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在晋生平经历的事情有哪些 明代官员王在晋简介

王在晋生平经历的事情有哪些 明代官员王在晋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104 更新时间:2024/2/14 6:00:30

王在晋

(?-1643年)明代官员、学者。字明初,号岵云,江苏太仓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历官中书舍人、江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南京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在魏阉逆案中因参与纂修《三朝要典》受到一定牵连。大学士韩爌等本云:“以上三十人,俱应补入谄附定罪。”有《岵云集》、《三朝辽事实录》、《越镌》等。

人物生平

王在晋,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初授中书舍人,后历官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进督河道,泰昌时(1620年)迁兵部左侍郎。熊廷弼王化贞丢失广宁(今辽宁北镇)后,朝廷大震,诛除熊廷弼、王化贞。天二年(1622年)三月十八日王在晋代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帝特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王在晋分析当时关外形势:“东事离披,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则无局之可布矣!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再无一步可退。”

兵部尚书张鹤鸣为视师辽东复命时说:“自辽患以来,经略死难系狱,累累匪一……今日经略,难于前日之经略万备矣。王在晋铁骨赤心,雄才远略,识见如照烛观火,肩重如迎刃理丝,但秉正不阿,人醉独醒,独臣于在晋两人耳……在晋不足惜,如辽事何,此今日酿辽事大祸根也。此臣不顾嫌疑,不顾仇害,为国家大计而吐肝胆于皇上之前也。”对王推崇备至。

蓟辽总督王象乾建议王在晋:“得广宁,不能守也,获罪滋大。不如重关设险,卫山海,以卫京师”。于是,在晋以“抚虏、堵隘”守山海关的方略,他在《题关门形势疏》中道:“画地筑墙,建台结寨,造营房,设公馆,分兵列燧,守望相助。”

他认为,“高岭有乘墉之势,斗城如锅底之形。昔武侯云地势兵者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之有也。奴有战地,而我无守地。山海一关不过通夷贡夷之道,严远戍之防有两河为保障,何夷虏之足忧。而今且以为冲边绝塞,此岂有形之天堑,成不拔之金汤者哉。臣与同事诸臣谋之,有欲筑敌楼,先居高山、高岭者。夫敌楼孤峙,能击远不能击近,倘为贼所乘,则益助其凭高博击,而我失其所控御矣。有为再筑边城从芝麻湾起,或从八里铺起者,约长三十里,北绕山,南至海,一片石统归总括,角山及欢喜岭悉入包罗。如此关门可恃为悍蔽。”“……科臣周希令议费四五百万金以固金汤,而科臣沈应时亦亟议筑起边城为山海屏蔽,臣核道、镇估工计费,谓湏银百万,盖并造衙舍、筑铳台、建营房之费尽入估数。”“臣尝谓必有复全辽之力量,而后可复广宁,必有灭奴之力量,而后可复全辽。不然启无巳之争,遗不了之局,而竭难继之供,不可不虑。”他发现山海关关城本身存在重大的隐患,建议修重城,重城修好以后,山海关关城才真正能成为雄关天险,极具战略目光。

朝廷发帑金20万两。他的主张,遭到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主事沈棨、赞画孙元化等的反对,袁崇焕要求修筑到二百里之外的宁远,但王在晋不听。袁崇焕两次直接将意见报告给首辅叶向高,但叶向高不知前线的情况,拿不定主意。这时大学士管兵部事孙承宗自请行边,亲赴山海关。帝大喜,特加孙承宗太子太保,赐蟒玉、银币,以示隆礼。孙承宗回京后,面奏王在晋不足任,“笔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改任南京兵部尚书,在晋既去,承宗自请督师。八里铺重城停工,而为了“提掇道将之精神”(改善精神面貌),因此要到200里外的宁远去修一道边墙(可惜天启和崇祯都没能熬到此墙的奠基就挂了),大力扩军备战(军队由五万多一度增至十四万),大量造办军械、甲仗,并且采纳左通政袁可立“破格用人,以期实用,图复建骠骑之功”的建议广泛提拔干部、增设衙署。

天启五年,在晋任南京吏部尚书,不久就改兵部。崇祯元年,召为刑部尚书,不久,又迁兵部。因坐张庆臻改敕书事,削籍归乡,卒于乡。著有《三朝辽事实录》。撰《海防纂要》,乾隆四十四年禁毁。

著作

有《越镌》、《历代山陵考》、《海防纂要》、《总部疏稿》、《经略抚齐中枢疏》、《龙沙学录》6卷、《通漕类编》9卷、《岱史》、《辽记附述》、《辽评纪要》、《评辽续记》、《兰江集》、《宝善堂集》、《西坡漫稿》、《西湖小草》、《三朝辽事实录》等。

标签: 明朝袁崇焕沈棨

更多文章

  • 道光帝族侄奕山割地卖国 为什么却很少人提起他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道光,鸦片战争,广州和约,奕山

    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的奸臣,但是被大家提起最多的应该就是秦桧,清朝有一位却很少有人提起,他所做之事,可以说给他扣上千古罪人也不为过。可笑的是他几次被罢官,却每次都能官复原职,可见清朝那时候的腐败、昏庸到何种境地。这个人就是——奕山。道光帝族侄。侍卫出身。奕山做为宗室皇族,仕途可谓一帆风顺,深受皇帝的信

  • 乙级战犯柳川平助因为心脏病发作死亡 没有迎来东京审判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八一三事变

    1937年,日本有预谋的制造了八一三事变。日军为了实现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幻想,往中国上海结集了八个师团,两个旅团。其中日本的第六师团,第十八师团,一一四师团组成了日本的第十军,由柳川平助中将为司令官。今天主要说的就是柳川平助,他对整个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赫赫有名的南京大屠杀就属他的部下最为凶残。18

  •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的故事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是怎么上位当上沙皇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吕雉,武则天,慈禧,叶卡捷琳娜二世

    说到中国古代强悍的女人,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吕雉、武则天、慈禧等,而在俄罗斯人心中,他们历史上最强悍的女人,非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莫属。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我作的这个对比,相信大家就可以看出: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一个超级女强人,能将所有男人和一个超级大国玩转于鼓掌之间。但我告诉你,叶卡捷琳娜绝不是慈禧和吕雉,她

  • 为什么隆科多向佟国维要官 而他却只给一个守监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雍正

    《雍正王朝》里有这样一段,隆科多多年之前擅自从边关逃回,侥幸没被问罪,却也因此不得朝廷重用,一直赋闲在家,日子过得十分窘迫。在康熙第一次欲废太子之际,隆科多找到了自己亲叔叔,也就是上书房大臣,被称为佟中堂的佟国维。隆科多在佟国维那里先是发了一阵的牢骚,说佟国维这么多年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并不提携他,现

  • 康熙为什么会赐一副老花镜给佟国维 这老花镜有什么寓意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雍正

    佟国维是排名第一的上书房大臣,应该算是“首辅”、“宰相”,或者说是百官的“首领”,当康熙皇帝看到数百名官员的联名奏折推荐八阿哥胤禩,或许感到了压力,或许知道佟国维在其中发挥了作用,不管怎样,作为百官首领的佟国维难脱干系,所以,名为赐宴,实为一种暗示。在胤礽被废,举荐新太子一事件中,隆科多在被授予九门

  • 溥仪临死前为什么一直喊着“河车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溥仪

    溥仪从抚顺战犯管理所被特赦回京,并与李淑贤组成了一个小家庭后,因为身体有故疾,故此难于生育。当时蒲辅周(现代中医名家,四川梓潼人曾任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曾经溥仪之交好,政协开会时,蒲老见溥仪面色不佳,就曾经为他号脉,并叮嘱溥仪一定要善于保养身体。蒲老还根据溥仪的实际情况,教会了他睡前练习八段锦,

  • 为什么外国人主动为康熙皇帝服务?康熙是怎么对待洋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

    清朝圣祖康熙皇帝一生不仅文治武功卓绝,彪炳青史,而且谦逊自律,且以仁德为怀,体恤臣民,其去世后被尊谥为“圣祖仁皇帝”。 《清世宗实录》(卷一)记载了众人选择这一尊谥的原因:“谨按《传》云:为人君,止于仁。《礼运》曰:仁者,义之本,顺之体也。得之者尊。《说文》云:在天为元,在人为仁,故《易》曰,元者善

  •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俄罗斯田园派诗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俄国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

  • 清朝数学大师梅文鼎晚年的故事,生命的最后15年中一如既往的研讨学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

    为拜会老友,访求典籍,安排历算著作的刊刻,梅文鼎于72岁再度出游,漫游路线与十多年前大致相同,先是接受福建落台的邀请一同入闽,取道武夷山侧,一路追寻先贤遗迹,观赏游览。因为李安卿等老友都在北京,他南下只见到历算名家林侗人,于是,梅文鼎复改道北上,游历了齐楚吴越,到了河北,直隶巡抚李光地的府邸由河北的

  • 清代杰出史学家和思想家章学诚是怎么死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代

    章学诚(1738年—1801年),原名文镳、文酕,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杰出史学家和思想家,中国古典史学的终结者、方志学奠基人,有“浙东史学殿军”之誉。因学问不合时好,屡试不第,迟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方中进士,时年41岁。章学诚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却“撰著于车尘马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