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汉往事|萧何为什么背后踹韩信一脚

大汉往事|萧何为什么背后踹韩信一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环球姓氏 访问量:1314 更新时间:2024/2/21 9:19:57

△汉相萧何影视剧照

萧何慧眼识珠是出了名的,“月下追韩信”更被传为千古美谈。萧何的内敛低调也是出了名的,不居功,不自傲,逢人三分笑已经定格为他的永恒形象。萧何的积极追求同样是出了名的,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是他的奋斗目标。但是,就这样一位和善,正派的“好人”为什么会做出欺朋卖友的事来,在刘邦吕雉着意冤杀韩信之时,不但不帮着辩解,不肯说句公道话,反而落井下石,从背后狠狠踹韩信一脚呢?这必须从陈稀反叛,刘邦做京城皇宫和相府的应变安排说起。

刘邦北征陈稀,出兵之前对于长安的守卫做了详细部署,颇值得玩味。一是府中的事情全部交给萧何管理;二是宫中的事情全部交给吕后处理;三是派樊哙带兵负责保卫皇宫安全。试想:萧何身为丞相,这第一项安排纯属废话。这第二项安排就很有学问了。在专制时代,宫中自然压过府中,也就是说,偶遇麻烦,需要以吕后为首去处理。而第三条安排更加充满玄机,要樊将军保卫皇宫安全;换句话说也就是听从吕后调遣。樊本来就没头脑,加上又是吕后的妹夫,自然唯阿姊唯皇后之命是从了。

刘邦出征,离开京城,临行一反常态,进行似乎“多此一举”的安排,究竟是为什么?显然是放手吕后,任其“为所欲为”——当然,也是“为己所欲为而不便 为”。对于这些,既然身为皇后的吕雉已经心领神会,那么身为丞相的萧何又何尝不是了然于心?不过,以后吕雉对夫君的理解是那样深刻,发挥是那样自如,手段是那样果断,安排是那样周密,远远超过了刘邦的想象,更彻底打破了萧何“明哲保身”底线,将萧何的另一面永远定格在世人面前。

刘邦北上之后,吕雉以议事为名把萧何招入宫中——不过,他已经不可能轻易走出宫门了——镇守皇宫的是樊哙。然后拿出事先安排人写好的检举信和韩信发动政变准备劫宫的地图,并以此铁证要求萧何配合,出谋划策,逮捕韩信。萧何虽然不是行伍出身,毕竟从战场上滚过来的,当然会一眼看出地图远非内行所绘制 ——也就是说,韩信谋反案是精心编织的罗网。但是,他不敢说破真相。

试想,萧何已经走不出皇宫。既然吕雉能编成“韩信谋反”的天罗地网,那么,她同样很容易扯出“萧何韩信勾结”,“将相谋反集团”的弥天大谎来。可以说,由于刘邦“惦记”着韩信,由于吕雉下定了决心,韩信的消失已经是时间问题了,关键是是否要“搭上”萧何。

我们相信,萧何是好人。他珍惜名节,守身如玉,一心想着建功立业,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可是,一旦“将相谋反集团”成为定论,萧何几十年的奋斗和追求都将付诸东流,而且会身败名裂,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因此,他害怕了,退缩了;他不敢说实话了;他只有顺从吕雉,落井下石了。

笔者常想,此时的萧何有没有既不说实话,又不落井下石的可能呢?

答案是,几乎没有。即使是选择自尽,那也是“自绝于圣朝”,如果不是做贼心虚,又怎么会寻短见!除非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先信誓旦旦表态一心终于圣朝,然后“一不小心”栽倒地上,要么一命呜呼,要么从此失语——能够装成这样也行,只是要冒着被识破后的更大的危险——好象后来有人这样做过,忘记是哪一 本书了。

供稿:秦英凯|编辑:萧文华

更多文章

  • 韩信被处死,萧何哭着说出12个字,后人总结成8字成语,流传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韩信,萧何,刘邦,项羽,吕雉,夏侯婴

    韩信被处死,萧何哭着说出12个字,后人总结成8字成语,流传至今公元前196年,淮阴侯韩信听到了一个传闻,说造反的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去皇宫祝贺。去还是不去,韩信非常纠结。陈豨就是听了自己的话,才选择造反的,汉高祖刘邦早已对自己不信任,以谋反的罪名将自己逮捕过,后来又释放了。显然,刘邦已经把曾

  • 作为大汉朝的开国丞相,正史上的萧何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诸葛白萱说美食标签:萧何,韩信,皇帝,曹参,大汉朝,开国丞相,汉高祖刘邦

    萧何是大汉朝开国丞相,和张良,韩信并称汉初三杰,他的理政能力是出类拔萃的,但萧何还有一项能力是他人不能相比的,那就是识人的能力。萧何夜下追韩信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当时韩信只是一个下级军官,在军事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萧何就能发现韩信是顶尖的军事人才,以全家性命担保,让汉王拜韩信为大将军,事实证

  • 萧何谋国藏秦典

    历史解密编辑:后人类时代标签:萧何,刘邦,韩信,张良,秦国

    沛公刘邦的军队一举攻下了秦国的都城咸阳。手下诸将第一次来到国都,都争相跑到装有财物的仓库去分取金银财物。唯有萧何置这些于不顾,先去接收秦承相、御史制定的法律和典章文件,并小心收藏起来。 有人对萧何说:“您为何不去分些金银财物,而要这些没用的图书?" 萧何笑着说:“这些日后必有大用

  • 《史记》中,为什么萧何、张良入世家,而韩信入列传?

    历史解密编辑:贱议你读史标签:萧何,韩信,张良,刘邦,史记,项羽

    司马迁并不是一个非常政治正确的人,他写史记》的时候,能把项羽和吕后都写在“本纪”之中,和历代帝王并列,丝毫不掺杂这两位人物在西汉有关的“忌讳”,可见司马迁写史,有着自己很独特的风格。所以韩信这种存在本来应该进入“世家”行列,却还是被司马迁放进了“列传”,看似两字之差,可意义却相去甚远。《史记》记载的

  • 三国时期哪位精英堪比萧何张良陈平韩信?“宇宙郭嘉”跟谁都不像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

    都说三国精英辈出,如果曹操孙权刘备不是生在同一个时代,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一统山河,周瑜没说过“既生瑜何生亮”,但历史却说:“既生孟德何生玄德、既生二德,何生仲谋!”三国三巨头总是好拿自己的手下跟大汉开国杰出人物相比,比如曹操夸张郃为韩信,夸荀彧为子房(张良),前者有些过誉,后者又有些不妥(如果荀彧有

  • 被吕后和萧何害死的韩信,曾是一个风光无限之人,有哪些经历呢?

    历史解密编辑:Mz传媒标签:韩信,吕雉,萧何,刘彻,吕后,汉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韩信,一个传奇的人物,当然,也是一个悲剧的人物。他曾经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得力将领,但最终却被吕后和萧何陷害致死。韩信拥有着一个风光无限的经历,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一生。韩信生于公元前233年,早年曾在吴、楚、赵三国间游走,得到不少重用。后来,他投靠了刘邦,成为他的得力干将。在刘邦的帮助下,韩信先后参加

  • 萧何出谋除韩信有功,刘邦加赐食邑五千户,陈平为何叫他推掉封赏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萧何,韩信,刘邦,三毛,封赏

    名誉与生存相比,哪个更重要?也许你知道是生存,生存不下去,还谈什么未来?但又不舍得下名誉。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上,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既得名誉又能生存得更好?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希望你听完故事之后,会对你有一定帮助或提升。西汉初创,萧何因为出谋划策帮助吕后除掉了韩信,解除了刘邦一个很大的心腹之患。

  • 一起来看看历史名人萧何如何上位?萧何为什么没被刘邦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去闻历史标签:萧何,刘邦,韩信,张良,汉朝,霸王项羽

    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谋士,只不过很少能够善终,哪怕是被称为智者无双的诸葛亮也是心力憔悴而死,在诸葛亮之前,也有一些著名的谋士,比如张子房,比如萧何。萧何是中国历代谋士中最为有争议的一个人,有人说他是真小人,有人说他是伪君子,也有人说萧何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物。那么萧何是如何一步步坐上大汉丞相之位的?一起

  • 揭露历史的余蔼:韩信、萧何、张良的后代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一点儿历史事标签:韩信,萧何,张良,吕雉,余蔼,秦朝,春秋战国,汉高祖刘邦

    揭露历史的余蔼:韩信、萧何、张良的后代最后都是什么下场?这三个人,一开始混的最好的就是韩信,但韩信的下场也最惨,萧何的后代混的风生水起,张良的后代一般,但比韩信的好。在“汉初三杰”之中,最惨的绝对是韩信,他老人家如果敢自称“第二”,那绝对没有人敢称第一。作为汉初最有军事天赋的诸侯王,韩信的名气和地位

  • 韩信被杀,萧何张良都很怕,为何陈平却不怕?只因刘邦对他说4字

    历史解密编辑:晓晓聊历史标签:韩信,萧何,张良,三毛,刘邦,霸王项羽,陈平(汉朝)

    韩信被杀,萧何张良都很怕,为何陈平却不怕?只因刘邦对他说了4字“飞鸟尽,良弓藏”。杀害功臣,是中国历史舞台上最常见的戏码。而其中,第一个猜忌、杀害功臣者,要数汉高祖刘邦。韩信,被称为“兵仙”,一生中计谋百出、勇猛果敢,“攻必取,战必胜”。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绝世强将,却遭到刘邦欺骗、猜疑与囚禁。最终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