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阵营有众多谋士,被人们熟知那些之外,还有一个很厉害的人物,这个人就是许攸。可惜许攸加入曹魏阵营没有多久之后,就被曹操给诛杀掉了,那么有人就会问了,曹操为何要杀掉许攸呢?
有很多人曹操杀许攸的行为是非常可耻,是在卸磨杀驴,因为没有许攸的出谋划策,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是很难取得胜利的,毕竟曹操当时实力还不是很强,与袁绍相比还是挺弱的,并且粮草也没有袁绍充足,袁绍耗下去也能把曹操耗死,因为曹操的军粮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在此种情况下,曹操要想取得的战争的胜利,必须要出奇制胜,否则就没有赢得机会。恰好许攸给提出了火烧乌巢之计,让曹操赢得了战争主动权。粮草被烧,袁绍的军队军心大乱,由此走向了溃败。由此可以说许攸是曹操战胜袁绍的最大功臣,如果没有许攸,曹操想要兼并冀州,或许还要晚几年。
许攸在帮助曹操拿下冀州之后,居功自傲,到处炫耀自己的功劳,并且语言上对曹操没有丝毫尊敬,所以导致曹操不顾情意,宁愿挨上骂名也要把他给杀了。
在大叔看来,许攸被杀,其实这可以说是一种宿命,是所有打工人的宿命。打工人注定是要被屠宰者的,这是无法规避的一种祸患。
在掌权者眼里,打工人的功劳是属于他自己的,如果没有他,打工人即使再厉害也会被埋没,是他给了打工人施展身手的平台。因此在掌权者的眼里,你是否有功劳,那是由我来评定的。我认为你有功劳,你就有功劳,我认为你没有功劳,那么你就没有功劳,即使这事都是你一手促成的,那也由我说了算,而不是你自己说了算。
许攸在帮助曹操拿下冀州之后,处处夸耀自己的功劳,处处宣传自己的能耐。这让作为领导的曹操会怎么想,曹操心里估计会想,你小子是不是飘了,是不是太自以为是了,我要是不听你的,你小子能有什么功劳,你小子有没有把我这个领导放在眼里?
在大叔看来,曹操杀许攸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许攸不懂的忌讳。上下级之间无论多么亲近,也应该保持距离,不应该毫无忌讳。因为时异而势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个处于下位的人一定会给自己招来祸患。
许攸与曹操曾经是朋友,但是在许攸投靠曹操以后就不是了,他们的关系由朋友变成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了。上下级就应该有所忌讳,下属对上级最起码要有基本的敬重,否则上下级之间就难以相处。
领导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就是因为他有领导者权威,而领导者权威就是来自于上下级之间的地位与权利差别。许攸自恃有功,丝毫不把地位上的差别放在眼里,这就注定了他的结局。
许攸被杀,与其说曹操卸磨杀驴,倒不如说这是打工人注定的结局与宿命。对于今天我们也是一样,如果你自恃有功,在老板面前骄傲一下,看看老板会不会把你踢除掉,答案很显然肯定的。因为在领导者眼里,你的一切功劳都是属于他的,如果他不给你机会,你有才能又有什么用。
大叔一直很欣赏拿破仑的一句名言,那就宁为鸡首,也不做凤尾。如果有机会创业,哪怕是摆地摊卖水果,也肯定比给人打工要强许多。因为摆地摊是你的事业,而打工则是寄人篱下,依靠别人求生存。当你依靠别人求生存,你的结局能有多好呢?
在这里大叔想对各位读者朋友说,有时间多读一读历史,会让你明白很多事情的真相,会让你更好的在这个世间生存。《三国志》就是一本很好的历史经典书籍,琢磨透其中故事,你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不一样自己。当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