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华夏之旅栏目郭静生郝建忠)(陈建新)供稿
一,农家小院骄傲情中国唐代的大文人刘禹锡写过一篇很有名气的文章——《陋室铭》,其文开篇则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章的大意很明白,不要看房屋好不好,只要有真东西,房子的主人和来往的朋友有学识、有道德,房子虽显老旧也是颇有满足感和荣耀感的。因此,他认为: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是啊,高楼大厦和金碧辉煌固然吸引人们的眼球,但是,院内除了豪车和藏獒、屋内除了红木家俱和名烟名酒之外,竟沒有深厚的底蕴之气,那又有什么值得骄傲和荣耀的呢?在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县昝北村,有一所并不起眼的农家小院,除院外两株四十多年的椿树粗壮茂盛很引人注目外,院内平平常常,并无特别之处。男主人姓张名宝鞠,与共和国同龄。他自称自己其貌不扬,想来也恰如其分。可是,走进他的屋子,那可就让人顿生疑惑了。因为屋子里西面和北面的墙上都是硕大的照片,那照片上与张宝鞠或和他们夫妇二人或亲人们合影的,一般人可能认不出来,但那些见多识广的人一眼就能认出,这不是毛主席的孙子毛新宇和毛主席的两个女儿李敏李讷吗?“这……”有人大惑不解,“张宝鞠不过是个农民,最大的头衔是个著名书法家,可他为什么却能……”是啊,有疑惑是理所当然的。在中国,有幸能见到过毛主席的人想必不是很多。不要说毛主席,就是见过毛主席嫡亲后人并与之有过交集的人恐怕也不多见。当然,对于雄县这样一个普通的小县来说,有这机遇和幸运的人更是几乎沒有。但是,张宝鞠,这位昝北村的农家子弟,却能与毛主席仅有的三位嫡亲后人都有交集,这能说不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吗?这当然是一种骄傲,当然是一种荣耀。然而,这骄傲和荣耀可并不是唾手可得的。确切地说,这骄傲和荣耀是来自张宝鞠的另一个身份——红色书法家。
二、溯源红色书法家张宝鞠之所以被人称为红色书法家,那是因为他打心眼里十分尊敬毛主席,十分崇拜毛泽东思想,而且还以书写毛主席诗词的形式大力宣传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和毛泽东思想,从而逐步在全国走红。200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诞辰110周年。为了以书法形式宣传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他决心以长卷书写毛主席诗词来表示庆贺。为了圆满完成这一夙愿,他找出毛主席诗词,从头至尾阅读并深入了解时代背景和诗词含义以及毛主席当时的心情,细心揣摩,熟记于心。在做好相当的思想准备后,又精心选出41首,在上等宣纸上精心创作。须知这可不是在黑板上写字,写错了可以擦掉重写。这可是用毛笔在近百米长的宣纸上书写毛主席诗词啊。哪怕有一字写错,就会前功尽弃,哪怕有一笔不到位,也会影响整体效果。但是,张宝鞠硬是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这一巨幅书作。在中共雄县县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他的百米长卷在雄县中学公开展览。前来参观的有各级领导,有学生和群众,省市县新闻媒体也闻讯前来,大家对这一近百米长卷赞不绝口。人们一边观看张宝鞠那雄浑大气、萧洒飘逸的行草书风,一边默默地吟诵着毛主席的诗句。有的人还小声念了出来,或“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大家在欣赏书法美的同时,又受到了伟人的思想熏陶,感悟到了毛主席的雄才大略和博大胸怀,从而更加坚定了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此展一炮走红,张宝鞠的声望大震。
有人说,嗬,红色书法家呀!实事求是地说,这才是张宝鞠红色书法家的起点。此展也引起了张宝鞠的恩师的重视。他的恩师、著名书法家旭宇先生在观看了他的长卷后欣然在上面题词曰:张宝鞠先生善作草书,于癸未之冬值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怀着对毛泽东同志的深厚情感大书了长达七十米之长卷,书作气势畅达,一气呵成,与毛泽东诗词相互辉映,可谓难得之作……著名书法家、张宝鞠的恩师张虎先生在观后写下了如下话语: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毛泽东主席的书法气势恢宏,用笔如用兵,纵横驰骋,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影响了很多人。宝鞠兄喜主席诗词和书法,并不断临池,尤爱草书。癸未年历经半年多时间进行创作了近百米长卷共四十一首毛泽东诗词,态度认真,精神可嘉,其中可看出对领袖的真挚情感。著名书法家、北京市书协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田伯平先生则题写道:观宝鞠兄草书長卷,毛泽东诗词四十一首真乃洋洋洒洒。古人云,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宝鞠兄几十年临池不辍,尤重草书,结构得体,韵味十足。草法讲究实见功底,乃燕赵之奇才,笔骨铮铮,墨韵徐徐。宝鞠兄以此方式缅怀毛泽东吾亦同感。中国人大多相信机缘二字,不错,机缘确实存在。张宝鞠在北京工作的三哥张宝存曾有幸结识了毛主席的嫡孙毛新宇,他将弟弟的情况及百米长卷书写毛主席诗词的举动介绍给了毛新宇之后,毛新宇很感兴趣,并答应方便时相见面谈。2004年1月24日,恰逢也是12月26日出生的毛新宇的儿子毛东东滿月时,张宝鞠携百米长卷进京来到毛新宇家中……毛新宇将长卷徐徐展开,认真观看。他既佩服张宝鞠的行草书法,又慨叹他对爷爷的崇敬之心,并对他以书写毛主席诗词的形式来歌颂爷爷的丰功伟绩表示赞赏。他不但认真观看,而且困难时期的1961年,刚考上初中的张宝鞠因家庭实在困难,为了保住哥哥和姐姐的学业,父母只好将他拉下来回家劳动,劳动之余,他也没忘了随身带着纸笔写写画面。1964年通过复习,1965年又去昝岗中学复读。中学毕业后参加农业劳动……他正式地练习书法是在1980年以后。只是到了1995年在认识了著名书法家张虎之后,书法造诣才逐渐有了起色。他的三哥张宝存参军转业后到北京市人事部门工作,通过关系认识了张虎。他想起弟弟对书法很爱好,便将弟弟的情况向他做了介绍,意欲拜其为师。张虎经过对张宝鞠考察,既热情地肯定了他的长处,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他的诸多不足。他自己示范,让张宝鞠在一旁观看。张宝鞠从蘸墨、握笔、提腕、下笔等基本功从头学起,并按老师要求认真临习二王的《兰亭序》《十七帖》《圣教序》和唐孙过庭的《书谱》,当然,毛主席的书体他也练。张虎告诫张宝鞠说,搞书法不练基本功,不学习古人,拿起笔来也能东挥西扫画拉两下子,不懂行的好胡弄,可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无根无底,终究成不了气候……1998年,张虎又将其介绍给时任河北省书协主席旭宇先生,并拜为师。后来又认识了雄县老乡、在北京的著名书法家田伯平、保定市的赵逢明等大家,造诣日深,并多次参加各个层次的大赛和展览,均获得了不斐的成就。但是,正所谓人生识字糊涂始,随着书法造诣日深、阅历日广、交往愈多,对社会也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发现,虽然人们的日子富裕了,可一些人的思想却大不如前了。他们张口经济,闭口金钱,颓废意识侵蚀了人们的思想,人与人之间亲情和友情渐渐地淡漠了,对毛主席的尊敬和对毛泽东思想的信服程度也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甚至还有人诋毁毛泽东思想。这让张宝鞠很不理解,他弄不明白,现在的社会怎么了?张宝鞠不能忘记,他打小会唱的歌就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还有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他辛劳为民族……”他更清楚党的历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1921年建党,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岗山,由于左倾错误路线,导致红军不得不被迫长征……以后又是国共合作八年抗日,后来又是三年打蒋,经过二十八年的艰苦奋斗,不知牺牲了多少人,才创建了新中国……毛主席的丰功伟绩不是瞎吹的,毛泽东思想也不是自封的。毛主席不论从政治上、军事上、思想上、哲学上、文学和诗词上、书法上,都无人可比!可是,为什么却……他忧虑,他担心,他……有人说他杞人忧天。他说,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考虑的大事。他想,必须旗帜鲜明地宣传毛泽东思想,可怎样宣传呢?他想起文化大革命中他曾和几个同学编辑油印了一本《毛主席诗词解释》,共有30多首诗词,那解释有陈毅的、郭沫若的、臧克家的,还有从各种传单小报上摘下来的,宣传效果还真不错。可现在,再采取这种方式去宣传毛泽东思想肯定不行了。他又想,革命圣地可以由讲解员向大家讲解,学校里可以由老师在政治课上讲解,而我一个搞书法的……突然,他脑子里豁然一亮,我为什么不可以以书写毛主席诗词的形式来颂扬宣传毛泽东思想呢?你写你的唐诗宋词,我写我的毛主席诗词,对,就这么干!此念一出,他立即找来了毛主席诗词,一一认真研读。越读,越觉得毛主席诗词实际上是一部浓缩的中国革新史,是一部毛泽东思想发展史。毛主席在各个历史时期几乎都有诗词大作,以书写主席诗词的形式来宣扬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和毛泽东思想,是一条光明大道!我就是要独树一帜。说干就干。无论是机关单位索要的书法或是亲朋好友索要的书法,或者去参加书法大赛,他都是书写毛主席诗词,而且以毛主席1936年2月在陕北创作的《沁园春·雪》居多。他太爱这首诗词了。每当人们来取书作时,张宝鞠都不厌其烦地讲解这首诗词的创作年代和时代背景,讲解毛主席的唯物史观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讲这首词是如何在重庆谈判时发表的……他讲得认真,人们听得也很入神。人们看到他的书法雄浑大气,萧洒飘逸,底蕴深厚,美在其中。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既能有美的感受,又能感到伟人博大的胸怀……一时间,人们只要一提到《沁园春·雪》的书法之作,就有人问,是张宝鞠写的吧?而且,好多人不用看落款,只看那字就知道是张宝鞠的大作。实事求是地说,《沁园春·雪》的书法作品,在很多地方似乎已经成了张宝鞠的知识产权,张宝鞠似乎也成了红色书法家的代名词。4、咬定红色不放松大量的创作实践让张宝鞠更加坚定了自己所走的道路的正确性。多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到长城内外和大江南北参展,殊荣多多,一些作品还被人收藏。1999年,在文化部举办的《世纪之光——全国群众书画摄影大赛》上,张宝鞠的书法作品获优秀奖,并被收入书法集《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台历》;当年10月,又获全国第三届《艺苑杯》大赛金奖,作品被收入《中国书画艺术精品荟萃》一书;2000年9月,中国文联举办《中华魂》书法大赛,他的作品又喜获优秀奖,作品被收入《中华魂精品集》,并被赵孟頫博物馆收藏;2001年,参加《世纪之辰——情系奥运》中华书画大赛获优秀奖,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被编入《精美作品集》;也是这一年,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百人作品选》;2002年,文化部和外交部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举办书画比赛,张宝鞠的作品获三等奖,其创作的《沁园春·雪》八尺作品被中
编辑: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