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邦昌不想成为皇帝是因为什么?是害怕吗?

张邦昌不想成为皇帝是因为什么?是害怕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20 更新时间:2024/1/24 21:33:04

张邦昌,北宋末年宰相,也是伪楚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公元1127年1月,金国军队攻破汴京,俘虏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金军在汴京没待多长时间,他们也无意留下金国官吏和军队统治这座城市。

这是因为金国崛起时间不长,本族人口少,他们无力统治许多被占领区,汴京距离金国的核心统治区太远了。

于是,在大肆劫掠了近三个月后,金军退出汴京北上。

他们带着满城财富和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以及大批北宋宗室、皇女、官员、工匠等战利品返回老巢。

金军退了,但为了让汴京以及周边地区继续臣服金国,能继续为金国提供财货和保护费,他们强行册封了一个皇帝来管理。

这个皇帝是原北宋太宰(在当时,太宰为首相)张邦昌,他的国号是“大楚”。

张邦昌也因此,在历史上著名的奸臣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不过,在《宋史》中,他是连奸臣都没机会做,被列入《叛臣传》。

在古代,能当上皇帝,那绝对祖坟冒青烟的好事,是许多人宁愿用自己的性命或数十、数百万生灵去换取的荣耀,

可偏偏张邦昌就是不愿意做这个皇帝,当然,他更怕死。

在金国决定由张邦昌来做皇帝时,他先是装病绝食,又发誓要自杀,可最终,还是被金国人送上了皇位。

但张邦昌的这个皇帝只做了三十多天,然后,他自己把自己给废掉了。

金军退兵时,张邦昌率群臣摇拜宋徽宗、宋钦宗,以臣礼相送,《宋史·张邦昌传》中记载:

二帝北迁,邦昌率百官遥辞于南薰门,众恸哭,有仆绝者。

金军退兵后,张邦昌又赶紧请出前“元祐皇后”孟氏(宋哲宗发妻,被废,孟氏因无皇室封号,被金军放过),请她垂帘听政,以此表明还政于赵氏

随后,张邦昌又主动退位,跑到待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的宋高宗赵构(张邦昌去时,赵构还没有登基)那去认错,《宋史·张邦昌传》中记载:

太后始御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邦昌以太宰退处内东门资善堂。寻遣使奉乘舆服御物至南京,既而邦昌亦至,伏地恸哭请死,王抚慰之。

至此,张邦昌的皇帝生涯结束,宋高宗当时没杀他,可有过皇帝名义的张邦昌最终还是在半年后,被宋高宗找到借口干掉了。

早知如此的话,张邦昌在金国逼迫他当皇帝时,能自杀成功,没准还能混个大忠臣的名号,苟活到最后,也不过多活了七、八个月而已。

张邦昌为何不愿意做这个皇帝?皇帝的名分就真对他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在他之后,前北宋大臣刘豫可是求着金国,让自己做皇帝,张邦昌就一点没有当皇帝的心思?

我个人觉得,张邦昌拒绝当皇帝,并主动还政、退位的行为,还是金国人的错。

金国没有给张邦昌兜底,让他没信心做皇帝。

张邦昌在金军入汴京前,还是北宋派到金军大营中谈判的臣子,仅不到三个月后,金国就突然安排他做皇帝。

不但张邦昌没有心理准备,最重要的是,他没有统治基础。

所谓统治基础有三,其一为民心,汴京是北宋国都,这里及周边的百姓绝对是最忠心朝廷的,突然换个非赵氏皇帝,他们能认?

当时可不是南宋末期,那会的汴京百姓被抛弃了一百多年后,才不怎么心向宋朝了。

其二是士大夫的支持,宋朝的统治根基,到底是士大夫集团,金国虽然带走了一大批北宋官吏,可剩下来的还有不少。

这些士大夫也是心向宋朝的,张邦昌是突然被要求当皇帝的,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收服、拉拢能支持自己的士大夫,没有时间创立属于自己的统治集团。

其三是属于自己的武力,没有支持自己的军队,是张邦昌无法当好这个皇帝的最核心因素。

金国退兵是全部都退了,也没说给张邦昌留下点用以威慑不服的武装,哪怕只留下几千人,也足以让张邦昌震慑不服,能挤出时间构建属于自己的朝廷。

说穿了,金国就是给了张邦昌一个名义,还是突然给的,没有给他时间布局,也没有留下任何能够支撑他当皇帝的零部件。

如此,张邦昌当然不愿意做这个皇帝,他知道自己坐不稳,毕竟是当上了北宋首相的人物,能看清楚局势。

就如刘豫,他在要求金国册封自己当皇帝之前,已经向金国投降了两年多,也在自己的地盘上经营了两年多,有了一定的支持者和武力,才敢坐上这个位置。

张邦昌当时啥也没有,就连汴京国库里面的钱,也都被金国拿光了,他拿什么当皇帝?

当然,也有那么一种可能是,张邦昌确实忠心于宋朝,他到底是进士出身,或许,忠君的思想深入骨髓,让他不敢僭越。

可三十多天的皇位,他毕竟是坐上去了,迈出这一步,就无法回头了。

从历史记载看,张邦昌一辈子似乎也没干啥坏事,在他当北宋官员的履历里,史书上关于他曾干过的错事,只记载有“训导失职”。

这顶天了是个庸官而已,和北宋“六贼”比起来,张邦昌简直是天使(张邦昌是“六贼”中的王黼的党羽)。

以至于后来宋高宗要杀他,都没能找到合适的罪名,只能强行用模糊的罪名敷衍过去。

张邦昌就因为被强迫当了三十多天皇帝,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归根结底,还是如前面所讲的,他怕死,金国逼他当皇帝时,他只要自杀成功,后世评价就截然不同了。

一念之差,让他在《宋史》里面,连奸臣榜单都进不去。

标签: 张邦昌宋朝

更多文章

  • 彭越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彭越,汉朝

    彭越,秦末群雄,汉初名将、异姓诸侯王。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秦末,彭越纠集一群穷哥们打渔为生,兼职做剪径抢劫的勾当。陈胜大泽乡揭竿而起推倒反秦的多米诺骨牌后,有人鼓动彭越仿效陈胜和项梁等亮出旗号公开反秦。彭越深谋远虑拒绝:“两龙方斗,且待之!”一年

  • 张良和陈平都是汉朝开国功臣 两人到底谁的谋略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良,陈平

    对张良与陈平对比,谁的谋略更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良与陈平都是汉朝的 开国功臣,都曾辅佐刘邦,出谋划策,立下赫赫功劳。那么,他们两人,谁的谋划更高明,谁的功劳更大,谁更厉害呢?这里进行一番对比。张良第一计:1, 收买敌将之计。刘邦打关中时,想要直接进

  • 范纯仁:北宋宰相、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范纯仁,北宋

    范纯仁(1027年7月24日~1101年2月1日),字尧夫。苏州吴县人,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北宋时期名臣、政治家、宰相,人称“布衣宰相”。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范纯仁从其父教诲,又与孙复、石介、胡旦、李觏等名士游,待人平易忠恕,尝谓:“但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

  • 白起在长平之战后没有趁势消灭赵国,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白起,战国

    曾经因为韩国将上党郡割让给赵国,引起了秦国的不满,秦国就开始征讨赵国,后来就发生了长平之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军事史上响当当的人物白起,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行家里手,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涯中,曾率领秦军所向披靡,把中原各路英雄打得支离破碎,天下诸侯闻其

  • 李自成造反那么多年 最后为何坐一天皇位就跑路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自成,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自成造反15年,为何只当一天皇帝就赶紧跑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和李自成的经历同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什么朱元璋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大明王朝,而李自成仅做了一天的皇帝就匆匆潜逃了呢?出生于陕北农村的李自成,从小家庭生活

  • 匡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匡章,战国

    匡章,战国时期齐国名将,人称章子或者匡子。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前298年,战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非常诡异的战争。这一年,齐国大将匡章,统领齐国军队,联合韩魏两国,一起围殴秦国。双方开打之后,秦国在三国联军的夹击之下,很快就开始节节败退。后来,匡章甚至直接攻破了函谷关,直接率

  • 李靖消灭突厥之后 李世民为何还将人雪藏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李靖

    李靖灭了突厥,为什么李世民不赏反罚,还雪藏其徒苏定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630年,李靖以3000轻骑夜袭阴山,取得阴山大捷;随后其徒苏定方以200死士突袭东突厥大营,彻底灭了东突厥。李靖班师回朝后,虽然有灭国之功,可没有封赏,史书记载“太

  • 李世民称帝后国力不是很强吗 李世民为何还签订渭水之盟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世民,突厥

    对当李世民称帝以后国力强盛,为什么还会跟突厥签订渭水之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当李世民成为了一代名主以后,其中的一些历史真相也被历史给刻意的隐瞒了下来,其中最为著名的或许应该就是渭水之盟了,也被称为便桥之盟。其实无论在当时的渭水之盟赔了什么,对于李世民来说都

  • 夷陵之战中朱然死后,陆逊为何就撤兵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夷陵之战,三国

    夷陵之战中朱然死后,陆逊为何就撤兵了?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刘备为给关羽报仇,率军伐吴,就是三国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东吴陆逊抵挡刘备,战争相持阶段,刘备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移营到山林中,结果被陆逊一把火,烧了个精光,全军覆没,刘备败逃,陆逊率军追击,紧急时刻,赵云接应刘备,一合刺

  • 乾隆时期五位重臣并称“五阁臣” 他们是的权势最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清朝

    还不知道:乾隆朝“五阁臣”,谁的权势最盛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四十四年,乾隆皇帝御制《行书怀旧诗册》,为张廷玉、鄂尔泰、富察·傅恒、喜塔腊·来保和刘统勋等五位堪称“扛鼎重臣”的朝廷宰辅,各题诗一首,并称为“五阁臣”。张廷玉:身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