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怕庞德立功,不用庞德计谋,人老昏庸,将七军移至樊城之北低谷地安寨。关公在高阜处望之,察看敌营地形,又见襄江水急,令将士准备船筏,采用水攻曹军。是夜风雨大作,水淹七军,曹军兵败,于禁被俘,庞德以身殉国。关公此战,威震海内。
曹军为何兵败?
- 曹军主副帅不和。庞德与关公大战,略有小胜,想趁胜追杀,于禁不想法庞德立功;庞德建议曹军一鼓作气直冲蜀营,于禁不想庞德立功。于禁看不起庞德这位新降的将领,不想让他立大功影响自身的声望与地位。
- 于禁年老昏庸。当年被曹操称其有古之良将风范的名将于禁,年老昏庸,公私不分,只为私利,阻挡庞德立功。于禁不考察地形,直接将曹军七支精锐之师移至低谷地。
- 于禁不听谏言,独断专横。督将成何见于禁将曹营移至低谷地,劝道:"大军屯于川口,地势甚低落;虽有土山,离营稍远。即今秋雨连绵,军士艰辛。近有人报说荆州兵移于高阜处,又于汉水口预备战筏;倘江水泛涨,我军危矣,宜早为计。"于禁大怒,言其乱我军心,如多言语,必斩之。
关公领兵攻打樊城,被曹仁一箭射中右臂。箭头有毒,华佗前来医治,关公刮骨疗毒,饮酒食肉,谈笑弈棋,脸无痛色。华佗称赞关公为天神。曹操欲迁都躲避关公,司马懿献计,令孙权偷袭荆州,许事成后,割江南地以封孙权。孙权令吕蒙攻袭荆州,陆逊献示弱计,减少关公戒心,抽调荆州大部兵马援助樊城。吕蒙深夜渡江,偷袭荆州成功。傅士仁、糜芳投降孙权。
江东孙权为何能偷袭荆州成功?
- 关公高傲大意,所托非人。关公骄傲自满,领大军出征樊城时,令贪利多忌的潘浚镇守荆州。
- 关公不听王甫劝告。王甫劝他换忠诚廉直的赵累,关公不同意,以自己的意愿早已决定,不必更改。关公把军事大事,如此草率决定。
- 吕蒙与陆逊军事谋略高明。吕蒙与陆逊是江东青壮派系将领中的代表,二人熟知兵法,精通韬略。针对关公的骄傲个性,陆逊建议吕蒙诈病辞职,使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关公中计,调荆州大部兵力增援樊城。吕蒙点兵三万,选会水者扮作商人,皆穿白衣,在船上摇橹,精兵藏于船中。当江边烽火台守军盘问,吴人只答客商到此一避风。半夜,精兵出,将烽火台兵士缚倒,江东大军,如入无人之境,吕蒙令烽火台降服的士兵到城下叫门,门吏认得是烽火台士兵,开了城门,吕蒙率军直入荆州,侵占了荆州。
- 曹军牵制关公大部分兵力。荆州大部分军力被关公带去攻打樊城,荆州军力空虚,无英明的主将镇守。
荆州失陷后,傅士仁、糜芳先后投降东吴。曹操知晓东吴偷袭荆州成功,令徐晃率大军战关公,以解樊城之危。徐晃与关平大战,关平斗不过徐晃,蜀营被劫。关公大战徐晃,因右臂受伤,双方大战八十回合,不分胜负。关平怕关公有失,鸣金收兵,曹仁见徐晃兵到,出城迎敌,两边夹击蜀军,蜀军大败。关公逃向襄阳,听到荆州已失,傅士仁、糜芳已投降孙权。关公欲收复荆州,遭孙权数路大军围杀。关公兵败走麦城,廖化向上庸守将刘封、孟达求救。两人见死不救。关公欲从小路逃往川蜀,被东吴俘获,父子两人以身殉国。
关公为何兵败被俘殉国?
- 曹孙联合战关公。孔明按刘备的心意,将荆州交于关羽镇守,临行前,让关羽联合东吴,共抗曹魏。当孙权欲与关羽联姻,让自己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关羽不同意,怒骂使臣,言虎女岂可嫁犬子。关羽破坏了孔明联吴抗曹的战略,导致曹吴联合,共抗蜀。关公在曹吴的打击下,失败被俘。
- 关公骄傲自满。关公人到老年,为人越加骄傲自满,他看不起江东群臣,拒绝与东吴联姻,不听王甫谏言,任用贪利多忌的潘峻镇守荆州。被吕蒙的示弱计吹捧,就把荆州大部分兵力调往樊城。
- 孟达、刘封见死不救。关公兵败走麦城,令廖化向上庸的孟达、刘封求救,孟达、刘封以兵力有限,不救关羽。
孟达、刘封为何不救关公?
- 敌我双方,兵力悬殊,相救危险。东吴、曹魏都引大军围困关公,关公数次兵败,走麦城时,只有数百兵。孟达、刘封的兵力去相救,兵力悬殊,有危险。孟达就是因为此行危机重重,不想冒险,才说服刘封不要去救关公。
- 刘封经孟达提醒,关公常中伤自己。孟达为了自身的安危,说服刘封不要去救关公,说关公以往常对刘备言刘封的坏话,说关公不喜刘封,让刘备提防刘封。刘封被孟达说服,决定不救关公。
孙权杀了关羽父子怕蜀汉报复,将关公首级送给曹操,司马懿认为是东吴的移祸之计,建议曹操厚葬关公。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删。
喜欢三国的朋友,请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