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期的两个许攸,都曾对曹操无礼,一个被杀一个被厚待

三国时期的两个许攸,都曾对曹操无礼,一个被杀一个被厚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毛迪说教育 访问量:4083 更新时间:2023/12/7 15:10:14

曹操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你说他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可他当年确实有拼死追击董卓的想法;你说他爱惜人才,但是他也因为一些小事杀了不少人。“许攸”就是能够体现曹操这种矛盾特性的人。为什么要打个引号呢?曹操阵营中有两个许攸,这两个人都对曹操很是无礼。结果有才的许攸被杀掉,无才的许攸反而得到曹操的厚待。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小编下面就来聊一聊。

有才的许攸——恃功而傲,枉送性命

有才的许攸,也是比较著名的帮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那个许攸。曹操、许攸、袁绍原先感情都挺好。可能都是贵族子弟,有过一段飞鹰走狗的时光。在汉灵帝时期,许攸还干过一件“大事”,参与废掉汉灵帝这件事,还把计划告诉了曹操。虽然这次废立没有成功,但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到,许攸和曹操的关系还是挺铁的,要不然也不敢把身家性命放在曹操身上。

后来天下大乱,各个野心家都走上舞台,袁绍和曹操也各自寻出路。袁绍在当时的影响力是要强于曹操的,跟着袁绍干有前途,所以许攸就选择了袁绍。事实证明许攸的眼光还是不错的,袁绍确实有些手段,把事业做得越来越大,最后达到坐拥幽州、并州、冀州、青州四州之地(不过不是全部)。但是另一个老朋友曹操混得也不错,渐渐占据兖州、司州、徐州、豫州,还有边边角角的青州、荆州、扬州。自此北方产生了两个重量级选手,这两个重量级选手也势必要产生一次剧烈的碰撞,就是“官渡之战”。

别看《三国志》对“官渡之战”的记载中,曹操净打胜仗,袁绍净吃败仗,实际上袁绍在前期打得顺风顺水,摧枯拉朽一般,将前线推进到官渡。在官渡的时候,虽然曹操勉强顶住了袁绍的进攻,但士兵、装备、军粮全都赶不上袁绍。而且袁绍还不断地在曹操的后方搞小动作,给曹操搞得焦头烂额。袁绍的胜利感觉已经胜利在望,结果出了许攸这个二五仔。

本来袁绍已经飞龙骑脸了,为什么许攸还要背叛袁绍投奔曹操呢?有不同的说法。一是许攸贪财,袁绍不给他钱;二是许攸给袁绍献策,袁绍当耳旁风;三是许攸的家人犯法,被审配抓起来了。可能三点都有吧。总之许攸是跑到曹操那里了,反过头来搞袁绍。许攸将袁绍的军粮部署告诉曹操,曹操直接孤注一掷烧毁军粮,这才彻底地扭转了战局,获得最终胜利。可以说许攸对曹操而言是有大功劳的。

许攸跟曹操是好朋友,对曹操又有大功劳,他就不知道北在哪了。许攸和曹操聊天,总称呼曹操的小字:“阿瞒,没有我,你得不到冀州啊。”许攸说的确实是事实,但是实话往往不好听,而且还叫曹操的小名。曹操虽然表面上笑着附和,但实际上对他越来越不满。许攸把曹操都不妨在眼里,更别说其他人了,有一次出邺城东门,又对别人说:“要是没有我,你们都进不了这个门。”你说这样的人人缘得多臭?果然有人跟曹操告状,曹操也没废话,就把许攸收捕杀掉了。

无才的许攸——拥兵自重,接受拉拢

另一个许攸在名气上肯定不如上面的许攸,做过的事迹的记载也非常少。事迹出于《三国志·魏书·杜袭传》,是给人家杜袭当陪衬的背景板。当然因为这个缘故,许攸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曹操和刘备刚刚打完“汉中之战”,“虎步关右”的夏侯渊折了,汉中丢了,曹操到汉中吃了两个月“鸡肋”,最后也是无功而返。这对曹操的个人威望和士气是一次严重的打击。不仅如此,当时各地还发生了叛乱,关羽在江陵虎视眈眈。在这个时候,关中营帅(《杜袭传》中没有说明地点,“关中”出自《资治通鉴》,大概是因为当时杜袭和曹操在关中)许攸仗着自己有兵,就不太把曹操放在眼里,对曹操非常无礼。

曹操能受这个气吗?没受过这个委屈啊。于是曹操就像去干许攸。可是当时的情况确实不怎么好,所以大臣们都劝谏曹操别去动许攸,而是采取招揽的方式,团结许攸,对付刘备或者孙权。曹操两眼一瞪,把刀放在膝盖上是谁也不听。长史杜袭进去劝曹操。曹操本来想提前堵住杜袭的嘴,结果被杜袭劝得改变主意,最后同意群臣的看法,安抚招揽许攸。许攸也归附了曹操。这件事情就这么解决了。

一种态度,两个结局

曹操这边的两个许攸,都对曹操有过无礼的行为,结果确实不同。第一个许攸,是个非常有才的人。在“官渡之战”之前,孔融就评价他为“智计之士”,荀彧反驳孔融的话,也是说许攸“贪而不治”,而不是贬低他的能力。足以说明许攸的才能。但是这个许攸却显得很“蠢”,他搞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曹操已经不是当初抢新娘子那个纨绔子弟,而是掌握学多人生杀大权的一个铁血军阀。君不见陈胜杀故人之事乎?作为一个谋士,总是想着法地破坏主公的权威。再加上曹操“外宽内忌”(荀彧形容袁绍的,放在曹操身上也挺合适),许攸的死理所当然。

再看另一个许攸,至少在曹操的眼中没有什么才能,是个“凡人”,对曹操也没有巨大的功劳。但他赶在一个好时候,当时曹操内部外忧内患,士气低落,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搞他;况且许攸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是人家有兵,有自保的手段。归附曹操后也会成为曹操的助力。张绣当初搞死了曹操的儿子,在投降的时候尚且被曹操以礼相待,何况只是对曹操无礼呢?因为时局的不同、手中的资本不同,这两个许攸也就得到了不同的结局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标签: 曹操许攸袁绍官渡之战刘备荀彧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以后,许褚为什么杀死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承承故事汇标签:许褚,许攸,曹操,官渡之战,袁绍,荀彧

    “官渡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以不足2万的兵力对战袁绍10余万的兵力,最后曹操却反败为胜,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官渡之战之所以会胜利,这里面有几个人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分别是荀彧,许攸,刘晔,是这三个人帮曹操扭转了局面,我们现在重点要说的是这三个人中的

  • 许攸:军粮尚有几何?曹操:可支一年。许攸:恐未必。曹操:半年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许攸,曹操,袁绍,沮授

    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回(下)劫乌巢孟德烧粮,与正史无关。曹操作为一代奸雄,实在是奸的可爱,这在许攸投降之事上体现地淋漓尽致。官渡之战时,许攸在袁绍处不得志,来投奔曹操,曹操听闻后,不及穿鞋光脚跑出来迎接。许攸与曹操乃是旧时故友,他们与袁绍曾在洛阳度过了一段志同道合的日子。十八路

  • 为什么说许攸无论怎么选择都是被杀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许攸,曹操,袁绍,许褚

    许攸对于曹操来说太关键了,在曹操快要顶不住的时候,许攸的到来可以说是曹操的救命稻草。前面假如没有荀彧的鼓励,曹操早就打退堂鼓了,这个时候的曹操,就是眼巴巴地盼望着天下有变,许攸来投就是上天给曹操的礼物。从此,接下来的夜袭乌巢是官渡之战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标志。这个时候,曹操对这位昔日奔走之友的感激之情也

  • 许攸帮曹操立了大功后,经常把一句口头禅挂嘴上,却惹来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曹操,许攸,袁绍,袁军,关羽

    200年,许攸助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之后,他经常把一句口头禅挂嘴上,却惹来杀身之祸。当时,曹操以2万兵将对峙袁绍的11万大军,从兵力、粮草、武 器、人才各方面都差的不是一丁半点。好在,奉天子以讨逆贼的旗号下,士气高涨,在白马之围中,猛 男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给曹操打下一局。但是,袁绍家大业大,

  • 曹操杀许攸,算不算忘恩负义?看清一点就知道许攸纯属咎由自取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曹操,许攸,袁绍,荀彧,张郃

    许攸之死告诉我们:躺在功劳簿上的人必然被淘汰,躺在功劳簿上要挟老板的人会死得很惨,假如人设又出问题会死成笑话。曹操从蚂蚁变大象,“官渡之战”打残袁绍,是其一生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官渡之战前,“小矬子”曹操,除了手上掐着汉献帝这张唬人的招牌,跟袁绍差了几个量级。如果不是郭嘉等人给他打气,曹操都没有胆量跟

  • 三国有两个“许攸”:一个是袁绍部下,另一个差点被曹操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许攸,袁绍,曹操,刘备,许都

    在汉末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单字,比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马超、黄忠等。在此基础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况,自然是难以避免了。比如当时的东吴和蜀汉,各有一位名为马忠的武将。对于东吴的马忠来说,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不管是在正史中还是在演义中,都是他俘获了关羽父子。而就蜀汉的马忠来说,建安末年

  • 曹操为什么要杀官渡之战取胜的关键人物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曹操,许攸,官渡之战,袁绍,典韦

    许攸,字子远,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许攸的叛袁投曹,或许官渡之战结局,乃至整个三国历史都会改写,可能就不会存在魏蜀吴三国了。悲剧的是,在曹操攻克邺城后,荀攸被曹操无情地杀害了。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背上“残杀功臣”的骂名,斩杀官渡之战获胜的关键人物许攸呢?个人认为曹操之所以要杀许攸,有下面

  • 曹操对待归降之人向来宽容,为何却容不下一个立下大功的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你的小可哎呀标签:曹操,许攸,袁绍,项羽,刘邦,韩信

    历史一:曹操对待归降之人向来宽容,为何却容不下一个立下大功的许攸?东汉末和三国众多诸侯主公中,曹操用人最为值得称道:首先他只看能力不看出身和品行,其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再次,他对麾下众将比较宽容,尤其是投降之人中有能力者基本上都能得到他的重用,不过有一人可能是个例外,此人就是官渡之战中的关键先生许

  • 许攸投降曹操,并献上火烧乌巢之计,为何多疑的曹操不怀疑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许攸,曹操,乌巢,袁绍,荀彧,艺术家,汉朝,三国

    火烧乌巢一直被认为是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在火烧乌巢之前,曹操在官渡之战一直处于下风,尽管曹操斩杀了袁绍的先锋大将颜良与文丑,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对,袁绍大军仍然打过了黄河,并一直向南推进,双方在官渡一线对峙。对峙到非常艰难的时刻,曹操甚至有想要放弃的想法,还因此写信给留守后方的荀彧,荀彧力劝曹操此时退却后

  • 醉梦三国(二十一)许攸在邺城被许褚所杀,只因他不该说那个词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许攸,许褚,曹操,袁绍,邺城,官渡之战

    在官渡之战和随后的讨伐袁绍的斗争中,许攸的出现都给曹操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官渡之战中他突然反水,将袁超在乌巢屯粮的情况告知曹操,并向曹军提供了夜袭乌巢的重要信息,保证了这场官渡之战转折点战役的胜利。在后来讨伐袁绍的战争中,当曹军与驻守在邺城的审配对峙之时,又是许攸出了以漳河水淹邺城城门的主意,让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