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后 李渊的生活过得好不好

李渊退位成为太上皇后 李渊的生活过得好不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403 更新时间:2024/2/3 4:53:18

李渊太上皇生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上皇”一词,无论是在史书中还是现在的小说、影视里都常常出现,这个称谓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通常给予的对象是在世但已禅让的皇帝。

为着纲常伦理、更为给全天下做出表率以巩固皇权,一般的太上皇往往能得到优越的安置条件以安度晚年,但仍有个别情况存在,例如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他被尊为太上皇之后,反而以极度惨淡的情况度过了余生。

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之变”

在封建时期,历朝历代的皇权斗争都免不了腥风血雨、残酷厮杀。面对至尊之位的诱惑,往往连亲情都可以罔顾,手足相残这样的事件更是频频出现。

唐太宗李世民的上位之路便是如此,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一箭射死了其兄长,也就是当时的皇太子李建成,并一举诛杀了他们的弟弟齐王李元吉

突如其来的变故,而当时的皇上李渊竟对此一无所知。

当李世民提着兄长李建成的头颅来到正在太湖泛舟游玩的李渊处时,李渊方知原来父子兄弟之间多年的龃龉终于爆发,可眼下境况已是回天乏术。

面对自己仅剩的唯一一位继承人李世民,李渊无可奈何,不久就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而后便禅位给李世民,退居太上皇之位。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玄武门之变为何会爆发?李世民又是为何下此狠心,不惜手足相残也要夺来皇位呢?

纵观前因后果,如今的结局也有李渊这个开国皇帝的一份过错。

当年李渊起义决意推翻隋朝统治,无论大大小小的战役李世民都有参加,且他骁勇善战决策精明,相比于在后方坐镇的长兄李建成要更得人心。

而让李世民真正生出野心的是,李渊为了激励李世民曾对他许下立他为太子的承诺。

有了目标的李世民在战场上更是战无不胜,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李渊在长安称帝后,竟第一时间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与其弟李元吉则分别被封作秦王与齐王。

这巨大的落差在李世民心中埋下了一颗“造反”的种子,而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的,则是李渊。

李世民的忿忿不平李渊都是看在眼里的,但他却并未加以劝诫与抚慰,反而为了防止李世民的野心过盛,李渊还在稳定朝局后逐渐解除了李世民的兵权,将他的权力分散给太子一党的齐王李元吉。

如此行事,朝野中也是议论纷纷,李世民心中更是不平。

最终在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爆发。

李渊作为一代开国皇帝,被迫禅位。李渊原本该得到更舒适、自由的安置环境,可李世民心中对李渊多年的不满与怨恨让父子二人的关系再回不到最初。

李渊后来的惨淡生活,从一部分原因来说,他自己也是始作俑者之一。

一世枭雄,半生凄惨

李渊最初退位时,仍居住在太极宫,就连李世民的登基大典也是在别殿举行。

但是,李世民登基后全然不顾李渊的颜面,雷厉风行地推翻许多李渊在位时定下的政策。

子不言父过,是为孝道。

而此时,李世民的心中只有对李渊的报复心理,更是决意开辟一个属于他的盛世,于是就连李渊的好友裴寂也被李世民逐出长安,李渊的生活自此更为寂寞。

此时的李渊仍居住在富丽堂皇的太极宫,李世民对此愈加不满,于是开始不断暗示李渊迁居到大安宫去。

大安宫是为何处?

其原本是李世民为秦王时在宫中的住所,也是李世民受父亲、兄弟打压,最憋闷的时期的见证地。

由此可见,大安宫的无论是地点还是内部陈设,都是无法比拟太极宫的。

面对李世民的暗示,李渊也深知儿子对自己心中怨念之深,手足之情都已不顾,现在他自己的命也攥在了李世民手中。后来李渊只能自己开口迁居,搬到了破旧的大安宫。

朝中大臣对此颇有非议,有人上书请旨修缮大安宫,却被李世民视若无睹。

李世民甚至将大安宫的奴仆遣散了一部分,李渊的惨淡光景可见一斑。

此后的六年中,李渊几乎寸步不离大安宫,形同软禁一般度过了凄凉的晚年。

可笑的是,这六年中,李世民曾多次携后宫妃嫔子嗣前往九成宫避暑,只留李渊一人在大安宫中。朝臣多次上奏请求李世民善待李渊,李渊不置可否,只在贞观八年时表露带李渊前去避暑的意愿。

可彼时的李渊已是风烛残年之身,连年的悲愤苦闷使他久病缠身,早已无法下床,更何况前去避暑?可见李世民也不过是为了安稳朝局所做出的样子罢了。

贞观九年,李渊最终病逝于大安宫。

这位开国皇帝,一世枭雄,却晚景凄凉,直到离世时仍是孤苦一人。

也许最后的那几年,李渊在大安宫中不断忏悔自己曾经的过错。

若是他能早些调节兄弟之间的矛盾,消除李世民心中的怨愤,或者在最开始就应该选择更合适的人做太子,那么他的晚景还会如此凄惨吗?

会不会他现在应该享受的是富饶舒适的晚年生活,儿孙绕膝,父子兄弟和睦呢?

但事最终已成定局,没有这一系列的变故也就不会有后来的贞观之治。李世民治理下的大唐盛世,或许也能成为李渊凄凉晚年中唯一的安慰了罢。

标签: 李渊唐朝

更多文章

  • 高仙芝曾经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为什么最后却被唐玄宗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高仙芝,唐朝

    众所周知高仙芝是唐朝著名将领,善于骑马射箭,勇猛刚毅而果断,为大唐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一生衷心,并无谋反之意,那么这样一个人才,为什么李隆基最后却要处死他呢?很多人说这是李隆基在给安史之乱找替罪羊。李隆基早期英明神武,智慧超群,年仅二十五岁就已经知道要和太平公主联手,一举击灭“韦后集团”,然后登上皇

  • 秦宓的真实才能怎么样?在蜀汉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宓,三国

    秦宓的真实才能怎么样?在蜀汉担任过哪些职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宓,字子敕。广汉郡绵竹县人。秦宓在早年间就因为才学出名,当时州郡想征召他,他一直以有病推辞。刘焉死后,益州官吏赵韪希望利用刘璋温仁,于是上书推举他继掌益州刺史,得朝廷诏为益州牧。在刘璋任益州牧时

  • 汉平帝真的是被王莽害死的吗?汉平帝死因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莽,汉平帝

    很多人问汉平帝真的是被王莽害死的吗?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在历史学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汉平帝不是被王莽毒死的,而是自己病死的。一种觉得就是王莽毒死皇帝的。那么哪个才是事实的真相呢?王莽拥立汉平帝是因为当时的汉平帝年纪幼小,但是汉平帝长大后,发现整个朝廷都王莽的人,并且自己的舅家势力被王莽剪除,因此汉

  • 王莽的女婿是汉平帝吗?汉平帝是自愿娶他女儿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莽,汉平帝

    众所周知王莽是汉朝的罪人,他祸乱朝政企图自己当皇帝,那么王莽的女婿是汉平帝吗?汉平帝是自愿娶他女儿的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王莽担心姑母去世之后朝廷会有动荡,于是就想出了一条长久之计——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如此一来自己在宫中的地位就不可撼动了。公元2年,王

  • 刘备三顾茅庐时优势不大 诸葛亮为什么还选择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诸葛亮

    对诸葛亮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也作为世人公认的智者代表形象,诸葛亮的名字在中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早年隐居在隆中,后来因为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面,就辅助刘备一方同发展了许久的曹操、孙权分庭抗礼,三分天下。

  • 赵括为什么会败给白起 赵括真的是在纸上谈兵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括,白起

    对赵括战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虎父无犬子赵括出生于一个低配的“将门”,他父亲赵奢本是赵国一个征收田税的国家公务人员,后来因为“不畏强权”,超度了几个平原君的手下,平原君是谁,他是赵国的“皇室宗亲”,如果当时平原君不开心,那么他轻则会下岗,重则要搭上一条性命

  • 商鞅被逼谋反到底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鞅,战国

    商鞅是卫国国君后代,他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商鞅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但若论改革的成果,他或许就变成了唯一(仅截止到清亡以前,不包括近现代),他主导的变法给秦国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

  • 梁妠是什么出身?东汉的衰落跟她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梁妠,汉朝

    梁妠是汉顺帝刘保的皇后,是东汉三大临朝执政著名的皇太后之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建康元年(144年)到本初元年(146),短短的两年间东汉就换了四位皇帝,其中三位皇帝都是由皇太后梁妠拥立。梁妠是东汉贤后,为人勤勉俭朴,积极任用贤才,一心想要让天下太平,但东汉却在她

  • 三国蜀汉名将赵云与马超,在战场上的表现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超,三国

    马超与赵云都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名将,一个被称为神威天将军,一个被称为常胜将军。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两个人有很多相似点,都非常勇武,而且,一表人才,连兵器都一样,以枪闻名天下。值得注意的是,赵云和马超都是少年就出道了,而且,首次上阵,表现都很勇猛。如果从战斗力

  • 李业:唐睿宗李旦第五子,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业,唐朝

    唐睿宗李旦是唐朝第五位皇帝,他虽然贵为皇帝,却一直被武则天压制,一家人常年过着被囚禁、被监视的生活。正因为这样特殊的经历,他的儿子们感情很好,丝毫没有皇家的嫌隙,更不用说骨肉相残了。李旦其实有六个儿子,第六子李隆悌早逝,其余五子分别是:长子李宪,本名李成器,追封“让皇帝”;次子李捴,本名李成义,追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