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最中意的接班人,此人究竟是谁?

孙权最中意的接班人,此人究竟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718 更新时间:2024/1/15 12:46:24

孙权最中意的接班人,此人究竟是谁?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吴大帝孙权,是东吴政权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也是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纵观孙权在位早期,其手段和魄力都令人为之叹服。小说中诸葛亮“草船借箭”,便是以孙权为原型的,当时曹操看了之后,都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只可惜这样一位雄主,却在晚年变得昏聩。不过以笔者观点,掀起东吴乱象的序幕,却是源自于一人之死,此人便是东吴前太子孙登。

孙登,字子高,乃是吴大帝孙权长子,其母虽然出身贫贱,但他却颇受孙权的重视和喜爱。为了避免大臣们说三道四,孙权还将孙登过继到了宠妃徐夫人膝下。众所周知,孙权是一个极其善于隐忍的人。为了保住江东基业,他一边和蜀汉集团结盟,一边又向魏国俯首称臣,来换取东吴境内的安稳。但唯有一次,孙权的态度很是强硬,那就是长子孙登。

据《三国志•吴主传》记载:“魏欲遣侍中辛毗、尚书桓阶往与盟誓,并征任子,权辞让不受。”曹丕继位后,孙权在第一时间内称臣,语气也是极为谦恭的。但曹丕想让孙权交出长子孙登,送往洛阳为人质,但孙权连续几次拒绝了要求。

曹丕这个要求,在当时颇为常见。昔日马腾为了让曹操放心,便带着一家老小二百多人来到许都;而刘焉在出任益州牧时,也派了两个儿子在朝中为质子。

然而事实表明,质子的安全是无法得到保障的,马腾一家惨遭杀害,而刘焉的两个儿子也死于非命,最终让刘璋捡了个便宜。不过在笔者看来,以孙权的性格,换做其他儿子为质子,是很有可能的,但绝对不可能是孙登。

答案非常简单,因为孙权将自己的希望,将吴国的希望都放在了长子孙登身上。孙权对孙登的重视,甚至要超过刘备对刘禅的态度。早在孙权受封吴王之时,孙登便直接被立为了王太子。于此同时,孙权为孙登安排了一批能臣之后,让他们作为太子的伴读。

这些人中,诸葛恪是诸葛瑾之子,张休为文臣之首张昭之子,顾谭是丞相顾雍孙子,同时也是陆逊的外甥。可以看到,孙登的这些“豪华”陪读,几乎代表了整个江东士族,即便孙权迁都建业,他也不忘记让陆逊来辅佐孙登,可见孙权对他的重视了。

从《三国志•孙登传》的记载来看,孙登的表现并没有辜负孙权对他的培养,堪称一代明君之姿。其一,孙登颇有乃父之风。身为一国太子,孙登继承了孙权早年的节俭精神:“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太子,为一国象征,孙登发扬节俭精神,也间接遏制了朝局中的浮夸奢靡的风气,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

其二,孙登带人宽厚。对于自己的下属,孙登效仿古之贤人,与他们同吃同住:“与恪、休、谭等或同舆而载,或共帐而寐。”不仅如此,孙登也从不苛待手下,甚至他们犯了过错,孙登大多时候也选择从轻处理:“忍致罚,呼责数之,长遣归家,敕亲近勿言。”可以想象,孙登这些举措是收买人心也罢,是真心实意也好,但的确为他赢来了不小的名声。

不少朝臣见太子如此开明,自然会愿意与之亲近。当然,孙登的性格虽然很宽厚,但他处理事情时,也是非常有分寸的。比如他喜欢游猎,但从不肆意践踏百姓的良田;即便是有小人教唆,孙登也没有失去自己的判断力,表现的非常果决。

其三,孙登重视孝道。前面提到过,孙登由徐夫人抚养长大,即便是徐夫人后来失宠,孙登也一直秉持着对养母的孝敬之心。孙权打算他为太子,孙登也用“欲立太子,宜先立后”的理由,来为徐夫人说情。

不久之后,孙登的弟弟孙虏去世,孙权感到很伤心。孙登便经常给父亲上书,希望他能注意自己的身体,但孙权没想到的是,此时的孙登也身患重病。而孙登去世之时,年仅33岁,时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苦心培养的继承人病逝,这对60岁的孙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打击。因为以孙权的年龄,他已经无法再花时间培养出一个符合自己心意的继承人了。而在笔者看来,孙权晚年颓丧昏聩,其实与孙登早夭有着一定关系。

孙权后来的随意废立太子之举,一方面是他的内心的自暴自弃,一方面是打算借此来打压江东士族。前面已经提到,以孙登的威望和手段,他日后上位可以很顺利得到顾氏、陆氏、张氏等江东大族的支持。但孙登一死,孙权遍观诸子,发现竟无人能压制江东士族。

《吴书》中提到,孙权后来选择孙和为太子,其中一点也是因为孙和有其兄长的风范:“弟和有宠于权,登亲敬,待之如兄,常有欲让之心。”但是鲁王孙霸的出现,让孙权认识到,孙和并没有这个能力镇压江东士族。

这个发现让孙权更加悲观,而为了避免“奴大欺主”的现象发生,孙权便暗中导演了一场“大戏”,借此重创了江东士族。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前太子孙登的早夭,便间接促成了东吴后期的乱局。

标签: 古代三国

更多文章

  • 汉献帝得知刘备称帝,他是什么反应?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古代,三国

    汉献帝得知刘备称帝,他是什么反应?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自古亡国之君,多是凄惨下场。在中国古朝代的历史上,仅有一位亡国之君的下场还算得上是得以善终。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灭亡,很多将其灭掉的人总是会想尽办法,将皇室(王室)赶尽杀绝,所以我们后人看到电视剧或者书中这

  • 历史上武则天后宫中的第一男宠薛怀义,是什么样的人?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薛怀义,唐朝

    武则天,与高宗并称“二圣”,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武则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她十四岁入宫,没有背景,没有人脉,凭着精明、坚韧、执着和狠辣,在男权主导的封建社会中,敢于突破伦理、打破世俗,从籍籍无名的才人起步,

  • 大明王朝最后一任首辅:揭秘魏藻德的生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明朝

    大明王朝最后一任首辅:揭秘魏藻德的生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按干支纪年法,是一个乙巳年。这一年,西班牙一个叫做塞万提斯的作家出版了一本小说,在当时虽然销量惨淡,但在漫长的时间沉淀之后,这本书却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巨作。此书书名十分简单,只有四个大

  • 马谡的哥哥马良为蜀汉立下过什么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古代,三国

    马谡的哥哥马良为蜀汉立下过什么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大家都知道马谡,他原本相当于诸葛亮的继承人,当时诸葛亮经常和他谈论军国大事,出征南中的时候还带上他,问取他的建议。马谡在诸葛亮心中的地位已经是不言而喻了。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的目的在陇右,把曹魏的援军挡住,蜀汉

  • 东吴名将丁奉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代,三国

    东吴名将丁奉最后是什么结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丁奉的故事丁奉,三国东吴名将,据说少年时就异常骁勇善战,多次为吴国立下战功,尤其是“丁奉雪中奋短兵”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丁奉在严寒的冬季,大雪纷飞之时,让所有部将和士兵脱去盔甲和头盔,不用长枪大戟,一律带短刀去和曹魏士兵

  • 历史上曹操称魏公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刘协,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协,汉朝

    汉献帝,字伯和,东汉王朝末代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五月丙申,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公为魏公……秋七月,始建魏社稷宗庙。天子聘公三女为贵人,少者待年于国。” 公元213年五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对于曹操来说,在称魏公之后,将自己

  • 历史上王景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景,汉朝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涌现了无数名人。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倘若说起治水这件事情,大家都会想到大禹,想到上古时期那个带领中原百姓存活下来的伟大人物。但是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治水能力突出的人并不仅仅只有大禹,还有一位名为王景之人。王景是东汉初年著名的水利专家、地理学家,此人字仲通,乐浪郡诌邯(今朝鲜平壤西

  • 历史上徐寿辉是什么人?有哪些关于他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徐寿辉,元朝

    徐寿辉,蕲州罗田县人,元朝末年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公元1364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大战最终落下帷幕,仿佛是三国演义的再现,铁索连环和火烧赤壁终归扭转了战局,陈友谅这个罕见的强人终于倒下,朱元璋自此以后再没有了真正的对手。每每人们回忆到这一段,无不扼腕叹

  • 历史上孔有德为何要投降满清?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孔有德,明朝

    孔有德,明末清初武将,原为毛文龙部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满清在潼关攻打李自成大顺军,使用了红衣大炮,也称红夷大炮,在满清大炮的轰击下,李自成几十万大顺军遭到重创,不得不放弃潼关,南下撤往湖广,后来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遇害。满清在攻打扬州时,炮轰扬州城,史可法誓死守卫,最终城

  • 王政君在历史上是怎么选上太子妃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古代,汉朝

    王政君在历史上是怎么选上太子妃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政君,是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的母亲、王莽的姑姑。她从太子妃、到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一路走来,颇多不易。她是我国历史上寿命较长的皇后之一,其身居后位(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六十一年,享年八十四岁。王政君当时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