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年,刘备入蜀,谋士庞统和法正共同引荐一位大才。刘备欣喜不已,但见到来人后,不禁疑惑发问:“咦!怎么是个光头!”
而这个令刘备震惊的光头,就是广汉名士彭羕、彭永年。
彭羕身长八尺有余,容貌甚伟,长得一副好皮囊。然而,他性子高傲,睥睨天下,对大多数人都瞧不上,只服同郡的学者秦宓(就是后来与东吴使臣张温舌战“天辩”之人)。当时的广汉太守许靖名重天下,德高望重,将彭羕征辟入仕。
然而,彭羕心高气傲,得罪了不少同僚。因而即便彭羕有才,也只能当个州郡书佐,终日与公文书信打交道;后来,彭羕又被众人诽谤污蔑,获罪于益州牧刘璋,被处以“髡刑”(拔光身上的毛发)并贬为苦役奴隶。
这种怀才不遇、倍受排挤的境遇与法正颇为相似。当时法正客居蜀地,恩怨分明,睚眦必报,为当地世族大家所不容,同样郁郁不得志。两人虽未见面,却神交已久,有惺惺相惜、同病相怜之感。
公元211年,张松及法正作为内应,怂恿刘璋邀请刘备入蜀,为自己抵御汉中的张鲁。不少人都看出此举无异于引狼入室,但刘璋不顾劝阻,命令法正及孟达率军迎接刘备入蜀。在法正等人的谋划下,刘备带着庞统、黄忠等一班荆州将士逆流而上,来到葭萌关。
干着苦力活的彭羕听说此事大喜过望,挣脱束缚,跑到刘备驻扎的营地,准备投入其麾下。彭羕心知自己只身来投,又是奴隶之身,必不能引起刘备重视,所以他选择先去见刘备的军师庞统。
庞统为人八面玲珑,善于品评清谈,于待人接物很有一套,所以来找庞统的人络绎不绝。彭羕与庞统素不相识,见他正在接待宾客,毫不客气地径直上榻卧躺,反客为主地对庞统说:“等你的客人都走了,咱俩再好好聊聊!”
庞统虽然惊讶,但他见惯了奇人异士,料定眼前这个光头有些能耐在身,也不在意,自顾自地迎来送往。等到客人都离开了,庞统坐到彭羕跟前准备详聊。
哪知彭羕继续摆谱,要求共进饮食后再说。庞统仍不生气,与彭羕边吃边聊。结果,彭羕的才华与眼界令庞统心折不已,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竟聊至深夜。庞统索性留他过夜,次日两人又聊了整整一天。
恰好法正过来,就与庞统一同带着彭羕去见刘备。刘备初见彭羕,为其容貌所惊,与之细谈后,则对其才华啧啧称奇,当场就将其留在身旁。
刘备多次让他奔赴各军传达旨意,同时教导诸位将领,彭羕往往能超出预期地完成任务,令刘备很是满意,深得宠信。
公元214年,刘备入主成都,自领益州牧,大封有功之臣,彭羕因此被提拔为“治中从事”。彭羕咸鱼翻身,从一个奴隶一举爬至州人之上,心中沾沾自喜、洋洋得意,以往目中无人的毛病又暴露出来了。
诸葛亮看不惯彭羕如此嚣张,表面上对彭羕热情接待,暗地里却对他甚是鄙夷,多次私下向刘备进言:“彭永年心高气傲,所图不小,难保他以后会做出什么事来!”
刘备深信诸葛亮,四下探查其行径,开始疏远彭羕,将他外调为江阳太守。
彭羕自认为才华不逊于法正、诸葛亮,却无法待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还得被贬去偏远的江阳,心中很不高兴。
赴任前,彭羕跑到马超府上诉苦。马超原为一镇诸侯,穷途末路来投,于刘备麾下并没有什么朋友,所以很热情地招待了彭羕。
两人一番畅饮过后,马超询问:“永年才华出众,主公甚是看重,说你可与诸葛孔明、法孝直并驾齐驱。怎么可能会让你去偏远小郡任职,令众人失望呢?”
彭羕几杯黄汤下肚后,也是啥话都敢往外说,竟然当着马超之面大骂:“刘备那个老兵痞荒谬无理,还有什么可说的!马将军如此骁勇,只要你在外领兵,我在内辅佐,天下难道还能不平定吗!”
马超被这大逆不道的话给吓坏了。他寄人篱下,本就担惊受怕,忧心刘备会怀疑自己。听了彭羕的话,马超默不作声,不敢应答。
待到彭羕离去后,马超立刻将自己与彭羕的酒后之言一五一十地记录下来,抄送给刘备和诸葛亮,生怕自己被牵连。
刘备看到马超的报告后,勃然大怒:“孔明果然没说错!这彭羕的确狂悖自傲、心怀不轨!”直接下令将彭羕打入死牢。
彭羕这回慌了,连忙写信给诸葛亮。在信中,彭羕承认自己酒后失言、愚昧浅薄,夸赞了刘备、马超、诸葛亮,还提及了逝世的庞统,叮嘱诸葛亮尽心辅佐,末了自证清白:“天明地察,神祇有灵,复何言哉!贵使足下明仆本心耳。行矣努力,自爱,自爱!”
一向不可一世、从不低头的彭羕如此低三下四,言辞恳切,将诸葛亮视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殊不知,自己被刘备疏远正是因为诸葛亮的建议。彭羕的这封认错信如石沉大海,毫无作用,竟然成了其“遗书”!
彭羕终究还是被送往刑场伏诛,时年37岁,与中箭而亡的庞统寿命相近(36岁)。然而,庞统以功臣身份为世人铭记,而彭羕只能以罪臣身份为世人唾骂,境遇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