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高平陵之变——曹爽权倾朝野,却被司马懿一招拿下(高平陵事变)

高平陵之变——曹爽权倾朝野,却被司马懿一招拿下(高平陵事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348 更新时间:2023/12/24 7:53:26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

起因

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且不久即晋升司马懿为太傅而夺去了他的实权。之后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曹爽集团于是完全掌握宫中禁军。从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则被架空。

司马懿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为了等待时机,凝聚反击力量,于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借故生病辞职以回避曹爽。次年,李胜到荆州上任刺史前向司马懿辞行,司马懿更在他面前装出重病的样子,因此令曹爽对他更为松懈;但于此同时,司马懿却与儿子司马师(当时为中护军)、司马昭以及太尉蒋济等人暗中准备发动政变。

经过

司马出击

正始十年正月(公元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们皆随同前往。

司马懿以郭太后名义下令,关闭了各个城门,率兵占据了武库,并派兵出城据守洛水浮桥;命令司徒高柔持节代理大将军职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事,占据曹羲营地。然后向魏帝禀奏曹爽的罪恶说:“我过去从辽东回来时,先帝诏令陛下、秦王和我到御床跟前,拉着我的手臂,深为后事忧虑。我说道:‘太祖、高祖也曾把后事嘱托给我,这是陛下您亲眼见到的,没有什么可忧虑烦恼的。万一发生什么不如意的事,我当誓死执行您的诏令。’如今大将军曹爽,背弃先帝的遗命,败坏扰乱国家的制度;在朝内则超越本分自比君主,在外部则专横拔扈独揽大权;破坏各个军营的编制,完全把持了禁卫部队;各种重要官职,都安置他的亲信担任;皇宫的值宿卫士,也都换上了他自己的人;这些人相互勾结盘踞在一起,恣意妄为日甚一日。曹爽又派宦官黄门张当担任都监,侦察陛下的情况,挑拨离间陛下和太后二宫的关系,伤害骨肉之情,天下动荡不安,人人心怀畏惧。这种形势下,陛下也只是暂时寄居天子之位,岂能长治久安。这绝不是先帝诏令陛下和我到御床前谈话的本意。我虽老朽不堪,怎敢忘记以前说的话?太尉蒋济等人也都认为曹爽有篡夺君位之心,他们兄弟不宜掌管部队担任皇家侍卫,我把这些意见上奏皇太后,皇太后命令我按照奏章所言施行。我已擅自作主告诫主管人及黄门令说:‘免去曹爽、曹羲、曹训的官职兵权,以侯爵的身分退职归家,不得逗留而延滞陛下车驾,如敢于延滞车驾,就以军法处置。’我还擅自作主勉力支撑病体率兵驻扎在洛水浮桥,侦察非常情况。”

曹爽得到司马懿的奏章,没有通报曹芳;但惶急窘迫不知所措,于是就把曹芳车驾留宿于伊水之南,伐木构筑了防卫工事,并调遣了数千名屯田兵士为护卫。

司马懿派遣侍中、高阳人许允和尚书陈泰去劝说曹爽,告诉他应该尽早归降认罪;又派曹爽所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去告诉曹爽,只是免去他的官职而已,并指着洛水发了誓。

驽马恋栈

当初,曹爽因桓范是他同乡年长的故旧,所以在九卿之中对桓范特别加以礼遇,但关系不太亲近。司马懿起兵时,以太后的名义下令,想要让桓范担任中领军之职。桓范打算接受任命,但他的儿子劝阻他说:“皇帝的车驾在外,您不如出南门去投奔。”于是桓范就离城出去。走到平昌城门时,城门已经关闭。守门将领司蕃是桓范过去提拔的官吏,桓范把手中的版牒向他一亮,谎称说:“有诏书召我前往,请你快点开门。”司蕃想要亲眼看看诏书,桓范大声呵斥说:“你难道不是我过去手下的官吏吗?怎敢如此对我?”司蕃只好打开城门。桓范出城以后,回过头来对司蕃说:“太傅图谋叛逆,你还是跟我走吧!”司蕃步行追赶不及,只好在道旁躲避。司马懿得知后对蒋济说:“曹爽的智囊去了!”蒋济说:“桓范是很有智谋的,但曹爽就象劣马贪恋马房的草料一样,因顾恋他的家室而不能作长远打算,所以必然不能采纳桓范的计谋。”

桓范到了之后,劝说曹爽兄弟把天子挟持到许昌,然后调集四方兵力辅助自己。曹爽仍犹豫不决,桓范就对曹羲说:“这件事明摆着只能如此办理,真不知你读书是干什么用的!在今天的形势下,象你们这样门第的人想要求得贫贱平安的日子还可能吗?而且普通百姓有一人被劫作人质,人们尚且希望他能存活,何况你们与天子在一起,挟天子以令天下,谁敢不从。”他们都默然不语。桓范又对曹爽说:“你的中领军别营近在城南,洛阳典农的治所也在城外,你可随意召唤调遣他们。如今到许昌去,不过两天两夜的路程,许昌的武器库,也足以武装军队,我们所忧虑的当是粮食问题,但大司农的印章在我身上,可以签发征调。”然而曹羲兄弟却默然不动,从初夜一直坐到五更。曹爽然后把刀扔在地上说:“即使投降,我仍然不失为富贵人家!”桓范悲痛地哭泣道:“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没想到今日受你们的连累要灭族了。”

曹爽投降

于是曹爽向曹芳通报了司马懿上奏的事,告诉曹芳下诏书免除自己的官职,并侍奉曹芳回宫。曹爽兄弟回家以后,司马懿派洛阳的兵士包围了曹府并日夜看守;府宅的四角搭起了高楼,派人在楼上监视曹爽兄弟的举动。曹爽若是挟着弹弓到后园去,楼上的人就高声叫喊:“故大将军向东南去了。”弄得曹爽愁闷不已,不知如何是好。

戊戌,有司奏告:“黄门张当私自把选择的才人送给曹爽,怀疑他们之间隐有奸谋。”于是逮捕了张当,交廷尉讯问查实。张当交待说:“曹爽与尚书何晏、邓飏、丁谧,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等人阴谋反叛,等到三月中旬起事”。于是把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人都逮捕入狱,以在逆不道罪劾奏朝廷,并与张当一起都被诛灭三族。

影响

以司马懿为首的士族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所牵连者达五千余人。四月后,魏帝改元嘉平。司马懿除任用名士、能人外,亦提拔亲信、心腹之人。

王淩和令狐愚因为高平陵事件,认为魏帝曹芳年幼平庸而司马懿独揽大权,于是在两年后发动兵变企图推翻曹芳和司马懿,另立年纪较长的曹彪(曹操儿子)为帝,即淮南三叛。

驻守雍州的征蜀护军夏侯霸因与曹爽有亲戚关系,同时身为征西将军侄儿夏侯玄被徵召入洛阳,于是恐惧会遭司马氏逼害;同时与自己不和的郭淮又出任征西将军,都令他十分不安,因而逃入蜀汉。

评价

司马懿因为这次政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灭支持曹氏的势力,向篡夺曹魏政权的目标前进,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

更多文章

  • 司马懿为什么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会被曹爽干掉吗?(高平陵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司马懿,高平陵事变

    魏明帝曹叡托孤之时,司马懿和曹爽两人并受遗命,两人都获得统帅全国军事的权力。在两人合作的早期,处理政务时,曹爽和司马懿两人还互相谦让,司马懿每次都让曹爽先决定,曹爽则作出谦让低调的姿态,可以说,在早期,两人都获得了很好的名声。当然,我们也可以看成这是曹爽的低调行事,因为对于曹爽来说,司马懿就是长辈。

  • 高平陵之变后,曹操留下的老部下为何都按兵不动(高平陵事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司马懿,高平陵事变

    很多熟悉三国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当年曹操做司空的时侯,征辟司马懿,他是这样的: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司马懿为什么要这样做,真的是为汉室尽忠?不是的,司马懿深知,创业多难啊,摘桃子才是正道。虽然口头上说着不愿意出仕曹魏,但老成谋国的司马懿还是投奔

  • 拜占庭帝国和古代中国有什么关联?有什么来往吗(巴列奥略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巴列奥略王朝,拜占庭帝国

    拂苏国是中国中古史籍中对拜占庭帝国的称谓。古代亦称大秦或海西国。随历史时期之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今叙利亚)等地中海东岸地区。宋、元时代又用以称呼塞尔柱突厥人统治的小亚细亚。此名在《魏书?高宗纪》、《显祖纪》作“普岚”。《北史?西域传》作“伏卢尼(Fūrūmi)”。玄奘着《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波剌斯

  • 大内义弘的简介:曾发起应永之乱反对室町幕府的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内义弘,日本,应永之乱

    大内义弘,室町前期的武将。在明德之乱打败山名氏清,让幕府军赢得胜利。后与足利义满对立,联合镰仓领主足利义兼兴起应永之乱,但败北。关于大内氏及其和足利义满间的过节,山名氏在"明德之乱"后走向败落,大内氏一跃成为了日本西部最强大的守护大名,大内氏和许多土生土长在日本的武士团不同,他们自认为是"渡来人"身

  • 阿拔斯王朝社会阶级分为那几级?阿拔斯王朝和唐朝打过仗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国

    751年,阿拔斯王朝军队在中亚怛罗斯战役中击败唐朝将领高仙芝率领的唐朝和中亚各族联军,成功夺取了中亚西部河间地区的控制权,与唐帝国隔葱岭相对。阿拉伯帝国正是在这场战役中获得了造纸术。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吐蕃趁唐将西域兵力调回、防务空虚之际,联合进攻唐朝。安史之乱后,阿拉伯人

  • 宋孝宗唯一一个敢于北伐抗金的皇帝,为什么会失败?(隆兴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孝宗,宋朝,隆兴北伐

    宋孝宗被称为南宋最杰出,最有作为的皇帝。登基一个月后,他就为岳飞平反昭雪,并谥封“武穆”。岳飞虽然已经去世20多年,对他本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岳飞是一个风向标,是一种精神象征。给岳飞平反,就是表达着孝宗志在收复中原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他也把自己的第一个年号改为“隆兴”。很快,他在经过一系列人事调整

  • 蒙古第一次西征过程简介 蒙古第一次西征最后的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吉思汗,元朝,西夏,蒙古第一次西征

    蒙古使臣被害后,成吉思汗觉察到两国关系已无法用和平方式解决,决定亲率大军向花剌子模问罪,令其弟斡赤斤留守蒙古。1219年六月,蒙古大军从克鲁伦河畔出发,越阿尔泰山至也儿的石河(额尔齐斯河)畔度夏。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及大将速不台(一写速别额台)、哲别、大断事官失吉忽图忽等随行。畏吾儿、阿力麻里

  • 宋金第二次议和—隆兴和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隆兴和议,宋朝

    隆兴和议是继绍兴和议之后南宋与金朝订立的第二个屈辱和约。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为了实现他“屯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的美梦,兵分四路南侵,不料在采石矶遇到了虞允文的抵抗,同时完颜雍在辽阳称帝,是为金世宗,使金兵发生了哗变,完颜亮被杀,南下之金军也无功而返。初登位的金

  • 旭烈兀西征简介 旭烈兀西征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蒙古帝国,蒙哥汗,旭烈兀,旭烈兀西征

    旭烈兀西征,又称蒙古第三次西征,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领,是蒙古帝国继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及长子西征后的第三次大规模的西征,亦是蒙古帝国最后一次西征。这次西征蒙古占领了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木剌夷国及叙利亚的阿尤布王朝。背景自从蒙古帝国消灭了花刺子模,征服了东欧各国之后,蒙古帝国的势力范围已扩展到

  • 庞勋起义过程简介 庞勋起义的影响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王仙芝,黄巢起义,庞勋起义

    起义初期唐咸通六年八月,唐廷闻信后,遣中使高晶张敬思,赦免戍兵之罪,并答应送还徐州。到了湖南,张敬思设计引诱义军放下武器,可是山南东道节度使崔铉又严兵把守要害,引起庞勋等人的怀疑。大家认为,朝廷所以赦免,是害怕在路上消灭不了义军,溃散为患,如果到了徐州,必然会下毒手的。于是,拿出个人钱财,打造甲兵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