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年,刘禅之子刘谌手拎妻子和三个儿子的人头,跑到供奉爷爷刘备的昭烈庙,失声痛苦一番后,拔剑自刎。
魏将邓艾从崇山峻岭的阴平小路进军,攻下绵竹后,眼看着成都唾手可得。此时,刘禅赶紧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对策。
这时,有人向刘禅提出建议:先放弃成都,撤入南中七郡之地,依靠地势之险,借助蛮兵之力,他日可再图收复。
光禄大夫谯周却反对道:平时,我们对蛮兵没什么恩德,今天落难而去投奔,万一被他们算计了怎么办?
见到谯周反对后,便又有人建议:暂时投靠东吴。
谯周听了又是反对,他认为:自古以来,从没有住在其他国家的天子,再说了,凭吴国的实力,以后一定也会被魏国所灭,现在去投奔吴国,遭受一番耻辱,将来魏国灭了吴国,还得投降魏国,岂不是要遭受两番耻辱,不如现在直接投降魏国,上可以守宗庙,下可以安百姓,有何不好。
众人听后,议论纷纷。
谯周,字允南,他在幼年丧父后发奋苦读,尤其攻读天文学方面的知识,并成为了蜀地的大名士。
诸葛亮在世时,曾让他担任劝学从事,与他的私人关系非常好。
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时,谯周听到消息,立即从成都赶去奔丧。
当时刘禅下诏,严禁大臣随意前往奔丧,但谯周出发的时间,要比刘禅下诏的时间早,因此他得以到达。
从此事足可看出,谯周与诸葛亮的关系是真好,然而,忠于蜀汉的诸葛亮,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这个博学多才、精通天文的好朋友,在成都危急之时,会劝刘禅投降。
心烦意乱的刘禅,考虑一番后,决定听从谯周的建议:出城投降。
这时,只听一人怒气冲冲地骂道:谯周,你这个贪生怕死的腐儒,有什么资格妄议朝廷大事?自古以来,你见过哪里有天子投降的?
原来,大骂谯周的人,是刘禅的第五子刘谌。259年,刘谌被封为北地王,他从小聪明过人,且性格也不像刘禅一般懦弱昏庸。
刘禅见儿子骂谯周,便训斥道:德高望重的大臣,都建议投降,你怎能只凭着血气之勇,做无畏的抵抗呢?这样岂不是让成都血流满地、尸横遍野。
刘谌说道:昔日先帝在时,小小的谯周,哪里敢随便议论朝廷大事,今日虽然邓艾兵临城下,但我们完全可以,组织成都现有的兵马奋死守城,姜维所率的精锐兵马,都在剑阁,他若知道成都危急,必来救援,那时我们内外夹击,定可大获全胜,如今,岂能听这个谯周胡说八道的,而轻易舍弃先帝创立的基业?
刘禅听后说道:你一个小孩子,不要在此胡说,赶紧退下。
刘谌并没有退下,反而大声说道:纵使兵败城破,我们君臣父子,也当与敌人死战殉国,岂能轻易投降?
刘禅见刘谌不听自己的话,便令左右侍卫,把他推了出去。之后,便令谯周写降书,同时,在城中竖起降旗。
降书写好后,刘禅便派使者带了降书、玉玺,出城献给敌将邓艾。
刘谌确定刘禅已投降的消息后,不禁火冒三丈,回到家中,告诉王妃崔氏:父皇投降,社稷沦丧,我要以死殉国!
崔氏听后,连连夸赞道:好!好!好!既然您要殉国,那么,我也要殉夫!
说罢,一头撞上柱子,当即身亡,刘谌见崔氏已亡,索性把三个儿子一并诛杀。
之后,把三个儿子及崔氏的人头割下,双手拎着,昏昏惨惨地跑到了供奉刘备的昭烈庙。
在那里,刘谌痛哭道:孙儿不愿见社稷沦于他人之手,今日诛杀妻儿,以绝挂念!爷爷!孙儿来找您了!
说罢,北地王刘谌拔剑自刎。
刘禅在蜀汉生死存亡之际,听从了谯周的建议,选择了应天顺人的投降。
而谯周也因劝刘禅投降有功,被魏国封为阳城亭侯,骑都尉。
那么,对于全家殉国的北地王刘谌,与投降后加官进爵的谯周,您支持哪个呢?欢迎讨论。
素材来源: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