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嫂如母”竟然跟包拯有关?“长嫂如母”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长嫂如母”竟然跟包拯有关?“长嫂如母”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862 更新时间:2024/1/16 23:09:46

“长嫂如母”是怎么来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

包拯一生活了63岁,最后却是差点断后。他有两位夫人氏和董氏。李氏早亡,后来董氏为包拯生下长子包繶,但包繶英年早逝,这也让包拯十分痛心。就在包拯59岁的时候,他的侍妾孙氏突然怀上了他的孩子,不过孙氏却被包拯打发回娘家,好在大搜崔氏知道孙氏怀上了孩子,等她生下后偷偷送给包拯,这也让包拯夫妇大喜。

历史上的包拯家境其实并不贫寒,而且也非早年丧父丧母,由长嫂抚育长大。这个“长嫂如母”的典故实际上并不是发生在包拯身上,而是在包拯的次子包绶身上。而这个包绶就是包拯的丫鬟为了延续香火生的。

实际上包拯的家境非常优渥,典型的耕读持家的家庭。包拯从小一心只读圣贤书长大,所以在仁宗天圣5年(1027年)考中进士,后来被朝廷派到江西修水去当知县。

一般来说,普通家庭借此机会便入仕为官,然后一家子就指望这个儿子鸡犬升天呢。但是包拯其实是还是非常有个性的,那个地方太远,所以咱宁愿不做官在家奉老,也不去了。别人是父母在不远游,包拯是离家远不做官。从这点来讲,包拯的家境绝非是为稻粱谋的家庭。

其实也正是这样的家境最终培育了包拯那种刚正不阿的性格。

因为今后他做官,不必想普通人家的孩子那样瞻前顾后,屈服权贵。包拯是做官不开心,不能站在公正立场上,我就回家,总之不稀罕那点工资。

但是也就是在他呆在家里的那几年里,父母相继过世了。直到又给父母守孝三年之后,朝廷让他到安徽的天长去做县令,由于离家近,所以包拯终于于景佑4年(1037年)正式出仕为官。他后来的很大的名声,以及小说演义的内容,大都源自于他在天长当县令时期的处理各种蹊跷案子的蓝本。

包拯其实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富家子弟,从小受到传统道德熏陶,因此他一生秉承着传统道德对自己的约束。

包拯的一生都面临一个巨大风险,那就是可能香火要从他手里断掉。然而在古代我们重视传承,重视香火延续是要远远超过其他事情的。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休老婆的理由,第一条就是没有生育,无法延续家庭的香火。

包拯一生共娶了2妻1妾。包拯原配张夫人,两人举案齐眉,感情甚笃。然而张氏一直未曾生育,且结婚仅1年,就先于包拯而去,这给包拯的心里埋上深深的阴霾。但是为了延续香火,包拯又续了弦,迎娶了夫人董氏。

董氏给包拯生下来了1个儿子包繶,2个女儿,姓名不详,但是一个后来嫁给了陕州硖石县主簿;另一个许配给了国子监主簿效。

但是晴天霹雳,在快乐的日子过了21年之后,原本已经结婚刚生子的包繶却在包拯54岁这年病故了。晚年丧子,悲苦之情无人体会。

但所幸的是儿媳妇包崔氏并不愿意改嫁他人,愿意留在包府赡养公婆,抚育幼孙包文辅。然而祸不单行,包拯59岁的时候,5岁的包文辅也病故了。包拯怎么也没想到的是,到了晚年自己却落到如此境地。但是在妻子董氏比包拯此刻更为沉得住气,自己年纪大了,已经不能生养了,因此为了包家的香火,她偷偷将自己的侍女孙氏换到了包拯的床上。

然而包拯知道后恼羞成怒,将这个侍妾赶回了家。殊不知此刻这个侍妾竟然怀上了包拯的孩子,长嫂包崔氏知道情况之后,背着公婆,偷偷不断派人送钱财衣物接济孙氏,并且偷偷将小孩报到自己的房中抚养。

在包拯60岁大寿寿诞上,长嫂包崔氏将还在襁褓之中的孩子送到包拯面前,包拯大喜,取名包綖,并且接回了孙氏,给予了名分。

但是仅仅4年后包拯就去世了。包綖后来就受到长嫂包崔氏抚养长大成人的。因为包拯去世的时候,宋仁宗亲往灵堂吊唁,所以看到如此孤儿寡母景象,心生同情,因此包綖的待遇是非常高的,5岁就被授为太长寺太祝,并记录在案了。

但是长嫂包崔氏认为久居京城,对包綖的成长不利,于是举家扶柩回到了合肥,给包綖请了老师,改学名包绶,后来终于包绶也成为了一代名臣。这就是真正的“长嫂如母”的典出。

标签: 宋朝包拯

更多文章

  • 他们是历史上出名的太监 其中一个是最为成功的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太监,嫪毐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历史上有有名的太监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很多人喜欢看历史剧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那名将征战沙场的英勇神武,也不仅仅看帝王心术的神秘莫测 。更有意思的是后宫佳丽们的恩怨情仇,还有太监们的人生旅程。说i太监这个神秘而古老的行业,想入门却不是那么的简单轻松,就是要切掉

  • 《出师表》诸葛亮为什么要提向宠?向宠是什么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向宠

    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到的向宠怎么样?《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向刘禅谏言的上表文章,里面写了很多自己的心里话,他自然是希望刘禅能够很好地处理内政,治理好这个国家,所以会向刘禅推荐很多有用的人才,但是有很多后世所熟知的人物却并没有被诸葛亮提到,反而有一个很多人并不熟悉的向宠,这个人是谁,为什么会被诸葛亮提到夸赞

  • 关羽败走麦城是高估了自己?关羽没想到的竟然是这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项羽

    关羽本有机会撤退为何败走麦城?刘备进位汉中王以后,下令让身在荆州的关羽出兵北上。当时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便想乘胜追击,关羽一开始的确气势如虹,屡战屡胜,但他万万没想到孙权在背后向他捅了一刀。不过关羽是前方将领,他没想到为何刘备、诸葛亮等人也都没想到呢?实际上这是刘备自己犯下的失误,关羽也稍微高估

  • 刘琦是真的被刘备害死的吗 刘备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琦,刘备

    还不知道:大公子刘琦是刘备害死的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表示不背这个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将刘琦刻画成了软弱贤良之人,但历史上的刘琦不仅有野心,而且还拥有一定的实力。我们在阅读《三国演义》时,很多时候都会感觉刘琦是刘备的小弟,其实不然,他和刘备的关

  • 司马懿手握重兵始终没有造反 他到底在害怕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懿,曹魏

    还不知道:司马懿为什么临死前才造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曹操去世后,魏文帝曹丕称帝,司马懿作为托孤大臣,受到曹丕的重用,多次领兵抵御蜀汉北伐,手握重兵的司马懿却始终没有在此时造反,他在害怕什么。第一:曹丕称帝时,司马懿是非常害怕的,因为曹丕和曹操的性格

  • 陈平能够经历三朝而不倒 他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平,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陈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张良是刘邦身边的首席谋士,除了张良以外刘邦还有一位谋士,他与刘邦非亲非故,既不是同乡也不是老同事,可是却成为刘邦最信任的人,最后历经三朝不倒。西汉的开国功臣几乎受到刘邦的猜忌,连刘邦的老同事、老同乡、铁哥们萧何也不例外,萧何曾

  • 李承乾明明是太子为何还要谋反?李世民是如何将儿子逼得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李世民,李承乾

    李承乾为什么造反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李承乾的一生再次说明一个千古不易的道理:太子不能做太久。作为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打小就十分受宠,从名字就能看出来“承乾”,史书记载这一命名取自承乾宫,但皇室家族,一举一动,皆有深意,岂是随随便便给的。李世民继位后,马上立李承乾为太子,

  • 清朝时期两大官位最高的汉臣,结局分别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廷玉,清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张廷玉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张廷玉,康熙年间的进士,因为父亲张英就是大学士,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做事谨慎,举止沉稳。虽然是汉人却精通满语,得到了康熙的赏识而得以到南书房工作,因为办事勤勉,对待皇帝既恭敬又谦逊,做任何事都首先做到先考虑皇帝的利益,从不掺杂自

  • 赵构选太子到底用了什么奇葩方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构,宋朝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赵构的故事大家听过吗?有了备选人,大臣们不着急了,至于选谁就全交给赵构了。赵构对两个孩子倒没有偏颇,同样的疼爱相同的成长道路,父子三人一同生活了二十来年,两个孩子渐渐成长为不同性格不同价值观的人。赵昚人生聪明,也颇有城府,他看不惯秦桧的专横,但从来不表现出来。赵琢更乖巧,深受

  • 贾昌:唐朝13岁斗鸡神童,皇帝贵妃恩宠他四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贾昌,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贾昌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在李隆基还是王爷的时候,对斗鸡这个游戏就尤其痴迷,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胜过爱美人。有书记载:索长安雄鸡,金毫铁距高冠昂尾千数养于鸡坊。李隆基当上皇帝后直接下诏,在宫中建起了皇家鸡坊,还令人从各地搜寻到上千只雄鸡。交给五百名六军小儿进行饲养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