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对雍正如此看好 康熙为何不提前帮雍正铲除老八

康熙对雍正如此看好 康熙为何不提前帮雍正铲除老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75 更新时间:2024/2/16 13:20:1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康熙雍正,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雍正王朝》里,康熙明明知道弊病所在,只是年龄大了改革改不动,希望老四上来改。可是为什么不给雍正留下好班底?为什么不提前把碍事的老八的势力清扫掉给雍正好环境?

结果雍正上来手下就老十三、李卫张廷玉用的顺手,年羹奴大欺主,隆科多两面派,图里琛只是武人,田文镜过刚易折没心眼。最后雍正老十三都累死了,期间还差点让老八借着八王议政带人逼宫下台。

要是早点给雍正找好帮手,留下军权,培养好势力,同时铲除八爷的势力,雍正改革不就更轻松,效果更好吗?最起码多给雍正攒攒声望啊。

其实,康熙的确想留,但“留不住”。所以没留班底,只给雍正留了些时间。

仅从《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来说,康熙晚年想干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可是在内忧外患之下,他发现一个人就算再厉害,他还是要死的。

所以,他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找接班人上。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在《雍正王朝》前面的好多时间里,康熙并没有真正确定要让雍正接班,那么又谈何给雍正留班底一说?

刚开始,康熙的主意是培养太子,他给太子留的班底是老四、老十三,还给了他权力让他挑自己顺手的人。

可太子不成器,不仅活干不好,还老搞小动作,最后竟然和自己的小妈搞到了一起。

这样的败家子,康熙一看实在扶不起来,这时候才下定决心另选他人。

但这时候也没确定是老四。

因为除了太子,他手下的儿子都太能干了。

我们观众站在上帝视角觉得老四最厉害,可是也别忘了,雍正登基那晚,曾经给他干黑活的人也都人间蒸发(邬思道极限逃生、李卫因为曾经犯错躲过一劫)。

所以,这么多儿子,康熙还真拿不准谁能坐得了这个皇位,谁能坐得稳这个皇位。

因此,康熙决定从做事上选拔:

治理河道的活老四接了,干得不错,没毛病。加一分。

收缴欠款的活老四也接了,干得太急,扣一分。

查清吏治的活老八接了,干得拖泥带水,不得分。

带兵打仗的活老十四接了,还没出大结果,暂不得分。

一来二去,康熙犹豫了……

他发现夺嫡之争在所难免,搞不好都等不到自己老死,自己的几个儿子就要撕扯了自己。他这时的重点转变为可以让自己善终,外加保全自己比较中意的老四。

之所以中意老四,说白了就是因为老四要做的正是康熙想做的。

可在康熙确定老四的时候,已经没能力给他班底,因为他还要留着班底把自己平平稳稳地送走。那个时期的康熙与诸位皇子就是“一超多强”。

康熙这个一超马上陨落,多强已经开始争夺下一个“一超”的位置。这时康熙是掐着自己的剩余时间在规划生前事,对于新君的保护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雍正最后的考验。

康熙先用诏书确定了雍正的地位,然后当雍正面授权,但没有让他离开。其他的皇子实则也是处于软禁状态,为的就是让他能自然老死。

至于康熙一直担心“儿子们在他遗体前争位”的事情,他这时已经顾及不了太多。

这时要说康熙给雍正留班底,那真是想多了,就算康熙想留,也留不住。

原因很简单:

雍正是冷面王,也是康熙口中的“孤臣”。成为皇上后,孤家寡人自然正常,可在臣位时就是孤臣,强行让班底跟他战队,太难。

就像隆科多那样的滑头、张廷玉那样的老臣,都有他们的想法,绝不会轻易成为某个集团的班底。

而另一边的八贤王,狐朋狗友一大堆,加上很多人就喜欢扎人堆,如果康熙立他反倒留班底容易一些,但这与国本背道而驰。

把时间退回到那个时间点,八爷党明面上看起来赢面更大,可康熙要强立雍正,要是在雍正登基前给他安排班底,他的班底反倒会因为“赢面”让雍正更加危险。

所以与其留不住,甚至会导致康熙自己死于非命,还不如不留。

但康熙也没有太自私,他把最后的地点放在密室,也是对雍正的保护。

他对他的那些儿子太清楚了,雍正做事就是一个急,老十四远在天边,真正威胁雍正的就是八爷党,而八爷党的老八做事太犹豫。

所以,康熙死前没给雍正留班底,却留了足够的时间,老八还跪在那边盘算的时候,雍正已经遥控邬思道、老十三等人搬回赢面,有了赢面班底自然就来站队了,而这个时候能来的大多也是消息灵通的聪明人,至于老十四听到爹死时也没有实权。

康熙给雍正的这个其实也就足够了,再强大的班底也要主心骨够硬,太子那时候班底里有准皇上、老十三,不也倒了么?

因此,康熙与其留不住,索性不留,用自己最后的能力把其他皇子们压住,让老四抢跑,让他用自己的能力,正大光明地靠实力坐上位置。

或许康熙觉得用这样的方式,老四能赢,他才能坐得相对稳一些。

标签: 康熙雍正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登基成为皇帝后,地主刘德的下场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提起朱元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实打实出生于贫民家庭的草根皇帝,那么他的童年到底是有多惨呢?这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他家的地主刘德,刘德对他和他家庭的迫害可是令朱元璋永世难忘。等到了即将称帝的时候朱元璋荣归故里,看到面前

  • 卫子夫可是汉武帝的最爱,她为何最后却选择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卫子夫,汉武帝

    卫子夫可称“千古一后”,是汉武帝的最爱,卫子夫为何最后选择自杀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卫皇后名为卫子夫,是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生也坎坷不平。卫子夫起初是平阳公主府上下人卫媪的小女儿,出生贫贱,15 岁入平阳公主府,因为年轻美貌、能歌善舞,被平阳公主认为“奇货

  • 周武帝宇文邕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宇文邕,南北朝

    北周武帝宇文邕生于543年,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第四个儿子。宇文邕从小就十分的孝顺,也很聪明,有学识,他的父亲宇文泰特别的喜欢他,说他以后必能成就一番事业,宇文邕十二岁的时候,就被封为了辅城郡公,直到宇文觉登基为帝后,宇文邕晋升为了大将军,当时北周的朝政就已经被宇文护给掌控了,宇文觉的皇位还没有坐稳,

  • 深得康熙喜爱的密妃,她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密妃,清朝

    关于康熙我想大家是很了解了,他的一生中有着九个妃子可以堪称绝色,每一位都非常的美丽,大方。可是有一位妃子和其他8位有所不同,这个人就是密妃,她是九个妃子中唯一的汉军旗,也是位分最低的一个。虽然清朝在入关以来打着满汉一家的旗号,可是真实的情况就是汉女是不受重视的。密妃姓王,父亲只是一个知县,可以说她出

  • 李成器作为唐睿宗的长子 皇位是怎么落到庶子李隆基头上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李隆基,李成器

    对李隆基上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710年,唐睿宗对长子李成器说,“以前你就是太子,又是嫡长子,我想立你为太子”,李成器一听吓坏了,连忙跪下拒绝到,“使不得啊,三弟功劳大,应该立他为太子”。早在684年,第一次做皇帝的李旦,就立自己的嫡长子李成器为太子,后来

  • 孙权早期带领东吴励精图治,晚年为何却废太子与杀掉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东吴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很多人也因此酷爱三国史。在三国中,除了曹操刘备等英雄外,还有一人由于作者的喜好,笔墨不多,但却不能不忽视的英雄,那就是东吴主公孙权。早年的孙权雄才大略,带领东吴励精图治,位列三国之一。但是其晚年却废太子,赐死儿子,杀掉重臣,导致东吴走向衰败,这是为何

  • 曹操作为曹魏集团的大佬 曹操打仗为什么还要亲自上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曹魏

    对曹操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是曹魏大业的奠基者。司马懿曾说,曹操如周文王之于周朝。毫不夸张的说,魏国的版图,是曹操一点一点打下来的。作为曹魏集团的老大,每逢战事,曹操必亲自率军征伐,从不假手于人。对比其他坐镇后方的统治者,曹操的举动不免让人有些疑惑

  • 李道宗的名头不是很响亮,为何却是唐初三大名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道宗,唐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讲述的主人公,就是未在历史上引起波澜,却被后世不断抹黑的李世民堂弟,李道宗。从李道宗与李世民的血缘关系看起来,两人是实打实的亲兄弟。两人的曾祖都是李虎,有着相同的血脉,其实这也是李道宗雄才大略的最好解释吧。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于李道宗这个人物并没有什么印象。就算是在现代的电视剧

  • 刘禅投降都已经成为阶下囚了 司马昭为什么还不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禅,司马昭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和司马昭,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怀帝,是刘备与甘夫人的长子,在位四十一年。刘禅自幼便多磨难,长叛坡幸亏赵云舍命相救,后来孙尚香欲把刘禅抱回江东,也是赵云夺回。刘备攻取益州后,封刘禅为太子。刘备死后刘禅于彰武三年(223年)继位,拜诸葛亮为相

  • 司马昭真的是被司马炎所害死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昭,司马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昭之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估计是道听途说的了!史书上,并没有司马炎毒死父亲之说。《三国演义》中,关于司马昭之死,是如何记载的呢?司马昭是吃饭的时候,突然得了脑梗,然后失去了语言功能,口不能言,第二天就死了。临死前,用手指指了指司马炎。就是这一指,指出状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