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下辨之战蜀汉都派出了哪些大将?黄忠赵云为何没有出战

下辨之战蜀汉都派出了哪些大将?黄忠赵云为何没有出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495 更新时间:2024/1/23 10:46:31

建安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曹操刘备爆发汉中之战,下辨之战乃是此役的前哨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如果仅看《三国演义》,那么汉中战役是刘备全胜曹操完败,但是熟读三国史料的人都知道,汉中之战是一场大战役,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一直打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在这次战役中,曹操方面损失了夏侯渊、赵颙(二人战死)、王平(叛逃),刘备方面损失了吴兰、雷铜、任夔。

汉中之战由一系列战斗组成,起始于张飞张郃的巴西瓦口关之战,黄忠阵斩夏侯渊的定军山之战为高潮,赵云空营计击溃曹军的斜谷之战画了句号。

说赵云在汉水空营计决定汉中之战的胜负,并不完全是小说渲染,《资治通鉴纲目》《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蜀汉本末》等史料都有这样的描述:“魏王操出斜谷,刘备将赵云击其军,败之。”“赵云将数千骑大破魏兵,备遂有汉中。”

下辨、定军山、斜谷,三次较大规模的战斗,刘备是两胜一负,打输了的那场,就是张飞马超联手出击的下辨之战:“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曹操遣曹洪拒之。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三国志·卷一·武帝纪》”

吴兰应该是死在武都,我们从《三国志·卷十二·先主传》能大体理出汉中之战的路线图:“曹公使夏侯渊、张郃屯汉中,数犯暴巴界。先主令张飞进兵宕渠,与郃等战于瓦口,破郃等……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

在《三国志》的刘备和张飞的传记中,当然不能写他们在下辨败得有多惨,但是曹操的本纪和诸夏侯曹的传记,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下辨之战,结果是张飞马超被曹洪曹休击败了。

在下辨之战中,刘备一方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在巴西瓦口关击溃张郃的张飞,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善用计谋:他派出虚张声势假装要断曹洪退路,曹洪还真被吓住了。

刘备派张飞、马超、吴兰、雷铜出武都攻下辨,就是为了阻止曹军驰援汉中,只要相持不下,张飞就算赢了。

十分可惜的是,张飞能唬住曹洪,却瞒不过“曹家千里驹”曹休:“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

张飞马超在下辨之战中的作用,跟赵云邓芝在诸葛亮初出祁山时在斜谷道一样,都是兵力很少但声势很大的疑兵,也是看着很威猛的纸老虎——读者诸君不要相信大将单挑能决定战争的胜负,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兵力和后勤补给,再有勇有谋的将帅,碰上绝对优势兵力的对手,也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兵力太少,计谋又被对方识破,于是张飞马超只好撤军,撤军途中又不断被地方豪强袭扰,吴兰就这么被截住杀掉了。

张飞马超败走下辨,并不是他们的勇气和智谋不足,而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计策都是浮云。曹洪曹休的优势兵力碾压过来,就是诸葛亮也只能跑路,赵云面对曹真的大军,没有被包了饺子就算赚了。

演义小说不会提起的下辨之战,是马超投降刘备之后的第一战,这一战打得十分憋屈,于是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如果进入下辨的不是张飞马超,而是法正带着黄忠去,那结果又会如何呢?

读者诸君不要误会,半壶老酒并没有说错:如果是法正和黄忠一起带兵前往,主将只能是法正而不是黄忠,因为无论是级别还是能力以及受刘备信任的程度,法正都比黄忠高一大截,而且法正本身也是一员武将。

刘备定益州,加封入川路上“先登陷阵,勇毅冠三军”的黄忠为讨虏将军,其地位远不如法正:“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

黄忠阵斩夏侯渊的时候,刘备也在军中,出击的命令,是法正通过刘备下达的:“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

汉中之战,如果把刘备比作集团军司令,那么法正就是参谋长,诸葛亮就是后勤部长,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等人应该是师长或军长,他们都要听从参谋长法正的指挥,如果前出下辨,也只能是法正为主帅,黄忠为战将。

这样一看,就看出了问题:如果法正带着黄忠去打曹洪曹休,刘备的大军主力谁来当参谋长?

刘备集团一直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确实比较能打,但是大局观和战略眼光都稍逊一筹,刘备最缺的就是高级参谋——他前期一直只有一个参谋长可用,入川之战是庞统,汉中之战是法正,诸葛亮主要工作是“足兵足食”,也就是相当于楚汉相争时的萧何

要想打赢一场战争,仅有萧何是不够的,还需要张良陈平的谋略奇正相生,也需要樊哙灌婴夏侯婴那样的悍勇之将,更需要韩信那样文韬武略全能的帅才。

诸葛亮镇守成都确保前线足兵足食,其作用相当于萧何,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跟刘邦手下的灌婴夏侯婴差不多,但是法正和庞统却没有同时为刘备效力,也就是说刘备只有一个谋主可用,至于韩信,他连半个都没有。

曹操把刘备当作毕生大敌,但是对刘备的指挥能力似乎不太认可,撤出汉中之前,他留下了一句给自己找面子的话:“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在曹操看来,帮助刘备赢得汉中之战的关键人物,不是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而是法正法孝直。曹操的观点,读者诸君未必会完全赞同,所以才有了法正领着黄忠去打下辨之战的构想。

这个构想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法正去了下辨打曹洪曹休,谁帮着刘备对抗曹军主力?

所以半壶老酒认为,下辨之战谁去也不行,实力差距摆在那里,一般的计谋都很难奏效,如果法正去了下辨,刘备甚至有可能输掉整场汉中之战。

当然,说法正在汉中之战起了决定作用,只是半壶老酒听信曹操一面之词得出的结论,睿智的读者诸君肯定会有更高明的见解:如果在下辨对抗曹洪曹休的是法正黄忠,或者是法正赵云,能否出奇谋获胜,并以此帮助刘备打赢汉中战役?

标签: 下辨之战三国

更多文章

  • 杨修和司马懿相比 曹操为何只杀杨修不杀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杨修

    还不知道:曹操和杨修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临死前,为什么斩杀了杨修,却没有杀司马懿呢?这其实是三个问题。一,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二,曹操为什么没杀司马懿?三,司马懿为了避免被杀,是怎么自救的?我们知道,曹操是个很有能耐的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两

  • 韩信说白起不会打仗 韩信这句话是怎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信,白起

    还不知道:韩信和白起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韩信为什么说白起不懂军事?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

  • 历史上吴三桂为何没有派去镇守云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吴三桂,明朝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吴三桂之所以造反,与清朝对他的反复逼迫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清朝不削藩,满足吴三桂的要求的话,吴三桂肯定不会造反。也许吴三桂的后代会造反,但在吴三桂那一代不会。那么,吴三桂当时有什么要求呢?他的要求是希望自己像明朝的云南

  • 李治作为李世民不太起眼的儿子 李治是怎么坐上皇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李治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高宗李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平庸的嫡三子李治,为什么可以登上皇位?唐太宗李世民有不少儿子,而李治是其中并不太起眼的一位。不管是太子李承乾,还是魏王李泰,他们所拥有的政治能量,都不是李治可以比拟的。然而最终接替李世民登上皇位,成为

  • 李世民在带兵攻打高句丽的时候 李世民为何要带上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李世民,李治

    还不知道:李世民和李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带上太子李治,是信任还是不信任?贞观十九年二月十二日,李世民亲率大军出长安,在洛阳短暂的休息以后,继续向高句丽出发,李世民特意让太子李治和一帮文官也跟随大军北上,三月而二十九日,到达定州,李世民

  • 历史上汉景帝打击周亚夫,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亚夫,汉朝

    周亚夫,沛县人,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周亚夫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平定了“七国之乱”,建立了莫大的功劳。但是他最后却被汉景帝猜忌。汉景帝把他抓起来,给他罗织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还拷打他,让他认罪。周亚夫受不得这种屈辱,在狱中自杀。周亚夫之所以走向那种悲剧的结局,

  • 沮渠安周:高昌北凉末代国君,北凉政权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沮渠安周,北凉

    沮渠安周(?~460年),复姓沮渠,张掖临松(今甘肃省张掖市)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高昌北凉末代国君(444年~460年在位),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的儿子,北凉哀王沮渠牧犍、河西王沮渠无讳的弟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沮渠安周早年作为质子,进入北魏,担任乐

  • 合肥之战孙权是如何死里逃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三国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合肥之战,孙权率领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进攻合肥,合肥守将张辽、乐进和李典迎敌,大战之前,曹操派人送来一封书信,让张辽和李典二将出战,乐进守城。这一战,张辽表

  • 王涯:唐朝宰相、诗人,他为何罢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涯,唐朝

    王涯(764~835)字广津,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大臣,宰相,诗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约七十余岁。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支乌丸王氏,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

  • 李训:唐朝时期宰相,策划甘露之变,谋划诛杀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训,唐朝

    李训(?-835年),本名仲言,字子训,改名李训,字子垂,唐朝宰相,右仆射李逢吉从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于陇西李氏,进士及第,补位太学助教,进入河阳幕府。因罪流放象州,遇赦还京。后来投奔郑注,得到权阄王守澄的推荐,进入禁中,为唐文宗讲解《周易》,历任四门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