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篇连载:前三国之《乱世群雄》(41)—曹操哭袁绍·钟繇定关中

长篇连载:前三国之《乱世群雄》(41)—曹操哭袁绍·钟繇定关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云晓观历史 访问量:2237 更新时间:2023/12/8 10:58:09

原创

(紧接上期)

上期聊到曹操重回官渡驻守,预防袁绍进攻,却意外得到袁绍的死讯。

袁绍自官渡失败后,身心俱疲,忧愤成疾。五月,在邺城与其从弟袁术一样呕血而亡,可能袁氏家族有肺部疾病的家族病史,享年五十七岁。

汉末政治上最耀眼的明星、最具实力的霸主,鼎盛时期曾统治大半个中国的袁绍郁闷而死,史载河北民众莫不痛哭失声,如同丧失了自己的亲人一样悲伤。这个记载可能是溢美之词,袁绍统治河北期间赋税很重,百姓怨声载道,不然曹操后来也用不着减轻河北赋税。

人死了总得盖棺定论吧,而古代修史中成王败寇的陋习让袁绍死后也得不到公平的评价,被说成一个优柔寡断、刚愎自用、心胸狭隘、外宽内忌的伪君子,事实果真是这样吗?

诚然,袁绍亲手结束了汉帝国的皇权统治,但那个天怒人怨的帝国早就腐朽透顶行将就木,彻底崩溃只是时间问题。审视袁绍兴亡的过程可以发现:

政治上,袁绍得到了官僚集团的支持和拥护;

军事上,只要是袁绍亲自领兵出战,除了官渡之战外无一败绩,这种战绩在当时找不出第二个;

经济上,袁绍屯田早于曹操,经济实力也超过曹操,官渡之战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就是证明;

民心上,无论士人、百姓,大多数愿意依附袁绍。这个现象还招来袁术的嫉妒和愤恨。

遗憾的是,他失败了,个人认为他的失败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看错了人,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是董卓和曹操,他认为或者希望董卓做为袁氏故吏能遵守潜规则听命于自己,结果错了,丧失了第一个取代汉帝国的机会;他认为或者希望曹操作为自己的部属能永远忠诚于自己,结果又错了,丧失了第二个取代汉帝国的机会。因此说他一败于故吏,二败于部属。

二是不能有效制止集团内部的派系争斗,总是希望能保持平衡,这在政治斗争中无论如何都是做不到的,以至于集团实力生前受到派系斗争的内讧而影响和削弱,生后受到撕裂而彻底断送了袁氏家族。

请看《后汉书》作者范晔对袁绍的评价:“袁绍初以豪侠得众,遂怀雄霸之图,天下胜兵举旗者,莫不假以为名。及临场决敌,则悍夫争命;深筹高议,则智士倾心。盛哉乎,其所资也!”客观准确地描写出袁绍是个既有雄霸之图,又有统御文武的雄霸之才,并深得文官武将的拥戴。

这才是真正的袁绍!

中国古代史中只有一个争夺帝位失败者没有受到史书的刻意贬抑和民间百姓的误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这也是个很奇怪的现象,因不属于本书范畴,故不多言,只谈一点,供有意者参考:和血统论意识有关。项羽是贵族子弟,刘邦虽然是亭长,算低级公务员,但其血统太低,只是个农家子弟。那个亭长在士人眼里只是个土鳖小混混,就连本朝人写的《史记》里,也把刘邦写成了一个猥琐粗鄙的乡野村夫。而项羽则是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的英雄。

袁绍死后,袁尚继承了袁绍的官职和部队——使持节、假黄钺、大将军、伉乡侯;袁谭自号车骑将军,驻扎黎阳。

这里要澄清一个误解,就是袁尚和袁谭在理论上不存在继位之争。

袁绍因为袁尚长得像自己,一表人才,所以特别喜欢他,要将位子传给他,并为他扫清了继位的障碍,就是把袁谭过继给从兄袁基,使袁谭失去了继位的资格。

这件事情是举行了公开的盛大仪式的,上告袁氏家族列祖列宗,重新改写家谱,明确了袁谭、袁尚和袁绍、袁基的继承关系。由于关系的改变,称呼也跟着改变,袁绍从此把袁谭当作侄子,袁谭从此称呼袁绍为叔父。

从袁尚、袁谭为父服丧所遵从的礼仪也可以看出双方都十分明白自己的地位。

袁尚是“斩衰居庐”。古代丧礼中,斩衰是“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作,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是儿子为父亲服丧的礼节。

袁谭是“斋于垩室”,只是住在四壁涂白(或者没有屋顶)守丧的房子中斋戒,并没有“斩衰”,也没有其他丧服的记载,是子侄辈服丧的礼节。

袁谭自立是一年以后,在辛评、郭图的唆使下发生的。因此,袁尚继位,在袁氏集团中没有任何异议。后面还会提到这个问题。

第四节 黎阳之战

此时袁氏集团还拥有北方四州之地,和乌桓族仍然保持友好合作关系,如果兄弟同心的话,曹操能否战胜袁氏集团还是个疑问。可惜,福不双至,祸不单行的魔咒降临到袁氏家族中,袁氏集团内部派系之争并没有因为袁绍的去世而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愈演愈烈,直到公开化。

河南派郭图、审配在战胜河北派沮授田丰后争权夺利,导致河南派分裂,两人从盟友变成敌人,审配与逢纪联手支持袁尚,郭图与辛评联手支持袁谭,袁氏兄弟再一次重蹈父辈覆辙,走上了手足相残的老路。

其实审配与逢纪以前有矛盾,并非同党。官渡之战时,审配的二个儿子也在军中效力,被曹操俘虏。审配受袁绍重用后,经常有人在袁绍面前说审配的坏话,说他会因儿子被俘而倒向曹操。说这些话的人可能就是郭图、辛评等河南派中人。

袁绍为此征询逢纪的看法,逢纪说:“审配天性刚烈率直,说话做事都仰慕古人的节操,不会因为两个儿子在南边而做出不义的事情,您不要对他怀疑。”袁绍见逢纪为审配辩护,觉得很奇怪,说:“你不是讨厌他吗?”逢纪说:“从前所争的属于个人私事,现在所说的是国家大事。”袁绍对逢纪的行为大为赞赏,没有处置审配。审配与逢纪的关系因此逐渐好转,最终成为同党。

除了袁家人在为袁绍服丧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也在为袁绍服丧,各位读者大概不会想到这个人是曹操吧?正是曹操。

袁绍死于五月,曹操一直等到九月才开始发动进攻,足足等待了三个月。为什么是三个月呢?因为《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其中缌麻是最轻的丧服,适用范围较广,包含为族兄弟服丧在内的十几种亲属关系。

曹操把袁绍当作自己的兄长,为其服丧三个月。袁绍比曹操大七到十岁左右,曹操从在洛阳追随袁绍起,就把袁绍当作兄长,此时为袁绍服族兄弟之丧,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袁绍一直是曹操的偶像,后面还会提到。

也许有读者会说曹操不是在为袁绍服丧,而是遵循古制不因丧伐人,还真不是这样。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死孙权继位时,曹操就打算因丧伐孙权,被上一年孙策派来许县向朝廷呈送奏章,曹操将其留下来担任侍御史的张纮劝阻,认为因丧伐人有违传统道义,如果不胜,还会使两方结仇,不如借此机会厚待江东。

曹操当时也许只是说说,因为官渡吃紧,曹操还不敢贸然兴兵去远征江东,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同意张纮的的意见,表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这次是有因丧伐人的想法,因为不能分身没有执行。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南征荆州,八月刘表病死,曹操马不停蹄南下,丝毫没有要遵循古制的意思。

三个月服丧期满后,曹操率军渡河进攻袁谭驻守的黎阳。战前袁尚派逢纪带领一支小部队增援,袁谭嫌援兵太少,要求再派部队增援。审配建议袁尚不再派兵,袁谭认为是审配、逢纪合伙欺瞒袁尚,陷害自己,一气之下杀了逢纪。

逢纪是跟随袁尚出逃洛阳前往渤海的袁氏集团老臣,为袁绍逼走韩馥夺得冀州立下汗马功劳,可惜陷于党争,死得不明不白。

曹操攻城日紧,袁谭快要坚持不住了,紧急向袁尚求援。袁尚最初想派大军增援,但又担心袁谭扣留不还,就干脆留审配守护邺城,自己亲率大军前往驰援。袁氏兄弟与曹操在黎阳城下大战。

第五节 钟繇稳定关中

驰援黎阳前,袁尚还制定并执行了第二个既能解黎阳之围,又能攻击曹操之后的战略方案,命令并州刺史高幹、河东太守郭援率数万大军从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西进,进攻河东,与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取平阳(今陕西岐山县西南),同时派人联络马腾、韩遂,希望与他们结盟,联合攻击曹操。

曹操不能分身前来应敌,阻挡袁军的重担落在了驻防关中长安的钟繇身上。

钟繇,字元常,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东)人。曾经和族父钟瑜一起去洛阳,路上遇到一个相面的人对他族父说:“这小孩有贵相,但是会有溺水的灾难,一定要小心啊!”

前行不到十里,遇河过桥,马在桥上惊了,将钟繇摔入河中差点淹死。钟瑜于是相信了相面人的话,更加看重钟繇,为钟繇提供了所有的学杂费用,让钟繇专注于读书学习。

钟繇举孝廉入仕。献帝西迁长安时,钟繇为廷尉正、黄门侍郎,和董昭一样,在曹操任兖州牧时派人进贡和曹操迎献帝、迁许等重大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曹操挟持献帝后,拜钟繇为御史中丞,迁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

曹、袁之争时,曹操担心关中及西北出现混乱,威胁到后方安危,荀彧极力推荐钟繇出镇长安。曹操任钟繇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将西方之事全部委托给钟繇处理,并允许钟繇不受常规约束,独立行事。

钟繇到长安后,给马腾、韩遂写信,希望与他们结盟。马腾、韩遂各自派儿子到长安为人质,关中得以稳定。

官渡之战时,钟繇送了两千匹战马到前线,及时壮大了曹操的骑兵队伍,也算立下奇功。曹操为此专门写信感谢和赞扬钟繇,称赞他可和萧何媲美。

呼厨泉单于受袁尚指使进攻平阳,钟繇率领关中驻军北上并州包围了呼厨泉,而此时高幹、郭援领军进入河东,企图截断钟繇退路,与呼厨泉里外夹击钟繇。形势十分危险,曹军将领见势不妙,请求钟繇撤军。

钟繇坚决不撤,认为此时撤军无异于未战先败,郭援是个刚愎自用好强斗狠的人,一定会轻视我军,如果他逞强渡过汾水(汾水南过平阳县东)扎营,我军可以等他的部队渡河到一半时冲击,一定会取得大胜。

此战前钟繇曾派新丰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令张既前往马腾处游说,前汉阳太守傅燮的儿子傅干也劝说马腾出兵援助曹军,马腾派儿子马超带兵一万多人增援。曹操任马超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

与此同时,高幹、郭援顺汾河推进到了绛邑(今山西省曲沃县曲村与翼城县天马之间)。绛邑县长贾逵据城坚守,郭援一时难以攻克,紧急招呼厨泉单于一起急攻。城池将被攻破时,县中父老与郭援谈判,只要不杀害贾逵,就放弃守城。

贾逵,字梁道,河东郡襄陵县(今山西省襄汾县襄陵镇)人。从小喜欢玩行军布阵的战争游戏,祖父贾习深感诧异,认为这孩子长大后一定会成为带兵打仗的将军,就为他口授兵法数万言。贾逵也因此出名。

郭援听说过贾逵的名气,就想让他为将,派兵把他抓来,贾逵来后站立不动。郭援士兵按下贾逵的头叫他给郭援叩头,贾逵大声叱责他们说:“哪里有国家长吏为贼叩头的!”气得郭援要杀他。

绛邑百姓听说郭援要杀贾逵,都跑到城楼上大呼:“不要杀害我们贤明的县长,我们宁愿和他一起死!”郭援左右也被感动,为贾逵求情,贾逵得以幸免,被关押在壶关。

早先时,贾逵经过皮氏县(今山西河津市阳村乡太阳村东南)时,觉得这个地方很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在郭援紧急攻城时知道绛邑守不住了,就派人从小路出城,将县长印绶送到郡里(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运城市盐湖区)去,并且转告郡守赶快占据皮氏县。

郭援攻下绛邑后准备向皮氏进军,贾逵担心他先占领皮氏,就对郭援谋士祝奥使用反间计迷惑郭援。郭援因此停留了七天。郡守得以先期占据皮氏县,保证不败。

贾逵后来越狱逃回,逐渐成长为曹魏重臣。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晚年得来的儿子贾充却违背父亲意志,成为曹魏叛徒,亲口指挥部下武士成济刺杀了曹魏第四任皇帝曹髦。

贾充还有几个特殊身份:司马昭的军师、司马炎的岳父,晋朝的开国元勋。重中之重的是贾充还有个丑八怪的奇葩女儿贾南风,成为晋惠帝皇后,亲手制造了西晋八王之乱,导致五胡乱华。如果当初郭援忍不住一刀下去斩了贾逵,历史是不是又会是另外一番模样呢?历史的偶然性啊!

马腾援军与钟繇会合的消息高幹、郭援还不知道,心高气傲的郭援果然轻敌渡河。钟繇以马超部将庞德为先锋,趁郭援军渡河到一半时发起冲击,双方一场大战。

混战中马超脚部中箭受伤,马超用布裹住继续作战。庞德乱军中遇敌一大将,冲上去手起刀落,将其杀翻在地,下马割下他的人头放入箭囊,翻身上马继续冲杀。

高幹逃跑,呼厨泉投降,曹军大胜。战后清扫战场时大家都说郭援死了,但没有发现他的首级,后来庞德从箭囊里拿出一个人头,赫然就是郭援。

钟繇看到人头失声痛哭,原来郭援是钟繇的外甥。庞德赶紧向钟繇道歉,钟繇说:“郭援是我外甥,但却是国贼。你有什么歉好道的啊?”

钟繇在曹操主力不在的情况下,联合马腾打败了袁军的进攻,实属难能可贵!

战后曹操为拉拢西北军阀,表马腾为征南将军,韩遂为征西将军,都具有开府的资格。任马超为徐州刺史,马超不去,改任谏议大夫。任庞德为中郎将,封都亭侯。立下大功的钟繇、张既反而未见升迁。

第六节 袁家兄弟相残

钟繇打败了袁尚西路进攻部队,解除了曹操的后顾之忧,曹操放开手脚进攻袁军。建安八年(203年)三月,在黎阳城外苦战了近半年的曹操终于打败袁军,迫使袁谭、袁尚趁夜逃跑。

曹操紧追不舍,四月,兵临袁军大本营邺城,派兵收割了城外田野上的麦子,派张辽和乐进带兵攻下了阴安(今河南省清丰县北)。形势一片大好,按说应该乘胜追击才是,谁知曹操在五月却突然撤军返回许县,留下将军贾信(此人资料不详,后曾平定河间苏伯、田银谋反)驻守黎阳。

为什么会这样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续)

(文中所有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创不易,敬请关注,欢迎转发

更多文章

  • 知道书画|何仁 临钟繇《调元表》

    历史解密编辑:知道书画标签:钟繇,调元表,何仁,书法,小楷,书画

    KnowArt|何仁 临钟繇《调元表》大魏黃初元年十二月甲戌,大理東武亭侯鍾繇上,坐調元化曾何力,枝葉滋茂本根實。時數大亨,豈一具述。今江南草間,奚足以辱王師乎?俟其苛慘,因民不忍,便行伐罪,可也。且中國之師豈与島夷爭?一旦復虧威信,誠恐不足伏南夏也。臣兼行履險蹈夷。臣以無任,不獲之命。既已臣服。繇

  • 曹魏重要功臣钟繇,史料记载与女鬼有一段恋情?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钟繇,曹操,曹魏,钟会,汉献帝,马腾

    在汉魏之际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叫做钟繇。钟繇还有一个更有名的儿子——钟会,一度是司马氏的心腹人物,帮助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钟会背叛曹魏,钟繇却是曹魏的重要功臣。有史料记载,他还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风流轶事,就是与女鬼的恋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钟繇其人钟繇并非曹操集团的元老,原先是作为东汉朝廷的朝臣。

  • 钟繇《力命表》,放大了看看多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坦腹斋标签:

    《力命表》,三国魏钟繇书,章奏体小楷书,文凡八行。真迹久佚,仅有刻本传世。 臣繇言:臣力命之用,以无所立,帷幄之谋,而又愚 耄。圣恩低徊,待以殊礼。天下始定,帅土欣戴。唯 有江东,当少留思;既与上公,同见访问。昨日䜩(宴)见 复蒙逮及,虽缘诏令,陈其愚心,而臣所怀造 膝之事,昔先帝尝以事及臣,遣侍中

  • 三国传奇相师朱建平,预言曹丕40岁去世,荀攸早于钟繇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荀攸,朱建平,曹丕,钟繇,夏侯威

    相术,历来是比较神秘而又有趣的一门术数,主要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手纹等来推测吉凶祸福、贵贱夭寿等。今天咱们聊聊三国时期的一位相术大师,他预测曹丕40岁时又一道坎,过去了能活80岁,可惜曹丕40岁就去世了。预言曹丕等人寿命朱建平,汉末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省)人。精通相术,于街巷之间为人

  • 钟繇:主张恢复肉刑的书法家

    历史解密编辑:阿斗木标签:钟繇,曹操,曹丕,汉献帝,马腾,袁绍

    钟 繇,颍川长社人,在今天的河南长葛市。 年少时,他与叔父钟瑜一起到洛阳游历,碰上一个算命的,对他叔父说:“此儿有富贵相,但当受水灾,要谨慎从事。” 走出去没十里,正要过桥,马突然惊了,钟繇从马背跌落水中。 叔父连忙把钟繇救上来,心想,受水灾这条准了,那富贵这条也该是准的吧。从此, 叔父 对钟繇越

  • 河东卫氏之卫觊,文与钟繇并驾齐驱,武助曹操平定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寓书喻画标签:钟繇,曹操,卫觊,卫氏,河东,三国,汉朝,邯郸淳,王献之,书法家

    导语:魏晋时期,卫氏为河东安邑的望族。以卫觊和其子卫瓘为代表的卫氏家族,不仅批判地继承了东汉以来的各种书法成果,而且在儒学、古文经学、政治、文学等领域卓有建树。晋朝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期,艺术成就相当高,这是因为晋朝人离汉魏不远,有大量流传下来的墨迹可供他们临摹学习,师承上又是家族亲友间相传,如

  • 曹操的“组织部长”荀彧,举荐荀攸、郭嘉、钟繇、司马懿、戏志才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郭嘉,钟繇,荀彧,荀攸,戏志,司马懿,曹操手下

    “操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彧筹焉,彧又进操计谋之士从子攸,及钟繇、郭嘉、陈群、杜袭、司马懿、戏志才等,皆称其举!”——《后汉书·列传·郑孔荀列传》有历史学家曾提出,曹操阵营中有两大集团,汝颍谋士集团和谯沛武将集团。汝颍谋士集团包括荀彧、荀攸、郭嘉、陈群、戏志才、司马懿等汝颍士人,谯沛武将集团包

  • “曹操五大谋士”之一的荀攸的才华为什么被钟繇埋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钟繇,荀攸,荀彧,贾诩,程昱,曹魏,三国,曹操手下

    曹操麾下有五位谋士(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表现最为突出,并称为“曹操五大谋士”。不过与荀彧、贾诩、郭嘉、程昱相比,荀攸的存在感就比较弱了。有意思的是,荀攸的才华很大程度上是被曹伟重臣钟繇埋没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本鬼接下来说说一家之言。荀攸,字公达,东汉豫州颍川郡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荀

  • 钟繇小楷超清放大,这就是魏晋风度!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钟繇,小楷,先帝,诏令,魏晋,三国,力命表,艺术家,书法家

    ‍‍‍‍‍‍‍‍‍‍‍‍《力命表》,三国魏钟繇书,章奏体小楷书,文凡八行。真迹久佚,仅有刻本传世。臣繇言:臣力命之用,以无所立,帷幄之谋,而又愚耄。圣恩低徊,待以殊礼。天下始定,帅土欣戴。唯有江东,当少留思;既与上公,同见访问。昨日䜩(宴)见复蒙逮及,虽缘诏令,陈其愚心,而臣所怀造膝之事,昔先帝尝以

  • 率领马超大破援军、逼降匈奴的楷书鼻祖钟繇,是咋打赢平阳之战的

    历史解密编辑:窗前外的红杏标签:钟繇,平阳,曹操,袁绍,匈奴,马腾,马超,援军,三国,书法家

    公元202年,袁绍在官渡之战被曹操逆袭、打败之后,羞愧愤恨、连气带病、吐血身亡。袁绍一死,整个北方四州群龙无首,他的三个儿子为争夺继承权,开始拉帮结派、内讧不止。“趁你病、要你命”!曹操马上渡过黄河、出兵攻打乱成一锅粥的北方四州、力图乘势统一北方。同时,为保障侧翼的安全,命令镇守长安的司隶校尉钟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