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广有三次封侯机会都错过了,真是汉武帝薄情吗?

李广有三次封侯机会都错过了,真是汉武帝薄情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35 更新时间:2024/3/19 14:43:48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广两次按律当斩,也有三次封侯机会,他为什么把机会都错过了?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两句话用在李广身上都不合适:李广并不可怜,他的一生是值得尊敬的——所有为大汉江山出生入死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能只以成败论英雄;李广封侯也并不难,只要他满足了一个条件,就会像汉文帝说的那样:以你李广的能力,捞一个万户侯也是轻松加愉快!

但是李广别说万户侯,连千户侯都捞到,反而两次犯罪当斩,这不能不令人感叹李广命运多舛:只需满足一个条件就可以封侯,您老人家为什么把三次机会都错过了?这究竟是汉武帝薄情还是您点儿背?

汉朝的军功制度是相当公平的,武将只要在打胜仗的时候斩首过千,就可以封侯。斩首越多食邑越多,上不封顶。大将军、大司马卫青食邑一万五千七百户(分给儿子四千九百户),骠骑将军、大司马霍去病食邑一万五千一百户,这是因为他们不但能打胜仗,而且斩获极多:“大将军青,凡七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收河南地,置朔方郡;骠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斩捕首虏十一万余级,开河西酒泉之地。”

除了斩将搴旗开疆拓土,卫青霍去病还比较能抢,卫青缴获牛马羊数以千百万计,霍去病更是连人家的祭天金人都抢回来了。

跟卫青霍去病相比,李广虽然威震北疆,但却很少打胜仗,甚至还有两次犯罪当斩,要不是世代为将家里有些积蓄,他必然会挨一刀:这一刀可以斩在两个地方,但李广肯定会选择斩首,而不会像司马迁那样斩在别的地方。

李广两次犯罪当斩,第一次全军覆没自己被擒,交完罚铜后被贬为庶人,第二次泄私愤斩杀无罪之霸陵尉,汉武帝连问都没问,而按照汉太祖高皇帝刘邦的约法三章,是要“杀人者死”。

李广的失误且放在一边,咱们还是来看看被匈奴称为“汉之飞将军”的李广错过了哪三次封侯机会吧。

在汉武帝即位之前,李广就有一次封侯机会,那时候他绝对是凑够了首级数量,但是他除了七国叛军首级,还拿了一样不该拿的东西:“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这就是“私受梁孝王将军印”事件,李广功过相抵,到手的侯爵就变成煮熟的鸭子——飞了。

李广封侯的第二次机会出现在元朔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23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这就让人十分奇怪了:元朔六年的第一次战役,汉军是打赢了的,李广也参加了战斗,为什么别人都封侯了,他偏偏寸功未立而不得封侯?这一次李广可是没有迷路,也没受到批评,说明他并没有贻误战机。

元朔六年之战,李广的堂弟攒够了人头数,封侯了:“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

《史记》和《汉书》中反复出现的“中率”,就是符合军功封赏条例。李蔡“中率”而李广没有“中率”,说明不是汉武帝赏罚不明,而是李广手里的匈奴首级数量不够。

李广第三次封侯机会,出现在元狩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之战,也是李广与匈奴的最后一战,或者说是只出兵而没交战,卫青之所以没有围歼匈奴单于而毕其功于一役,李广似乎也要负一点责任,连司马迁也为李广迷路贻误战机感到惋惜:“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

匈奴单于主力已经被卫青缠住,如果李广不因为迷路而迟到,那他的部队就会成为主导战局的生力军:匈奴单于跟卫青在沙尘暴中整整厮杀了一天,李广士饱马腾,根本就不会给匈奴单于逃走的机会。

我们看古文,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以为李广的向导在半路上挂了,而是李广赌气离开卫青,根本就没带向导。“亡”的读音和意思都是“无”,《史记索引》的解释是这样的:“谓无人导引,军故失道也。”

深入敌境而不带向导,李广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错过了最后一次封侯机会——元狩四年之战,李广原本有擒斩匈奴单于的机会,不但可以立功封侯,而且还会以辉煌的战绩,为自己的戎马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三次封侯机会全都错过,我们还真不能说汉武帝对李家刻薄:李广的堂弟李蔡封侯了,李广的儿子李敢也封侯(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了,只有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他自己的统计数字,应该是准确的)而没有凑够可以封侯战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天大的遗憾。

李广是名将,也是勇将悍将,其武力值和对大汉的忠诚都毋庸置疑,他舍生忘死的战斗精神也令人钦佩,可是造化弄人,李广威震北疆而终身不得封侯,我们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可以用《孙子兵法》中的两句话来解释:“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忿速,可侮也。”

当然,也有人说李广是为盛名所累,匈奴一直把他当主要对手,总是派主力围攻,这才给了卫青霍去病建功立业的机会。

但是这种说法不能服众:元狩四年之战,卫青跟匈奴单于打了一天又追了一夜,李广连匈奴的影子都没看到;霍去病能够闯到匈奴老巢,一战斩首三万二千,抓了五个王、五个王母、五十九个单于的老婆孩子(阏氏、王子)、六十三个将相,您能说他们遭遇的不是匈奴主力吗?

首级数量造不了假,俘虏也要押回京城,这些俘虏可以作证,卫青霍去病的战功没有注水。李广不但没有向朝廷上缴俘虏和战利品,反而两次把部下人马打光了,就是汉武帝想给他封侯,又怎么能让其他将领服气?

标签: 李广汉朝

更多文章

  • 千古一帝还是一代昏君,哪个才是真实的刘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禅,三国

    刘禅是“千古一帝”还是一代昏君?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有人说,刘备选择阿斗继承皇位是一个错误,阿斗将蜀汉拱手让给曹魏,还有人说,刘备选择阿斗是明智的,刘禅在位期间,蜀汉风调雨顺,政局稳定,刘禅还被认为是千古一帝。哪个是正确的呢?其一,刘禅在位40年,没有大的叛乱。和曹魏24

  • 明史上名声最好的皇帝之一 在位6年却赚走了世界三分之一白银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明穆宗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皇帝明穆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明朝皇帝,大伙最先想起谁?是杀伐果决的朱元璋?清君侧的朱棣,或者是享乐贪玩的明武宗?明朝皇帝最大特色在于,缺点很明显,但是再差也不至于一无是处,总能挑出一些好的地方来。然而有一个人,可以说是明朝存在感最弱的皇帝,在

  • 同样是迎娶庶母,为何曹丕被骂,李治却被称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丕,三国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曹丕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众所周知,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历史进程,我国的古人对于礼仪传统文化极为重视,自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相应的礼仪传统文化观念便已经是深入人心,在古人的思想意识中,有着《三纲五常》的

  • 弘化公主对于唐朝的贡献卓越,为何对她的记录没有文成公主多?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弘化公主,唐朝

    弘化公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公主,陇西成纪人也,即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女也。家声祖德,造天地而运阴阳;履翼握轴,礼神祇而悬日月。大长公主,诞灵帝女,秀奇质于莲波;托体王姬,湛清仪于桂魄。公宫禀训,沐胎教之宸猷。帷幄承规,挺宝闱之

  • 咸丰皇帝登基后,为何让曾国藩下狱?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咸丰皇帝,清朝

    咸丰皇帝登基后,为何让曾国藩下狱,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可他的官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在京城为官的时候,有多次被扔进大牢的经历。尤其是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登基的时候,曾国藩更是差点丧命。此时的曾国藩身为二品礼部侍郎,是朝中重臣,可是,他并未受到

  • 历史上除了冯道外,还有别的“十朝元老”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冯道

    “十朝元老”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元代诗人刘因作有《冯道》一诗,嘲讽道:“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后人便用“朝梁暮晋”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在古代官场,我们常常把一个人资格老说成“三朝元老”,但在朝代更迭频繁

  • 汉武帝临死前为什么要杀卫子夫和卫青家族 汉武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卫青,卫子夫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卫青和卫子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前言在古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有很多关于优秀女性的历史记载,卫子夫就是其中的一个。她虽然出身卑微,当时也是以十分卑微的讴者身份进入大汉王宫的,但是最终却被册立为皇后,不仅为汉武帝生下一男三女,而且在盛宠之下被册封为皇后。

  • 宋仁宗的童年是怎样的?两位母亲是如何对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仁宗,北宋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仁宗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娥直接将赵祯的生活毁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是“老好人”杨淑妃毁的。章献禁虾蟹海物不得进御,章惠常藏以食之,曰:“太后何苦虐吾儿如此。”。在刘娥禁止赵祯吃海鲜的时候,杨淑妃偷偷的给赵祯吃鱼虾,满足了一个馋嘴的孩子的愿望,并且抱怨

  • 王繁英:宋徽宗的原配皇后,躲过了靖康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显恭皇后,宋朝,宋徽宗赵佶

    她是宋徽宗赵佶的原配皇后,为赵佶生下了一儿一女,虽盛年早逝,但却躲过了靖康之变,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显恭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显恭皇后原名王繁英,十六岁时嫁给了赵佶,此时的赵佶还是端王,王繁英嫁过去后封了顺国夫人。在古代,不是任何寻常人家都能与皇室联姻的,可想而知王氏的出身不

  • 马谡是什么为人?诸葛亮又为何要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如何看出马谡为人的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通过一部《三国演义》以及相应的影视剧,使得后世的人们对于东汉末年三国的那段乱世有了相应的了解,众所周知,群雄并起硝烟弥漫的三国乱世中,衍生出来很多经典的典故成语,然而对于后人而言,三国之中诸葛亮才智近妖的能力,似乎有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