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给太阳拍CT 羲和号探日成果正式发布 创下5个国际首次

给太阳拍CT 羲和号探日成果正式发布 创下5个国际首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华商网 访问量:3729 更新时间:2024/1/29 7:39:20

“效法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后一直受到关注。8月30日,“羲和号”成果发布会在京举行。“羲和号”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有意义?

羲和号是谁?

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离地球最近、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恒星。太阳对地球演化和人类明发展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也无所不在。人类已建立了地面太阳监测网,但由于地球大气对紫外、X射线、伽马射线等电磁波是不透明的,地面上的可见光波段也会受到地球大气吸收、扰动和阴雨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探测行星际等离子体、磁场信息,必须到深空中去。

羲和号取自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其学名是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卫星总体质量508公斤,设计寿命3年,运行于517公里高度、倾角98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该轨道能够经过地球的南北极,可实现24小时连续对太阳进行观测。它于2021年10月14日发射升空。

羲和号被送上天后,我国可以在国际上首次在太空中对Hα谱线进行探测,可能大家会问什么是Hα谱线?为什么要探测Hα谱线?Hα谱线在天文学和物理学上是氢的一条具体可见的红色发射谱线。太阳光谱中的Hα波段谱是太阳爆发时响应最强的色球谱线,能直接反映爆发的源区特征。通过对Hα光谱数据的分析,可以从光球层到色球层获取太阳低层大气的信息,从而推演太阳爆发时的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机制,了解太阳爆发活动的触发原因和传播过程,更好地开展空间天气预报,保障人类生命安全。

据了解,羲和号已累计下传原始观测数据50Tbit,生成科学数据约300Tbit,这些数据已全球开放共享,得到了美、法、德等国太阳物理研究学者的广泛应用。

创下五个国际首次

本次羲和号探日成果以太阳科学探测和新型卫星技术为主,创下5个国际首次,对于后续开展太阳空间探测任务以及提升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我国首个太阳专属“摄影师”,经过前期在轨测试与调试,羲和号已成功实现了国际首次在轨获取太阳Hα谱线、SiΙ谱线和FeΙ谱线的精细结构,这三种谱线是在太阳大气不同的高度产生的,分析三条谱线的信息可以揭示不同高度的太阳大气物理量分布,能详细记录发生在太阳大气中的活动,进而研究太阳活动的物理过程。

同时,羲和号还实现了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每Hα波段光谱扫描图像实际上都包含了300多张照片,分别对应了光球层和色球层不同高度处的太阳图像,因此相当于给太阳低层大气做了一次“CT”扫描。在每一张“CT”图上,又反映了日面上近1600万个点的信息。

除了太阳科学探测取得的成果外,新型卫星技术试验方面,“羲和号”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主从协同非接触“双超”(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卫星平台技术在轨性能验证及工程应用;实现了国际首台太阳空间Hα成像光谱仪在轨应用;实现了国际首台原子鉴频太阳测速导航仪在轨验证。

“双超”卫星平台

据了解,卫星载荷在太空中一次微小的动,都会使得成像效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羲和号在国际上首创了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的“双超”卫星平台,就像给相机装上了高精尖的“云台”,让相机对得准,拍得稳。

传统卫星均采用平台舱和载荷舱固连的设计方法,平台舱飞轮、陀螺等活动部件的振动将不可避免地传递至载荷舱,造成相机观测质量的下降。“羲和号”采用“动静隔离非接触”总体设计新方法,将平台舱与载荷舱物理隔离,确保载荷成像不受平台扰动的影响,让其拍照“更稳、更准”,将我国卫星平台的姿态控制水平提升了1至2个数量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未来,双超平台技术将在高分辨率遥感、太阳立体探测、系外行星发现等新一代航天任务中得到推广应用,推动我国空间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羲和号”每天都在按照既定任务计划开展科学观测,已经观测到了近百个太阳爆发活动,相关研究工作正在开展。国家航天局也已组织相关单位提出了日地L5点太阳探测、太阳极轨探测、太阳抵近探测等一系列任务规划,未来将对太阳进行全方位立体探测,进一步深入认识太阳活动的起源和演化,为推动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综合新华社、央视等

标签: 太阳卫星地球光谱谱线

更多文章

  • 沉浸式感受现代风,升达地板“羲和”高级浅咖

    历史解密编辑:爱嘉国际优优标签:地板,升达,家居,木材,油漆,原木,羲和,现代风,实木沙发

    如今在众多的家装风格中,现代风家装在整体空间上搭配上更百搭耐看,所以也逐渐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首选项,但如何将现代风应用妥当,打造出高级的格调感,避免陷入到过去几年的呆板、俗气,这也成为了许多家庭所困扰的问题… 打造所谓的“格调感”,则是需要注重整体空间布局的把控。很多家庭都会选择将全屋通铺大板,打

  • 多个国际首次!“羲和号”探日成果正式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太阳,卫星,光谱,谱线,原子

    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探日成果今天在北京正式发布,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本次发布成果以新型卫星技术、太阳科学探测为主,创下五个国际“首次”,对后续开展太阳空间探测任务及提升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国际影响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自2021年10月14日成功发射以来,“羲和号”

  • 《遇见馆藏·太空季》,跟白举纲一起追寻探日的“羲和”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大视界标签:白举纲,遇见馆藏·太空季,羲和探日,太阳女神

    向宇宙深空探索,是人类的必然使命;而在这条路上,中国人从未放弃追逐与进步。《遇见馆藏·太空季》第八期,特邀唱作人、演员白举纲,千寻位置研究员院长、上海卫星导航联盟常任副理事长赵毅,遇见馆藏发起人、人文学者黄莺,以及讲解员豆豆子一起开启了“羲和探日”的征程。古往今来,羲和的日母形象在人们心中坚不可摧,

  • “羲和”探日成果发布,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光明日报标签:卫星,太阳,光谱,谱线,光谱仪

    8月30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果正式发布。此次发布的探日成果,以太阳科学探测和新型卫星技术为主,创下5个国际首次,对于后续开展太阳空间探测任务以及提升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国际影响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我国空间太阳探测成果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高分

  •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南航校训背后的中国航天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牧群星,航天,中国航空,黄帝,长空,杨利伟

    中国人的浪漫藏于生活细微之中,从来没有停止过。今天的人没有见过古人的月亮,但今天的月亮却曾经照耀过古人;虽然不能和你一起看星星,那我能不能和你一起看神舟十三号升空呢?古人对于天空的追求从一万年以前,中国人就开始仰望星空,上古时代的伏羲探望星空,获得了河图洛书的奥秘;星空之中的光影在无限的旋转,是不是

  •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羲和驭日(下)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韩愈,杜甫,羲和,日驭,六龙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羲驾】李虞仲《初日照凤楼》诗:“寅宾趣陛后,羲驾奉车初。”【羲曜】《晋书·后妃传下》:“史臣曰:方祇体安,俪乾仪而合德;园舒循晷,配羲曜以齐明。”【羲和辔】曹植《与吴季重书》:“思欲抑六龙之首,顿羲和之辔。”贯休《行路难》诗之二:“大道冥冥不知处,那堪顿得羲和辔。”刘筠《暑

  • 志在长空!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羲和号”成果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手机中国标签:卫星,太阳,光谱,太阳活动

    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羲和浴日等神话故事满足了古代人对太阳的的想象,而科技的进步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太阳。人类已步入“探日时代”。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8月30日,据国家航天局消息,今天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果正式对外公布。自发射以来,“羲和号”已观测到近百个太阳爆发

  • “羲和”探日成果正式发布 创下5个国际首次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网标签:卫星,太阳,光谱,谱线,光谱仪

    “羲和号”探日示意图。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 人民网北京8月30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8月30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果正式发布。本次“羲和”探日成果以太阳科学探测和新型卫星技术为主,创下5个国际首次,对于后续开展太阳空间探测任务以及提升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

  • 帝俊、常羲、羲和,这三大神的爱恨情仇,竟影响了地球的阴晴圆缺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帝俊,常羲,羲和,月神,神女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送,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帝俊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是个比较特别的存在,除《山海经》之外,不见正史及诸子百家所传,且帝俊与大多数远古自然神联系不大。所以,在研究远古神话时,通常会将帝俊神系与

  • 羲和绢蝶的生长日志

    历史解密编辑:知识就是力量杂志标签:绢蝶,鸟类,幼虫,植物,寄生蜂

    文图 / 王瑞 王影(野性石河子团队)绢蝶绝大多数都是珍稀的高海拔物种。在中国新疆石河子市南郊海拔仅400米的低山荒漠中,生活着一种羲和绢蝶,这种鲜为人知的小种群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充满惊险的“追蝶”路羲和绢蝶,这种白色的大蝴蝶,半透明的翅膀点缀着些许红、黑色的圆斑,数量稀少,分布狭窄,资料记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