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司徒是多大的官职?王朗在曹魏是何地位?

三国时期司徒是多大的官职?王朗在曹魏是何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378 更新时间:2024/3/12 3:12:09

王朗本名王严,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王朗应该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他和诸葛亮之间的唇枪舌剑。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七十六岁高龄,与大都督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一时气愤而自马背上摔落而死。被称为“武乡侯骂死王朗”。

当然,这和《三国志》等正史中的情况是不同的。对于正史上的王朗,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王朗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叡继位后,王朗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谥号“成”。对于在曹魏官至司徒的王朗,并没有和诸葛亮直接交锋的经历。那么,问题来了,王朗在曹魏官至“司徒”,这到底是多大的官职?

东汉末年,王朗抵达许都后,先被曹操任命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王朗以军祭酒身份领魏郡太守。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魏文帝)继任魏王后,王朗迁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太和元年(227年),魏明帝曹叡即位,进封王朗为兰陵侯,升任司徒。

因为在一年之后就去世了,所以,就司徒一职,成为王朗在曹魏的最高官职了。对于司徒这一官职,可以说是不输诸葛亮担任的丞相了。司徒是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后汉书·百民志一》:“司徒,公一人。本注:掌人民事……世祖即位,为大司徒,建武二七年,去‘大’。”

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到了东汉时期,改大大司徒为司徒。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汉朝时期,司徒曾经取代了丞相,以此来负责朝政的处理。比如刘秀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对于邓禹来说,是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而这,无疑体现出司徒一职在汉朝历史上的显赫地位。到了汉末三国时期,司徒和司空、太尉并称为三公。三公,是古代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秦朝时期,以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为三公。

而在汉末三国时期,三公的官职发生了变化,以司徒、太尉、司空为三公。因此,对于担任司徒一职的王朗,自然是位极人臣了。当然,在曹魏,还是有几个官职略微高于王朗担任的司徒,比如大将军、大司马、太傅这三个官职,地位就在司徒之上。彼时,曹魏以大将军、大司马、太傅为上公,地位还在三公之上,比如曹真、曹休先后担任过大将军、大司马,而司马懿则官至太傅。

但是,不管怎样,王朗作为曹魏司徒,已经可以称之为朝廷重臣,也即司徒这一官职,完全可以和丞相相媲美了。除了大将军、大司马、太傅之外,司徒的地位自然高于其他文武百官。当然,这只是地位上,在实权上,王朗担任的司徒,在魏晋时期更偏向于一个虚职,也即地位很高,却不掌握多少实权。进一步来说,这主要是给一些老臣和功臣晋升的官职。

比如在王朗之前,作为曹操麾下的谋士,华歆在公元220年后被魏文帝曹丕晋升为司徒。而在王朗之后,钟会因为消灭蜀汉立下的战功,所以被司马昭晋升为司徒。当然,对于钟会来说,司徒虽然官职显赫,实际上也是明升暗降,也即间接在夺取钟会的兵权。同样的道理,在魏灭蜀之战后,邓艾被晋升为太尉,这也是一个偏向于虚职的显赫官职。基于此,对于王朗来说,司徒这一官职,也是对其多年功劳的肯定和回报。

最后,相对于王朗担任的司徒,诸葛亮在蜀汉担任的丞相,则是一个实权在握的官职,也即拥有执掌朝政的权力。并且,在蜀汉历史上,也有一位司徒,这就是许靖。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称汉中王,任命许靖为汉中王傅。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许靖为司徒,位列三公。对于许靖来说,在蜀汉是有名无实的存在,也即名气很大,但是几乎没有什么实权。当然,对于王朗来说,在曹魏还是具有一定话语权的。比如曹丕时常出外游猎,有时到半夜才回宫。王朗于是上疏劝谏,曹丕于是不再半夜回宫。再比如蜀汉和东吴爆发夷陵之战的时候,王朗的意见就受到了魏文帝曹丕的重视。

此外,王朗博学多闻,校注儒家经典,在魏晋这一历史阶段很有名气。正始六年(246年)12月,魏国朝廷以王朗所作的《周易传》作为学习《易》学的人必须考核的内容。也即正史上的王朗,不仅在曹魏朝廷平步青云,还是一位拥有真才实学的大儒。后世把王朗注解里的思想称为“王学”。王朗子王肃便是”王学“的代表人物。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道:“王朗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魏氏初祚,肇登三司,盛矣夫!”而这,无疑是对王朗才华的肯定和赞赏了。

标签: 王朗三国

更多文章

  • 高平陵之变时高柔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高柔,三国

    高平陵之变应该算是三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魏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魏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

  • 褚遂良的作为步步错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褚遂良,唐朝

    褚遂良,唐朝时期宰相、书法家,他在政治上的水平,比不上他在书法上的造诣。晚年甚至步步错位,造成了至死不被皇帝原谅,客死他乡的悲惨结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褚遂良生活在唐朝初年。褚家是南朝名门,父亲褚亮在隋朝官至散骑常侍,投靠大唐后,李世民十分欣赏褚亮的

  • 李白遭流放时为什么没人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白,唐朝

    李白遭流放时为何没人帮忙?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提起诗仙李白当年在长安城的风光,后世用“贵妃磨墨,力士脱靴”8个字来形容。虽然前4个字不知真伪,但让高力士脱靴却是赫然记录在史书上的。后来哪怕没做成官被赐金返还,李白也是豪情不减,一路高歌而去,写下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

  • 安禄山为什么会成为杨贵妃的干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禄山,唐朝

    安禄山为什么会成为杨贵妃的干儿子?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我们都知道,安禄山是安史之乱的发动者。安禄山本名姓康,是胡人,其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部族生活。后其母改嫁于突厥将军安波注之兄延偃。开元初年,其族破落离散,他与将军安道买之子孝节,安波注子思顺、文贞一起逃离突厥,遂与

  • 固伦温宪公主:太后的掌上明珠,却在20岁那年中暑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固伦温宪公主,清朝

    她是太后和皇帝的掌上明珠,雍正的同母妹妹,也是康熙帝为数不多没有远嫁蒙古的女儿,可是却红颜薄命,年仅20岁就去世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位公主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此女便是固伦温宪公主,康熙的第九女(序齿为五公主),生母为德妃乌雅氏,也就是后来的孝恭仁皇后。温宪公主可以说是

  • 武则天为何要除掉贺兰氏?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建立武周,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说的是,在权力面前,尤其是皇权面前,亲情什么的,都是不重要的,经不起考验的。但话虽然这么说,但不具体到每个人头上,谁也不会相信,跟自己最好的姐妹夫妻会害自己,

  • 过世的狄仁杰和神龙政变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狄仁杰,唐朝

    过世的狄仁杰和神龙政变有什么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705年,女帝武则天体弱多病,在迎仙宫卧床养病。在其身侧伺候的是武则天晚年颇为宠幸的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当时把控武周政权的中枢的三人同处一处,这就给了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等人机会。大臣们联合禁军统领李

  • 在古代太监在皇宫里主要是干什么的?是从何时出现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太监,明朝

    太监在封建社会里,不管在哪个朝代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在看历史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群奇怪的人,他们的身份很特殊,他们可以随意出入这个帝国最庄严神秘的地方。但是他们却又是没有官位的一群人,就像一个笑话里所说的,你不能让你的女神开门,但是外

  • 康丁:商朝第二十七任帝王,在位时商朝愈加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丁,商朝

    康丁,姓子名嚣,甲骨文作康且丁,又作康丁,《史记·殷本纪》误作庚丁。 商朝第二十七任帝王。他是祖甲之子,廪辛之弟,根据《今本竹书纪年》记载在位八年,死后由其子子武乙继位。康丁在位时商朝愈加衰落。死后谥号:商安王。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康丁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康丁在位期间,继续

  • 朱元璋为什么能忍受胡惟庸七年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为什么能忍受胡惟庸七年之久?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368年,40岁的朱元璋称帝,改国号为大明,定都南京,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大明王朝。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作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