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到底是不是曹魏的忠臣?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到底是不是曹魏的忠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乐享盖生活 访问量:1175 更新时间:2023/12/31 2:11:29

《晋书》中记载:及武帝(司马炎)受禅,陈留王(曹奂)就金墉城,孚拜辞,执王手,流涕歔欷,不能自胜。曰:“臣死之日,固大魏之纯臣也。”

泰始元年(265年),西晋代魏,魏帝曹奂被贬为陈留王,迁往金墉城。司马孚前往拜辞,握着曹奂的手,泪流满面,不能控制自己,忍不住说道:“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司马孚被很多人视为曹魏的忠臣,甚至是魏国最后一位忠臣。不过,在笔者看来,纵观司马孚的一生,显然不是这么纯粹的话。换而言之,在司马懿家族和曹氏发生冲突的时候,司马孚显然会站到司马懿家族这一边。

首先,《晋书》中记载:及大将军曹爽擅权,李胜、何晏、邓飏等乱政,孚不视庶事,但正身远害而已。及宣帝诛爽,孚与景帝屯司马门,以功进爵长社县侯,加侍中。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齐王曹芳继位。曹芳即位之初,是由司马懿和曹爽共同执掌大权的。但是,后来曹爽排挤了司马懿,将其晋升为有名无实的太傅,这促使司马懿和司马孚,都选择了低调蛰伏的态度。

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以郭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然后向曹魏皇帝禀奏曹爽的罪恶,并以郭太后的名义罢免大将军曹爽的官职。

曹爽得到司马懿的奏章,没有通报曹芳;但惶急窘迫不知所措,于是就把曹芳车驾留宿于伊水之南,伐木构筑了防御工事,并调遣了数千名屯田兵士为护卫。 司马懿派遣侍中、高阳人许允和尚书陈泰去劝说曹爽,告诉他应该尽早归降认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诉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职而已,并指着洛水发了誓。最终,曹爽放弃了抵抗,这促使司马懿得以成功诛杀了曹爽及其党羽。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平陵之变中,司马孚和侄子司马师一起屯兵司马门,帮助司马懿控制了曹魏都城洛阳,从而立下了大功。基于此,等到曹爽被杀后,司马孚因功进爵长社县侯,加侍中。后来,司马孚升任司空,又代替王凌为太尉。

由此,十分明显的是,如果司马孚是曹魏忠臣,不仅不能参加司马懿的兵变,更应当阻止其起兵造反。不管怎么样,司马懿的行为都是对曹魏的反叛。

从这一角度来看,司马孚参加高平陵之变,帮助其诛杀了曹魏大将军曹爽,就已经和曹魏忠臣的身份分道扬镳了。

甘露五年(260年),曹魏皇帝曹髦不满司马昭篡夺大权,率领宫中的侍卫讨伐司马昭,于宫门处被杀。得知司马昭弑君的消息后,百官不敢奔赴,司马孚前往,首枕其股(将曹髦的头部枕于自己大腿上),失声痛哭说:“让陛下被杀是为臣的罪过。”上奏请求捉拿主谋者,正赶上太后下令以平民的礼节安葬曹髦,司马孚、司马昭同群公上表,请求改以王礼安葬,得到批准。

对于司马孚来说,既然自诩为曹魏的忠臣,却没有阻止司马昭弑君的行为。等到曹魏皇帝曹髦被杀后,司马孚更没有直接声讨司马昭,仅仅上奏说要捉拿主谋者。而这,显然不会影响到司马昭篡夺曹魏大权的结果。对于司马昭来说,仅仅是将成倅、成济兄弟二人杀死,至于背后指使成倅、成济兄弟的贾充,不仅没有受到什么惩罚,反而成为西晋的大臣。凡此种种,都让司马孚的声讨非常苍白,仅仅是为了平息曹魏文臣武将的不满。

综上,在笔者看来,司马孚标榜自己是曹魏的大臣,甚至没有直接参与司马师、司马昭废立皇帝的计谋,体现出司马懿家族两面下注的目的。换而言之,在司马氏没有完全取代曹氏之前,司马懿家族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同样的道理,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兄弟三人,分别在魏蜀吴三国为官,也有分担风险的意味。对于诸葛亮来说,在蜀汉担任丞相一职,他的兄弟诸葛瑾是东吴的大将军,至于诸葛亮的族弟诸葛诞,则是曹魏的征东大将军。

《晋书》中记载:魏陈思王植有俊才,清选官属,以孚为文学掾。植负才陵物,孚每切谏,初不合意,后乃谢之。迁太子中庶子。

早在曹操还没有册立太子的时候,司马懿选择辅佐曹丕,成为了曹丕的心腹。与此相对应的是,司马孚成为曹植的文学掾。植恃才放旷,司马孚总是诚恳地劝谏他,曹植开始并不接受意见,而后却能向他道歉。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懿和司马孚分别辅佐曹丕、曹植,自然能够让司马懿家族立于不败之地。不管曹植即位还是曹丕即位,司马懿和司马孚两兄弟,至少会有一个受到重用。并且,在曹操册立曹丕为太子之后,司马孚不仅没有受到曹丕的打压,反而成为了曹丕的部下,这自然是司马懿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等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孚继续扮演着曹魏忠臣的角色,也有类似的目的。毕竟,在司马懿篡夺大权后,忠于曹魏的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一旦曹魏宗室夺回大权的话,司马懿及其后人,必然会成为下一个曹爽。但是,司马孚因为扮演着曹魏忠臣的角色,则具有回旋的余地,从而避免司马氏全部走向覆灭的风险。

最后,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懿家族篡夺大权,使得掌握曹魏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懿家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258年二月)。当然,三次叛乱皆为司马懿父子所平定。对此,在笔者看来,淮南三叛等事件的爆发,促使司马孚意识到曹魏的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在此背景下,司马孚声称自己是曹魏的忠臣,也能起到安抚曹魏势力的作用,从而避免更多叛乱的爆发。

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孚标榜自己是曹魏的忠臣,其实和曹操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对于曹操来说,虽然把持了东汉朝廷的大权,但是,在没有完全取代东汉朝廷之前,曹操还是担心汉献帝刘协会夺回大权。在此背景下,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刘协之后,即便后者夺回大权,也不会对曹操家族赶尽杀绝的。同样的道理,即便曹魏从司马懿父子手中夺回大权,自然也不会对司马孚赶尽杀绝。所以,司马孚显然不能说是真正的曹魏忠臣。

标签: 司马懿司马孚曹魏曹爽司马昭曹操

更多文章

  • 三国最隐忍的人物是司马懿?不,而是活到93岁才说出实话的司马孚

    历史解密编辑:飞飞酱故事标签:司马懿,司马孚,曹魏,司马昭,司马师,司马炎

    世人皆以为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能隐忍的人物,多次装病,逃过曹操及其后人的猜忌,于60多岁高龄才反戈一击,夺走曹魏江山。可是,有一个人比他还能隐忍,一直没露出真面目!直到临终前,93岁的他才道出真心话,实现了辅佐司马家族夺取江山的重任!这个人就是司马懿的弟弟,自诩一辈子忠于曹魏的司马孚。公元264年3月

  • 屡次强调自己是曹魏纯臣的司马孚,他的行为真的符合他的口号吗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司马孚,曹魏,司马昭,曹丕,曹操,司马懿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拿着汉献帝刘协当傀儡,把路都给铺好了,然后他儿子曹丕顺利登基称帝,史称曹魏,给曹操追封了一个魏武帝。没想到没过多久,曹魏就蹈了东汉的覆辙,司马氏控制了曹魏政权,以曹芳、曹髦、曹奂为傀儡,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努力,基本上把曹魏的刺头完全扫平,最后由司马

  • 司马孚有9个儿子,大多成为西晋藩王,你都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孚,曹魏,司马炎,司马懿,西晋,晋朝,三国

    司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辅佐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堪称曹魏重臣。司马孚在“高平陵之变”之际,协助司马懿控制曹魏都城,诛杀曹爽及其党羽。

  • 国学成语番外篇(47)司马懿三弟司马孚一生忠于曹魏之始终如一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曹魏,国学,晋朝,汉朝,司马懿,司马孚,司马炎,司马昭,史说三国

    司马懿苦心孤诣,装疯卖傻,骗过了庸人曹爽,架空曹魏政权,最终让孙子晋武帝司马炎捡了“金苹果”,公元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自己称帝,西晋王朝由此走上历史舞台。笔者曾不止一次说过,三国史上第一牛人、第一忍者是司马懿,不仅老谋深算骗过了曹操,熬死了劲敌诸葛亮,而且熬死了曹魏的两个皇帝

  • 司马孚也和诸葛亮过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徐侠客游遍宇宙标签:曹魏,魏国,晋朝,司马孚,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司马孚,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司马防第三子,司马懿三弟。在三国后期诸葛亮多次北伐却功亏一篑,大多因为遇到了一生的劲敌司马懿,而且蜀国国力最弱,连东吴都比不过,诸葛亮一己之力很难扭转乾坤。司马懿在和诸葛亮的对抗中多次坚守阵地使得蜀军因为缺粮而不战自回,

  • 司马孚忠孝难两全的尴尬人生路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司马孚,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诸葛恪,曹操,曹丕,晋朝,三国

    原创忠孝难两全,是古代体制内文臣武将经常会遇到的一个困境,和平时期相对容易解决,可与父母同住,可请假探视,父母去世也可丁忧回家守丧。战争时期就会出现两难,是沙场拼杀,为国尽忠呢?还是避乱家乡,为父母尽孝呢?无论选择哪种,都相应地会产生对另一种的愧疚。为国尽忠,愧疚于父母;为父母尽孝,愧疚于国。难就难

  • 司马孚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孚,曹魏,曹丕,孙权,司马懿,司马昭,曹操,三国,晋朝,曹操麾下

    在司马懿的兄弟中,司马孚还是比较特殊。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司马孚是曹魏、西晋时的重臣,既协助其兄司马懿夺取曹魏大权,也眼睁睁的看着侄孙司马炎篡魏建晋,但他在西晋时期却一直以曹魏忠臣自居。那么司马孚身为西晋皇亲,为何至死以曹魏忠臣自居呢一,依靠曹植司马孚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之子

  •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至死都称自己是魏臣

    历史解密编辑:邮寄雪兔标签:曹丕,曹叡,魏臣,晋朝,汉朝,司马懿,司马孚,司马昭,司马炎,史说三国

    #历史开讲#司马孚,字叔达,司马懿之弟,司马昭的叔叔。后世对司马孚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历仕曹魏“四代六帝”,是一位忠臣,司马炎建立西晋以后,司马孚仍然称自己是魏臣,由此可见他的忠心。还有人认为司马孚沽名钓誉,是一个非常虚伪的人,司马家谋夺天下他也出了不少力,等司马家大权在握时他又开始装清高了,

  • 大魏纯臣还是沽名钓誉,详解司马孚“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亭古巷标签:曹丕,曹魏,曹爽,晋朝,司马孚,司马昭,司马懿,司马师,大魏纯臣,史说三国

    政权的更迭和禅代,在魏晋时期特别频繁,司马家族在十六年间经历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虽然他们的权势炙手可热,但他们却迟迟没有下手,或许是舆论压力导致。在司马家族中,有着这么一位看似矛盾的人物——司马孚。在遗嘱中,他称自己为“魏之纯臣”,表明他忠于曹魏政权的政治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参加了消灭曹爽

  • 西晋第一王爷司马孚:身为司马懿的三弟,却一生自称曹魏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青言论史标签:曹魏,曹操,曹丕,西晋,汉朝,晋朝,司马孚,司马懿,司马昭,史说三国

    西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一位老人在首都洛阳薨逝,享年九十三岁。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能有如此寿数已然是不易;更稀罕的是,这位老人的遗书开头就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有魏贞士。须知,魏晋之际,政治氛围压抑,稍不慎言就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但是,这个老人还就这么写了,而且还啥事没有,甚至皇帝司马炎还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