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允炆为什么能成为皇帝?他为什么要削藩?

朱允炆为什么能成为皇帝?他为什么要削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26 更新时间:2024/3/12 3:23:07

朱允炆,即建文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01

我们知道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起自布衣当过和尚加入起义军成就帝业的经历很传奇,有一首诗概括得很到位。

少未闻书香,贫苦放牛郎。

家亡入皇觉,云游豫皖江。

从戎濠州旅,行伍红巾装。

智勇冠三军,聚义揽豪强。

开府据应天,积粮高筑墙。

两淮灭士诚,鄱阳平友谅。

北伐取大都,海宇复华邦。

传奇帝业路,莫过朱元璋。

据说,这首诗是朱元璋自己写的打油诗。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为了朱家子孙一直做皇帝,采取了很多政策。但主要是围绕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思路,整治功臣权贵消除威胁。朱元璋与太子朱标,也就是朱元璋与朱允炆的父亲的一次对话验证了这一点。

有一天,朱元璋再次大开杀戒,太子朱标当面劝阻,“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第二天,朱元璋拿了一条棘杖扔在太子朱标面前,叫他拿起来。棘仗上布满荆棘,太子朱标难以下手,面露难色。朱元璋看到,一手拿起棘仗,另一只手一点一点将上面的刺全都撸掉了,场面鲜血淋淋,还说,“你怕上面的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你去掉,再给你,难道不好吗?我把对你有威胁的坏人都除掉,你才能当好家啊!”

太子朱标从小熟读儒家经典,宅心仁厚,希望实行“宽通平易之政”。当时直怼朱元璋,“上有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百姓。这就相当于在骂皇帝不是明君。

当然朱元璋很生气,拿着杖子追着太子朱标打。

但是棘仗上面的刺本是保护自身的,因为担心保护自己的利器而除去,又有谁来保护自己呢?

这样的父子争执不止一次。这些事情对朱标的身心伤害很大,以至于他身体素质很差。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十七岁的朱标出差去了趟陕西,结果回来没多久就因风寒病而逝世。

朱标生病时,朱允炆十四岁,他深受父亲朱标影响,也是宅心仁厚,十分孝顺,他照看父亲朱标,小心侍候,昼夜不离开一步。到朱标去世,朱允炆守孝时竟因过度哀伤而身体消瘦,朱元璋看到安慰道,“而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朱标长子朱雄英,按明朝“居嫡长者必正储位”的规定,应作为皇太孙,但只活了八年早夭。只得立朱标第二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02

就这样十四岁的朱允炆成了皇太孙。当时,朱元璋对朱家子孙不放心,想出一个对联考考他们。于是,朱元璋说了一个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并让朱允炆跟朱棣来对答。

朱允炆对曰:雨打羊毛一片膻。

朱棣则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

朱元璋对皇太孙朱允炆的回答不满意,觉得不是吉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留下来一个宝箧,交代儿孙危难时可打开。当年,二十一岁的朱允炆即皇帝位,成为明朝第二位皇帝,以次年(1399年)为建文元年。

朱允炆和父亲朱标一样仁厚,延续了朱标的宽大政策。然而从成为皇太孙时起朱允炆就对朱元璋分封的叔父辈的秦王、晋王、燕王、代王、谷王、辽王、宁王、庆王、肃王等藩王一直不放心,担心他们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想削弱藩王的权力。

朱允炆就曾和朱元璋讨论过这个问题。朱元璋认为,“朕将抵御胡虏的大任托付给诸王,可令边境不乱,留给你安宁”。朱允炆认为,“胡虏不安定,让诸王不防御,可若是诸王不安分,谁去抵御呢?”

朱允炆也曾在东角门问过黄子澄,“诸王地位尊贵,又都拥有重兵,多行不法,怎么办呢?”

黄子澄说:“诸王的护卫兵只足以自守,倘若有变,发六师出征,谁又能抵抗呢?汉朝叛乱的七国并非不强,还是灭亡了,势力的大小强弱不同,而顺逆之理也不同啊。”

这些话让朱允炆削藩下定了决心。

于是,朱允炆开始动手削藩。当时齐泰认为,应该先削诸王中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然而黄子澄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洪武时期已有不法行为,削之有名。应当先削夺周王,周王与燕王同母,削周王相当于剪燕王的手足。

朱允炆认同黄子澄观点,先认定周王朱橚有罪,被废为庶人,也就是平民,流放云南。然后派人监视燕王动向。紧接着,下诏宣布诸王不能监管王府内文武官员。又针对燕王朱棣,调兵遣将,围困燕王府。之后,湘王朱柏自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判有罪,被废为庶人,岷王朱楩也被判有罪,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叔叔朱棣迫不得已起兵造了侄子的反,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开始了三年的靖难之役。当时,燕王兵力并不占优势,地盘也小,各方面支持燕王的也不多。朱允炆本来很有胜算,只可惜手下能征善战、能谋善管的人才“棘刺”都被爷爷朱元璋给撸了。朱允炆又心软,不忍暗中杀害叔叔朱棣。身边怕死只动嘴不动手的文官又多,赏罚也不公,随战争时间推移,反而各方面逐渐投降了支持燕王。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到了长江北岸龙江驿。朱允炆慌忙下罪己诏,向燕王割地求和。燕王没答应。朱允炆颁布勤王诏书,下令天下勤王。

实际上,朱允炆朝廷内部早已放弃了抵抗,文官怕死、武将惜命。有些文官借口外出招兵勤王守卫南京城而逃跑。燕王一到金川门下,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直接开金川门投降。

二十五岁的朱允炆一听燕王已入城,坐在龙椅上绝望了,觉得大势已去,为保最后尊严决定自杀,正准备动手,身旁太监突然跪下拽住朱允炆道,“皇上,您还记得太祖皇帝留下的宝箧吗?当您遇到大难时,可以打开里面自有解救之法。”

太监找来宝箧,是一个四面包铁的箱子,锁头注了铁。朱允炆命人撬开。打开箱子,里面有三件袈裟,三个僧帽,三双僧鞋,一把剃度刀,白银十锭以及三张度牒,度牒上写有不同名字,一名应文,一名应能,一名应贤,还有一张朱书,上面写着逃跑路线。

朱允炆感叹着命运的造化,匆忙剃度成了和尚,宫中放了一把火,逃出了南京城。

03

之后朱允炆西逃,到了云南贵州,曾隐居罗永庵,并在此题诗《金竺长官司罗永庵题壁》。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昙标。

南来瘴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

款段久忘飞凤辇,袈娑新换衮龙袍。

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乌早晚朝。

逃跑的朱允炆也曾想东山再起,但后来发现叔叔朱棣把国家治理比自己好,又放弃了,顿悟时写下一联:

有梦难圆,尘世着魔迷木性;

无风易醒,洞泉悟道静凡心。

之后,多年游走西南大地山川,不免触景伤情感慨万千又赋了一联:

家从京畿而来,回首五岳峨眉,此等山川甲天下;

帝似尧舜以后,伉怀秦皇汉武,如我王孙旷古今。

西逃四十年左右时,朱允炆曾赋诗《逊国后赋诗》伤感不已。

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历史上,建文帝朱允炆是死是逃还有很多说法。但相比朱棣,朱允炆确实不适合当皇帝,但是从他酷爱诗文,以及留下的作品来看,搞文艺可能更适合他。

标签: 朱允炆明朝

更多文章

  • 解密巨鹿之战的疑点 项羽当初为什么会选择破釜沉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项羽,秦朝

    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最终以少胜多,项羽也一战成名,项羽究竟是自信还是无奈?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宋义为什么会停留46天不进军,宋义是害怕还是另有打算?史记上记载,宋义此举是为了坐收渔翁之利,两者相斗,如果秦朝赢了,军队疲惫,到时候在出兵也不迟,而过是秦朝败了,自己正好向西,直接消灭秦朝。而项羽却

  • 项羽最后以自刎结束自己的一生,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项羽,秦朝

    在秦末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千古无二的战神,他就是项羽。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项羽之败,非战之罪。作为一名统帅,项羽在正面战场上的表现可谓惊艳,然而除此之外,他的表现可谓一塌糊涂,他的失败,败在了战略规划,败在了丧失人心,败在了刚愎自用。可以说,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唐太祖李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祖,李虎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历史上的狄仁杰经历了什么?他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狄仁杰,唐朝

    影视剧《神探狄仁杰》让狄仁杰这个名字变得家喻户晓,一句“元芳,你怎么看”更是成为爆红用语。历史上的狄仁杰也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他不仅会断案,同时也是位非常有能力的政治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剧中狄仁杰虽然看似深受武则天信任,但面对多疑的武则天也是几次沉浮,甚至

  • 耗时五年也没能攻克齐国,乐毅为什么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乐毅,战国

    乐毅是战国后期著名军事家,也是燕国能够崛起的首席功臣。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战国时期,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一方面,就长平之战来说,直接重创了赵国,促使其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能力。另一方面,五国伐齐重创的齐国,曾经也是和

  • 武则天长女安定思公主为何会夭折?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武则天,唐朝

    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武则天一生传奇的经历我们并不陌生,她曾是皇帝的解语花,是朝廷的掌权者,但最引起我关注的是她母亲的身份。武则天共有两个女儿和四个儿子,四个儿子中两个太子、两位帝王;小女儿更是

  • 刘宠是什么身份来历?他最后为何会被袁术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宠,汉朝

    东汉末年,民不聊生,战乱横行,社会动荡不安。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东汉末年,虽然很多大家熟悉的诸侯,都不是汉室后裔,比如袁绍、袁术、曹操、马超、韩遂、吕布、董卓、孙策等。但是,实际上,在一开始的时候,汉室后裔却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比如幽州牧刘虞、兖州

  • 袁绍原本是东汉末年联军盟主 袁绍最后是怎么一败涂地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袁绍,东汉

    作为东汉末年联军的盟主,袁绍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的?袁绍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话说,袁绍原本是最有实力能够一统中原地区的人,结果袁绍却很快失败了,其家族更是退出的历史舞台,作为当时北方最强势的联军,袁绍最后为什么会迅速土崩瓦解?要想回答这个问题

  • 李严为何会被贬为平民?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严,三国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白帝城托孤,这是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 吕太公将吕雉嫁给刘邦,是看中了他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汉朝

    吕雉汉高帝刘邦之皇后,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按照《史记》中的记载,吕太公之所以会将吕雉嫁给刘邦,乃是因为其“善相面”,在见到刘邦(当时称刘季)后,认为其日后必成大器,于是将吕雉嫁给了他。不过“相面说”太过虚无缥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