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见深与万贵妃的感情如何?万贵妃是否真的是个罪大恶极的人?

朱见深与万贵妃的感情如何?万贵妃是否真的是个罪大恶极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616 更新时间:2024/4/17 14:01:19

说到万贵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万贵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属于一个恶毒的女人,尤其是在《明史》的记载之中,万贵妃被描述成一个工于心计、残害皇嗣、专宠后宫、纵容宦官乱政、霍乱朝纲的妖妃,属于罪大恶极的那一种坏人,这很符合古代史官对于“女祸”的描述。而且就万贵妃本人的特性而言,也很符合传奇色彩,一个比皇帝大17岁的宫女居然能够获得皇帝的恩宠长达23年而不衰,是什么特质让皇帝对于万贵妃如此倾心呢?这引发了后人的种种猜测。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史料,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实,在《明史》记载里万贵妃曾经大肆迫害后宫妃子导致明宪宗的子孙稀薄,但在历史上明宪宗生有14个儿子,6个女儿,很显然明宪宗的子嗣很多,这与明史的记载相矛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万贵妃很有可能被清朝史官编撰《明史》有意丑化了,目的是彰显“女祸论”,我们可以通过史料解读万贵妃,窥探万贵妃的真实面目。

万贵妃和明宪宗的感情

万贵妃小字贞儿,按照《明实录》和《万历野获编》的记载,万贞儿出生于宣德五年(1430年),而《明史》记载:宪宗年十六即位,妃已三十有五,这实际上记载有误,明宪宗出生于正统十二年(1447年),天顺八年(1464年)继位,登基称帝时已经有17岁,而当时的万贞儿年仅34岁,《明史》之所以扩大两人的年龄差距,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凸显万贞儿身上的“女祸”气质,以此警醒皇帝“女祸”的危害。

明宪宗朱见深之所以宠爱万贞儿是和朱见深的本人经历有关系。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被也先军队击溃,明英宗被俘。在危难时刻,朝廷大臣拥护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为帝,这就是景泰帝。景泰帝即位后,不足两岁的朱见深被祖母孙太后收养于身边。而孙太后的侍女便是万贞儿。

万贞儿在宣德八年(1433年)进宫成为宫女,当时年仅四岁,从此一直在孙太后身边服侍。见到2岁的朱见深时,万贞儿已经19岁了,明朝的宫女是有机会选择出宫嫁人的,但是万贞儿没有选择这条路,也许是她不想离开美妙的皇宫生活,在孙太后的安排下,万贞儿便一直照顾年幼的朱见深。

从朱见深2岁到17岁这一时间里,朝廷的局势也在发生着变化。景泰帝在景泰三年(1452年)废除朱见深的太子之位,选择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是景泰四年(1453年)朱见济病逝,朝廷重臣要求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景泰帝犹豫未决,这使得当时的政治气氛极为紧张,部仪制郎中章纶、御史钟同因为想要立朱见深而被下狱,但是给事中徐正建议迁徙朱见深,又被景泰帝拒绝,这让朱见深的处境十分尴尬。

而这段时间也是朱见深长大成人的关键时期,父亲明英宗和母亲周氏被叔叔景泰帝囚禁,祖母孙太后热衷于权势试图迎立明英宗复位,宫廷内部的局势十分压抑,而朱见深口吃的毛病也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所以朱见深十分缺爱。而万贞儿作为侍女照顾朱见深的起居,给予朱见深缺乏的母爱,在朱见深长大后两人相处又如同姐弟直到最后变成夫妻,可以说朱见深在万贞儿身上寄托了全部的感情。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联手突入南宫,将明英宗接入皇宫,史称“南宫复辟”。在南宫复辟之后,明英宗虽然立朱见深为太子,但是他也不是很喜欢朱见深,在病重时曾经有易储的想法,他曾经询问内阁大臣李贤:“然则必传位太子乎?”,李贤态度坚决说道:“宗社幸甚”,最后明英宗才接见朱见深,传位于他。

明英宗复辟的天顺年间,万贞儿依旧陪伴在朱见深身边,而两人的关系也应该是这个时候走向亲密的。但是按照史料的记载,这个时候万贞儿并不是很漂亮,《罪惟录》描述万贞儿“貌雄声巨,类男子”,而且年龄又大,这使得明朝的臣民、皇宫的周太后、钱太后都不能理解朱见深对万贞儿的感情,周太后甚至斥责儿子太过于喜欢万贞儿,但是依旧被朱见深搪塞过去。

毕竟对于朱见深而言,他既对于万贞儿有着深深的依恋之情,又有着愧疚之情。这是因为朱见深不能立万贞儿为皇后,因为万贞儿的年龄实在是太大了,周太后和钱太后也不可能同意朱见深立万贞儿为皇后,朝廷大臣更是反对万贞儿为皇后,年龄也使得万贞儿终生为人鄙视,朱见深对此一直怀有愧疚之情,这也导致了朱见深第一个皇后吴皇后因为打压万贵妃而被废后。

可以说朱见深和万贞儿的感情十分复杂,但是两人的感情虽然不为世俗所容纳,但是这份感情确实真实存在两人之间。

万贵妃是否有过残害皇嗣的行为,尤其是残害明孝宗?

其实万贵妃被人非议最多的行为就是残害皇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慢慢来看。明宪宗朱见深第一个儿子降生于成化二年(1466年)正月十九日,由万贵妃所生,这使得朱见深十分开心,他册封万贞儿为万贵妃,同时还册立妃子柏氏为柏贤妃。但是皇长子还未取好名字便在当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去世。对于37岁的万贵妃而言,在古代的医疗卫生条件下,她再生出一个儿子成为了不可能。

此后皇宫中的妃子再无怀孕的消息。皇嗣缺少使得群臣焦急,朝廷大臣认为是万贵妃专宠导致皇嗣缺少,给事中魏元首先上书抨击万贵妃,认为朱见深专宠万贵妃导致皇嗣缺少,随后有人继续上言,朱见深只好采取不理睬的态度。

在成化五年(1469年),柏贤妃生育皇子朱祐极,在群臣和周太后的建议下,朱见深立朱祐极为太子,但是朱祐极被立为皇子仅两个月,在成化八年(1472年),这位不足3岁的皇子就去世了。其实在成化六年(1470年),纪氏所生之子朱祐樘就已经出生了。

《明史》、《明史纪事本末》都说纪氏惨遭万贵妃毒手,明孝宗朱祐樘更是在儿童时期被万贵妃残害的不像样子,尤其是《明朝那些事》的说法更是让明孝宗变成悲情剧的主角,这在实际上根本没有还原历史。万贵妃作为一个37岁的女人,根本不可能生育子女,那么她残害皇嗣图啥。即使万贵妃嫉妒心超强,按照道理,万贵妃当时的首选目标应该是朱祐极,并非是朱祐樘。而且在朱祐极去世后百官确实抨击万贵妃,说是万贵妃害死了朱祐极。实际上朱祐极是得了痘病去世。

万贵妃残害朱祐樘母子的史料来源是明朝万历年间致仕礼部尚书于慎行所编写的《谷山笔尘》,这本笔记中于慎行详细说明朱祐樘母子被残害是一个老太监讲自己听的。在谈迁的《国榷》中谈迁把于慎行的话记录在册。另一条证据是万历年间沈德符编撰《万历野获记》时就表示于慎行的记载有假,沈德符引用的是成化时代内阁大学士尹直编写的《琐缀录》,《琐缀录》记载的内容与《明史》完全不同。

《琐缀录》讲纪氏怀孕后,万贵妃十分生气,明宪宗朱见深只好骗万贵妃说纪氏生病了,于是让纪氏到安乐堂养病,实际上是让纪氏养好身体生孩子,在纪氏生出朱祐樘后,朱见深放出消息说自己在外面有孩子,内阁大学士彭时于是让明宪宗把孩子接回宫中养育,万贵妃得知后十分无奈,只好承认祝贺新皇子,并且请朱见深把孩子带到宫中养育。

朱祐樘身份公开是成化十一年(1475年)的事情,同年纪氏去世,再次有传言是万贵妃毒害纪氏,在朱祐樘登基称帝后,就有大臣要求朱祐樘清算万贵妃和她的家属,但是朱祐樘并没有处理万氏一族,反而只是要求万氏一族把明宪宗赏赐给他们的官职和钱财还给朝廷就行了。

这说明作为当事人的朱祐樘并不认为万贵妃杀死了自己的母亲,要知道朱祐樘是一个好人,但是他不是傻子,如果万贵妃真的毒杀纪氏,朱祐樘可以随便找个理由把万贵妃陵墓给铲除,杀死万氏一族。但是他没有,说明万贵妃确实没有残害朱祐樘母子,而且《明宪宗实录》也记载纪氏确实是病死。

那么万贵妃有没有残害皇嗣的行为呢?应该是有的,因为朱见深第四子兴献王朱祐杬出生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在朱祐樘出生后,从成化六年(1470年)到成化十一年(1475年)之间,朱见深并无皇子出世,所以这肯定有万贵妃迫害妃子堕胎的因素存在,但是朱祐樘被立为太子之后,万贵妃就没有阻止朱见深宠爱其他妃子,以及之后陆续有皇子出生,这说明万贵妃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后基本上不再干涉后宫事务。

万贵妃是否干政?

谈及万贵妃干政,人们总是会想起汪直和西厂,实际上汪直确实是因为万贵妃的关系升任御马监太监,但是他得以建立西厂却和朱见深以及当时的局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成化十二年(1476年)发生了几件怪事:

朱见深举行郊祀的时候,当时刮起大风,温度突然下降,冻死了一些参与祭祀的人。北京城内出现黑眚,即黑色类似狐狸的怪兽,导致北京城内人心惶惶。妖人李子龙勾结太监韦舍私自进入大内,图谋不轨。于是朱见深用汪直在灵济宫旁边修建西厂以此控制内外,按照古代天人感应的理论,上天降下灾异,一定是人间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朱见深也是想要看看皇宫之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成化十三年(1477年)正月西厂成立,但是西厂仅仅成立5个月就被朝廷大臣阻止,朱见深将其废除。但是隔了一个月又将西厂恢复。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内阁大学士万安再次上书废除西厂,这个实际上只存在五年的特务组织就被废除。

可以说西厂的建立和废除跟万贵妃基本上没有任何关系,唯一的关系就是汪直是万贵妃的身边侍从宦官,得到了万贵妃的关系从而上升,但是汪直本人被明宪宗任用开设西厂确实是朱见深自己的主意,跟万贵妃没有任何关系。

最重要的一点是汪直本人在成化十四年(1478年)之后一直在东北和西北征战,根本没有处理西厂事务。而且汪直本人确实有战功,并不是坏事的太监。只是因为和士大夫以及东厂的太监关系不好,最后被这些人斗倒贬到南京。像电影《龙门飞甲》把汪直描述成一个掌握朝政的大太监并不符合史实。

而说万贵妃有人巴结,这个事情很正常,作为朱见深最为宠爱的妃子,自然会受到很多人的讨好,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仕途发展而已,宫里的太监钱能、梁芳、汪直讨好万贵妃,花费钱财无数,而且外朝的大臣也会讨好万贵妃,比如内阁首辅万安就巴结万贵妃自称侄子。

当然这些人组合起来对于朝政肯定是有一定的破坏性,助长阿谀掐媚的风气,而且也会加大对于百姓的强取豪夺,使得百姓深受其害,但是万贵妃始终只是起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她肯定有一部分责任。但是在明朝后妃不可干政的情况下,万贵妃实际上在朝廷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

结语

从史料上看,万贵妃并不是《明史》所说的一个十恶不赦的女人,有着“女祸”气息的妖女,她确实有过擅宠、残害皇嗣、勾结佞幸的行为,但是这些行为并不是长期进行的,而且也不足以到达破坏朝政、祸国殃民的地步,此外万贵妃对于明孝宗朱祐樘的残害更是属于无稽之谈。

综合而言,是万贵妃和明宪宗朱见深的年龄差距导致世人对他们的感情产生非议,进而有人鼓吹万贵妃是女祸,明宪宗是庸主的言论。最后演化成为《明史》中万贵妃的种种“女祸”行为,从而把万贵妃由一个宠妃妖魔化为一个“妖女”。试图让后世君主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标签: 万贵妃明朝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刺杀董卓的人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董卓,东汉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的情节,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对于这个故事情节,大概就是董卓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朝中大臣个个敢怒不敢言。在此背景下,东汉司徒王允以过寿为名邀请很多大臣到家里喝酒,其实是商议怎么样对付董卓,而曹操不请自来,而且扬言自己要手刃董卓,并向王允借走了七星宝刀。曹操

  • 司马孚的9个儿子为何大多都成了西晋藩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孚,西晋

    司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辅佐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堪称曹魏重臣。司马孚在“高平陵之变”之际,协助司马懿控制曹魏都城,诛杀曹爽及其党羽。

  • 唐朝宰相刘文静为何会被抄家斩首?他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文静,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宰相刘文静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自古以来,开国君王都会想法设法,除掉当初随自己打天下的人,所谓兔死狗烹,再者江山刚稳,这些开国功臣手握重兵,如有谋反之心,后果将会不堪设想。所以自古以来,开国皇帝滥杀开国功臣的比比皆是,比如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 刘表病逝时,刘备就得到荆州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三国

    刘表病逝时,刘备就得到荆州的话会是什么结果?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在《三国演义》中,刘表在病逝前曾希望将荆州让给刘备。当时病重的刘表召刘备到他的床前,称如今他已年老多病,不能料理事务,刘备可以过来帮助他,在他去世以后,刘备就是名正言顺的荆州之主,刘备听后,大吃一惊,连忙称

  • 拓跋珪为何会被次子拓跋绍所杀?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拓跋珪,南北朝

    对拓跋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拓跋珪,本名拓跋开,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母为献明皇后贺兰氏。天赐六年(409年),在次子拓跋绍发动的宫廷政变中,遇弑身亡,终年三十九岁,谥号宣武,庙号烈祖。

  • 毒害自己的亲儿子,北魏胡太后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北魏

    北魏最出名的女性当属冯太后,北魏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将北魏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还教导出北魏孝文帝这样能文能武,颇有才干的帝王。在冯太后的影响下,加上孝文帝的改制,北魏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隔阂大大减少,社会安定和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冯太后这样的女性,在北魏历

  • 嬴政如果还活着,楚汉之争还会出现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嬴政,秦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嬴政如果还活着,楚汉之争还会出现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朝二世而亡,并不是由于起义军有多么强大,也不是因为秦国国力衰弱,而在于秦朝的政治因人为因素脱离了正常轨道,使得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全新王朝遭遇了体系崩溃之痛。秦的强大,在于制度的碾压若问及秦国如何强

  • 诸葛亮的话刘备一直言听计从,能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三国

    大家好,说起刘备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207年冬到公元208年春这段时间里,暂居荆州的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两人,先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才最终见到了这位不世出的人才。当时刘备屏退左右,向诸葛亮细心求教,刘备称自己一直有兴复汉室的想法,但苦于自己没有这份能力,希望诸葛亮可以对自己执教一番。当

  • 郤正是谁 郤正的人生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郤正,西晋

    郤正,别名郤纂,字令先,司州河南郡偃师县人,在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市,三国蜀汉至西晋时期学者、官员。汉灵帝时期其祖父担任益州刺史,黄巾军起义的时候被杀,后来父亲也留在了益州。年少时期的郤正和父亲跟随孟达投降曹魏,结果不料母亲改嫁他人了。虽然说小时候的郤正孤苦无依,但贫困的生活却让郤正好学,广泛地阅读古代

  • 揭秘:四朝元老杨廷和为何晚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廷和,明朝

    似乎一提到明朝时期的首辅,人们往往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像是张居正,徐阶,严嵩等这样的名人上,而忽视掉了一些相对来说不那么出名的首辅。而杨廷和作为四朝元老,其实在明朝的政坛当中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不过似乎大家对于更富有传奇性的人物更加感兴趣,对于这位政坛常青树显得是知之甚少,那么接下来就来为大家介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