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时期五位重臣并称“五阁臣” 他们是的权势最厉害

乾隆时期五位重臣并称“五阁臣” 他们是的权势最厉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649 更新时间:2024/1/21 2:16:45

还不知道:乾隆朝“五阁臣”,谁的权势最盛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御制《行书怀旧诗册》,为张廷玉鄂尔泰富察·傅恒、喜塔腊·来保和刘统勋等五位堪称“扛鼎重臣”的朝廷宰辅,各题诗一首,并称为“五阁臣”。

张廷玉: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正皇帝临终亲自任命的“顾命大臣”,清代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官至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真正意义上的朝廷宰相。除去清初异姓藩王外,张廷玉的仕途高度乃系清代汉臣的顶点。

鄂尔泰:和张廷玉处于同一时期的朝廷大佬,“雍正帝三大宠臣”之一,与张廷玉等同受雍正帝遗命辅政。在乾隆朝初期的朝廷上,鄂尔泰和张廷玉分庭抗礼、不分伯仲。

富察·傅恒:乾隆帝原配嫡后——孝贤纯皇后的亲弟弟,乾隆皇帝的小舅子,清朝最后一位“保和殿大学士”,曾两次因功获封一等公。乾隆朝权势最盛的外戚家族——富察家族的领头羊,被乾隆皇帝评价为“世胄元臣,与国休戚”,死后追赠“郡王”爵位,“声威卓著,备蒙恩眷,满人中之佼佼者也”。

喜塔腊·来保:一位出身内务府辛者库的励志型人物,堪称清代官场的神话。出生于康熙二十年的来保,在康熙朝仅官至正六品的“三等侍卫”;雍正朝也只是官至“内务府大臣”、“署理工部尚书”;乾隆朝,巅峰时期的来保,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太子太傅”衔,死后赠“太保”衔。

刘统勋:清代8位获赠文臣最高谥号——“文正”的重臣之一,被乾隆皇帝评价为“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刘统勋病逝后,乾隆皇帝“为之恸哭”,称“朕失一肱股,刘统勋乃真宰相”。

所谓“阁臣”,即任职于清朝内阁的朝廷重臣,一般指“殿阁大学士”。清朝时期的“内阁”,虽然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权力中枢,但只有同时拥有“殿阁大学士”和“军机大臣”职衔,才有资格被称为“宰相”。所以,“阁臣”之称,既是清朝官职的最高等级,也是手中权势和朝廷地位的最有效象征。

清代“殿阁大学士”形象

那么,上述并称为“五阁臣”的5位朝廷大佬,谁才是权势最盛的哪一个?是追赠“郡王”爵位的富察·傅恒,还是清代汉臣仕途的巅峰张廷玉呢?

很遗憾,“五阁臣”中权势最盛者,并非富察·傅恒,更非张廷玉,而是名不见经传的喜塔腊·来保。

我们先用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事例证明一下的来保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乾隆五十四年,由乾隆皇帝指婚,刚刚被晋封为“嘉亲王”的皇十五子永琰,迎娶了自己的嫡福晋喜塔腊氏。注意,早在乾隆三十八年,皇十五子永琰就已经被秘密立为皇储,也就是说,这位喜塔腊氏就是乾隆皇帝为其选择的中宫皇后。

按照惯例,为了保证嗣皇帝对朝政大权的有效掌握,嫡福晋的选择一般会以外戚家族的势力大小为第一参考标准。表面看来,出身内务府辛者库的喜塔腊氏似乎并非最合适的人选,但就因为她是来保的侄孙女,乾隆皇帝就毅然做出了这个关乎嗣皇帝皇权稳固的重大决定。

注意,此时距离来保病逝已经整整25年,来保的朝廷地位和巨大影响,可见一斑。

只不过,历史上的喜塔腊·来保,仅仅拥有“武英殿大学士”的职衔,按照清朝“三殿三阁”大学士的排名顺序,明显低于张廷玉、鄂尔泰和富察·傅恒的“保和殿大学士”,而且来保虽然担任过“军机大臣”,但却从未担任过“领班军机大臣”。也就是说,来保只是“内阁”和“军机处”众臣中的普通一员。

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 剧照

既然如此,为何称来保才是“五阁臣”中权势最盛的一位呢?

我们来看下《清史稿·列传八十九》对来保巅峰时期的任职记载:

乾隆十年十二月,授武英殿大学士。十三年九月,命为军机大臣。十四年,金川凯旋,进太子太傅,兼管兵部、刑部事。十六年,兼管吏部事。二十六年,兼管礼部事。

乾隆二十六年的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为富察·傅恒,但其也只是朝廷宰相而已,“上承圣意,下辖百官”,而且几乎全部的精力全部放在了“戡乱边疆”的军事活动上。而且,就清朝官方文献的记载来看,这一时期的傅恒基本类似于乾隆皇帝的首席军事参谋,几乎不参与具体的朝廷事务。

清代军机处旧址

而此时的来保却以“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逐渐监管了“六部”中的“四部”——兵部、刑部、吏部、礼部,基本相当于兼任常委并同时担任国防部、公安部、司法部、组织部、教育部部长的副总理。也就是说,除了国家财政和基础建设外,来保几乎掌控了朝廷所有的职能部门。

注意,乾隆朝初期的“总理事务大臣”,也只是监管“六部”中的一部,最多也只能监管两部而已。也就是说,仕途巅峰时期的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人加起来,还不及来保一人的权势大。而刘统勋的权势巅峰也只是以“东阁大学士”的身份,监管礼部、兵部而已。

所以,乾隆皇帝为“准皇帝”皇十五子永琰选择喜塔腊氏为嫡福晋,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有着极为理性的政治考虑。所以,来保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大学士,能够被乾隆皇帝列入“五阁臣”也绝不是没有道理。一人手握四部实权,清朝“阁臣”中,恐怕也就来保一人而已!

参考文献:《乾隆帝御制行书怀旧诗册》、《清实录·高宗实录》、《清史稿·列传八十九》

标签: 乾隆清朝

更多文章

  • 明朝都消灭不了李自成 清朝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李自成

    对为什么明朝始终无法消灭李自成,而清朝却可以做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朝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华夏大地发生很魔幻的一幕:被明朝多次击溃的李自成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攻入京城。明朝崇祯帝自杀。与此同时,山东的孔子后人也按照前朝惯例,派人前往京城对大顺朝永昌

  • 张飞为何能在长坂坡拦住曹魏众多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飞,三国

    张飞为何能在长坂坡拦住曹魏众多武将?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张飞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以勇猛著称,张飞和关羽都是刘备手下得力的大将,三人关系非常亲密,正史记载,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在演义中他们三人“桃园结义”,生死与共。刘备兵败长坂之时,曹操大军追

  • 诸葛亮和张飞都是乡候 关羽为什么只是亭候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张飞

    还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亮和张飞都是乡侯,而关羽才是一个亭侯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别说诸葛亮、张飞是乡侯,超了关羽的亭侯。就是廖化,人家也是中乡侯,关羽上哪说理去?要怪只能怪关羽死得太早,没有赶上好时候。汉初经历了几个异姓王叛乱之后,朝廷立了一个规律,异姓不能

  • 曹操当初汉献帝接到许都 最后为何迁到邺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汉献帝

    曹操为什么要迎汉献帝到许都,打败袁绍后,为什么又迁到邺城?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操最值得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情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曹操在军阀割据时代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政治基础,让曹操有了大义的名义对各个军阀进行征讨,

  • 钟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姜维是怎么轻易策反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邓艾,姜维

    对钟会那么聪明,为何被轻易策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钟会何许人也?钟会是何许人也?《三国演义》里“二傻子”般的角色,竟然被姜维轻易就策反了,导致最终被杀。也许《三国演义》,觉得有点对不住钟会,一再强调钟会这个人,其实非常聪明。可惜结果悲催,一切都悲催——

  • 身为一代皇帝有自己的陵墓 武则天为何会和李治合葬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李治

    还不知道:武则天作为皇帝,为何死后要和李治合葬在乾陵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按常理来说,帝王和皇后去世后都是需要合葬在一起的,那么为什么唐朝的武则天作为皇帝会降低身份和李治合葬在乾陵呢?唐朝横空出世——女皇帝武则天李

  • 鲍勋是谁?他与曹丕之间有何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鲍勋,三国

    鲍勋是谁?他与曹丕之间有何恩怨?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不听百官劝阻,执意处死了直言敢谏的忠臣鲍勋。鲍勋之父鲍信对曹丕之父曹操有救命大恩,为何曹丕还要忘恩负义的害死鲍勋呢一,出身名门鲍勋出身大族,为济北相鲍信之子,所以自幼受到良

  • 刘奭是个怎样的皇帝?为何会让汉朝走向衰落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刘奭

    很多人都对“昭君出塞”的故事耳闻能详,其实这个故事发生在汉元帝时期,不过很多人对这位皇帝并不熟悉。当然这也与文景二帝还有汉武帝的名气太大有关系,汉元帝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为何会让汉朝走向衰落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汉元帝刘奭是西汉第十一位皇帝,生于元平元年,是汉宣帝刘询

  • 彭羕为何会不被重用?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彭羕,三国

    彭羕为何会不被重用?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彭羕,字永年,广汉人。关于彭羕史书上记载着他身长八尺、容貌出众而且还颇有才气。早年间彭羕在刘璋的手下任书佐,又因为性格高傲,得罪过很多人,所以被同僚诬陷诽谤,最后刘璋剃去他的头发和胡须,并戴上刑具这种

  • 陆逊一生智勇双全,却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夷陵之战,陆逊

    陆逊作为东吴地一代名臣,一生智勇双全,却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差点害死整个东吴,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各方势力相互制约,每个权力集团下都有数不胜数的人才。有的用对了人保证了政权多年的稳固,有的用错了人致使权势逐步衰落。孙权便是用错人的代表,他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