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3年初,汉高祖刘邦临幸了薄姬一次,之后就很快将她忘记。但这一次同房,就让薄姬怀孕并给刘邦生下来了第四子刘恒。但刘恒母子却不受刘邦宠爱,仅被封到了偏远的代地。没想到反而因祸得福,让她们逃过了吕后的毒手。在吕后死后,刘恒更是登基称帝,而薄姬也被尊为皇太后。
薄姬,会稽郡吴县人,母亲魏媪(ǎo)原为前魏国宗室之女。魏国灭亡后,魏媪跟随家人逃到会稽郡吴县生活,并跟吴县人薄氏私通生下了薄姬和弟弟薄昭。父亲薄氏早逝,于是母亲魏媪就带着薄姬和弟弟薄昭回到了原魏国故地生活。
时值秦末大乱,各地纷纷起兵反秦。魏豹也在魏地起兵,自立为魏王。魏媪孤儿寡母本就生活艰难,在乱世之中更难生存,就想将女儿薄姬送进魏豹宫中作为依靠。
魏媪担心薄姬的姿色无法打动魏豹,就前往当时著名女相士许负处为女儿薄姬卜算命运。结果许负说薄姬会生天子。魏豹知道许负的预言后十分高兴,欣然地将薄姬纳入后宫。
或许是许负的预言给魏豹自信,让他错误地以为自己定能称王称霸。原本一直依附刘邦的魏豹,在楚汉之争处于白热化的时候,突然背叛刘邦,反过来联合项羽攻打刘邦。
魏豹的背叛让刘邦非常生气,他派手下大将韩信、曹参亲自出马征讨魏豹,一举将魏豹俘获,后被刘邦手下大将周苛杀死。薄姬等一干魏豹的后宫也全都被送进刘邦宫中,成为织布工坊的宫女。
在魏豹的后宫中,薄姬和管夫人、赵子儿年龄相仿、脾气相投,很快成了十分要好的姐妹。三人曾经约定“无论谁先富贵了,都不要忘记其她同伴”。后来管夫人和赵子儿因为容貌秀美很快受到了刘邦的宠幸,但或许是受许负预言的影响,薄姬一直被代行王后职权的戚夫人打压,始终被留在工坊里做苦役。
管夫人和赵子儿并没有忘记和薄姬的约定,一直寻找机会帮助薄姬。公元前203年初,管夫人和赵子儿在服侍刘邦期间,趁刘邦高兴就开起了薄姬的玩笑。刘邦好奇就问起薄姬是谁。二女就将许负给薄姬预言的事情和三人的约定都告诉了刘邦。
刘邦听说薄姬入宫一年多仍然在织布工坊做苦役,心下怜悯,就带着管夫人和赵子儿一起前往织布工坊看望薄姬。到了工坊,刘邦看见正在做苦役的薄姬虽然身穿粗布衣服,但是身材、气质却十分出众,心下欢喜,就将薄姬带回了宫中。
当晚侍寝时,薄姬对刘邦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刘邦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 一夜风流后,刘邦很快就将薄姬抛在了脑后。但这一次同房,就让薄姬怀孕并在十个月后给刘邦生下了第四子刘恒。
刘恒的出生并没有改变薄姬的命运,反而因为有子,引来了戚夫人和刚刚从楚营回归的吕雉的嫉妒和打压。导致薄姬在生下刘恒之后 就很少再见到刘邦。
薄姬从小丧父,之后又辗转魏豹和刘邦宫中,见惯了后宫里的勾心斗角,她知道自己出身卑微,没有家族背景支持,唯有保持低调、隐忍,不争不抢才能在残酷的后宫中生存。所以她时刻保持低调,无论吕雉和戚夫人如何打压,她都不争不抢,不哭不闹。
在后来,她接触到秦末流行的黄老之学,更是苦心学习钻研《道德经》,她坚信“夫唯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句话,并将这些知识和观点都交给了儿子刘恒,而这也成为刘恒成汉文帝之后的治国策略,从而最终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公元前195年,刘邦驾崩,吕雉将刘邦曾经宠幸过的妃子都进行了关押和奴役,戚夫人更是被做成了人彘。而薄姬因为很少见到刘邦反而因祸得福,被获准出宫随儿子刘恒的前往封地代地静养。
代地可不是什么风水宝地,它在今天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地区,属于标准的“苦寒之地”。而且代地紧靠匈奴还要时刻面临匈奴的入侵,前任代王刘喜(刘邦的二哥)就因匈奴入侵而兵败被降职。但薄姬母子依然没有任何抱怨和推辞,而是坦然地前往代地就封。
刚到代地,年仅8岁的刘恒面对着眼前荒凉的景色,又想到在长安的繁华,总是唉声叹气。薄姬发现后就主动开到他,告诉他“贤者避世,其次避地”的道理,给他将“无为”和“不争”的智慧。慢慢的刘恒在薄姬的教导下,不再失落,而是塌下心来努力地学习黄老知识和为人处世的智慧。
在吕后临朝称制的15年里,薄姬母子一直在代地低调的生活,她们没有建造一处宫殿、园林,也没有增加任何的车马仪仗,低调地甚至让人感觉不到她们的存在。
但也正是这样的低调让她们母子躲过了吕后对刘氏诸王的屠杀;也正是这样的低调,让诛杀诸吕后的功臣集团放松了对刘恒的警惕,认为他只是一个易于操控的傀儡,从而将他捧上了皇位。
薄姬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要学会保持低调,不能一味争强好胜。就如薄姬母子这样,低调隐忍不争不想抢,反而成为皇上和太后富贵一生,安享晚年。
反观戚夫人就不懂这样的道理,为了贪恋权位而一味帮儿子刘如意争夺太子之位,结果落得儿子被毒死,自己也被做成人彘的悲惨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