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名将陆逊的故事有哪些?历史上是如何评价陆逊的?

三国名将陆逊的故事有哪些?历史上是如何评价陆逊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620 更新时间:2023/12/14 18:14:46

陆逊的故事是怎样的?陆逊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陆逊?中国历史故事网这就为你介绍:

陆逊生平简介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军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陆逊的故事

一、吴郡士族

陆逊家族,为江东大族。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

陆逊出生在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少年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舒县读书。

兴平元年(194年),因袁术和陆康不和,袁术派遣孙策攻打庐江,陆康坚守了二年,城池才陷落。之后月余,他就病逝,此前陆康已将陆逊与亲属送往吴郡。陆康的幼子、陆逊从父陆绩比陆逊小六岁,所以陆逊帮他支撑门户。

当时的吴县人士中,陆绩和顾邵以博览书传最为知名,陆逊、张敦、卜静、吾粲次之。

二、始仕幕府

孙策死后,孙权继领其众,为将军,招纳俊秀,聘求名士。建安八年(203年),陆逊二十一岁时,入孙权幕府,成为孙权统治集团的幕僚。

历仕东、西曹为令史,主持文秘工作;后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宁)屯田都尉,兼海昌县令。海昌境内连年遭旱灾,他开仓赈济贫民,组织生产自救,缓和了灾情,因此深得民心。

三、征讨山越

当时吴郡、会稽、丹阳(今安徽当涂东北)一带也有很多隐匿人口。陆逊上书孙权陈述征讨的利益,请求让他去招募,当时会稽有山贼大帅潘临,造反多年,官府无法平定。陆逊便招兵进讨,终将其平定。时陆逊手下已有二千余人。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阳的贼帅尤突作乱,影响甚大,陆逊率军配合奋武将军贺齐将其讨平,斩首数千。陆逊因功被拜定威校尉,屯兵利浦。

四、夷陵破蜀

黄武元年(221年),刘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群臣劝谏,决意伐吴。七月,刘备令丞相诸葛亮留成都,上将赵云在江州为后军督,亲统大军沿江东进。

孙权首先以陆逊为大都督、假节,命他选众将以拒刘备,又与曹魏修盟。陆逊率领朱然、韩当、徐盛、潘璋、孙桓等部五万人抗拒蜀汉军,派平戎将军步骘领兵万人镇守益阳(今湖南益阳地区),以防止武陵(湘西、黔东、鄂西南)的五溪蛮夷助蜀。

两军相持半年之久。时至盛夏暑热,蜀军无法急战速胜,兵疲意懈。蜀汉水军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因战线过长,运转补给发生困难。

六月,陆逊决定适时转入反攻,上书孙权说,他纵观刘备前后带兵作战,总是胜少败多,如今刘备舍弃舟船专以步兵作战,正是攻击刘备的时候,希望至尊高枕无忧,不必挂念。

陆逊先攻蜀汉军一营,但交战不利。但陆逊掌握到打败刘备的办法,随即命令将士持草一束,先以火攻破一蜀汉营,遂令诸军趁势发起进攻,迫使刘备西退。

张南从夷道北撤,被朱然、孙桓南北夹击,战死。陆逊命水军封锁长江,孙桓扼守夷道,将蜀军分割于大江东西,遂行各个击破。吴军继施火攻,火烧连营四十余寨,蜀汉军死伤惨重,蜀汉将领杜路、刘宁投降,都督冯习及沙摩柯被杀。刘备败退至马鞍山,依险据守。

陆逊即集中兵力,四面围攻,蜀汉军土崩瓦解,被歼数万。刘备趁夜突出重围,后卫将军傅彤战死。刘备逃奔秭归,令在险道上焚烧铙铠,以阻塞吴追兵道路。蜀汉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见蜀汉军损失之大,失败之惨。

五、社稷之臣

黄武二年(223)四月,陆逊和丞相孙邵率领群臣上表,劝吴王即帝位,孙权谦让没有答应。

六月,刘备去世,后主刘禅即位,由诸葛亮辅政,与东吴和好,恢复了吴蜀联盟。凡吴、蜀关系处理,孙权都令陆逊与诸葛亮通信,又刻了自己的玉玺,放在陆逊的住所。

孙权每次与刘禅、诸葛亮的书信,先征求陆逊意见;给蜀的文书,也先给陆逊看,有不对的,就让陆逊修改后直接发出。君臣间相互信任到如此程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

黄武五年(226)春,陆逊因驻守的地方缺粮,上表命令诸将广开农田。孙权回复说:“主意很好!即日起我父子亲自领受一份农田,用给我驾车的八条牛分拉四犁耕作,虽然比不上古圣贤所作,也可以与大家一样同等劳动。”

十月,陆逊上表劝孙权广施恩德、减轻刑罚,放宽田赋的征收,停止户税的收稽。孙权认同他的观点,表示二人情分特别不一般,喜乐与忧虑实同。于是孙权命令有关主管官员写好全部的法令条款,派郎中褚逢送给陆逊和诸葛瑾过目,让他们增削修改。

六、石亭御魏

黄武七年(228年)五月,吴鄱阳太守周鲂派人送亲笔信给扬州牧曹休,谎称受到吴王责难,打算弃吴降魏,请求派兵接应。曹休未辨真伪,即率步、骑兵十万人,去皖城(今安徽潜山)接应。

曹叡(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向江陵(今湖北江陵);建威将军贾逵率军向东关(今安徽含山西南),与曹休相策应。

八月,孙权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拜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于是陆逊统领六师和禁卫军而摄行王事。孙权亲自执鞭为陆逊在前开路,令百官朝陆逊下跪。孙权又派奋武将军朱桓、绥南将军全琮为左、右督,各统兵三万袭击曹休。时曹休已然发觉,但耻于被骗,自恃兵马精多,仍与吴军作战。

双方最终战于石亭(今安徽潜山东北),陆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大败魏军。魏军败走,陆逊等督军追杀,直抵夹石(今安徽桐城北),斩擒魏军一万余人,缴获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无数。曹休残部幸得贾逵接应,方得生还,但不久便因气愤发病而死。

七、辅佐东宫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赞赏陆逊的功绩,在大将军之上又设置上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同年孙权东巡建业,留太子孙登、皇子及尚书九官等在武昌,征召陆逊到武昌辅佐太子,统领留守武昌的宫府事宜。并掌管荆州及扬州豫章等三郡事务,主持吴军国大事。

孙权令陆逊教导诸位皇子公子。当时建昌侯孙虑喜好斗鸭。陆逊严厉地说:“君侯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孙虑当即就拆毁了斗鸭栏。

射声校尉孙松是孙权弟弟孙翊的儿子,他不整军纪,陆逊当着他的面将他的手下罚以剃光头发,又斥责他。孙松脸色看起来不服气,陆逊看到他脸色稍缓和,问:"你不因我粗鄙,多次来访,以明过失,我便顺从你的来意进尽忠言,为什么你却脸变色?"孙松笑答:“我只是也为自己的过失而生气,哪里敢有抱怨?"。

南阳人谢景是太子的宾客,称赞刘廙先刑后礼的理论,陆逊呵斥谢景说:“礼治优于刑治,久为历史所证明,刘讷以琐屑的狡辩来歪曲先圣的教诲,完全是错误的。您如今在东宫侍奉,应当遵奉仁义以显扬善言,像刘廙之谈不必讲了。”

陆逊为人正直严厉,后来孙登到赖乡面见孙权时,也曾述说陆逊的忠诚勤劳,武昌那里无什么顾虑。

八、正谏不讳

陆逊虽任职在外,但心中却牵挂着朝廷大事,他上疏陈述时事认为法令条例过于严厉,应首先考虑人的优良才能,请求提拔重用施展他们为国效力的才干。这是抚招远方人才归附的大计。

黄龙二年(230年)春天,孙权欲派军队取夷州(今台湾)、朱崖(今广东徐闻及海南岛),曾征求陆逊的意见。陆逊认为不必,上书认为这样的事情没有益处。孙权依然去征讨夷州,只得到数千人,得不偿失,大为后悔。

嘉禾元年(232年),陆逊率军向魏庐江(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进发。魏扬州都督、征东将军满宠见吴军舍船登陆,督率精锐部队在杨宜口(阳泉水和决水汇合处,今安徽霍丘东北)设伏,迎击吴军。陆逊探得魏军动向,遂连夜率部撤退。

嘉禾二年(233年)二月春,辽东公孙渊向吴奉表称臣,孙权大悦。三月,孙权派使者携金宝珍货,赴辽东,封公孙渊为燕王。结果公孙渊认为吴国遥远,难以长期依靠,将使者杀死。十二月,魏国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孙权闻后大怒,欲亲自带兵去征讨。陆逊上书相阻,孙权听取了他的意见。

九、出将入相

赤乌七年(244年)正月,孙权在前任丞相顾雍死后,任命陆逊为丞相。陆逊素来深思静虑,所推测的事没有一件不应验。

当初暨艳大造建造府第的舆论,陆逊规劝告诫他,认为必定会由此招祸。陆逊又对诸葛恪说:“在我之前的人,我一定事奉他与我一道升迁;在我之后的人,我则帮助扶持他。现在看您气势侵凌上级,心里蔑视下属,这并非能巩固自己德行的基础。”诸葛恪知道陆逊讨厌自己,于是又写信给他说明情况。

而广陵人杨竺,年轻时就博得较大的名声,而陆逊认为他最终会惹祸败亡,便劝杨竺的哥哥杨穆与杨竺分开生活另立门户

陆逊是怎么死的?

太子孙和同鲁王孙霸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两宫并立,朝廷内外的官员,大多派遣子弟侍奉孙和或孙霸,全琮写信向陆逊告知情况,陆逊认为这些子弟应该凭借才能晋升,不应该私自邀利取荣。

他站在中立立场,认为这些支持两宫势力的子弟必会各自结成派别,这是古人最忌讳的事。当时全琮次子全寄为孙霸宾客,陆逊于是回信给全琮劝其学金日磾杀子以防羞辱家门。

全琮对其所言非常不满,两人从此积怨渐深。不久全琮全寄父子称陆逊之甥顾承曾串通陈恂,谎报战绩给自己谋求高位,致使顾承和其兄顾谭被流放。陆逊为此愤愤不平。

孙权孙和父子关系恶化后,孙和的役使曾藏于孙权的床下,监听到孙权和杨竺谈论想以孙霸为储之事。孙和恐惧,于是秘密召见亲信陆胤,请他乘到武昌的机会请族父陆逊为自己出面申辩。

而太子太傅吾粲也几次与陆逊互通消息。陆逊听二人言,屡次上疏陈述嫡庶之分,又请求进京面见。孙权发觉禁中语漏泄,先后将杨竺、陆胤、吾粲收监审问。

陆逊虽未立即被一同问罪,也被遣使写信责备打听宫中机密。在狱中,杨竺招供陆逊二十条罪证,陆胤又对孙和的存在不发一言,陆逊终不胜愤忿而卒。

如何评价陆逊?

孙权 :此诚长者之事,顾人不能为耳。

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来表云不敢随众容身苟免,此实甘心所望於君也。

伯言常长於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

吕蒙 :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

贾诩 :孙权识虚实, 陆议见兵势。

刘备 :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诸葛瑾 :伯言多智略,其当有以。

陈寿

:刘备天下称雄,一世所惮,陆逊春秋方壮,威名未著,摧而克之,罔不如志。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及逊忠诚恳至,忧国亡身,庶几社稷之臣矣。

标签: 三国陆逊

更多文章

  • 乌雅氏在后宫是什么地位?她的封号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乌雅氏,清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乌雅氏的故事。在清朝后宫,门第相当重要,甚至比在前朝当官更重要。高门大户的女子与出身寒微的女子,入宫后的地位完全不一样。当然,谁笑得最后,还是在于命运的安排。比如嘉庆的一位嫔妃,出身不低,却并不得宠,在宫中备受冷落,结局凄凄惨

  • 用羊皮换来的老奴隶,百里奚的一生如何评价?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百里奚,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百里奚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我们知道,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而秦朝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秦国本是西北边陲的一个小国,常常被中原各国轻视和欺侮。在秦国历代君主励精图治下,最终慢慢扭转了与诸侯之间的实力对比,成为了令东

  • 三国名将颜良的故事是怎样的?颜良是被谁杀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三国,颜良

    颜良的故事是怎样的?颜良是怎么死的?中国历史故事网这就为你介绍:颜良生平简介颜良(?-200年),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东汉末年河北军阀袁绍部将,以勇而闻名。建安四年(199年),袁绍以颜良、文丑为将,率精卒十万,准备攻许(今河南许昌)。建安五年(200年),兵进黎阳(今河南浚县),遣颜良攻白马

  • 十公主的晚年生活怎么样?有多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十公主,清朝

    还不知道十公主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还珠格格》这不曾经火遍了大江南北的影视剧想必很多人都看过,在影视剧中小燕子和紫薇两位格格可谓是备受乾隆的宠爱,可是影视剧和现实是有一定偏差的,虽然小燕子和紫薇都能找到原型,但是在历史记载中乾隆最喜爱的格

  • 常遇春真的是心狠手辣之人吗?破城之后往往都是赶尽杀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常遇春,明朝

    常遇春真的是心狠手辣之人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如果要问明朝都有哪些优秀将领,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常遇春。他虽然战绩杰出,但却十分凶残、血腥。每夺下一座城池,常遇春总会屠杀全城士兵与老百姓。后来,正处于壮年的常遇春死在了班师回朝的途中。对此,人们纷纷说他之所以早逝,是

  • 慧贤皇贵妃有多受宠?和富察皇后情同姐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慧贤皇贵妃,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慧贤皇贵妃有多受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相信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了,他是清朝最有名的风流皇帝,一生中儿女成群,妃嫔数都数不清,但是乾隆同时又是一个非常痴情的人,他一生中最为钟爱自己的发妻富察皇后,慧贤皇贵妃也是乾隆很宠爱的一个妃子,她出身高贵,和富察

  • 那位建立不世之功的谢安力荐的皇后,王法慧为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法慧,东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说的这位晋朝皇后是晋孝武皇帝的皇后王法慧,也许有人会说,从晋康帝后妃,怎么一下子就跳到了晋孝文帝的后妃了?这实在不能怨小珏,晋康帝之后的晋穆帝、晋哀帝、晋废帝乃至晋简文帝,要么早早驾崩,要么形同傀儡,在位时间都很短暂。他们的后宫在史书记载太少,实在无法详说。先说这位皇后的媒人

  • 此人是唐朝著名诗人,然而却夜夜流连青楼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杜牧,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杜牧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宰相杜佑之孙。杜佑不仅官荃宰相,还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杜牧对自己生于诗书之家颇为自豪,曾作诗日:“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

  • 王翦为什么嫩功成身退?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王翦,秦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王翦的故事。司马光最初撰写《资治通鉴》的初衷为了让皇帝明白治国的学问,但在成书之后,它不单单是帝王治国之书,而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本期挑选了几个《资治通鉴》中有关权谋斗争的故事,真实感受一下历史的魅力

  • 宁负天下人的曹操,自己的子女也被他当成了政治工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三国,曹操

    在三国乱世,不但有战场上的厮杀,也有背后的权谋与合作,政治联姻就是其中的一种合作诚意表现手段。曹操作为三方霸主,子女又众多,自然也会充分利用政治联姻这种方式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增强自己的实力。曹操的子女比较有名的政治联姻有三次,涉及到三个女儿和两个儿子。这三次政治联姻,其中有一次的目的一直是后世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