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钟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姜维是怎么轻易策反他的

钟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姜维是怎么轻易策反他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687 更新时间:2024/3/11 9:31:03

钟会那么聪明,为何被轻易策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钟会何许人也?

钟会是何许人也?《三国演义》里“二傻子”般的角色,竟然被姜维轻易就策反了,导致最终被杀。

也许《三国演义》,觉得有点对不住钟会,一再强调钟会这个人,其实非常聪明。可惜结果悲催,一切都悲催——所谓既然钟会那么聪明,咋还会被姜维玩得团团转?无论说他的被野心蒙蔽了双眼,还是自不量力,总之钟会都成了姜维的背景布。

那么钟会到底何许人也?若看三国正史,却越让人看越迷糊。司马师说他是“王佐之才”。

在三国时期,得到这个评价的人都堪称悲惨的牛人。荀彧就是这评价,最终成就了曹操,却被曹操一个空食盒送走。

钟会也得到了这个评价,替司马家灭掉蜀汉,奠定三分归晋的格局,却反手被司马昭送走。

而同样被司马昭杀掉的曹髦,也非常欣赏钟会,说他是“参同计策,料敌制胜,有谋谟之勋”。粗暴翻译一下就是,牛到爆的谋士。奈何曹髦如此欣赏钟会,可钟会却铁了心站队司马昭。

那么司马昭,又是怎么看待钟会的?司马昭还真没说过啥,但司马昭的老婆,却犀利吐槽过钟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这应该就是代表着司马昭的态度。

所以才说,正史里的钟会,越看越让人迷糊,非黑即白,就不存在中间地带。哪怕司马师和司马昭,都对他是两个极端的认知。但无论再极端,显然有一条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钟会,聪明得让人发指。

但这反而更让人迷糊了,既然钟会这么聪明,怎么可能会被姜维轻易就策反了呢?这严重不科学了。若想彻底搞明白这是为什么,就必须要从司马昭伐蜀说起了……

二、钟会看穿了伐蜀用意

司马昭为何要伐蜀?须知,自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曹魏内部就一直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曹家(势力)和司马家(势力)就开始了各种明争暗斗。内部问题都解决不过来,自然曹魏哪怕再强大,也不可能伐蜀或攻吴了。

司马家和曹家的矛盾,发展至司马昭时期达到了不可调和状态。曹髦毅然决定,采取摊牌行动——不是曹髦鲁莽,而是若再发展下去,他这曹家皇帝,就完全成为“汉献帝第二”了。

为了避免汉献帝的悲剧,曹髦这才拼死一搏,高喊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要干掉或说是,强行从司马昭手里拿回大权。结果司马昭更狠,直接开了“公开杀君”的先例——须知之前,就算臭大街的董卓,都不敢公开弑君。

就这样曹髦被杀了!可想而知,此事带来的震撼有多大。也就是说,司马昭虽杀掉了曹髦,但内部矛盾却被完全点燃,他被搞得焦头烂额。那么如何摆脱这种极其不利的局面?

自然是伐蜀或攻吴,这就是所谓的“内部矛盾外部解决”的套路。所以,对于司马昭来言,三路大军伐蜀,虽貌似声势浩大,但却是解决“内部矛盾”的手段。

不过司马昭此举,却依然招致来了几乎所有人的强烈反对。潜台词就是,你司马昭干下了这种事,不给我们好处,岂能轻易放过——这个套路也不新鲜,曹丕之所以能推倒汉献帝,不是他比曹操牛,而是用“九品中正制”换来的结果。

所以大部分人反对司马昭伐蜀,并非是忠心于曹魏。这一下子搞得司马昭非常被动,为此特意询问一直跟蜀汉过招的邓艾

司马昭的算盘是:邓艾一直跟蜀汉打,他若同意,就起到了一锤定音的结果。但邓艾哪里知道司马昭的用心,也跟着上表反对,认为不是伐蜀的时候。

顿时,司马昭风中凌乱。好在还有救命稻草,谁?正是钟会!《三国志》 写得很清楚:惟(钟)会亦以为蜀可取,豫共筹度地形,考论事势。也就是说,唯有钟会强力支持,还天天跟司马昭一起谋划如何伐蜀。

现在是不是看出来了,灭蜀之战的奇怪之处了?开战之前,坚决反对伐蜀的邓艾,却不顾钟会警告,冒死偷渡阴平,一举灭掉蜀汉。而强力支持伐蜀的钟会,却在拿下汉中后,跟姜维对峙时打算退兵回家交差……

所以笔者才说,司马昭伐蜀,就是转移弑君矛盾的一战。钟会看穿了这意图,强力支持,拿下汉中就算完成任务。邓艾则看不懂,啥都站在军事角度去分析,开战前反对。发现战机,就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就是钟会和邓艾,伐蜀的根本分歧。

三、邓艾太能作妖

明白了司马昭伐蜀的意图,下面的问题,也就好理解了。

对于钟会和邓艾来言,这么轻易的就灭掉了蜀汉,虽对司马昭来言是意外之喜,但对于钟会,却是灾难性的事件。

其一,他手握重兵,又拥有蜀汉一套完整的“蜀汉启动系统”,那么司马昭会不会心惊胆战?必然会!无论正史还是演义,这点是一致的。

其二,姜维的忽悠,就是建立在这基础之上。不是姜维用“蜀汉之主”说动了钟会,而是钟会清楚,横竖都是死路了。

伐蜀前,他已经自绝后路了,就他老哥一人支持。如今灭蜀后他是功高盖主,直接抱断了“司马昭这条大腿”,兔死狗烹是必然结局。

其三,钟会算得很清楚,拿下汉中后就回去交差,然后曹魏跟蜀汉继续互撕下去。既解决了司马昭的难题,自己也没失去价值,最起码活命是没有问题的,这可谓是啥都完美无缺。

奈何邓艾太作妖,竟然偷渡阴平得手,更想不到的是,刘禅不战而降……

这比“神剧”还“神剧”三分。你若是钟会,会不会气得想咬死邓艾?这等于把钟会推到绝路上去了。所以搞死邓艾,就成了必然——无论钟会是为了出气,还是为了活命,不得不接受姜维的忽悠。

因此笔者才说,聪明得让人发指的钟会,被那么轻易策反,根本不是姜维计谋高,而是邓艾太作妖……

标签: 邓艾姜维

更多文章

  • 身为一代皇帝有自己的陵墓 武则天为何会和李治合葬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武则天,李治

    还不知道:武则天作为皇帝,为何死后要和李治合葬在乾陵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按常理来说,帝王和皇后去世后都是需要合葬在一起的,那么为什么唐朝的武则天作为皇帝会降低身份和李治合葬在乾陵呢?唐朝横空出世——女皇帝武则天李

  • 鲍勋是谁?他与曹丕之间有何恩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鲍勋,三国

    鲍勋是谁?他与曹丕之间有何恩怨?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黄初七年(226年),魏文帝曹丕不听百官劝阻,执意处死了直言敢谏的忠臣鲍勋。鲍勋之父鲍信对曹丕之父曹操有救命大恩,为何曹丕还要忘恩负义的害死鲍勋呢一,出身名门鲍勋出身大族,为济北相鲍信之子,所以自幼受到良

  • 刘奭是个怎样的皇帝?为何会让汉朝走向衰落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刘奭

    很多人都对“昭君出塞”的故事耳闻能详,其实这个故事发生在汉元帝时期,不过很多人对这位皇帝并不熟悉。当然这也与文景二帝还有汉武帝的名气太大有关系,汉元帝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为何会让汉朝走向衰落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汉元帝刘奭是西汉第十一位皇帝,生于元平元年,是汉宣帝刘询

  • 彭羕为何会不被重用?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彭羕,三国

    彭羕为何会不被重用?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彭羕,字永年,广汉人。关于彭羕史书上记载着他身长八尺、容貌出众而且还颇有才气。早年间彭羕在刘璋的手下任书佐,又因为性格高傲,得罪过很多人,所以被同僚诬陷诽谤,最后刘璋剃去他的头发和胡须,并戴上刑具这种

  • 陆逊一生智勇双全,却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夷陵之战,陆逊

    陆逊作为东吴地一代名臣,一生智勇双全,却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差点害死整个东吴,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三国时期三足鼎立,各方势力相互制约,每个权力集团下都有数不胜数的人才。有的用对了人保证了政权多年的稳固,有的用错了人致使权势逐步衰落。孙权便是用错人的代表,他生前

  • 赵云有忠诚和能力 刘备为何没有重用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赵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和赵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蜀汉名将常山赵子龙是公认的武将,他也是被世人认作实力最接近吕布的勇士。赵云在整个三国时期,战斗力几乎处于天花板,若能善用武将必然可以加快刘备一统三国的霸业。然而从始至终刘备只是把赵云放在自己身边,没有

  • 三国时期刘备早起为何会被各诸侯接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三国

    三国时期刘备早起为何会被各诸侯接纳?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刘备在赤壁大战之前,到处跟人打下手,投过公孙瓒、田楷、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众多诸侯,演义中说吕布是三姓家奴,可细看刘备的经历,实际上比吕布还不如。刘备的前半生基本上就是到处流浪着在混,所

  • 刘邦既然深爱戚夫人和刘如意,为何不赐给他们免死金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戚夫人和刘如意

    众所周知刘邦不爱吕雉,他的真爱是戚夫人,那么刘邦既然深爱戚夫人和刘如意,为何不赐给他们免死金牌?其实刘邦没有这么做,是因为知道这么做也是无用的,他可以给戚夫人免死金牌,吕后就可以收回她的免死金牌。刘邦可以让戚夫人到赵国,吕后就可以召回她。不回来?嘿,你想造反!派兵去剿灭!正好连赵王刘如意一块儿干掉。

  • 在赢得汉中之战后刘备就进位为汉中王了,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三国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之间的战役,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此战刘备瞬即占据汉中,进而称王。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占据荆州、益州、汉中等地之后进位汉中王,他是先称王,然后才上书汉献帝求获认可,这也是当时的军阀们惯用的伎俩,先把生米煮成熟饭,再和名义

  • 朱桢是谁?他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桢,明朝

    朱桢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洪武三年,受封楚王。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洪武三十年(1397年),楚王朱桢带兵讨伐古州洞蛮,但却迟迟不进兵,还一直向父亲朱元璋索要兵马与粮饷。此前朱桢曾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大败洞蛮,斩首数万。为何此次朱桢故意消极平叛呢一,出身显赫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