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去世,儿子曹徽饮酒作乐,高堂隆屡劝不听,大怒:不孝逆子

曹操去世,儿子曹徽饮酒作乐,高堂隆屡劝不听,大怒:不孝逆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浣熊研习室 访问量:1749 更新时间:2023/12/27 20:23:31

曹操去世,儿子曹徽在服丧期间,饮酒作乐,四处游猎。老师高堂隆屡劝不听,大怒:不孝逆子!且看你兄长曹丕如何治你!于是,高堂隆一纸奏疏上告朝廷,却石沉大海、渺无音信,高堂隆疑惑不已。数月后,曹丕称帝,突然下诏,任命高堂隆为堂阳县县长。

“高堂隆学业修明,志在匡君,因变陈戒,发于恳诚,忠矣哉!”这是陈寿在《三国志》中对高堂隆的评价。

高堂隆堪称曹魏忠直之臣的代表,与其他大臣不同的是,高堂隆从不选边站队,“在其位、谋其政、佐其人”,是他一生的为官信条。

高堂隆曾在曹操帐下担任过丞相军议掾,后来又派给儿子,时任历城侯的曹徽当文学侍官,主要职责就是敦促曹徽做好分内之事。

曹徽年轻时,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问他:“子隽,长大了你想做什么?”

曹徽用稚嫩的声音回答道:“裂土封王,带甲百万。文武全才,平叛讨逆。不容许奸佞之人在朝中,不容许奸贼之人在外郡。”

曹操觉得这个孩子很有出息,于是想重点培养,便委派高堂隆去他身边。

不过,曹徽似乎“长残了”,成年后的他仗着家族地位嚣张跋扈,放荡不羁,每次高堂隆劝他,曹徽都会用“好好好”、“是是是”来敷衍,很不耐烦。

公元220年曹操病重,身在山东的曹徽闻讯策马扬鞭,可还是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曹徽抱着曹操的尸体,哭成了泪人。

可很快,曹徽似乎忘了父亲去世的事情。

按照传统的礼仪,作为儿子的曹徽,应该服丧守孝,在此期间,莫说是饮酒作乐,游山玩水,就连捧腹大笑都是一种罪过。

曹徽不但不为父亲哀痛,反而带着手下游猎驰骋。

高堂隆身为曹徽的老师引经据典,责备曹徽不该如此。

可曹徽却说:“人死不能复生,哭哭啼啼,有什么意义?”

于是高堂隆以义正谏,大骂曹徽是个不孝逆子,并准备将此事上报给继承魏王爵位的曹丕。

曹徽不以为然的说:“兄长正忙着当皇帝呢,哪有闲工夫理你?”

事情的确如曹徽预料的一般,高堂隆递到洛阳的奏书,一连几个月都没有得到回复。

大约过了半年时间,远在山东的曹徽、高堂隆得到了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正式即位为皇的消息。

不久后,高堂隆收到了朝廷的诏书,任命他去往堂阳县当县令。

原来,高堂隆的奏折曹丕早就收到了,之所以不回复,是他正在准备篡汉之事。

之所以没有责罚曹徽不守礼节,则是因为曹丕刚刚接过权柄,如果对自家兄弟施以惩戒,会闹得人心不稳。

正如后来曹丕接见高堂隆时所言:“爱卿乃忠直之人,尽心尽责。”

曹丕决定,让高堂隆出任平原王曹叡的王傅,掌赞导,匡过失。

曹叡是帝国的储君,这已是大家心知肚明的秘密。

曹丕让高堂隆到曹叡身边,就是希望高堂隆能一如既往的,心无旁骛的匡扶王侯。

公元227年,曹叡在高堂隆的辅佐下,继承皇位,群臣们皆认为应该大赦天下,大摆筵席,以庆贺新皇登基。

高堂隆却说:“唐舜有极静之癖,殷高宗有不言之癖,因此德行深厚,光被四海。”

有高堂隆在身边,曹叡总是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青龙年间,曹叡认为天下一派承平之势,所以想大兴土木,还准备从长安拿回大钟。

高堂隆又拿出周景王的故事,来劝曹叡:“以前周景王破坏了文王和武王留下的规矩,对周公设下的礼仪也是不理不睬。又是铸大钱,又是造大钟。单穆公、泠州鸠,这些贤臣不论再如何劝说,周景王就是执迷不悟。偌大的周朝,自此开始逐步走向衰弱,以至于土崩瓦解。如今,朝堂上一些谄媚之徒,总爱顺应陛下的喜好,以华丽奢靡的生活来引诱陛下。长安大钟乃亡国之器,取它回来,劳民伤财,还损害人心。”

每次曹叡即将堕入迷途,高堂隆都能用先贤故事将他拖回正轨,而曹叡对高堂隆也是言听计从,心中充满感激。

所以,高堂隆步步高升,从侍中做到了太史令后来又被授予光禄勋,临终前,曹叡还写了一封长信安慰。

正是因为有高堂隆在,曹叡才得以抵住蜀、吴的攻伐,才能平定鲜卑叛乱,设立律博士制度,重视狱讼审理。

但高堂隆去世后,曹叡的身边再无此忠直之人,于是他变得愈发奢靡,大兴土木,广采众女,以至于后人都忽略了他的功绩。

总结而言,高堂隆不畏权贵,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用逆耳的忠言去劝谏王侯,纵观整个中国历史,都是很难能可贵的人物。

只是,东平王曹徽不懂得珍惜,也不愿意纳谏,以至于越混越惨,还因为痛殴县吏,被削去了一县五百户。

更多文章

  • 杨阜借兵破马超-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杨阜,马超,曹操,夏侯渊,张鲁,资治通鉴

    在曹操打败马超,夺取关中的过程中,马超一直退到了安定,也就是现在的甘肃镇原附近。但当时后方河间的田银,苏伯反叛,只有曹丕坐镇邺城,曹操只能回兵稳定后方。而马超才稳住了阵脚。之后马超对凉州展开反攻,包围了冀城,在这个过程中,参凉州军事杨阜挺身而出,借其姑表兄姜叙之兵,打败马超,使得马超逃离西北,投奔了

  • 孔明计捉张任,杨阜借兵破马超,刘璋向张鲁求援,马超投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杨阜,马超,刘璋,张鲁,刘备,孔明,诸葛亮,曹操手下,张任(嘉靖进士)

    刘备听闻孔明亲引大军,赵云、张飞为先锋,赶来雒城。刘备令黄忠、魏延攻雒城,张任出城与刘备大战,张任部将吴兰、雷铜分别敌住黄忠、魏延。刘备打不过张任,危急关头,张飞杀到,张任败退回雒城。吴兰、雷铜被刘备、张飞、黄忠、魏延夹攻,兵败投降。张任引军战张飞,张任部将吴懿领军夹攻张飞,被赵云一枪生擒,孔明已来

  • 三国杀测试服更新武将 三国杀谋甘宁、谋黄盖、谋周瑜、杨阜

    历史解密编辑:福旺房车的生活标签:周瑜,黄盖,谋甘宁,三国杀,杨阜,武将

    随着春节版本的来临更新,不仅出了很多活动,也新加了不少新武将,这期给大家介绍下新武将测试服更新了哪些武将呢?今天给大家分享攻略的同时,先给你们聊一个有趣的话题,什么是手游内部号?根据市场调研,现在有官网的平台,能申请到内部号,说是整合了很多手游,据说内部号每日都有1千左右的官网扶持,游戏开局5千充值

  • 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原文

    历史解密编辑:小迷糊的小世界标签:杨阜,高堂隆,魏书,丞相,高祖,公卿

    魏书·辛毗杨阜高堂隆传原文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也。其先建武中,自陇西东迁。毗随兄评从袁绍。太祖为司空,辟毗,毗不得应命。及袁尚攻兄谭於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太祖大悦。后数日,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弊。他日置酒,毗望太祖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太祖,太

  •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未能建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辛毗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辛毗,袁绍,曹叡,北伐,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今天我们来讲讲三国颍川四大名士中的最后一位,他叫做辛毗。辛毗大家应该不太熟悉,但这个人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不重要的角色,他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导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未能建功,最后操劳过度病逝五丈原的主要因素之一。光凭这点就足以让他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故事。辛毗字‘佐治’,他在颍川当地十分有名,后来袁绍起兵

  • 明悼毛皇后为何会被魏明帝曹叡处死?只因说错了一句话吗?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曹叡,魏明帝,皇后,后妃

    公元237年,毛氏是魏明帝曹叡的第一任皇后,当时还是平原王的曹叡,便对毛氏爱得死去活来,将自己的原配妻子虞氏冷落到一旁,每次出行都与毛氏同坐一辆马车。《三国志·卷五》记载:明悼毛皇后,河内人也。黄初中,以选入宫,明帝时为平原王,进御有宠,出入与同舆辇。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将自己的原配妻子虞氏封为贵妃,却

  • 盐湖区副区长崔林峰带队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法眼观三晋标签:崔林峰,盐湖区,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主体责任

    2月27日,盐湖区副区长崔林峰带队来到运中游泳馆、万达广场、仁安医院等地,对特种设备运行、消防设施配备、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崔林峰指出,安全生产事关群众利益与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大局。要进一步压紧压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和企业主体“两个责任”,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全力守护老百

  • 崔林峰带队调研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法眼观三晋标签:崔林峰,大气污染防治,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污染源,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2月8日,副区长崔林峰来到运城力行中学、禹都公园、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新产业技师学院等地,调研中心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崔林峰一行认真了解各点周边大气环境质量情况,针对存在问题现场办公。崔林峰强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为我们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方

  • 打造盐湖水泵特色专业镇丨崔林峰调研解州镇潜水电泵产业知识产权水平提升工作

    历史解密编辑:法眼观三晋标签:山西,崔林峰,解州镇,知识产权,盐湖水泵,潜水电泵

    5月18日,副区长崔林峰在解州镇调研潜水电泵产业知识产权水平提升工作。崔林峰一行先后来到山西天海泵业有限公司、山西解义电泵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解州合盛兴泵业有限公司等地,详细了解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了解企业诉求,围绕人才引进、产品创新等问题与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研究可行性的帮扶举措,鼓励各企业

  • 辅佐曹魏半个世纪,最终却转投司马懿,享年九十岁的律法大家高柔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司马懿,高柔,曹魏,曹操,曹爽,曹丕

    #头条创作挑战赛#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多数人对于三国历史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随口也能说上几个三国名人,然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恐怕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他便是出身陈留高氏,长期从事司法事务,辅佐曹魏长达半个世纪,于九十岁高龄寿终正寝,一生历经曹魏兴衰、位列三公的老臣高柔。出身名门转投曹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