔡文姬在晚年时选择来到陕西蓝田县生活,蔡王村守墓人的祖先就是蔡文姬家的仆人。

蔡文姬去世之后,就被埋葬在了陕西省蓝田县三里镇。

因为蔡王村守墓人的祖先在照顾蔡文姬的时候,对蔡文姬的才华满怀仰慕之情。

于是,在蔡文姬去世之后,带着自家的四个儿子举家搬迁到蔡文姬墓旁边住下,自愿充当蔡文姬的守墓人。

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变化,四个儿子最终形成四门,也形成了这蔡王庄村。

从东汉末年到现在,早已经过去上千年的时间,蔡王庄村的人就一代又一代地守护着这座他们心中的蔡文姬墓。

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文姬墓早已经和蔡王庄村融为一体,成为蔡王庄村人中一个重要东西。

当被问及守墓是否有什么特别规矩和习俗的时候,蔡王庄村的守墓人们都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

在他们的印象中,守护蔡文姬墓,就是他们的责任所在。

“在我们这一代,也没有村规,也没有条文规定。但是人们在意识上,就要保护这座墓。”

很显然,保护蔡文姬墓已经融入到了蔡王庄村村民的思想里,成为了一种自发性的行为。

每到农闲时间,在王庄村的村民,就要在墓地周围来回巡视,认真检查蔡文姬墓是否遭到破坏。

如果遇到形迹可疑的人,村民是一定要仔仔细细地盘问清楚,才会放他离开。

千年古墓,改头换面

因为有蔡王庄村村民世世代代精心的守护,蔡文姬墓没有一点被盗的痕迹,完完整整地保留了下来。

如今,这里早就成了一处景点,只可惜在名胜古迹如云的西安市里并不太显眼。

据蔡文姬纪念馆第一任馆长李沁生说,蔡文姬墓原来就在农田中间,显得又小,又有些破败不堪。

经过几代的人不断努力之后,现在的蔡文姬墓早就不是当年那个被几片农田包围着的小坟冢了。

在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与蔡文姬墓相关的配套设施早已经一应俱全,蔡文姬墓也在蔡文姬纪念馆中。

走进纪念馆内,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各种有关蔡文姬的装饰与画像。走出第一进院子,进入第二进院子之后,就能看见蔡文姬的墓。

纪念馆内还有很多在蓝田县内出土的文物碑刻,气势恢宏。

在文姬纪念馆内,详细地记录了蔡文姬的生平事迹、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等等。

纪念馆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庭院中间的蔡文姬塑像,她面容平和,安然地屹立在纪念馆内,注视着前来纪念她的后人们。

春去秋来,前来参观纪念的人一批又一批地变换着,唯有她竖立在此。

其实,不论蔡王庄村的村民守护的蔡文姬墓是否是真正的蔡文姬墓,也不论真正的蔡文姬墓在哪里,令我们动容的是蔡王庄村村民千百年来一直在坚持的这种精神。

也正是因为有蔡王庄村村民一直以来的坚持,蔡文姬纪念馆才能够被建立,而且越来越好,蔡文姬也才能被更多的人记住、了解。

更多文章

  • 曹操不惜重金赎回蔡文姬,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韶华历史标签:曹操,蔡文姬,匈奴,董卓,平定,丞相

    公元196年,17岁的蔡文姬被匈奴人掳走,还强迫她生了2个孩子。12年后曹操花重金将她赎回,但蔡文姬说:“我只做正妻。”年轻时候的曹操是个有志青年,敬慕蔡邕的才学和信义,在洛阳为官时就拜蔡邕为老师,而蔡邕也推崇曹操的文韬武略,两人一来二往便将彼此奉为知己。成为蔡家座上宾的曹操自然对蔡邕的孩子蔡文姬熟

  • 蔡文姬命运悲惨一生三嫁,被匈奴掳去沦为玩物,最后得到曹操相救

    历史解密编辑:雾里五里标签:曹操,三国,曹魏,诗人,东汉

    随着某款手机游戏的流行,更多人听到了蔡文姬的名字。在游戏中她是个可爱的角色,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她是个美丽的悲剧。那时候的社会属于男尊女卑,漂亮的女人往往会沦落为权贵的玩物。身为才女,蔡文姬的一生可谓是异常坎坷。接下来,我们就了解一下她的故事吧。出生在名门世家的蔡文姬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其他女孩都在

  • 三国时期的才女蔡文姬

    历史解密编辑:复意回觅标签:蔡文姬,曹操,东汉末年,匈奴,蔡邕

    蔡琰,字文姬,生谇年不详,世人都叫她蔡文姬,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女性文学家。大文学家蔡邕之女,陈留郡圉县人。蔡文姬从小懂音律,通书法,善文学,是一个十足十的大才女。小时候父亲蔡邕弹琴,她在一边听琴,琴弦断了,父亲问她是断了哪根弦,她说是第二根,父认为其瞎猜,又断一根,她说断的是第四根。蔡父才信女儿

  • 蔡文姬被匈奴王霸占12年,屈辱生二子后,曹操派人带黄金美玉赎人

    历史解密编辑:水墨疏窗标签:曹操,袁绍,三国,汉朝,东汉,诗人,蔡文姬,汉献帝,匈奴王

    《增广贤文》中说“红颜女子多薄命”,封建父权主义主导下的社会中,越是貌美的女子越是没有主宰自己命运的能力。才女蔡文姬就是如此,她被匈奴王掠走霸占了12年,屈辱地生育二子。在曹操将她重金赎回后,为了救自己的丈夫一命,她散发赤足冲进了曹操的帐中,恳求曹操免去丈夫的死罪。文姬一生,苦难重重蔡文姬出生东汉官

  • 207年,曹操惊闻蔡文姬下落:黄金万两、白璧1双,务必将人带回

    历史解密编辑:瑶光暖暖标签:曹操,董卓,匈奴,丞相,王允,汉朝,曹魏,东汉,三国,蔡文姬

    207年,曹操惊闻蔡文姬落入匈奴手中,立即下令:“扣下匈奴单于,出兵10万压境,带黄金万两,白璧一双,务必将人给我带回来!”曹操为救蔡文姬,对匈奴展开威逼利诱,不惜一切代价。宁负天下人的曹操,却唯独没有辜负这个女人。蔡文姬,是大儒蔡邕的女儿,从小就有才女之名,她不仅饱读诗书,更是精通音律。据说,蔡邕

  • 曹丞相重金赎回蔡文姬,不娶她却把她嫁给了种田人,曹操想干啥?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曹操,蔡文姬,董卓,王允,胡笳十八拍,丞相

    说起蔡文姬大家不陌生吧?他是汉末三国著名的文学家,哪怕你不懂文学喜欢玩游戏也无妨,据说有款游戏里面就有蔡文姬,不过我没玩过。蔡文姬是我国古代知识女性的代表,博学多才,精通音律。她的成名作《胡笳十八拍》,现在听来依然绕梁三日余味无穷。不知你发现了没有?从古至今头脑聪明的女性婚姻都很坎坷。古代讲究女子无

  • 黑科技-张角胡笳闪电五连鞭只渡有缘人!各位的蔡文姬还在么?

    历史解密编辑:天X蓬标签:张角,蔡文姬,胡笳,沮授,刘备,袁绍

    战略天蓬说: #三国志战略版#大家好!我是天蓬!黑科技-张角胡笳闪电五连鞭只渡有缘人!各位的蔡文姬还在么?本期发现一个非常强力的队伍,感觉挺好玩的!特意推荐给大家一起学习学习。小伙伴的群盾是脱离常规的sp袁绍五峰盾与三鲜盾的。啊呸!三仙盾,现在不是海鲜宝宝了!本期队伍由一统的雪萧北海猪小伙伴提供战报

  • 三国第一才女蔡文姬与曹操真的有摩擦出爱情的火花吗?

    历史解密编辑:井华皓美食标签:三国,曹丕,刘备,孙权,曹魏,汉朝,诗人,东汉,蔡文姬,曹操手下

    三国里有很多出名的女性,比如貌若天仙的貂蝉,大乔小乔,比如那些王的女人,曹操的卞夫人,曹丕的郭女王,刘备的甘夫人,孙权的妹妹孙尚香...有这么一位女性,不靠颜值,不靠手段,凭借一身才华和跌宕的人生为后人记,她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国才女蔡文姬。蔡琰(177-)字文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建安时期的女诗

  • 汉宣帝念及和许平君的感情以及太子无过且有政治势力故未更换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告诉航海家标签:刘询,刘彻,霍光,许平君,汉宣帝,汉元帝

    众所周知,西汉的衰落,正是从汉元帝刘奭在位期间开始的,而早在刘奭还是太子时,其父汉宣帝刘询便曾评价道:“乱我家者,太子也!”为此,汉宣帝曾一度想要废掉刘奭,改立淮阳王刘钦为太子。那么,作为一手缔造了“孝宣之治”的汉宣帝,为何最终又放弃了易储呢?汉宣帝对儿子的不认同,更多出自于治国理念差异虽然汉武帝时

  • 汉宣帝刘病已为何会娶普通的平民少女许平君为妻?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霍光,张贺,许平君,刘病已,汉宣帝,卫太子,汉昭帝

    汉宣帝刘病已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个登基前坐牢的皇帝,他也是西汉最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之一。刘病已在襁褓中就因为全家卷入了“巫蛊之祸”,他也随大流被迫入狱。后来,好不容易被放出来,也只是个落难的皇孙,刘病已当时只有三岁,没有自理能力,无父无母,无权无势,只好住进宫女和太监一块生活的掖庭。虽然刘病已命运多舛,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