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奢安之乱的结果和意义:奢安之乱有什么历史影响

奢安之乱的结果和意义:奢安之乱有什么历史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456 更新时间:2023/12/10 21:48:08

此役,共击毙叛军2.79万余人,俘获1.26万余人,招降头目134名。官军阵亡2688人,伤者194人。其后,崇明父子长期客居水西,依附于安邦彦。天六年(1626年),奢寅被部下杀死。崇祯二年(1629年)八月,奢崇明在“永宁之战”中兵败被杀。

叛乱中,贵阳被围半年,兵民相食,据传逃入贵阳城内四十万,最后吃到还剩2万多人,总兵张彦芳公开组织杀人,人肉四斤值银一两。

叛乱的首脑水西安氏家族从蜀汉建兴元年(223年)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世长水西,共1474年。在水西根基深.历史悠长,四方联姻,兵力最强,地域最大。以往西南平叛,明朝无不依靠水西。就早奢安之乱20多年的播州宣抚使杨应龙之乱来说,没有安氏,光凭庸碌的黔兵,贵阳早就陷落了。

天启年间贵州、四川的奢安之乱,给云南的沙普之乱膨胀提供了机会,明政府的“以夷治夷”政策,却导致了“以盗治盗”的恶果。因此,“奢安之乱”和“沙普之乱”,二者有着直接的联系。

“奢安之乱”和后来的“沙普之乱”规模巨大、持续时间长,不仅震撼了当时的西南各省,牵制了蜀、楚、黔、滇诸省的军事、经济力量,削弱了明王朝对后金的防御能力,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减缓明朝廷对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的压力,使明朝廷处于三线作战腹背受敌的境地,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明王朝的统治基础,加速了明王朝封建统治的覆亡。

因此,这两次土司叛乱对明末清初西南民族社会影响较为深远,甚至也直接影响到了西南历史发展的进程。由于这两次土司叛乱都是以彝族土司为主力,时间上有所联系,事件上彼此相因,所以有必要对两次土司叛乱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以期能揭示明末清初西南民族社会复杂背景中的一个切面,也对明亡清兴历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标签: 奢安之乱明朝少数民族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行省制:避免地方割据 权力大而不专?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行省制,元代,明代

    综观上述情节,行省之权大而不专,确实反映了元代行省官在权力结构上的基本属性。权大而不专,还防止了元行省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使命的减弱和向地方割据势力的转化。这对元行省的政治作用也是极有意义的。汉唐以来,中央政府派出控驭各地或监察都县的刺史、都督、节度使等,均因朝廷政策失误,逐渐走向反面,最终转化为地方分

  • 文艺复兴的历史贡献:古希腊罗马文化艺术的复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艺复兴,欧洲,中世纪,

    中古时代的许多成就为这个象征重生的的时代作出贡献。其中一项是恢复对学问的兴趣。牛津大学的第一所学院成立于1264年。到了1400年间,欧洲境内便有超过五十所大学。原由阿拉伯人保存的古文献被翻译成拉丁文,透过这些古老文献,教育和辩论的风气得以助长。欧洲人在圣地、西西里和西班牙等地均与阿拉伯人有所接触,

  • 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文艺复兴是何时发展起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艺复兴,欧洲,中世纪,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最先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

  • 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为何文艺复兴出现在意大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文艺复兴,欧洲,中世纪,

    意大利的社会与政治结构基于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独特政治结构,部分学者推理说:当地与众不同的社会氛围为意大利出现罕见的文化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近代早期,意大利并非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而是由一些城邦和领地组成:控制着南部的拿波里王国,位于中部的佛罗伦萨共和国和教皇国,分别位于北部和西部的热那亚与米兰,以

  • 解密:庄子一书和道德经周易的道家著作有何区别(《庄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庄子,道家,诸子百家,,《庄子》

    《庄子》又名《南华经》 ,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归藏》之名见于《周礼》,《归藏》的别名《坤乾》又见于《礼记》,可见历史上的确

  • 解密:在维也纳会议上各与会国有何具体目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维也纳会议,英国,拿破仑,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

  • 维也纳会议的基本原则:围堵后拿破仑时代的法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维也纳会议,英国,拿破仑,

    维也纳会议承认1789年前法国及其他各封建君主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若原有君主被拿破仑推翻,可由其兄弟或亲属代替为世袭君主、于是路易十八在法国、斐迪南七世在西班牙、奥伦治王室在荷兰、斐迪南一世在两西西里王国、教皇在教皇国皆恢复统治。补偿原则重整版图的过程中失去领土的国家

  • 解密:奥斯特里茨之战为何又会被称为三皇会战(三皇同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奥斯特里茨,三皇会战,拿破仑,,三皇同盟

    奥斯特里茨战役,又称三皇会战。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位于今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6000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奥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这场战役因欧洲三个大国的皇帝奥皇弗朗茨二世、沙皇亚

  • 解密:唐代诗人杜甫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唐代三大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代,诗人,杜甫,,唐代三大诗人

    唐大历三年(769)正月,杜甫离开白帝城出三峡,船行到西陵峡口下牢溪停泊夜宿,峡州长吏在津亭设宴款待。杜甫写了一首《春夜峡州田伺御长吏津亭留宴》,记述了当时的情景。从此,杜甫离开了他寓居了三年的长江三峡。这三年,是杜甫穷愁潦倒、飘泊在社会边缘的岁月,也是他诗作丰收、诗艺大进的时光。在现存的杜诗里,有

  • 唐朝“昆仑奴”指的是谁?从非洲来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昆仑奴”

    时光若倒退回到一千多年前的盛唐,走在繁华的长安大街上,享受着市井的喧闹,观察着来往人群的面容与举止。这时迎面走来一个身材矮小、头发卷曲、面庞扁平、鼻宽嘴厚的黑人,这便是“昆仑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强盛而开放的唐朝,它同很多国家在外交、文化、人员等方面都有往来和交流。“昆仑”是人们对东南亚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