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最隐忍的人物是司马懿?不,而是活到93岁才说出实话的司马孚

三国最隐忍的人物是司马懿?不,而是活到93岁才说出实话的司马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飞飞酱故事 访问量:1191 更新时间:2023/12/31 2:12:00

世人皆以为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最能隐忍的人物,多次装病,逃过曹操及其后人的猜忌,于60多岁高龄才反戈一击,夺走曹魏江山。

可是,有一个人比他还能隐忍,一直没露出真面目!

直到临终前,93岁的他才道出真心话,实现了辅佐司马家族夺取江山的重任!这个人就是司马懿的弟弟,自诩一辈子忠于曹魏的司马孚

公元264年3月,郭太后搂着只有3岁的曹奂,对太傅司马孚说:“以后皇帝就托付给你了。”说罢,饮酒而亡。司马孚跪地痛呼:“老臣定不负曹魏之隆恩。”

早已急不可耐的司马昭听说郭太后驾崩,大喜过望,于2个月后自请进封晋王,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禅让事宜。不料,他的篡位之路却被叔父司马孚给截断了!

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曾和侄儿司马师辅佐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政权。所以,司马懿能夺下曹魏江山,功劳最大的只有两人:司马师和司马孚。

司马师引3000私兵一路杀进皇宫,弹压不服者;司马孚依仗声望串联曹魏官员,争取保命者。两人珠联璧合,终于为司马家族夺来这片江山。至于彼时的司马昭,因为和夏侯家族关系密切,被司马懿作为迷惑人的棋子摆在明白,几乎没出什么力。

因此,司马懿大事得成后,掌控大权的是司马师!

几年后,司马师在“伐吴之战”中眼疾复发,回京后猝死。当时司马昭正在外地,听到风声后急忙往京师赶,却被忠心于曹魏的大臣花言巧语拖住。若非叔父司马孚收拢了司马师的势力稳定京师,只怕司马昭早已成丧家之犬,亡命天涯了。

因此,司马孚背后不仅有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的势力,还有忠心于曹魏的旧臣,实力庞大。

但是,司马孚一直以来都自认是“曹魏忠臣”,屡次保护曹魏后人不受迫害。当日郭太后饮鸩自尽,就是和司马家族的一笔交易,“以命换命”。司马孚亲眼目睹,无论如何也不愿再做忘恩负义之事。

司马昭很想把顽固的司马孚赶出朝堂,可他这个叔父一到关键时候就把胳膊肘往自家拐!

司马昭也怀疑过这位叔父是不是胸怀大志?但是,司马孚却在他入主京师后立即把司马师的势力都交了出来!

对这个刚入仕就把人设打造成“曹魏忠臣”的叔父,司马昭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他若篡位必定身败名裂,而且会把司马家族拖入“自相残杀”的深渊。对此,叔侄二人心照不宣!

司马孚为何一直向外标榜自己“曹魏忠臣”的身份呢?

其实,这背后隐藏着2000多年来那些高门大阀保证“香火传承”的秘密。

自春秋战国时期起,很多家族就懂得了“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因此,一旦战乱迭起,这些家族就会提前做好安排,把家族势力分成几股,押注、投靠不同的势力。比如最著名的诸葛世家,就分成三股势力分别投靠魏蜀吴三国。

司马家族也不例外!

当初司马懿的大哥司马郎就忠于曹操,司马懿则多次表态忠于汉室拒绝曹操的征辟,打得就是这种主意!如今司马孚也如此作态,很明显,仍是担心侄子司马师、司马昭不能把家族带入太平盛世,这才做了世人皆知的“忠臣”。

如果司马孚真的只忠于曹魏王朝,当年魏明帝托孤于他,他就应该知恩图报,不让曹芳被司马师所废!

如果司马孚真的是曹魏忠臣,他就应该辅佐雄才大略堪比曹丕的曹髦夺取大权,不至于让曹髦死于街头!

如果司马孚真的是历史所说的“坦荡君子”,他就不可能任由郭太后“一命换一命”,让曹魏家族失去最后的庇护者!

而且,每到司马家族生死存亡的时候,他都会站出来发挥巨大的作用,貌似被亲情“挟持”一般,辅佐司马懿、司马昭掌控曹魏的江山。

也许正因为如此,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才会对司马孚保护曹魏后人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对司马孚来说,他真正的信仰是忠于司马家族,而不是某个亲人!否则,一旦出了差池,曹魏后人得势,整个司马家族都会堕入深渊。

司马昭在有生之年还是没能坐上皇帝。

按照他和哥哥司马师的协议,司马昭应该把大权移交给司马师的继子司马攸,也是他的次子。其实,这也是司马昭的私心,他更喜欢这个二儿子,还经常对左右说:“这天下乃是景王的天下,我怎么能给别人呢!

可是,司马孚、何曾等人却站出来表示反对!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司马攸性情温和、善良,不适合掌权;第二,曹奂是当初司马炎迎来做皇帝的,两人有感情基础。

就这样,司马炎被立为太子(当时曹奂还是皇帝,司马昭是晋王)!

司马炎掌权不久,就跟曹奂商量换位子。担惊受怕10几年的曹奂巴不得马上离开皇帝的位子,迫不及待地丢下玉玺,一溜烟跑到金墉城做王爷去了。

临走前,一贯迟到的司马孚匆匆赶来,抱着曹奂的大腿痛哭:“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然后,目送曹奂离开京城!

司马炎成功篡位、登基,封司马孚为安平王,待遇之尊崇,无人能及。

公元272年,活了93岁的司马孚临终前终于说明了心迹:“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

不做辅佐三任商王的能臣伊尹,不做大权在握仍忠心耿耿的周公,不做饿死也不失节的伯夷,也不做归隐山林而不失志向的柳下惠......这就是司马孚,一个临终前给自己准确“盖棺定论”的人,一个只忠于家族的人!

所以,论隐忍功夫,司马懿其实不如他的弟弟司马孚!

更多文章

  • 屡次强调自己是曹魏纯臣的司马孚,他的行为真的符合他的口号吗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司马孚,曹魏,司马昭,曹丕,曹操,司马懿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拿着汉献帝刘协当傀儡,把路都给铺好了,然后他儿子曹丕顺利登基称帝,史称曹魏,给曹操追封了一个魏武帝。没想到没过多久,曹魏就蹈了东汉的覆辙,司马氏控制了曹魏政权,以曹芳、曹髦、曹奂为傀儡,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代的努力,基本上把曹魏的刺头完全扫平,最后由司马

  • 司马孚有9个儿子,大多成为西晋藩王,你都知道吗?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孚,曹魏,司马炎,司马懿,西晋,晋朝,三国

    司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辅佐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堪称曹魏重臣。司马孚在“高平陵之变”之际,协助司马懿控制曹魏都城,诛杀曹爽及其党羽。

  • 国学成语番外篇(47)司马懿三弟司马孚一生忠于曹魏之始终如一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曹魏,国学,晋朝,汉朝,司马懿,司马孚,司马炎,司马昭,史说三国

    司马懿苦心孤诣,装疯卖傻,骗过了庸人曹爽,架空曹魏政权,最终让孙子晋武帝司马炎捡了“金苹果”,公元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自己称帝,西晋王朝由此走上历史舞台。笔者曾不止一次说过,三国史上第一牛人、第一忍者是司马懿,不仅老谋深算骗过了曹操,熬死了劲敌诸葛亮,而且熬死了曹魏的两个皇帝

  • 司马孚也和诸葛亮过不去?

    历史解密编辑:徐侠客游遍宇宙标签:曹魏,魏国,晋朝,司马孚,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史说三国

    司马孚,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司马防第三子,司马懿三弟。在三国后期诸葛亮多次北伐却功亏一篑,大多因为遇到了一生的劲敌司马懿,而且蜀国国力最弱,连东吴都比不过,诸葛亮一己之力很难扭转乾坤。司马懿在和诸葛亮的对抗中多次坚守阵地使得蜀军因为缺粮而不战自回,

  • 司马孚忠孝难两全的尴尬人生路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司马孚,司马懿,司马昭,司马师,诸葛恪,曹操,曹丕,晋朝,三国

    原创忠孝难两全,是古代体制内文臣武将经常会遇到的一个困境,和平时期相对容易解决,可与父母同住,可请假探视,父母去世也可丁忧回家守丧。战争时期就会出现两难,是沙场拼杀,为国尽忠呢?还是避乱家乡,为父母尽孝呢?无论选择哪种,都相应地会产生对另一种的愧疚。为国尽忠,愧疚于父母;为父母尽孝,愧疚于国。难就难

  • 司马孚是什么出身?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司马孚,曹魏,曹丕,孙权,司马懿,司马昭,曹操,三国,晋朝,曹操麾下

    在司马懿的兄弟中,司马孚还是比较特殊。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司马孚是曹魏、西晋时的重臣,既协助其兄司马懿夺取曹魏大权,也眼睁睁的看着侄孙司马炎篡魏建晋,但他在西晋时期却一直以曹魏忠臣自居。那么司马孚身为西晋皇亲,为何至死以曹魏忠臣自居呢一,依靠曹植司马孚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之子

  •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至死都称自己是魏臣

    历史解密编辑:邮寄雪兔标签:曹丕,曹叡,魏臣,晋朝,汉朝,司马懿,司马孚,司马昭,司马炎,史说三国

    #历史开讲#司马孚,字叔达,司马懿之弟,司马昭的叔叔。后世对司马孚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历仕曹魏“四代六帝”,是一位忠臣,司马炎建立西晋以后,司马孚仍然称自己是魏臣,由此可见他的忠心。还有人认为司马孚沽名钓誉,是一个非常虚伪的人,司马家谋夺天下他也出了不少力,等司马家大权在握时他又开始装清高了,

  • 大魏纯臣还是沽名钓誉,详解司马孚“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亭古巷标签:曹丕,曹魏,曹爽,晋朝,司马孚,司马昭,司马懿,司马师,大魏纯臣,史说三国

    政权的更迭和禅代,在魏晋时期特别频繁,司马家族在十六年间经历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虽然他们的权势炙手可热,但他们却迟迟没有下手,或许是舆论压力导致。在司马家族中,有着这么一位看似矛盾的人物——司马孚。在遗嘱中,他称自己为“魏之纯臣”,表明他忠于曹魏政权的政治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参加了消灭曹爽

  • 西晋第一王爷司马孚:身为司马懿的三弟,却一生自称曹魏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青言论史标签:曹魏,曹操,曹丕,西晋,汉朝,晋朝,司马孚,司马懿,司马昭,史说三国

    西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一位老人在首都洛阳薨逝,享年九十三岁。在那个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能有如此寿数已然是不易;更稀罕的是,这位老人的遗书开头就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有魏贞士。须知,魏晋之际,政治氛围压抑,稍不慎言就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但是,这个老人还就这么写了,而且还啥事没有,甚至皇帝司马炎还亲

  • 司马孚:我至死都是“大魏纯臣”,但司马氏篡位,我也不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司马孚,司马氏,魏纯臣,司马懿,曹魏,司马师

    咸熙二年(266年),早已权倾朝野的晋王司马炎决定走出最后一步:逼迫魏元帝曹奂将皇位禅让于自己。在这场标志着魏亡晋兴的禅让典礼上,新君司马炎自然是众星捧月,群臣争相祝贺;而已经被降为陈留王的原魏帝曹奂那边却是凄凄惨惨,这也很好理解,毕竟谁也不想在这种场合和一个“亡国之君”扯上什么关系。但是,就在曹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