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的汉武帝真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之辈?

历史上的汉武帝真是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之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533 更新时间:2024/1/21 11:32:09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要怀疑伟人的论断,汉武帝自然是一位杰出的帝王。他在位期间,对外四面出击,极大拓宽中原生存空间;对内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思维,并且落实了推恩令,在思想与体制上夯实了大一统政权的基础。因此,而从他为中原文明作出的贡献来看,称其为民族英雄并不为过。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喝着酒、唱着歌就能把敌人灭了,那只会出现在神剧中;由于打击匈奴而给汉朝带来的巨大损失,成了汉武帝“穷兵黩武”的口实。

西汉与匈奴的拉锯战,决定了东方文明主导权的归属

西汉建立之初,刘邦的王朝空前虚弱。由于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这连续两次大型战争的摧残,西汉国力极为虚弱,对内,经济困顿、百姓疲惫,《史记·平准书》对此有形象的描绘:

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对外,原本在秦朝时由蒙恬打下的河套地区被匈奴人夺去,而远征百越的赵佗也封关自立门户,西汉的国土比秦朝时更要狭小。为了改变局面,刘邦携战胜西楚霸王之余威,率领32万挑战匈奴,却遭受了白登之耻。其后西汉王朝不得不以和亲、赠礼的方式与北方霸主维系和平;中原尚且如此,西域各国、东边的扶余等少数民族政权,无不依附于强大的匈奴。中原王朝的权威,从未遭遇如此挑战。

其后,汉王朝转为以黄老之道的无为之术休养生息,经过文景之治后,到了汉武帝即位时,西汉虽在经济上达到了新的顶峰,但时不时南下掠夺的强悍匈奴,成了横在历代统治者面前难以逾越的大山。若只是富而不强,西汉王朝代表的农耕文明,则永远无法体现出面对北方游牧文明的优势。

在前代打下的基础上,汉武帝时期,开了对匈奴的全面反击战。经过汉军持续几十年的打击,匈奴逐渐被削弱、瓦解;直到汉宣帝时期,才以匈奴全面落败、俯首称臣结束。东方两大文明之间的战争,以中原农耕政权的胜利拉下帷幕。从此,中原王朝在东方的藩属体系逐步建立,中华文明也确立了在东方的主导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共同的身份认知被强化,民族自豪感逐渐增强,汉民族得以形成。

开疆拓土,不仅拓宽了中原政权的生存空间,更奠定了封建王朝疆域的格局

在与匈奴这一强敌的博弈中,汉武帝往东平定卫满朝鲜,往西占领河西走廊,设立敦煌、酒泉、武威、张掖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关联。这一条往西延伸出的条状疆域,不仅宛如中原控制北方草原的链条,也使得中原的先进技术、产品源源不断进入中亚乃至西方,这就是后世所称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时期还彻底将西南、南方纳入直接管理之下。在其后的数百年中,中原王朝的核心疆域一直未能跳出汉武帝打下的框架。直到盛唐时期,才实现了新突破。

对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落实推恩令,为后世大一统王朝提供了模板

汉随秦制,西汉虽全面继承了秦朝的法律、政治体系,但一方面吸取了其二世而亡的教训,另一方面为了休养生息,在汉武帝之前,西汉王朝基本实行道家的黄老之术。在最大利益的驱动下,西汉经济遂迅速恢复,但也存在了诸多隐患(《资治通鉴·卷第十六》):

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即不仅土地兼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地方豪强的触手甚至已开始影响地方政治;同时各阶层骄奢淫逸之风也逐渐兴起,物极必反的苗头已经出现。

但若只采用严刑峻法,显然已不符合维护政权稳定的需要,正如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时所说:“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必须用其他流派思想来进行包装。在董仲舒的建议下,汉武帝把不研习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罢黜,各级官员主要从儒生中选拔,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家的手段,主张仁义、提倡三纲五常的儒家成为其后二千年中国封建王朝的官方流派,为大一统王朝的稳定提供了有效的思想武器。

同时,为了将郡县制落实到底,彻底断绝七王之乱的类似事件,汉武带吸取了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力”的战略,发布推恩令,将诸侯王的封地一代代分散给后代,最终对政权丝毫形不成威胁。到这时,周王朝时期创立的分封制,才彻底被化解。

因此,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制度、思想、军事、疆域等各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的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如果说秦始皇为中国封建社会打造了模型,那么汉武帝则将这个模型修补完善、强化落实,并且实现了突破。其后中国历经两千年仍能维持大一统,并且在上千年内领先于世界,这二位的先驱作用功不可没,这样的帝王,怎么会配不上民族英雄的称号?

当然,持续数十年的战争给中原军民造成了巨大伤害。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放任匈奴的威胁存在,后世西晋末年那样的惨状可能要提前上演,那才叫人间浩劫。

标签: 汉武帝汉朝

更多文章

  • 狄仁杰在武则天即位后入狱的原因是什么?是诬陷还是确有其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狄仁杰,唐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狄仁杰在武则天即位后入狱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狄仁杰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侦探之一,他一年审判两万多件案,竟没有一个人喊冤。他是唯一一个被唐高宗成为“真大丈夫”的文臣,却在武则天即位后因谋反入狱,他究竟是被人诬陷?还是为李唐王朝复仇?武则天本想让自己的

  • 宇文护连杀三个皇帝,他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宇文护,北周

    以今看古,感觉宇文护既然能够操纵废立,杀了三个皇帝,如何不能自己当皇帝,实际上篡位并不容易,不仅需要朝堂上下实力,还要“名正言顺”,这就是为啥从曹丕到南朝等都是通过禅让取得皇位。宇文护应该是想当皇帝的,但是第一,朝廷势力并没有被收复;第二,宇文护军功不足,声望不够。1、羽翼未丰,朝堂上下没有收复。宇

  • 朱见深与万贵妃的感情如何?万贵妃是否真的是个罪大恶极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万贵妃,明朝

    说到万贵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万贵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属于一个恶毒的女人,尤其是在《明史》的记载之中,万贵妃被描述成一个工于心计、残害皇嗣、专宠后宫、纵容宦官乱政、霍乱朝纲的妖妃,属于罪大恶极的那一种坏人,这很符合古代史官对于“女祸”的描述。而且就

  • 揭秘:历史上刺杀董卓的人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董卓,东汉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曹操刺杀董卓的情节,无疑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对于这个故事情节,大概就是董卓把持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朝中大臣个个敢怒不敢言。在此背景下,东汉司徒王允以过寿为名邀请很多大臣到家里喝酒,其实是商议怎么样对付董卓,而曹操不请自来,而且扬言自己要手刃董卓,并向王允借走了七星宝刀。曹操

  • 司马孚的9个儿子为何大多都成了西晋藩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司马孚,西晋

    司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辅佐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堪称曹魏重臣。司马孚在“高平陵之变”之际,协助司马懿控制曹魏都城,诛杀曹爽及其党羽。

  • 唐朝宰相刘文静为何会被抄家斩首?他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文静,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宰相刘文静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自古以来,开国君王都会想法设法,除掉当初随自己打天下的人,所谓兔死狗烹,再者江山刚稳,这些开国功臣手握重兵,如有谋反之心,后果将会不堪设想。所以自古以来,开国皇帝滥杀开国功臣的比比皆是,比如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 刘表病逝时,刘备就得到荆州的话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三国

    刘表病逝时,刘备就得到荆州的话会是什么结果?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在《三国演义》中,刘表在病逝前曾希望将荆州让给刘备。当时病重的刘表召刘备到他的床前,称如今他已年老多病,不能料理事务,刘备可以过来帮助他,在他去世以后,刘备就是名正言顺的荆州之主,刘备听后,大吃一惊,连忙称

  • 拓跋珪为何会被次子拓跋绍所杀?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拓跋珪,南北朝

    对拓跋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拓跋珪,本名拓跋开,鲜卑族。北魏开国皇帝(386年~409年在位),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献明帝拓跋寔的儿子,母为献明皇后贺兰氏。天赐六年(409年),在次子拓跋绍发动的宫廷政变中,遇弑身亡,终年三十九岁,谥号宣武,庙号烈祖。

  • 毒害自己的亲儿子,北魏胡太后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北魏

    北魏最出名的女性当属冯太后,北魏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太后,将北魏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条,还教导出北魏孝文帝这样能文能武,颇有才干的帝王。在冯太后的影响下,加上孝文帝的改制,北魏民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隔阂大大减少,社会安定和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冯太后这样的女性,在北魏历

  • 嬴政如果还活着,楚汉之争还会出现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嬴政,秦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嬴政如果还活着,楚汉之争还会出现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秦朝二世而亡,并不是由于起义军有多么强大,也不是因为秦国国力衰弱,而在于秦朝的政治因人为因素脱离了正常轨道,使得正处于摸索阶段的全新王朝遭遇了体系崩溃之痛。秦的强大,在于制度的碾压若问及秦国如何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