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卫青,也太会做人了吧

卫青,也太会做人了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2540 更新时间:2024/1/2 4:31:16

文/子玉

职场上,懂事有时候比能力更重要。

汉朝的卫青算是把这个道理给参透了。

元朔六年,卫青第二次出击匈奴归来,汉武帝封在这次战斗中崭露头角的骠姚校尉霍去病为冠军侯。

而卫青只得到了一千金的赏赐。

也是,这次行动,前将军赵信和右将军苏建突遭匈奴单于主力是全军覆没,赵信更是直接投降了匈奴。

卫青作为领导,肯定有责任。

此时,一个叫宁乘的人建议他:“大将军您之所以被封为万户侯,三个儿子也被封为列侯,都是因为你姐姐是皇后呀。”

谁说不是呢。

卫青三个儿子可是啥都没干就被汉武帝封为了列侯,这不是格外恩宠又是什么。

卫青当然明白。

宁乘的意思是让他拿出一部分赏赐给此时正得汉武帝宠幸的王夫人父母送去。

卫青采纳了,拿出了五百金送给了王夫人的父母。

汉武帝高兴坏了。

当然,以他对卫青的了解他也知道卫青是想不出这样的主意来讨好自己的。经过询问,果然是别人的建议。

但重要的是,卫青做了,这让汉武帝是无比受用。

▲汉武帝电视剧《汉武大帝》/剧照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还发生了一件事。

苏建全军覆没逃回来之后卫青开了一个小范围的会议,讨论对于苏建的处理问题。

议郎周霸建议:“大将军自从出征以来还从来没有斩杀过一个将军呢,不如就借着这次机会杀了苏建给您立威。”

这确实是个立威的好机会。

但卫青却表现得非常清醒:“虽然我有权力杀了苏建,但苏建可是高级将领,这事还是回去交给陛下亲自处理吧。”

卫青想表达什么,他就是想给领导汉武帝证明,虽然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但自己永远不会专权。

对,赏、罚,那都是领导的特权,下属最好不要自己随便拿主意。

奴隶出身的卫青竟然有这觉悟,想不通呀。

汉武帝对苏建的处理方案是,不杀,贬为庶人。

呵呵,要是卫青当时私自将苏建给杀了那将会是什么性质?

领导肯定会很生气,从而对卫青进行提防,甚至打压。

其实当卫青被汉武帝拜为大将军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战战兢兢。

汉武帝要将他三个儿子都给封为列侯,卫青赶紧推辞:“陛下已经赏赐了臣,臣已经感激不尽,再说,我那三个儿子还在襁褓中根本没有任何功劳,他们凭什么封侯?”

卫青明白,自己的财富和地位都来得太快,这其实并不是好事。另一方面,他更担心,领导如此对自己肯定会引起将士们的嫉妒,以后的兵还怎么带?

汉武帝懂卫青的担忧,于是将这次出征有功的公孙敖、韩说、李蔡等都给封了侯。

而且,卫青还将这次胜利归功于汉武帝指挥英明和将士们的努力,丝毫没有贪功的意思。

结果是什么,虽然卫青升官了,三个儿子也都被破例封为了列侯,但将士们没有怨言不说还更加敬重卫青了。

只能说卫青这人太适合混职场了,覆盖面从上到下,简直不要太广。

元狩二年,汉帝国的头条基本被骠骑将军霍去病霸占。将整个河西走廊纳入帝国的版图更是将霍去病送上了热搜。

▲霍去病电视剧《汉武大帝》/剧照

人们似乎忘记了卫青。

他的军事才能已经被高度认可,为何元狩二年两次出兵河西都没有他的身影?

卫青明白,汉武帝其实已经在提防自己。

作为帝国位高权重的大将军,三个儿子又都是列侯,姐姐还是皇后,他们家已经够显赫富贵了。

卫青虽然为人低调,但还是无法避免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个利益体的出现,简称“卫氏集团”。

君王最怕的就是这种事情,难道汉武帝还能再让卫青的势力不断壮大。

不可能。

这就是元狩二年汉军两出河西为什么没有卫青身影的核心原因。

河西之战后霍去病已经成长为一股与大将军卫青不相上下的政治势力。

而且,汉武帝还明显偏袒霍去病。打仗的时候精兵良马都是先让霍去病挑,而且还给霍去病开小灶。

卫青知道,汉武帝在有意扶植霍去病来制衡自己,虽然他和霍去病是舅甥关系,可那又怎样。

元狩四年,漠北之战,卫青和霍去病虽然各都是五万骑兵的配置,但霍去病部人员的素质是明显高于卫青部的。

卫青虽然看在眼里但也只能沉默。有些事,看破不能说破,何况他还是个军人,服从命令是他的天职。

漠北之战后,霍去病以及他的属下升官发财一条龙,而卫青不仅本人没有受到任何封赏,跟随他出征的部下更是一个封侯的都没有。

问题是,大家都立功了呀。

这又是汉武帝的手段,从侧面打压卫青集团。

江湖的逻辑是跟着大哥有肉吃,但既然卫青这没肉了,那大家还跟他干嘛?

卫青的属下都转身抱了霍去病的大腿,只有一个任安还记得大哥的好没有改换门庭。

而且,从汉武帝对卫青和霍去病职位的设置上就能看出汉武帝是在有意在这两人之间搞平衡。

虽然骠骑将军在级别上比大将军低那么一点,但汉武帝给二人的头上都加了一个大司马的衔,并特别交代:“这两人在待遇上是一样的。”

你说大家能不明白汉武帝的言外之意?卫青能不明白汉武帝对自己的态度?

那就认清现实,低调,低调,再低调吧。

有一件事就能看出他低调不张扬的品性。漠北之战中前将军李广因为迷路错失了与主力合围匈奴单于的机会,愤而自杀。

▲李广电视剧《汉武大帝》/剧照

因为这事,李广的儿子李敢一直记恨卫青,于是找机会击伤了卫青。

但卫青却根本没有要与李敢算账的意思,还有意隐瞒此事。

诸位,他可是汉帝国的大司马大将军呀,能被一个关内侯随便打了?

但卫青还是忍了,因为他毕竟心里有愧。要不是他让李广走东道,那李广又怎会迷路。

还有一件事,卫青以前被汉武帝的姑姑长公主刘嫖绑架过,卫青发达之后也一直没再提过此事,可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直是此人的处事原则。

此后,卫青渐渐淡出了帝国的名利圈。

卫青的暮年看似风平浪静,但与他有所关联的人可是过得一点都不太平。姐姐卫子夫失宠、外甥太子刘据被父皇嫌弃,三个儿子相继失去了侯爵......

曾经被天下人无比艳羡的家族每天都经历着惊涛骇浪。

但卫青没一点脾气,只能默默承受。因为他明白,这是政治规则,皇帝不会允许任何一方势力一家独大。

政治的本质是平衡。

卫青比谁都懂。

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汉武帝赐其谥号“烈”,并允许其陪葬茂陵。

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卫青如此敏感的身份能得善终确属不易。其实,密码就藏在他与苏建的一次对话中。

苏建曾建议卫青仿效前人大养门客。卫青直接拒绝:“招贤纳才那都是天子干的事,臣子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想那么多干嘛?”

是呀,卫青明白,汉武帝最恨臣子养门客,窦婴田蚡的例子就在那摆着呢。

这就是卫青的聪明之处,他始终明白自己的身份,汉武帝的员工。

标签: 卫青刘彻匈奴李广汉朝霍去病

更多文章

  • 一墙之隔的卫青墓和霍去病墓,差距为何这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快哉风标签:霍去病墓,卫青墓,卫青,霍去病,茂陵,刘彻

    文/快哉风去过陕西茂陵(汉武帝陵寝)的朋友,大约没有谁不去拜谒卫青霍去病墓的,但是去过之后,都有一个很大的困惑:为何霍去病墓修葺一新,威风凛凛,而一墙之隔的卫青墓,却墓碑残破,封土堆上枯草丛生,凄凉无比。霍去病墓霍去病墓两个彪炳千古的中华名将、民族英雄,为何墓地的待遇差距如此之大?凄凉无比的卫青墓是

  • 为什么国家要把卫青、霍去病等人从历史书删除?看了才明白其用意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卫青,霍去病,匈奴,刘彻,卫子夫,刘启

    历史上,保卫疆土的大将数不胜数,皆是在百姓口中代代相传的英雄人物,其事迹广为后世流传。史上有名的将军人物,如岳飞、戚继光等都拥有自己的军队,东征西伐抵抗外族的入侵。这些英雄都是被民众所铭记于心的大人物,赞叹之情不绝于口。从我们的历史书上就能了解到这些英雄事迹,老师也常会跟我们讲他们是如何保卫自己所在

  • 汉朝名将卫青, 生存智慧强, 受委屈也不说, 得以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刘桃说科技标签:卫青,匈奴,刘彻,李广,李敢,汉朝,霍去病,汉高祖刘邦

    前106年,56岁的卫青奄奄一息:“终究是善终了”。低调做人,即便心中有委屈,也不要说出来,更不要诉苦,这是卫青躲过汉武帝屠刀的关键。一、卫青显赫战功,及其在汉武帝时代的风险系数前131年,汉武帝去祭祀祖先,路过平阳公主家,临幸了卫子夫,旋即把她带回宫里。不久,卫子夫生下儿子刘据,这是汉武帝第一个儿

  • 汉武帝与卫青既是君臣,又互为姐夫,这段复杂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刘彻,卫青,刘启,汉朝,卫子夫,汉武帝,平阳公主,馆陶公主

    历史上关系最为复杂的千古君臣,非汉武帝刘彻与大将军卫青莫属,为何说他们关系复杂呢?因为他们互相娶了对方的姐姐,也就是说,卫青是刘彻的小舅子,而刘彻也是卫青的小舅子。虽然对他们私底下怎么称呼对方很感兴趣,但今天我们只讨论这对君臣之间复杂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平阳公主献美女,卫子夫入宫平阳公主是撮合汉武帝

  • 李陵投降匈奴后,被迫娶了个匈奴公主,繁衍出一个强大的草原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李陵,刘彻,坚昆,戛斯,汉朝,匈奴公主,草原民族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广之孙李陵带领5000步兵出塞击胡,不幸遭遇了匈奴单于的主力。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因为一时的贪生怕死,李陵竟没有杀身成仁,反而投降了匈奴。匈奴习俗,一向敬爱勇士,听说李陵是老对手李广后裔后,单于对他竟喜欢得不了的。不仅封李陵为右校王,还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了他

  • “投靠”匈奴的李陵,成了匈奴的王,后人建立了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

    历史解密编辑:辽北春秋标签:李陵,匈奴,李广,李世民,吉尔吉斯斯坦

    李陵(公元前134—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他本人也因此引起争议。李陵

  • 赵飞燕有种特殊的体态缺陷,汉成帝却非常喜欢,不惜为此荒废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吴小厨碎碎的生活笔记标签:朝政,皇上,赵飞燕,汉成帝,孝成皇帝,月升沧海

    有这么一句话说得特别准确,那就是红颜祸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的女人虽然长得漂亮,但是会蛊惑人心,最终酿成大错。自古就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举世无双的吕布也因貂蝉而死。历史上帝王因女人而荒废朝政,最终导致人民哀声载道的时间很多。在西汉时期,汉成帝就因为十分迷恋一名女子,因为她有一种“身体缺陷”,皇帝为了他

  • 赵飞燕身上有一个缺点,现在来看是一种病,可汉成帝却很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E君标签:赵飞燕,赵合德,汉哀帝,许皇后,汉成帝,孝成皇帝,后宫佳丽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在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出现了诸多令无数人称赞的美人,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美人,有环肥燕瘦的汉唐双绝,她们都为这历史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以色侍人,色衰而爱弛,这些美人的下场却都十分凄凉,环肥瘦燕中的“赵飞燕”就是如此,早年被捧在手心的她在汉成帝死后下

  • 班婕妤貌美有才深受宠爱,为何没有能歌善舞的赵飞燕得宠?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班婕妤,赵飞燕,孝成皇帝,宠爱,赵合德,王政君,小说家,汉朝,西汉

    我爱你,清风款款不知归处;我爱你,烈日骄阳总有尽时。汉成帝与班婕妤那宫墙内的爱情童话是那样的脆弱,终是烈阳剩余晖,清风伴乌啼。从来只听新人笑,班婕妤终究还是黯然退场了。才女与舞女“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两个女子,两种命运,各有悲欢,但终是曲终人散尽,垂柳送离情。班婕妤与赵

  • 赵飞燕生理上有缺陷,为何汉成帝还十分迷恋她?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赵飞燕,孝成皇帝,赵合德,汉哀帝,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这四大美女分别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可在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女,其美色是足以与四大美女相匹敌,却因为各种不为人知的因素,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中。宋代的大文豪苏轼,他结合杨贵妃杨玉环和赵飞燕的美貌,创“环肥燕瘦”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