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有人告韩信反叛,陈平问刘邦3个问题,为何萧何张良沉默不语?

有人告韩信反叛,陈平问刘邦3个问题,为何萧何张良沉默不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1111 更新时间:2024/2/21 9:20:17

刘邦打天下的时候,韩信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整个楚汉争霸故事中,似乎韩信离我们最近,他更像是一个寻常人。楚汉争霸中,项羽身世地位比较高,而刘邦的机遇比较好,这些都是寻常人所比不了。而韩信发迹之前,穷困潦倒,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最终成就一番霸业,受到刘邦的赏识。汉朝建立之后,韩信身居高位,做过淮阴侯以及楚王,韩信能够有这番成就,更多的是心酸以及个人的不断努力。

韩信此前穷困潦倒,在淮阴地界,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当时附近有位亭长,年纪比较大,韩信和他比较熟。后来韩信没饭吃,老亭长就让韩信去他家吃饭,韩信十分感激。可是当时的韩信没有谋生的手段,没有生活来源,只好去这家老亭长家去蹭饭吃。时间久了亭长的妻子不愿意了,于是每天就早早的把饭做好,做好之后就匆匆吃完,于是韩信去了之后就吃不到饭了。这段经历和刘邦的比较相似,可是后来韩信饿着肚子,又没饭吃,路过一条河,看到河里面有鱼,于是就准备钓鱼吃,可是钓了很久都没有鱼上钩,旁边有位洗衣服的妇女,史书上记载为漂母,她看到韩信没有饭吃就回家端来一碗饭让韩信吃,所以这顿饭韩信一直记着,心里也很感恩。

在穷困潦倒的日子里,人就愿意折磨自己,似乎想通过这种折磨来磨炼自己的意志,激起对生活的信心。其实韩信当年的胯下之辱,面对屠夫的挑衅,他完全可以离开,但是他最终这么做,很多人觉得这就是一种人在特别颓废状态下,所做出的事情,而他这么做可能就是为了让自己受尽侮辱之后彻底的蜕变。事实上韩信之后确实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也许胯下之辱成就了之后的韩信。毕竟这么大的耻辱都能忍受得了,其他的困难似乎不值得一提。刘邦对于韩信的评价很高,韩信是个常胜将军,一生打了无数次胜仗,胯下之辱确实让他获得了重生。

韩信之前追随项羽,可是项羽知道他此前的胯下之辱很看不起韩信,后来他转而投奔刘邦,帮助刘邦打天下,最后打败了项羽。大汉王朝建立之后,朝中争斗不断,有人说韩信造反,也许他内心想造反,但是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刘邦也坦言自己打仗打不过韩信,如果韩信真的骑兵谋反,对于朝廷来说并不一定能战胜韩信,所以刘邦内心有所顾忌。韩信其实比较念旧,穷困潦倒的时候,妇人的一碗饭都让她铭记终生。他也说过刘邦待他不薄,给了他高官,如果他此时起兵造反对不起刘邦。

但是韩信不除始终是朝廷的一大威胁,后来还真的有人向刘邦举报韩信谋反。大臣们摩拳擦掌一致同意把捉拿韩信,此时刘邦思索着没有作出回应,在一旁的陈平一连问了刘邦三个问题:''人上书言信反,信知之乎?''''陛下精兵孰与楚?''''陛下诸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众人听了这三个问题之后也乐不起来了,刘邦也说韩信并不是那么好捉拿的。殊不知陈平立马给刘邦出谋划策,于是后面才有韩信被抓,绑在车上,尊严扫地。其实细心的人都能发现,这其实是一场戏,就是为了除掉韩信。

为什么此时会有人举报韩信谋反?为什么陈平能够立马提出三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除此之外,陈平提问完这几个问题之后能够立马给出解决方案,似乎说不过去。而此时智谋高深的张良以及萧何都不说话,他们已经看出了一二,可能他们也是这出君臣双簧的参演者,目的就是为了捉拿韩信。捉拿韩信的点子有可能不是陈平想出来的,可能另有其人,说不定就是张良或者是萧何其中的一位,而陈平只是说了出来罢了。从接到举报到最后捉拿韩信看似很顺利,这三个问题就暴露出了其中的疑点,陈平不一定能想得出来这三个问题,肯定此前就有预谋。

韩信一生经历过挫折,也享受过荣华,最后四十岁被杀。民间对韩信的褒贬不一,有人说他大丈夫能屈能伸,也有人说他做事毫无原则。不管怎么评价,韩信为汉王朝的建立确实付出了很多,要不是他带领将士们奋力厮杀,刘邦也得不到天下,韩信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左右楚汉战局。

标签: 三毛刘邦萧何张良韩信

更多文章

  • 大汉往事|萧何为什么背后踹韩信一脚

    历史解密编辑:环球姓氏标签:萧何,韩信,刘邦,吕雉,樊哙,汉朝,秦朝,大汉往事,春秋战国

    △汉相萧何影视剧照萧何慧眼识珠是出了名的,“月下追韩信”更被传为千古美谈。萧何的内敛低调也是出了名的,不居功,不自傲,逢人三分笑已经定格为他的永恒形象。萧何的积极追求同样是出了名的,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是他的奋斗目标。但是,就这样一位和善,正派的“好人”为什么会做出欺朋卖友的事来,在刘邦吕雉着意冤杀韩

  • 韩信被处死,萧何哭着说出12个字,后人总结成8字成语,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韩信,萧何,刘邦,项羽,吕雉,夏侯婴

    韩信被处死,萧何哭着说出12个字,后人总结成8字成语,流传至今公元前196年,淮阴侯韩信听到了一个传闻,说造反的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去皇宫祝贺。去还是不去,韩信非常纠结。陈豨就是听了自己的话,才选择造反的,汉高祖刘邦早已对自己不信任,以谋反的罪名将自己逮捕过,后来又释放了。显然,刘邦已经把曾

  • 作为大汉朝的开国丞相,正史上的萧何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诸葛白萱说美食标签:萧何,韩信,皇帝,曹参,大汉朝,开国丞相,汉高祖刘邦

    萧何是大汉朝开国丞相,和张良,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他的理政能力是出类拔萃的,但萧何还有一项能力是他人不能相比的,那就是识人的能力。萧何夜下追韩信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当时韩信只是一个下级军官,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萧何就能发现韩信是顶尖的军事人才,以全家性命担保,让汉王拜韩信为大将军,事实证

  • 萧何谋国藏秦典

    历史解密编辑:后人类时代标签:萧何,刘邦,韩信,张良,秦国

    沛公刘邦的军队一举攻下了秦国的都城咸阳。手下诸将第一次来到国都,都争相跑到装有财物的仓库去分取金银财物。唯有萧何置这些于不顾,先去接收秦承相、御史制定的法律和典章文件,并小心收藏起来。 有人对萧何说:“您为何不去分些金银财物,而要这些没用的图书?" 萧何笑着说:“这些日后必有大用

  •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萧何,韩信,张良,刘邦,史记,项羽

    司马迁并不是一个非常政治正确的人,他写史记》的时候,能把项羽和吕后都写在“本纪”之中,和历代帝王并列,丝毫不掺杂这两位人物在西汉有关的“忌讳”,可见司马迁写史,有着自己很独特的风格。所以韩信这种存在本来应该进入“世家”行列,却还是被司马迁放进了“列传”,看似两字之差,可意义却相去甚远。《史记》记载的

  • 三国时期哪位精英堪比萧何张良陈平韩信?“宇宙郭嘉”跟谁都不像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

    都说三国精英辈出,如果曹操孙权刘备不是生在同一个时代,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一统山河,周瑜没说过“既生瑜何生亮”,但历史却说:“既生孟德何生玄德、既生二德,何生仲谋!”三国三巨头总是好拿自己的手下跟大汉开国杰出人物相比,比如曹操夸张郃为韩信,夸荀彧为子房(张良),前者有些过誉,后者又有些不妥(如果荀彧有

  • 被吕后和萧何害死的韩信,曾是一个风光无限之人,有哪些经历呢?

    历史解密编辑:Mz传媒标签:韩信,吕雉,萧何,刘彻,吕后,汉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韩信,一个传奇的人物,当然,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他曾经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得力将领,但最终却被吕后和萧何陷害致死。韩信拥有着一个风光无限的经历,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一生。韩信生于公元前233年,早年曾在吴、楚、赵三国间游走,得到不少重用。后来,他投靠了刘邦,成为他的得力干将。在刘邦的帮助下,韩信先后参加

  • 萧何出谋除韩信有功,刘邦加赐食邑五千户,陈平为何叫他推掉封赏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萧何,韩信,刘邦,三毛,封赏

    名誉与生存相比,哪个更重要?也许你知道是生存,生存不下去,还谈什么未来?但又不舍得下名誉。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上,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既得名誉又能生存得更好?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希望你听完故事之后,会对你有一定帮助或提升。西汉初创,萧何因为出谋划策帮助吕后除掉了韩信,解除了刘邦一个很大的心腹之患。

  • 一起来看看历史名人萧何如何上位?萧何为什么没被刘邦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萧何,刘邦,韩信,张良,汉朝,霸王项羽

    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谋士,只不过很少能够善终,哪怕是被称为智者无双的诸葛亮也是心力憔悴而死,在诸葛亮之前,也有一些著名的谋士,比如张子房,比如萧何。萧何是中国历代谋士中最为有争议的一个人,有人说他是真小人,有人说他是伪君子,也有人说萧何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物。那么萧何是如何一步步坐上大汉丞相之位的?一起

  • 揭露历史的余蔼:韩信、萧何、张良的后代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韩信,萧何,张良,吕雉,余蔼,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揭露历史的余蔼:韩信、萧何、张良的后代最后都是什么下场?这三个人,一开始混的最好的就是韩信,但韩信的下场也最惨,萧何的后代混的风生水起,张良的后代一般,但比韩信的好。在“汉初三杰”之中,最惨的绝对是韩信,他老人家如果敢自称“第二”,那绝对没有人敢称第一。作为汉初最有军事天赋的诸侯王,韩信的名气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