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清朝时期的翰林学士权力有多大?

揭秘:清朝时期的翰林学士权力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05 更新时间:2024/1/18 20:53:46

翰林院这一机构,在过去的中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的历史。”翰林院“这个词语的含义,指的就是文翰如林,文人荟萃的意思。最初设立翰林院,就是希望能把全国的文人才士都招揽过来,辅佐皇帝,为朝廷效力。

清朝当年在关外的时候,也设立过类似的机构。不过,当时的机构都很简陋。常常把好几个不同类型的机构,合并在一起。皇太极设立的文馆,以及后来废文馆,改设”内三院“,都包含了翰林院的功能。

当时的”内三院“,隐然成了皇宫中的”内相“。朝廷大小事务,皇帝生活起居,内三院都有参与。到了清朝入关以后,这种机构肯定是不适合的,便专门设立了翰林院。

不过,这个翰林院跟最初设立的时候,职权缩小了很多。过去翰林院可以参与皇家机密,处理奏疏等。

但是在清朝的时候,翰林院的职权,基本都是文书工作。给皇帝讲课,编纂书籍,翻译文书,主持科举考试等。在这段时间内,翰林衙门一直在经历变动。大学士冯铨奏请皇帝,把翰林衙门从过去的五品,直接提拔为三品。

后来又专门设立了”翰林院掌院学士“的专任官员,由满、汉两位大臣担任,底下设立侍读学士、侍讲学士。这一官职,一般称为”掌院学士“,或者”翰林“。

虽然处理的都是文书工作,但翰林院掌院学士这一职位,还是非常吸引人的。因为这是一个很有含金量的官职。仅是一般的翰林,在清朝的时候,都是一个被很多官员向往的职位。

这是因为翰林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便是为朝廷培养高级人才。从翰林院出来的,京官中的大学士、尚书、侍郎,地方官中的督抚藩臬,都有机会担任。如果不是翰林院出身,以后是没有机会入阁,充当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等最高荣誉职位,死后更不能谥”文“。所以,能被选为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官员,都是朝廷重臣。

清朝官员非常看重科举、翰林的区别。晚清时,李鸿章左宗棠吵架。李鸿章嘲讽左宗棠没有考上科举,左宗棠大怒,一封奏折上去,自己要回京城考试。

最后闹得不可开交,还是慈禧亲自出面,才暂时结束这场争吵。由此可见,翰林在清朝官员心中的分量。

作为翰林院长官的”掌院学士“,自然地位更高。作为一个从二品官员,”掌院学士“当然可以享受从二品级别的待遇,比如俸禄、住房,以及退休后的种种优待。

虽然这一职位的职权不大,但因为所处位置的特殊,他们可以发挥很大的影响力。

”掌院学士“可以直接跟皇帝沟通,对皇帝施加影响。皇帝的一个决定,可能会改变整个国家军政大事的施行。另一方面,因为入选翰林院的官员,将来基本可以成为朝廷高级官员。

”掌院学士“跟这些人之间,存在一种比较特殊的关系。当然,”掌院学士“的这种影响是比较间接的。不过,依然不能完全忽视。

相应的,在职权之上,朝廷对”掌院学士“也会有很高的要求。顺治时期,翰林掌院学士需要接受皇帝亲自面试。考核通过后,才可上任为官。雍正时期,皇帝提出:”翰林之选尤重慎重,必人品端方,学问纯粹。“

因为翰林院要给皇帝讲课,没学问是不行的。翰林院要主持科举考试,没有德行是不够的。所以,在清朝的时候,从这一职位上,也出现了很多后来位居中枢的大臣。不过,随着清朝的衰落,翰林院可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翰林院掌院学士这一职位,也在晚清时被裁撤了。

标签: 翰林学士唐朝

更多文章

  • 商朝时奴隶制社会吗?是如何对待努力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

    提起商朝大家可能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但是今天可以让大家详细的去了解一些关于商朝是怎么一步步慢慢建立起一个强大奴隶主的社会,这里我就想要问到,奴隶是什么的?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呢?他们当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罢了。他们是一种财产的形式被分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所用,他们没有人生的自由,不能干自己想干的事,他们只

  •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生物,白垩纪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距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 它也是地球史上第二大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因此在第五次大灭绝之中,这一次大灭绝的主要事件显得最为著名,因为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而闻名, 由于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其最大贡献就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

  • 巴洛克时期简介 历史上对艺术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西方艺术,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巴洛克时期在18世纪随着它的独特风格转变为洛可可(Rococo)式风格而告结束。简介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其最早的表现

  • 巴洛克时期的特征有哪些 主要分别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巴洛克时期,文艺复兴

    特征建筑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在风格上极为复杂,但一般来说,反映了力图寓感情于具有感性吸引力的形式之中的愿望。最常见的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巴洛克时期艺术的庄严高贵特点,来自文艺复兴时期所发扬的古典

  • 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怎么衰落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罗斯柴尔德家族,美国

    罗斯柴尔德家族之所以在中国更加为人熟知,我们不得不感谢多年前那本火遍街头巷尾的“金融神作”——《货币战争》,在2015年的时候,此书作者在太原遭受投资者围攻,看到这个消息,我想不少人都很欣慰。这本书简直把罗斯柴尔德家族吹成了一个神一般的存在,他们控制美联储,坐拥了30-50万亿美元的家产,他们涉嫌了

  • 为什么有时候探花比状元还抢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探花,状元

    科举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发明,这种先进人才选拔制度领先了世界好几百年,曾在封建王朝制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从隋炀帝时期开始被使用,一直持续到光绪31年才在中国停止被使用(越南人使用到1919年),也就是1905年,它的存在深远地影响了古代中国的社会形势。有不少人都习惯于将现在的高考和曾经的科举

  • 马槊在古代是指什么?不但威力强大造价昂贵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马槊

    马槊起源于汉朝,到宋朝时没落,在古代是骑兵所用的武器,仅仅是槊锋就长达60厘米,上好的槊披荆斩棘和剑一样锋利。不过马槊造价昂贵,在古代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要想做一把好的槊,起码要花上三年的时间。一、马槊起源于汉朝说槊,一般都指的马槊。槊起源于汉朝,马槊正是为了适应汉末以来越来越强大的重装骑兵、披甲战

  • 欧洲板甲简介 历史上的发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板甲,欧洲

    古代的军事装备,板甲是由经过塑形的大块板状金属制造而成的一种盔甲,这是相对于由大量细小金属环制成的锁甲和小金属片制成的鳞甲、札甲而言的。历史发展在14世纪以前,西欧铁甲与其他地区一样,以锁子甲为主,鳞甲、札甲为辅。传统意义上的板甲雏形为14世纪初出现于西欧的铁胸半身板。同一世纪末,米兰的铠甲工匠们率

  • 古代欧洲的板甲到底有多重 靠吊车上马是真的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欧洲,板甲

    说到板甲时代的欧洲骑兵,防护能力大抵还能被承认,然而重量却一直广被人群,尤其是没有板甲的中国人所诟病。两条脍炙人口的小故事流传甚广,一个是说神罗皇帝红胡子菲列特一世老兄想不开穿着一身板甲去游泳结果和屈原做了伴,不过红胡子死时不过12世纪,其时板甲尚未诞生,这事也就没得多说。另一个,则是连外国都甚嚣尘

  • 黛玉葬花到底葬的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是红楼梦中最唯美的镜头之一,当然也是最感人落泪的镜头之一。那么黛玉葬花到底葬的是谁?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宝玉因躲在园子里偷看禁书《会真记》,不曾想被落花盖满身满书,他原本想要把这些被凤吹落的花抖动下来,又恐怕践踏了她们,就用衣服兜住这些花洒在了水里。这个时候黛玉来了,她与宝玉的一段对话,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