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手握大军,却不敢回到成都,只是因为害怕黄皓吗?

姜维手握大军,却不敢回到成都,只是因为害怕黄皓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1646 更新时间:2024/2/8 15:20:04

公元263年8月,掌握曹魏大权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此战,司马昭邓艾诸葛绪三路攻蜀。蜀将姜维、廖化率军以剑阁(今四川剑阁)险道为屏障,阻击魏军主力。但是,实际上,在魏灭蜀之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姜维并不在汉中或者剑阁,而是远在沓中屯田,沓中是古代地名,地理位置约在今甘肃省舟曲县,是一个处于岷山、迭山环抱中的小型盆地。

而姜维之所以远离蜀地的沓中,和黄皓存在直接的关系。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北伐中原,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彼时,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只能继续在沓中种麦。那么,问题来了,姜维手握大军,却不敢回到成都,难道只是害怕黄皓吗?

首先,在蜀汉灭亡前夕,姜维的官职是大将军。大将军,顾名思义,是武将的最高官职。特别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因为手握兵权,地位更是丝毫不逊色于百官之首的丞相。况且,蜀汉自诸葛亮之后,丞相一职一直空缺,这更让大将军姜维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可是,手握大军的姜维,却因为害怕黄皓,所以不敢回到蜀汉都城成都。

《华阳国志》中记载:维恶黄皓恣擅,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於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

按照《华阳国志》的记载,姜维之所以远在沓中屯田,就是担心回到成都后受到黄皓的加害,也即这是在避祸。而这,无疑让人感到疑惑,黄皓只是一个宦官,有什么值得大将军姜维害怕的呢?

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显然不是害怕黄皓,而是因为后主刘禅对他的态度。景耀五年(262年),姜维见黄皓祸乱蜀汉朝政,启奏后主刘禅将其处死,但后主刘禅不同意,说黄皓不过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并且,后主刘禅还命令黄皓向姜维谢罪。对此,在笔者看来,从表面上来看,后主刘禅让姜维做出了让步,也即让自己宠信的宦官黄皓向姜维谢罪。但是,从实质上来看,这体现出了后主刘禅对于黄皓的袒护。

姜维的诉求,是要求处死黄皓这一奸臣,而就后主刘禅来说,显然也明白黄皓是一个小人,所以用“皓趋走小臣耳”来回应,甚至表示“吾常恨之”,也即自己也比较厌恶这样的小人。可是,说了这么多,后主刘禅只是让黄皓向姜维谢罪就行了,不仅没有处死黄皓,还没有什么真正伤筋动骨的处罚。换而言之,后主刘禅可谓以退为进,表面上肯定姜维的观点,内里还是要保住自己宠信的宦官黄皓。

由此,后主刘禅对黄皓的真实态度,无疑让姜维更加忌惮。东汉末年,也有一位大将军想要除掉宦官,结果配上了自己的性命,此人就是大将军何进。中平六年(189),汉灵帝去世后,大将军不纳陈琳和曹操劝谏,联合袁绍诛杀宦官。事情败露后,为中常侍张让等人所害。基于此,大将军何进的前车之鉴,姜维无疑是非常清楚的。宦官黄皓虽然没有兵权,但因为得到后主刘禅的信任,完全可以借此来陷害姜维,这无疑是让姜维忌惮的地方。

另一方面,姜维虽然手握大军,拥有兵权,但是,姜维因为常年在外征战,无法向诸葛亮一样通过丞相府来执掌蜀汉朝廷的大权。在此背景下,当时掌握蜀汉朝政的几位大臣,要么庇护黄皓,要么没有阻止黄皓,这也是令姜维感到害怕的地方。一定程度上,这会给姜维这样一个信息:朝廷大臣和黄皓互相勾结,自己刚刚被邓艾击败,现在回到成都的话,必然会遭到这些人的谗言乃至于陷害。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

景耀二年(259年),樊建担任尚书令(相当于副丞相),景耀四年(261年),董厥迁任辅国大将军,与时任都护、卫将军的诸葛瞻同为录尚书事。自从樊建、董厥、诸葛瞻统领蜀汉朝政后,姜维常常在外打仗。在此背景下,黄皓玩弄权柄,而诸葛瞻、董厥都将就庇护黄皓,没能够纠正刘禅的错误,阻止黄皓的行为。而在此之前,不管是诸葛亮,还是蒋琬、费祎、董允生前,都会严格限制黄皓等宦官。现在,等到这些老臣去世后,樊建、董厥、诸葛瞻等重臣不仅没能压制黄皓,反而任由黄皓祸乱蜀汉朝政。

更为关键的是,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北伐败回,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董厥等朝廷大臣认为姜维好战无功,致使国内疲弊,于是上表给后主刘禅,要求削夺他的兵权。也即姜维北伐中原的行动,遭到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董厥等朝廷重臣的反对。

综上,在公元262年被邓艾击败后,姜维的处境可谓非常艰难,不仅要面对陷害自己的宦官黄皓,还遭到了诸葛瞻等朝廷大臣的弹劾,更不要说在蜀汉将士中,廖化、张翼等武将(《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中记载:维议复出军,唯(张)翼廷争,以为国小民劳,不宜黩武),也对姜维北伐中原颇有微词,这对于姜维来说,可谓是“四面楚歌”了。所以,姜维远在沓中,不敢回到蜀汉都城成都,自然是容易让人理解的行为了。换而言之,在笔者看来,如果姜维真的在公元262年回到成都,轻则被夺取兵权,重则有性命之忧。

标签: 姜维黄皓刘禅诸葛瞻诸葛亮邓艾

更多文章

  • 诸葛瞻临死自责“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原因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秋葵妈妈标签:黄皓,姜维,诸葛瞻,邓艾,蜀汉,钟会

    #头条中国史#诸葛瞻虽然没做什么大事,但是作为诸葛亮之子,又娶了公主,与辅国大将军董厥执掌尚书台,统领国事,是举足轻重的大臣。对于蜀汉亡国,自然要承担一定责任的。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带兵迎战,前锋被邓艾打败,情况紧急。邓艾劝降诸葛瞻说:“若投降,必上表封你为琅琊王。”诸葛瞻悲痛地说:“我内不能除黄皓

  • 蜀汉后期祸乱朝政的宦官——黄皓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黄皓,朝政,蜀汉,宦官,刘禅,姜维,董允,黄皓(宦官),三国

    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之所以会皇室衰弱离不开宦官祸乱朝政,十常侍将皇帝当作傀儡,甚至在灵帝时期还流传出了将宦官比作自己的父母这种荒唐至极的事情。而蜀汉作为汉朝最后的延续最终在后主刘禅身上也没能逃过这个宿命,在他的统治后期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他的老祖宗的老路,黄皓慢慢地登上了蜀汉的舞台。黄皓是蜀汉的一名宦官

  • 萧亚轩黄皓情人节合体撒狗粮,穿工装裙知性干练,二人对视好甜蜜

    历史解密编辑:大咖晓生纪实标签:工装,甜蜜,狗粮,豹纹,三国,萧亚轩,裙知性,华语歌手,华语音乐,黄皓(宦官)

    连衣裙是女性衣柜中必备的时尚单品,但对于不同的年龄层群体该选的款式也是不同的,对大龄女性来说就应该更偏向于知性又优雅的衣款,我们的“恋爱小天才”萧亚轩就给我们展现了成熟女性的魅力。在情人节之际,萧亚轩与男友黄皓合体撒狗粮,一袭工装裙知性又干练,二人对视好甜蜜。工装风在现当下十分的流行,不论是工装上衣

  • 东吴、蜀汉和曹魏均认为蜀汉灭亡是因黄皓弄权、刘禅昏庸

    历史解密编辑:不痒不趣标签:刘禅,蜀汉,蒋琬,费祎,东吴,曹魏,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黄皓(宦官)

    汉末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最后剩下曹魏、东吴、蜀汉。天下三分的原因在于:“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已成鼎足之势。”东吴、蜀汉虽然阻挡强大的曹魏一统,除了地理原因外,还是因为他们能用人。这两点原因曹魏很多人都明白,因此他们才会劝曹操、曹丕、曹叡不要征讨两国,而是要休养生息。蜀汉政权的建立者是刘备

  • ​宦官黄皓专权乱政,为何诸葛亮临死之前却不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黄皓,诸葛亮,宦官,刘禅,蜀汉,后主

    宦官黄皓专权乱政,为何诸葛亮临死之前却不杀了他?蜀汉后期,这个曾经三足鼎立的的政权因为后主刘禅宠信宦官、乱弄权术,终于迎来了它的末日。因为刘禅的宠幸,宦官黄皓走上了朝堂,掌握了国家政权。黄皓的存在,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蜀汉国家政策的实行。本来可以作为蜀汉栋梁之才的士人罗宪因为看不惯黄皓专弄权术,

  • 率土之滨:魏智经常白给?用这个体系,稳定还肉,薄纱三红王异

    历史解密编辑:萌小凌儿标签:魏智,荀彧,郭嘉,贾诩,久战,率土之滨

    率土趣事千千万,听我凌儿慢慢盘!众所周知啊,魏智是平民玩家最容易凑出的主流队伍了,但一般除了大狗满红就没什么红度了,经常白给,那么今天凌儿给大家盘一下当今不弱于一线队伍的久战魏智。战法如图所示,在久战由我军群体改为友军群体的时候就已经崛起了,能够百分百给到己方的输出位,效果是友军群体每造成一次策略伤

  • 塔王之王8月24日限时武将招募:华雄王异张任曹冲技能

    历史解密编辑:沫沫爱玩游戏呀标签:王之王,华雄,王异,曹冲,武将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楽说传奇】,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塔王之王K服游戏中8月24日活动武将华雄王异张任曹冲技能介绍,感兴趣的小伙伴就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吧!【华雄技能】1.推图技能名称:电龙伤害:874消耗:14描述:召唤电龙,落下数道闪电,打击敌人(2次伤害),物理伤害。2. 单挑技能名称:狂暴三阶描

  • 三国名妻辅佐英豪:黄月英、王异君、张杰等

    历史解密编辑:宇航说历史标签:黄月英,张杰,王异君,孙尚香,刘备,孙策

    三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贤内助女子,她们在丈夫的政治、军事和家庭事务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五位在三国时期尤为著名的贤内助女子:1、黄承儿(黄月英):她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妻子,被誉为“黄头发、世间绝色颜”,被后人传颂为聪明才智、卓越非凡的女子。在诸葛亮临终前,黄月英也以其聪明才智,辅

  • 历史上的的蜀汉北地王刘谌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枕星河梦标签:刘谌,蜀汉,北地王,刘禅,邓艾,刘备

    关于蜀汉的皇室,人们比较熟悉的往往是开国皇帝刘备和亡国之君刘禅,除此之外,它的存在感是非常低下的。蜀汉景耀六年(263),邓艾偷渡阴平道直入蜀汉腹地,兵临成都。面对邓艾并不算多的兵力,后主刘禅出城投降,宣告蜀汉的灭亡。而早在刘禅决定投降时,其子北地王刘谌便已经将妻子儿女杀掉后,自杀在纪念先帝的宗庙里

  • 北地王刘谌:后主刘禅之子,如果劝动父亲死战不降,能否拯救蜀汉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刘谌,刘禅,后主,蜀汉,邓艾,钟会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炎兴元年(263年),魏将邓艾逼近成都,蜀臣谯周于是力劝后主刘禅投降,蜀汉自此灭亡。但刘禅之子刘谌(chen)却十分有骨气,力劝父亲力战不降。如果刘禅采纳刘谌之策,能否避免蜀汉灭亡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出身皇室刘谌出身蜀汉皇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