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孝宗唯一一个敢于北伐抗金的皇帝,为什么会失败?(隆兴北伐)

宋孝宗唯一一个敢于北伐抗金的皇帝,为什么会失败?(隆兴北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28 更新时间:2023/12/24 13:12:39

宋孝宗被称为南宋最杰出,最有作为的皇帝。登基一个月后,他就为岳飞平反昭雪,并谥封“武穆”。岳飞虽然已经去世20多年,对他本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岳飞是一个风向标,是一种精神象征。给岳飞平反,就是表达着孝宗志在收复中原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他也把自己的第一个年号改为“隆兴”。

很快,他在经过一系列人事调整后,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宋廷由主战派主将张浚主持,誓师北伐。孝宗北伐之前,来自主和派的反对是非常强烈的。首先是退位的高宗不同意,他这时候反对已经不是怕徽、钦二帝回来抢夺他的皇位,因为二帝早已先后去世,而是关乎他的面子问题。还有孝宗的潜邸旧臣、右相史浩的反对。史浩在孝宗当皇帝的过程中帮了大忙,孝宗让登基后,让他担任了首相。

不过孝宗的态度是坚决的,史浩反对,孝宗干脆绕过他,直接向张浚发命令。史浩以辞职相威胁,但这也改变不了孝宗一意北伐的决心,后来他甚至不惜把这位政见不同的恩师贬斥到外地为官。

但是孝宗这次北伐一开始便注定是要失败的。首先,他没找到一个恰当的将才。张浚在高宗前期就已经被证明了他的志大才疏。虽然他自始至终都是主战派,但他在统帅军队和指挥作战上确实没什么能力,而且性好妒忌不能容人。当年岳飞曾多次向他示好,希望将领们捐弃成见,同心抗金,都被他拒绝,反而在排斥异己上越走越远。

另外,北伐的另两员干将李显忠和邵宏渊也是不堪大用。北伐开始的时候,由于金人准备不足,宋军取得了一些胜利。李显忠攻克灵壁、宿州,邵宏渊攻虹县虽迟迟不下,但在李显忠派降卒劝降的帮助下,虹县也被拿了下来。而且,一大批金将先后投降,北地居民纷纷归附。

不过,军队的毛病很快就出现了,当孝宗封赏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为副使时,邵宏渊却耻居李显忠之下,在战事上处处掣肘,并向张浚提出,不受李显忠节制。张浚居然同意了他的非分要求。

张浚作为帅才的志大才疏,由此可见一斑。统一号令,本来是作战的不二法门,对邵宏渊的表现,张浚本该严肃处理,果断调整,以避内耗才是。他却和稀泥,这让邵宏渊此后更加有恃无恐。

不久,金军缓过气来,大举来犯宿州。金先头部队万余人被李显忠打败后,十万主力大军随后赶到,李显忠陷入重围,但邵宏渊不但不支援,还和部众说风凉话道:“这大热天的,摇着扇子还不凉快,何况在大日头下披甲苦战呢!”当晚,邵宏渊部队里的统制周宏风闻金军来攻,一时鼓噪,造成整个邵宏渊部不战而溃。李显忠独力难支,叹息一声:“老天爷不让咱们收复中原吗?为什么要派人阻扰?”大败溃退到江淮一线。

其实,这次失败也并不能全怪邵宏渊,李显忠也有重大责任。李显忠首战告捷后,没有认识到那是金人缺乏准备的原因,既不积极趁势进攻,也不着意防守,而是整天与部下饮酒作乐。当有人报告金军先锋万人来犯时,他竟然大大咧咧地说:“区区万人,何足挂齿!”照旧饮酒不提。而且作为主帅,还犯了赏罚不公的大忌。邵宏渊鼓动李显忠把宿州府库中的钱帛全部拿出来赏赐士兵,李显忠不同意,每三个士兵才赏一千钱。另一方面,他又放纵自己亲信随意搬取不予追究。最后在邵宏渊的起哄下,士兵怨气上升,士气低落,不战先溃。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这样的将领带兵打仗,胜算如何,不是已经一目了然了吗?

但孝宗也实在是没办法。经过高宗、秦桧二三十年的严酷打压,这时候已经没有了岳飞、韩世忠、刘琦、吴阶这样的名将,他只能把北伐大任交到张浚、李显忠、邵宏渊这样一些人肩上。同时,长期屈辱求和的舆论氛围,抗战军民无论在能力、意志力上都已经严重低落,不敢打仗,打不来仗,已是军队的普遍状况。

客观上说,孝宗的一登基就开始的这次北伐,确实有点操之过急,也属于一个误判。

之前两年,金主完颜亮为缓和国内矛盾,曾发动过一次大规模的南侵。这次南侵,虽然打得宋军丢盔弃甲,但也遭到了宋军的顽强阻击。尤其是虞允文指挥的采石之战,更是直接导致了金军内部动乱,完颜亮还被其部属射杀身亡。

采石之战的胜利,有着非常多的意味。虽然我们不可否认,作为文臣的虞允文有着军事指挥的天赋,但是,这场战役与完颜亮的急躁冒进不无关系。完颜亮的腐败统治,搞得国内人心离散,他打这场战争,本身就是想重树权威。但是他显然适得其反,这次违背金国百姓意愿的战争,让百姓对他更加离心离德,他南侵不久,就听说完颜乌禄在东京辽阳府被拥戴为帝,改元“大定”。这让他更加着急,所以一味催促将士渡江。最后让将士不堪忍受,他也遭受身首异处的下场,为他这次穷兵黩武打上句号。

更有意味的还在于,这恰恰说明南宋战将的凋零。也正是在这一年去世的刘琦曾感叹道:“朝廷养兵三十年,一筹莫展,大功倒出自一个儒生,我辈愧死。”刘琦被称为南宋初期的中兴名将,其能力和战功可以和岳飞、韩世忠、吴阶等人媲美。刘琦说这样的话,虽然也是由衷地赞美虞允文,却也道出了心中无尽的辛酸。如果在高宗统治的这三十年里,不是一味地打击武将,苟安求和,今天怎么会出现由文臣指挥这样一种局面。自己三十年英雄无用武之地,今天真正迎来战争的时候,却已是衰朽暮年,没有力气再举起长矛了……

这些意味孝宗似乎并没有感受到。这次战争,孝宗其实也是参加了的,那时候他还是太子。完颜亮入侵一开始,一腔热血的孝宗就向高宗请缨出征。孝宗的这个做法把他的老师史浩吓坏了,你这不是犯了人主的大忌吗,赶紧收回申请吧!于是孝宗才改口称随高宗御驾亲征。而高宗则完全没有这个打算,他正思谋着如果完颜亮渡过长江来,就往海上跑呢。后来听说完颜亮被部下杀死了,他才敢装模作样去走了一趟。

这一趟,孝宗也在队中。到处是百姓兴高采烈欢呼的景象;士兵们直往北追,势如破竹;圣驾像游乐一样,在长江边上溜了一圈。显然,他看到了的只是战争的尾声,而不是全貌。而这尾声,给他沸腾的血液,又再添了一把柴,因而也容不得他进行深入的思考了。

等到孝宗当上皇帝的时候,金国已经不再是完颜亮的统治,而是被誉为“小舜”的金世宗在治理。当孝宗准备北伐的时候,金世宗已经让国内安定下来,文臣武将各就各位,也就是说,南宋早已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时机。北伐想取得战果,已经不太可能了。

不只是中原战场,西线战场上孝宗也失去了绝好的机会。尽管中原战场发生了改变整个北伐战局的“符离之溃”(宿州旧称符离),但是硕果仅存的老将吴璘在四川战场上却打出了不俗的战绩。吴璘是吴玠的兄弟,也是一代名将。在和其兄多年的抗金生涯中,他创建了一种专门用来对付金国骑兵的“垒阵法”。在那个年代,金国骑兵号称天下无敌,有一句民谣这样称赞金国骑兵,“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战。”而吴璘的“垒阵法”依靠长枪手、弓箭手、挠钩手高低错落的巧妙排布,在打击金国骑兵上却屡屡凑效,多次破除其不可战胜的神话。从完颜亮南侵到隆兴北伐,吴璘先后收复了原属于北宋地盘的十六个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

但在中原“符离之溃”南宋军队退保长江一线后,市侩政治家、主和派干将史浩却多次给孝宗提议,让吴璘赶紧退回来。他的理由有两点:一是孤军深入,容易全军覆没;二是四川在有宋一代一向是“不平”之地,“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一时惶恐的孝宗果然下令吴璘退兵保蜀。谁知这一退,不但丢掉刚到手的土地,还在金军的反攻追击下,伤亡达两万多人。孝宗听说后,大哭道:“史浩误我!”一怒之下把史浩撵出京城。

这再一次的溃败,固然有史浩苟且偷安的原因,却也是孝宗不够明慧之所在。后来孝宗醒悟过来,表示不再干涉吴璘战略决策,让他自行进退的时候,先前所取得了对金优势早已丧失殆尽,而且重病缠身的吴璘不久又去世,孝宗给他的“便宜行事”的尚方宝剑,不但毫无用处,后来竟还成为吴璘孙子吴曦作乱的工具。此是后话。

不过,不管怎么说,孝宗的行动唤回了人们久违的热情和振奋。这是建炎南渡以来,来自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不仅仅是坚持抗战,而且是主动北伐的声音。这种声音给饱受金人蹂躏的老百姓带来了希望,也给视靖康之难为奇耻大辱的有识之士更多的憧憬和遐想。这个宋太祖的七世孙不愧身上流着的是太祖之血,人们有理由相信,雄才大略的太祖环宇一统四海安定的故事,会在孝宗身上重演。

标签: 宋孝宗宋朝隆兴北伐

更多文章

  • 蒙古第一次西征过程简介 蒙古第一次西征最后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吉思汗,元朝,西夏,蒙古第一次西征

    蒙古使臣被害后,成吉思汗觉察到两国关系已无法用和平方式解决,决定亲率大军向花剌子模问罪,令其弟斡赤斤留守蒙古。1219年六月,蒙古大军从克鲁伦河畔出发,越阿尔泰山至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畔度夏。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及大将速不台(一写速别额台)、哲别、大断事官失吉忽图忽等随行。畏吾儿、阿力麻里

  • 宋金第二次议和—隆兴和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隆兴和议,宋朝

    隆兴和议是继绍兴和议之后南宋与金朝订立的第二个屈辱和约。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为了实现他“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美梦,兵分四路南侵,不料在采石矶遇到了虞允文的抵抗,同时完颜雍在辽阳称帝,是为金世宗,使金兵发生了哗变,完颜亮被杀,南下之金军也无功而返。初登位的金

  • 旭烈兀西征简介 旭烈兀西征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蒙古帝国,蒙哥汗,旭烈兀,旭烈兀西征

    旭烈兀西征,又称蒙古第三次西征,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领,是蒙古帝国继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及长子西征后的第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亦是蒙古帝国最后一次西征。这次西征蒙古占领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国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背景自从蒙古帝国消灭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东欧各国之后,蒙古帝国的势力范围已扩展到

  • 庞勋起义过程简介 庞勋起义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王仙芝,黄巢起义,庞勋起义

    起义初期唐咸通六年八月,唐廷闻信后,遣中使高晶张敬思,赦免戍兵之罪,并答应送还徐州。到了湖南,张敬思设计引诱义军放下武器,可是山南东道节度使崔铉又严兵把守要害,引起庞勋等人的怀疑。大家认为,朝廷所以赦免,是害怕在路上消灭不了义军,溃散为患,如果到了徐州,必然会下毒手的。于是,拿出个人钱财,打造甲兵贺

  • 长子西征——大蒙古国的第二次西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蒙古西征,成吉思汗,长子西征

    长子西征(1235年~1242年)是大蒙古国的第二次西征。以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任统帅,诸王子贵由、蒙哥等从征,因为各支宗室均以长子统率军队,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也派长子率军从征,所以被称为"长子西征"或"诸子西征"。蒙古大军实际指挥掌握在前军主将速不台手中,蒙古大军兵锋主要指向钦察和斡罗思等地。战争起因蒙

  • 波斯寻求大唐援助的原因是什么 波斯都督府史料记载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波斯,波斯都督府

    史籍记载《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波斯国》二十一年,伊嗣候遣使献一兽,名活褥蛇,形类鼠而色青,身长八九寸,能入穴取鼠。伊嗣候懦弱,为大首领所逐,遂奔吐火罗,未至,亦为大食兵所杀。其子名卑路斯,又投吐火罗叶护,获免。卑路斯龙朔元年奏言频被大食侵扰,请兵救援。诏遣陇州南由县令王名远充使西域,分置州县,

  • 设置波斯都督府的原因是什么 波斯都督府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都督府,波斯王子,波斯都督府

    根据《旧唐书》记载,阿拉伯人在公元661年入侵波斯萨珊王朝之时,波斯王子俾路斯远赴长安向当时统治中国的大唐要求提供军事协助。大唐于是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波斯都督府,任命卑路斯为都督,隶属安西大都护府。公元662年,唐又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公元670年到674年,俾路斯来到唐朝首都长安。唐高

  • 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状况介绍 海上丝绸之路的由来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代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关于“海上丝路”这一个历史事件,可以说它是在古代文明与河海文明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经历了漫长而且线路不断变化、反复的一个过程,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情况。我们都知道在宋代的时候,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就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其中指南针

  • 美吉多之战:第一个有记录的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美吉多之战,古埃及

    美吉多战役是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第一次远征巴勒斯坦的重要会战,是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一次战争。一直到公元20世纪,美吉多始终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战场之一。甚至在圣经中,美吉多也被描写成是上帝的军队与魔鬼的军队最后决战的战场。圣经中哈米吉多顿(即世界末日善恶决战的战场)本意就是美吉多山。美吉多是连贯非洲与

  • 德川家康在三方原合战里被打得很惨吗?德川联军大败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三方原合战,日本

    东海道一之弓取的灭亡在日本战国时代,东海道霸主是骏河国的大名今川氏。今川氏出自室町幕府的幕府将军足利氏的庶流,世代担任骏河国守护,在今川义元担任家督期间,今川氏的势力遍及骏河、远江、三河三国,并渗入尾张国内,被称为“海道一之弓取”,即东海道第一武士。1568年东国势力图永禄三年(1560年),今川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