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燕昭王继位之后都做出了哪些贡献?对燕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燕昭王继位之后都做出了哪些贡献?对燕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08 更新时间:2024/2/13 22:09:22

燕国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战国七雄之一。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法则是残酷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春秋战国的大争之世也是在淘汰弱者,能够传承下来的诸侯国,除了卫国、越国依靠地利之外,其他国家往往都拥有强大的实力与不时出现的雄主,但有一个诸侯国非常特别,基本是长期不强、后继无人,在八百年历史上只爆发过一次,也只出现过一位雄主。这就是风萧萧兮的燕国。

01:王者的开局

武王克殷过程中,功劳最大的三位功臣是姜子牙周公旦、周召公,姜子牙被封于齐国,周公旦被封于鲁国,周召公被封于北燕。周武王将三位重臣分封到帝国边缘地带,不是贬低他们,而是另有目的,齐地、鲁地、燕地都存在大量商朝残余或同盟势力,武王希望三位重臣能够肃清反抗力量。

燕地,处在中原和东北交流的关键通道上,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周武王将周召公封于燕地,自然不是让周召公去送死,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目的,想让召公在燕地建立一个军事桥头堡,既可打压商朝残余势力,又可抵挡草原与东北异族的入侵。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从周召公本人地位,还是从周武王对燕地的重视,都说明燕国在开国之初备受周朝重视,自然会给予多方面支持,可谓是一个王者的开局。然而,燕国接下来的表现却让人不忍直视,在700余年时间内竟然一直是青铜的表现。

02:青铜的表现

周召公之后,燕国就进入了200多年的空白期,如果不是考古发现周初燕国都城,以及燕侯盂等刻有“燕侯”铭文的青铜器,人们都要怀疑西周可能不存在一个燕国了。

从燕国之初到燕惠侯,《史记·燕召公世家》仅记载:“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燕惠侯当周厉王(?―公元前828年)奔彘,共和之时。”其他史书也没有燕国这一段时间内的记载,相当于燕国在建国200多年内神秘消失了。原因非常简单,结合燕国在春秋时期的“外迫蛮貉”记载,不难猜测燕国不强,狄戎阻断了燕国与中原的通道,燕国无力打通联系通道,不得不龟缩于一隅之地,于是就出现了一段空白的燕国史。

燕惠侯之后、燕王哙(?—公元前314年)之前,《史记》记载的燕国史依然非常简略,几乎相当于燕国国君列表,甚至部分国君连名字都没有记载。春秋战国之后,列国交往频繁,这时史书记载的越简略,通常说明这个国家越没什么出息,更没有什么雄主,对比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的史料,史书上的燕国近乎一片空白的原因不难理解。

燕国之惨、之弱,还有三件事足以说明问题:一是无力抵挡山戎入侵,公元前706年山戎“越燕而伐齐”,无视挡在路上的燕国,不怕燕国背刺山戎,直奔齐国而去;二是迫于山戎入侵,燕国不时迁都,前后迁都五次;三是战国中期(公元前316年—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结果国土被齐国、中山国攻破,燕王哙自缢身亡,燕国几乎亡国。

总之,从西周之初到公元前314年,长达700多年的时间内,从史书记载来看,燕国不仅国力很弱,让人很难与战国七雄的霸主身份相联系,而且也没有出过什么力挽狂澜、革新强国的雄主,标标准准的是青铜表现。

03:否极泰才来

或许真是否极泰来,在近乎亡国之后,燕国迎来了一次绝地大翻身。

公元前316年,崇信儒家禅让之说的燕王哙,废掉太子姬平,禅位于国相子之,由此引发燕国内乱,史称“子之之乱”,持续了数月之久,《史记·燕召公世家》说“因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

齐宣王听说燕国内乱,于是就发兵攻燕,很快攻占燕都,燕王哙自缢身亡,子之被擒杀,齐国还“毁其宗庙,迁其重器”。与此同时,中山国也乘机攻占燕国城池数十座,燕国几乎亡国。如果没有外力干扰,燕国将就此灭亡,战国七雄里也就不会存在燕国的身影了。但赵国一直想吞并中山国,不愿中山国变强,也不愿燕国就此灭亡,于是赵武灵王见燕国无王,就把流亡在韩国的公子职请到赵,立为燕王,派将军乐池送回燕国,这就是燕昭王(上图,剧照)。

燕昭王继位之后,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决心兴复燕国报仇雪耻,采纳了纵横家郭隗建议,招贤纳士,“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筑黄金台,“千金买骨”,吸引了一大批贤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乐毅、邹衍、剧辛。很快,燕国就从一个弱国,变成了北方一个强国。

接下来的历史,网上都说烂了,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赵、楚、魏等国伐齐,五年内连下齐国70余城,齐国仅剩二城未被攻克,报了当年齐国入侵燕国之仇。但鲜为人知的是,乐毅在齐国五年,很多人在燕昭王面前诋毁乐毅,认为乐毅可能会叛变称王,围二城而不打是别有用心,燕昭王却一直不予理会,依然信任乐毅,这才是雄主的风采。反观后来的燕惠王,上台之后就中了田单的反间计,要以骑劫替代乐毅,结果乐毅害怕被杀而逃到赵国,燕国大好局面就此毁于一旦,田单因此名显天下。

可以说,燕国之所以能名列战国七雄,就在于燕昭王,但燕昭王的“强燕”只是昙花一现,之后燕国又恢复了“弱燕”的局面,最终燕昭王死后57年,秦始皇派王贲灭亡了燕国。燕昭王之后,除了燕惠王召回乐毅毁坏大好局面让人印象深刻之外,还有一个就是燕太子丹策划的荆轲刺秦王。

04:弱燕与强燕

秦国位于西陲,周围狄戎众多;楚国位于南方,局面更为复杂;齐国位于东方,姜子牙就国路上遇袭.......秦国、楚国、齐国立国之初都非常艰辛,最后都能成为实至名归的霸主国,但为何燕国一直国力弱小?笔者认为,固然有缺乏雄主的原因,但也存在一些客观因素。

燕国以农耕为主,但《禹贡》里记载冀州属于“厥土惟白壤”,也就是盐渍土,低洼地带水流不畅,水位过高的地下水造成了土壤盐碱化。也就是说,燕国先天地理条件就不好,农耕产量非常低,能保持基本温饱就不错了,很难强国。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近代河北的农耕。

与此同时,燕国位于河北北部,地处农牧交错带附近,东北有强大的东胡,草原上又有其他游牧民族,尤其一旦天气变冷,异族就会南下。春秋时期,燕国紧挨着晋国、齐国,而这两个霸主国几乎让其他国家窒息,齐晋也不允许燕国安心发展而强大起来。因此,燕国经济条件不行,又时刻面临中原与异族的双重挤压,的确很难强大起来,恰如史书记载的“外迫蛮貉,内措齐晋”。

那么,燕昭王时期,燕国为何能从“弱燕”变成“强燕”呢?实际上,除了个人能力之外,还与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得到改善密切相关。

春秋时期,齐国、晋国先后称霸,所打的旗号是“尊王攘夷”,对周边狄戎强力打压,进一步缓解了燕国“外迫蛮貊”的窘境。燕国遭到山戎入侵时,齐桓公劳师千里击败山戎之后,还将山戎曾经占据的河北沧州至天津一带交给燕国,要求燕国尊王继续向周王室进贡,这不仅拓宽了燕国空间,还打击了山戎。不过,从燕国将军秦开早年在东胡做人质来看,至少在燕昭王初期,北方狄戎还非常难缠。之后,秦开大破东胡,迫使东胡北退千余里,还曾渡过辽水进攻箕氏朝鲜,取地两千余里,由此大大改变了燕国的外部环境。

战国时期,随着冶铁业的进步,各国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开始上马,一些贫瘠之地慢慢变成了膏腴之地。督亢之地(河北涿州、固安、新城一带,见上图),在战国之前农业条件一般,只是比燕国其他地方农业环境好一些,但在战国之后就成了燕国的膏腴之地,给燕国崛起打下了经济基础,荆轲刺秦王时要献的就是督亢之地。

当然,燕昭王之后的燕国,之所以再一次变成“弱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君王自身。

燕国之奇葩,在秦末起义中又一次得到体现。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齐、楚、韩、赵、魏的王族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复国运动,但唯独燕国王室后裔不见踪迹,燕国贵族反而将赵国上谷小吏韩广立为燕王。燕国有没有存在感,是不是非常奇葩,这件事体现得淋漓尽致。

标签: 燕国战国

更多文章

  • 鳌拜作为大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鳌拜的势力到底有多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鳌拜

    还不了解:鳌拜实力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鳌拜当时的实力有多强?如果以鳌拜的实力要推翻清代的话?鳌拜能不能做到?大清能够成功入驻中原,很大的军劳都是鳌拜立下。可是,鳌拜的下场却很惨,被幽禁致死。其实,这都是因为孝庄太后的一句话所导致。鳌拜之所以能成为大清的四

  • 司马懿死后,司马昭与司马师可以齐心协力没有翻脸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昭,三国

    常言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中国这个无比重视亲情的国家,一直对手足兄弟之间的情谊格外关注。然而纵观几千年的历史,手足相残的事情数不胜数,比较出名的一个例子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亲手杀害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比如袁绍和袁术这

  • 西晋时期两位名为“孙秀”的历史人物,分别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秀,晋朝

    姓名是人类为了区分个体的特定名称符号,在古代时期,每个人往往拥有姓,氏和名,字。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魏晋时期,被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大概有五百左右,但是这五百人当中,绝大多数人的名字都是单字,不管是文臣武将,还是诸侯帝王,加上姓基本上就没有三个字的,有也只有那么一两个,

  • 秦惠文王为什么将商鞅车裂 商鞅一定非死不可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商鞅,秦国

    还不了解:商鞅被杀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商鞅被杀的原因是什么?秦惠文王为什么一定要杀他?秦王就看不到商鞅对秦国的贡献吗?接着往下看吧~对于商鞅相信很多人都了解,他算是历史上的变法第一人了。而正是因为商鞅的变法,让秦国的实力变得非常强大,而且每过多长时间秦国的实力就远远超

  • 吕后掌权自后 汉惠帝刘盈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后,刘盈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吕后和刘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邦死后,吕后开始一步步掌权,吕后是怎么扳倒刘盈的?刘盈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争是不争,不争是争。有的人呕心沥血一无所得,有的人云淡风轻不劳而得,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汉惠帝刘盈就是这么个幸运儿。汉惠帝

  • 唐朝藩镇割据问题那么严重 皇帝为何不学习汉武帝削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藩镇割据

    对唐代晚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代末年藩镇割据严重,统治者到底是什么想的?他们为什么不效仿汉武帝削藩?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唐代和汉朝的制度有着本质的差别。汉武帝之所以能够顺利施行“推恩令”并且效果明显,完全得益于汉景帝打下的基础,西汉七国之乱后,汉景帝

  • 北宋官员欧阳修在历史上都有哪些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欧阳修,宋朝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下面就一起来看

  • 关羽的一生有何战绩?他能成为名将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羽,三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随后关羽水淹七军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19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为了解樊

  • 废掉汉少帝,改立刘协,董卓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董卓,汉朝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朝廷根本无力平叛,在黄巾军冲击下,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决定饮鸩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备,虽然成功平定了黄巾起义,但是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拥兵自重。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中平六年(189

  • 历史上单雄信人品如何,是什么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单雄信,隋朝

    对于隋唐系列小说故事而言,有一个角色无论在哪个版本中,都是绕不过去,避不开的,此人就是赤发灵官单雄信。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隋末,天下大乱,翟让在瓦岗寨高举义旗。年轻气盛的单雄信率一帮少年投入瓦岗军,翟让对这个少年英雄极为看重,“与之友善。”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与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