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拥有张良萧何等顶级人才,为啥直到韩信加入才打得过项羽?

刘邦拥有张良萧何等顶级人才,为啥直到韩信加入才打得过项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正史漫谈 访问量:1522 更新时间:2023/12/21 5:25:22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阴谋诡计都是徒劳的;萧何、张良、陈平固然厉害,但光靠这些人组成的团队,刘邦肯定打不过项羽。但两个人帮助刘邦改变了局面,那就是韩信、彭越。

不过,这并不是说韩、彭就比项羽猛。毫不夸张地说,若只论打仗,同时代没人是项羽的对手,即使被后世尊称为“兵仙”的韩信也不成。

韩信的背水一战固然漂亮,但得以陈馀这种水准的对手为前提;但凡换个统帅听取了李左车的意见,战争的结果搞不好就得改写。至于项羽,则属于“即使他把自己的用兵方案明明白白地通知你、你也拿他没辙”的咖位。

刘邦战胜项羽,胜在多点开花:萧何把守本就“江河险固”的关中大后方,自己在西线硬顶项羽,韩信扫荡北方、随后从东边的齐地威胁楚军,彭越在魏地袭扰项羽侧翼、破坏粮草运输。

那么问题来了:项羽为啥不针锋相对、同样多点开花?关键就在这里:楚汉相争的格局就像田忌赛马,项羽固然一骑绝尘,但在他之下出现了断档,没有能够独当一面、对抗彭越韩信的人物。稍微梳理下楚汉战争全过程就一目了然。

公元前206年5月开始,即项羽分封诸侯后不久,田荣兼并三齐,陈馀击败张耳、迎立赵歇,齐、赵联手反楚。刘邦也趁机北上关中、吞并三秦。

虽然北、西两线相继闹事,但对项羽而言,身边的田荣才是心腹大患,刘邦再能折腾,毕竟只是“远火”。因此他略加分析,选择了优先摆平齐地。这是正常理性的战略选择,并不是史书中宣扬的被张良一封信忽悠。

项羽亲自出马,之前席卷三齐的田荣溃不成军,各地军民望风而降。但楚军为了惩戒背叛者,所过之处焚烧房屋、坑杀降兵,反而激起了齐人的同仇敌忾,导致战事一时不能迅速收尾,项羽迅速摆平齐地、随后收拾刘邦的计划被耽搁。

西线的刘邦认为机会来了,经过他连吓带蒙的一套操作,成功纠结起五大诸侯(常山王、河南王、韩王、魏王、殷王)、共计56万兵马背刺项羽,并成功攻占彭城。

56万人,看起来能把一般人吓得直哆嗦,但对于这种聚集在一处的大规模军队,却是项羽眼里的菜:他带着3万人从齐地南下,行踪飘忽、出其不意突袭彭城,经过两战、导致20多万汉军死亡。刘邦带着几十个亲信狼狈而逃,其他诸侯死的死、降的降,输得一败涂地。

此战之后,刘邦得出了两个结论:不能跟项羽大决战,现有的诸侯靠不住。于是,他表示要“捐关以东弃之”,并问张良“谁可与共功者?”直白点说,就是愿意以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筹码,找人跟自己合伙干项羽。

经过张良的分析,圈定了三个人;其一是之前帮助田荣反楚的彭越,在北线魏地;其二是跟项羽有矛盾的英布,在南边;其三是汉军中的将领韩信。

随后刘邦阵营的战略是这样:刘邦自己在荥阳一线跟项羽硬耗;他的死党曹参、灌婴跟着韩信从魏、赵、燕、齐一路杀过去,彻底干掉那些墙头草一样的老诸侯;流寇出身的彭越则一边替刘邦守魏地、一边从侧翼在楚军后方搞破坏;原九江王英布则在南线掣肘着项羽。

随后楚汉战争呈现出这样的态势:

汉军的正面大部队被项羽打得痛不欲生,刘邦连续丢掉荥阳、成皋两大重镇,期间还乔装打扮逃命;

但在侧面,面对一众菜鸡诸侯的韩信则高歌猛进。这么一来,既能源源不断为正面丢盔卸甲的刘邦补充兵源,又能威胁楚军侧翼安全、扰乱后方运输线路。(只有英布被项声、龙且击败)

对于这种局面,项羽也不是没有想办法应对,但很遗憾地发现这么一个现实:楚营中除了自己,其他人都不能独当一面,以至于自己只能疲于奔命。

比如,得知彭越进攻下邳、杀害部下薛公,项羽让终公守成皋,自己去收拾彭越。但是,项羽出马后,确实把彭越打得落荒而逃,但西线的成皋却也被刘邦攻破;

没办法,项羽马不停蹄、掉头向西,摧枯拉朽地攻破荥阳、包围成皋,刘邦一败涂地、赶紧溜走,随后渡河直接抢了韩信、张耳的兵马,这才缓过气来;

随后刘邦故技重施,让卢绾、刘贾支援彭越,继续袭扰楚军运输线;项羽实在没辙,只好再次转移战线,留下大司马大司马曹咎留守成皋,并且再三吩咐:“守好就行,不管刘邦怎么挑衅都别出战。我只需要15天就能摆平东边,随后回来支援将军。”

然而,曹咎偏偏听不进领导的安排,他被刘邦骂出城外交战,随后战败自杀,成皋被汉军占领。得知这一噩耗,在东线势如破竹、攻下十几座城的项羽不得不再次回撤,与汉军主力对峙。

没多久,当龙且被韩信击败后,项羽已经再也无法分兵,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困境,楚汉战争进入了转折点。

那时的项羽,想跟汉军决战,刘邦死赖着就不出战;就这样耗着吧,背后又被彭越、韩信威胁,粮草根本衔接不上,却又没有其他人替自己分忧。不得已他只好与刘邦谈判,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握手言和。

随后的刘邦反悔,追击项羽,却被打得灰头土脸,只好答应立彭越、韩信为王,才请来二尊大神。依靠绝对的实力碾压,刘邦终于把楚霸王项羽逼到了绝路。

因此咱们可以说,刘邦是靠多线开花才磨死了项羽。那么问题来了,他所依仗的韩、彭、英三人中,韩信、英布都曾是项羽的老部下,这些人为啥背叛了旧主、选择跟刘邦合伙?

同样为项羽效力过的陈平如此解释:“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则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郦食其也说过,项羽一系,非项氏莫得用事。

果真是任人唯亲才导致了项羽的失败?其实这事不能完全赖项羽,秦末汉初,先秦贵族政治思想习俗根深蒂固,作为楚国勋贵世家,项氏深受先秦世卿世禄、尊卑有别等观念的束缚。但这种传统贵族的固有认知,已经不符合政治权力逐渐下沉、机遇空前开放的新时代;在试图建功立业的韩信看来,这就是“小气”。

但韩信不明白的是,项羽也许确实是真小气,但他不会要人命;但刘邦却是假大方,而且是会翻脸不认人的那种。

标签: 刘邦韩信项羽张良三毛

更多文章

  • 有人告韩信反叛,陈平问刘邦3个问题,为何萧何张良沉默不语?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三毛,刘邦,萧何,张良,韩信

    在刘邦打天下的时候,韩信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整个楚汉争霸故事中,似乎韩信离我们最近,他更像是一个寻常人。楚汉争霸中,项羽身世地位比较高,而刘邦的机遇比较好,这些都是寻常人所比不了。而韩信发迹之前,穷困潦倒,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就一番霸业,受到刘邦的赏识。汉朝建立之后,韩信身居高位,做过淮阴侯以及

  • 大汉往事|萧何为什么背后踹韩信一脚

    历史解密编辑:环球姓氏标签:萧何,韩信,刘邦,吕雉,樊哙,汉朝,秦朝,大汉往事,春秋战国

    △汉相萧何影视剧照萧何慧眼识珠是出了名的,“月下追韩信”更被传为千古美谈。萧何的内敛低调也是出了名的,不居功,不自傲,逢人三分笑已经定格为他的永恒形象。萧何的积极追求同样是出了名的,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是他的奋斗目标。但是,就这样一位和善,正派的“好人”为什么会做出欺朋卖友的事来,在刘邦吕雉着意冤杀韩

  • 韩信被处死,萧何哭着说出12个字,后人总结成8字成语,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韩信,萧何,刘邦,项羽,吕雉,夏侯婴

    韩信被处死,萧何哭着说出12个字,后人总结成8字成语,流传至今公元前196年,淮阴侯韩信听到了一个传闻,说造反的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去皇宫祝贺。去还是不去,韩信非常纠结。陈豨就是听了自己的话,才选择造反的,汉高祖刘邦早已对自己不信任,以谋反的罪名将自己逮捕过,后来又释放了。显然,刘邦已经把曾

  • 作为大汉朝的开国丞相,正史上的萧何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诸葛白萱说美食标签:萧何,韩信,皇帝,曹参,大汉朝,开国丞相,汉高祖刘邦

    萧何是大汉朝开国丞相,和张良,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他的理政能力是出类拔萃的,但萧何还有一项能力是他人不能相比的,那就是识人的能力。萧何夜下追韩信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当时韩信只是一个下级军官,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萧何就能发现韩信是顶尖的军事人才,以全家性命担保,让汉王拜韩信为大将军,事实证

  • 萧何谋国藏秦典

    历史解密编辑:后人类时代标签:萧何,刘邦,韩信,张良,秦国

    沛公刘邦的军队一举攻下了秦国的都城咸阳。手下诸将第一次来到国都,都争相跑到装有财物的仓库去分取金银财物。唯有萧何置这些于不顾,先去接收秦承相、御史制定的法律和典章文件,并小心收藏起来。 有人对萧何说:“您为何不去分些金银财物,而要这些没用的图书?" 萧何笑着说:“这些日后必有大用

  •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萧何,韩信,张良,刘邦,史记,项羽

    司马迁并不是一个非常政治正确的人,他写史记》的时候,能把项羽和吕后都写在“本纪”之中,和历代帝王并列,丝毫不掺杂这两位人物在西汉有关的“忌讳”,可见司马迁写史,有着自己很独特的风格。所以韩信这种存在本来应该进入“世家”行列,却还是被司马迁放进了“列传”,看似两字之差,可意义却相去甚远。《史记》记载的

  • 三国时期哪位精英堪比萧何张良陈平韩信?“宇宙郭嘉”跟谁都不像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

    都说三国精英辈出,如果曹操孙权刘备不是生在同一个时代,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一统山河,周瑜没说过“既生瑜何生亮”,但历史却说:“既生孟德何生玄德、既生二德,何生仲谋!”三国三巨头总是好拿自己的手下跟大汉开国杰出人物相比,比如曹操夸张郃为韩信,夸荀彧为子房(张良),前者有些过誉,后者又有些不妥(如果荀彧有

  • 被吕后和萧何害死的韩信,曾是一个风光无限之人,有哪些经历呢?

    历史解密编辑:Mz传媒标签:韩信,吕雉,萧何,刘彻,吕后,汉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韩信,一个传奇的人物,当然,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他曾经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得力将领,但最终却被吕后和萧何陷害致死。韩信拥有着一个风光无限的经历,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一生。韩信生于公元前233年,早年曾在吴、楚、赵三国间游走,得到不少重用。后来,他投靠了刘邦,成为他的得力干将。在刘邦的帮助下,韩信先后参加

  • 萧何出谋除韩信有功,刘邦加赐食邑五千户,陈平为何叫他推掉封赏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萧何,韩信,刘邦,三毛,封赏

    名誉与生存相比,哪个更重要?也许你知道是生存,生存不下去,还谈什么未来?但又不舍得下名誉。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上,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既得名誉又能生存得更好?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希望你听完故事之后,会对你有一定帮助或提升。西汉初创,萧何因为出谋划策帮助吕后除掉了韩信,解除了刘邦一个很大的心腹之患。

  • 一起来看看历史名人萧何如何上位?萧何为什么没被刘邦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萧何,刘邦,韩信,张良,汉朝,霸王项羽

    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谋士,只不过很少能够善终,哪怕是被称为智者无双的诸葛亮也是心力憔悴而死,在诸葛亮之前,也有一些著名的谋士,比如张子房,比如萧何。萧何是中国历代谋士中最为有争议的一个人,有人说他是真小人,有人说他是伪君子,也有人说萧何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物。那么萧何是如何一步步坐上大汉丞相之位的?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