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密:庄子一书和道德经周易的道家著作有何区别(《庄子》)

解密:庄子一书和道德经周易的道家著作有何区别(《庄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507 更新时间:2024/1/8 23:37:10

庄子》又名《南华经》

,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美学与人生观、政治观等等。

《归藏》之名见于《周礼》,《归藏》的别名《坤乾》又见于《礼记》,可见历史上的确流传过《归藏》一书。近年湖北江陵所出的秦简当中有一部占筮书,与历代文献所载的《归藏》佚文接近,更证明殷、宋占筮之用《归藏》乃是史实。庄老学派若是与《易》有关,便牵涉到《归藏》的问题。我以为,《庄子》一书撰于宋国灭亡以后,而宋亡之后《归藏》失去影响,传者渐少,故而庄老学派对《归藏》与《周易》应当兼用,其经典系统应当是“庄老易”。到魏晋时代,这系统颠倒过来,成为“易老庄”。

《庄子·庚桑楚》记有老聃与南荣趎的数度问答,老子说:

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

从这话来看,庄老学派似有超越占筮的意思。然而据马王堆帛书《要》篇关于《周易》与占筮的议论,可以知道超越占筮不意味着弃置《周易》而不顾。《庄子·齐物论》中“梦蝶”一章的上文说: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庄子》的作者嘲笑俗人“梦之中又占其梦焉”,令人联想到“能无卜筮而知吉凶”的主张,从表面看来很像是轻视《易》筮的议论。然而此处的“占其梦”与《易》筮不同,乃是古代方术的另一种。《汉志·数术略》杂占类著录《黄帝长柳占梦》十一卷和《甘德长柳占梦》二十卷,都是专门的占梦书。《庄子》所谓“梦之中又占其梦”乃是针对占梦的风气及其专书而发,不能看做是对《周易》或《归藏》的嘲讽 。

《庄子》关于《易》筮的评论见于《大宗师》,篇中假托孔子说:

造适不及笑,献笑不及排,安排而去化,乃入于寥天一。

此节引文是根据郭象本。《经典释文》说,此节崔本写为:

造敌不及笑,献芥不及,安排而造化不及眇,眇不及雄漂淰,雄漂淰不及簟筮,簟筮乃入于寥天一。

郭象和崔两本的这一节文字都晦涩难读,然而《庄子》传本的源流是郭象本根据向秀本并参照五十二篇本,向秀本又是根据崔本,由此可推断《释文》所述崔本文字更为可靠。另外,此处“……不及……不及……”的格式屡见于《庄子》,也显示出更多的可靠性。这段文字提到“簟筮乃入于寥天一”,其中“簟”字与“覃”双声叠韵,“覃”可视为“簟”的省文。“覃”见于《汉书·叙传》:“扬雄覃思”,颜注:“覃,大也,深也。”《尚书序》也有“覃”字,《释文》说:“深也。”可见《庄子》所谓“簟筮”即“深筮”之意。既深于筮,必通筮书。故而《庄子》“簟筮乃入于寥天一”的命题,含有对《周易》或《归藏》的肯定之意 。

《归藏》与庄子的关系,可由《庄子·大宗师》的一句话得到证实: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禺强得之,立乎北极。

关于禺强,《释文》举有崔、司马彪、郭璞、简文帝四家之说,都以为禺强是人面鸟身的北海神。四家的根据都是《山海经》,《释文》引《山海经》说:“北海之渚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赤蛇,名禺强。”《庄子》说禺强得道而立乎北极,似与北海神的传说有关,但人面鸟身的神怪竟与庄子所标榜的得道发生关联,令人难以确信。《释文》说:“《归藏》曰: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这一佚文正合秦简《归藏》的格式,秦简《归藏》说,黄帝“枚占巫咸,巫咸占之曰”,平公“枚占神老,神老占之曰”,宋君“枚占巫苍,巫苍占之曰”,殷王“枚占巫咸,巫咸占之曰”,则“昔穆王子筮卦于禺强”定为《归藏》佚文,“筮卦”两字或为“枚占”之误,或为别本异文。《庄子·大宗师》提到禺强得道,立乎北极,当以《归藏》的内容为其知识来源。《归藏》为宋国传统的占筮书,庄周为宋国人,则《庄子》作者由《归藏》而得知禺强事迹,是很自然的。上文已说明《庄子》对占筮书有肯定之意,这首先意味着对《归藏》的权威性的认可[10]

宋国灭亡以后,《归藏》的影响迅速跌落,到战国晚期,人们的占筮活动多是以《周易》为依据。《周易》的卦爻辞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哲理性,有更多的辅助性的作品以资参考,庄周的后学者若是治《易》,一定是用《周易》。《庄子·天下》关于《易》的说法,显然就是出自庄周的后学。像黄老学派一样,庄老学派显然也以《易》为经典之一,这种立场到西汉时期更趋于明显。

在西汉成帝时,有一位著名的道家人物,这就是严遵。《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记载严遵(字君平)事迹,说他“卜筮于成都市”,根据蓍龟劝人从善,又“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华阳国志》也有记载,说他“专精大《易》,耽于《老》、《庄》”,可见严遵所崇尚的经典系统是“老庄易”。其中“老庄”和《庄子》的“庄老”的次序不同,是由于汉初崇尚《老子》的时代背景所致。本书第八章将说明,严遵本姓庄,东汉人为避汉明帝名讳,将庄遵改为严遵,将庄周改称严周,可见庄周、严遵同为庄氏。严遵为蜀人,而庄周后裔可能曾依附吕不韦,先助吕不韦著书,后从吕不韦迁蜀,故而严遵其人很有可能是庄周的后裔。严遵崇尚“老庄易”,这在庄老或老庄学派具有典型的意义。到魏晋时代,玄学兴起,“庄老易”、“老庄易”又变而成为“易老庄”,其中《周易》为经,作者为圣人;《老》、《庄》为传,作者为上贤或亚圣。例如王弼兼注《易》、《老》和《论语》,在注释中屡引《庄子》文字,又在清谈之中说明老子不如圣人。又例如郭象兼注《论语》和《庄子》,在《庄子序》中说明庄书“不经而为百家之冠”。在这里,不能否认的是,魏晋玄学的“易老庄”之次乃是由严遵的“老庄易”之次转变而来,而“老庄易”之次又根源于先秦的“庄老易”之次。我们从玄学的史料上,还可找出这思想史流变的痕迹,如《颜氏家训·勉学篇》说:“洎于梁世,兹风复阐,《庄》、《老》、《周易》,总谓三玄。”三玄本为“易老庄”,此处说为“庄老易”,似不只是出于修辞的需要,而是受了先秦“庄老易”的系统的影响。

标签: 庄子道家诸子百家《庄子》

更多文章

  • 解密:在维也纳会议上各与会国有何具体目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维也纳会议,英国,拿破仑,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

  • 维也纳会议的基本原则:围堵后拿破仑时代的法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维也纳会议,英国,拿破仑,

    维也纳会议承认1789年前法国及其他各封建君主是正统王朝,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制度及所属领土,若原有君主被拿破仑推翻,可由其兄弟或亲属代替为世袭君主、于是路易十八在法国、斐迪南七世在西班牙、奥伦治王室在荷兰、斐迪南一世在两西西里王国、教皇在教皇国皆恢复统治。补偿原则重整版图的过程中失去领土的国家

  • 解密:奥斯特里茨之战为何又会被称为三皇会战(三皇同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奥斯特里茨,三皇会战,拿破仑,,三皇同盟

    奥斯特里茨战役,又称三皇会战。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73000人的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位于今捷克境内)取得了对86000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第三次反法同盟随之瓦解,奥地利皇帝也被迫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封号。这场战役因欧洲三个大国的皇帝奥皇弗朗茨二世、沙皇亚

  • 解密:唐代诗人杜甫的“工匠精神”是怎样炼成的?(唐代三大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代,诗人,杜甫,,唐代三大诗人

    唐大历三年(769)正月,杜甫离开白帝城出三峡,船行到西陵峡口下牢溪停泊夜宿,峡州长吏在津亭设宴款待。杜甫写了一首《春夜峡州田伺御长吏津亭留宴》,记述了当时的情景。从此,杜甫离开了他寓居了三年的长江三峡。这三年,是杜甫穷愁潦倒、飘泊在社会边缘的岁月,也是他诗作丰收、诗艺大进的时光。在现存的杜诗里,有

  • 唐朝“昆仑奴”指的是谁?从非洲来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昆仑奴”

    时光若倒退回到一千多年前的盛唐,走在繁华的长安大街上,享受着市井的喧闹,观察着来往人群的面容与举止。这时迎面走来一个身材矮小、头发卷曲、面庞扁平、鼻宽嘴厚的黑人,这便是“昆仑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强盛而开放的唐朝,它同很多国家在外交、文化、人员等方面都有往来和交流。“昆仑”是人们对东南亚及南

  • 唐代传奇昆仑奴磨勒:曾经助少主窃取豪门姬妾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代传奇昆仑奴磨勒

    《新唐书·艺文传》在“子部·小说家类”中列有“裴铏《传奇》三卷”,旁有小注曰“高骈从事”,但在新旧《唐书·高骈传》中均未提到裴铏。只有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和清人董诰《全唐文》中有关于他的一些记载。其大致轮廓是:裴铏在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曾为静海军节度使高骈掌书记,加侍御史内供奉;唐僖宗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 是如何规划南下灭秦国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是个实干家,他想灭秦国,不局限于纸上谈兵,他乔装为赵国使者赵招,入秦进行实地考察。赵武灵王入秦的目的,主要是两个,一是勘查地形,为此赵武灵王还配备了几个勘查和作图工匠,将沿途的地形全部载入图轴之中。第二个目的,赵武灵王还是想看看自己所立的这个秦昭襄王,到底是何许人也,是雄主还是实力平平的庸君

  • 胡服骑射是中国战国时期一次伟大的军事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胡服骑射,军事改革

    “胡服骑射”是一个发生在赵武灵王身上的故事,当时赵武灵王为了国家可以强大,推行“胡服”、教练“骑射”,之后,赵国成为了实力很强的国家,那么胡服骑射的内容是什么,它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当时赵武灵王刚即位的时候,赵国的实力十分落后,就连旁边的小国也常常来侵扰,更别说大国来作战了。所以赵武灵王见此状很担忧

  • 胡服骑射简介:胡服骑射怎样改变了战国史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战国史,胡服骑射

    中国历史上的每一场改革都是十分艰难的,哪怕在军队换一套装备亦如此。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军事改革就经历了一场风波。在战国七雄中,赵国是疆域较大的国家。公元前386年以后都邯郸,其地北邻林湖、搂烦,东北与东胡、燕接界,东毗中山、齐,南与卫、魏、韩等国交错,西亦与魏、韩相接。这种特殊

  • 诸葛亮的八阵图竟有六十四种变化?有何不解之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八阵图

    八阵图在阵法上,包含六十四种,根据不同战场和敌情,选择运用。网络配图《三国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诸葛亮继承了前代兵家的思想,结合黄帝的“五井法”与孙膑的“八阵法”,创制出自己的八阵图,同时,他还建立了一支特种部队,安插在阵中央,提高了部队防御和反击能力。诸葛亮说:八阵完成,现在出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