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昶经常穿一身破旧衣服又是补丁 刘伯温为何说此人万不可留

张昶经常穿一身破旧衣服又是补丁 刘伯温为何说此人万不可留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14 更新时间:2024/1/13 15:10:52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清官张昶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历代君王中最为励志、最为传奇的一位。他出身布衣,小时候给地主放过牛,当过和尚,甚至还做过乞丐,后来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以及自己的雄才伟略打下了大明江山。朱元璋的成功,与他创业之初求贤若渴、广纳贤才是分不开的。

朱元璋一般看人很准,但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张昶的大臣,经常穿一身破旧衣服,衣服破了打个补丁又继续穿。朱元璋见张昶这么节俭,心中十分高兴,认为张昶是难得一见的清官,并经常夸赞他。但作为朱元璋第一谋士的刘伯温却看出了端倪,他对朱元璋说:"此人万不可留。"后来事实也证实了刘伯温的判断是对的。

看似清廉的张昶为何不能留呢?

01.招安不成反被招安

史料记载: "昶,北平之宛平人,仕元为户部尚书,以奉使来,上与语,初默然,后见其才敏,留用之,累授参知政事。"

张昶是宛平人,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地区,他本是元朝的户部尚书。元朝末年,旱灾、洪灾、蝗灾等天灾频繁,加上蒙古统治者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狼烟四起。

元朝岌岌可危,已无力抵抗。元顺帝便采取怀柔政策,想对各地的义军进行招安。其中朱元璋带领的义军不容小觑,越战越勇,元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便派张昶为元朝使者,去招安朱元璋。

此时的元朝已经分崩离析,气数已尽,天下马上就被瓜分了,朱元璋不是傻子,当然不愿意被招安。再则因为元朝的残暴统治,导致朱元璋父母皆被饿死,他已对元朝恨之入骨,怎么还可能投降。

因此,虽然张昶口若悬河,也没能将朱元璋搞定,但朱元璋却看上了他。

朱元璋早就听说张昶很有才能,通过深入交谈,他发现果然名不虚传,此人博古通今,智慧超群,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留下他,自己便如虎添翼,夺取统治权、开辟新朝代将指日可待。于是朱元璋就软硬兼施,威逼利诱,死活不放人,非要留下张昶不可。自己本来是来劝降的,却被敌人招安,张昶哭笑不得,但他权衡利弊,也就只好答应了。

02.委以重任,官拜副相

张昶被授予参知政事之职,大概相当于副宰相,可见朱元璋对他的器重。

史料记载: "昶有才辨,智识明敏,熟于前代典故,凡国家建置制度,多出昶手,裁决如流,事无停滞。"

张昶聪明机敏,满腹经纶,学识渊博,开国后很多建国的制度都是他主持制定的,他工作雷厉风行,高效、迅速,从不耽搁。张昶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使朱元璋更加觉得自己没有看错人。当时明朝建国初期,百废待兴,而朱元璋身边大都是武将,像张昶这种通晓国家建制的文官很缺乏。

03.穿破衣烂衫不愿换

张昶有一个怪癖,就是喜欢穿旧衣服,总是缝缝补补又一年,从不穿新衣服,这让穷苦出身、十分痛恨贪官污吏的朱元璋很是欣赏,认为他是"清官之首",要大臣们向他学习。但刘伯温的眼睛却很毒辣,他看出了张昶表里不一,心里藏奸,于是他向朱元璋建议除掉张昶。

史料记载: "昶尝窃语其所亲曰:"吾若得归元,仍不失富贵也!"

张昶经常对左右亲信说:"如果我回到元朝,同样是荣华富贵一生"。由此看出他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是假装清廉的,一是为了迷惑朱元璋;二是为了念旧,就是以此怀念他原来所在的元朝。

04.故意丑化朱元璋形象

张昶虽然帮朱元璋做了很多事,解决了很多难题,但是他看不起草寇出身的朱元璋,不愿意真正归顺、忠于朱元璋,他只效忠元朝。于是他通过两件事刻意丑化朱元璋的形象,让他失去民心,从而为元朝复兴提供机会。

一是主张实行重典治国,严刑峻法。在讨论即将开国的明朝使用什么法律时,大多数大臣认为国家初定,应该让老百姓休养生息,用轻典治理国家,减免赋税。而张昶却主张重典治国,严刑峻法,想把朱元璋塑造成一个失去民心的昏君、暴君形象。但由于朱元璋是贫农出身,深知百姓疾苦,对这一点他头脑还比较清醒,有自己的判断,因此并没有采纳张昶的建议。

二是劝说朱元璋要及时享乐。他暗中派人给朱元璋上书,为朱元璋歌功颂德,又劝说朱元璋人生苦短,应该及时享乐。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从登基到去世,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在遗诏中他说:"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因此朱元璋看了奏章后大为震惊,张昶这家伙简直就是赵高呀,是想让我当秦二世吗?于是就将其上书一把火给烧了。

真正的忠臣,是不会这么劝谏君主的,这必定是个大奸臣。刘伯温早已洞察一切,于是劝朱元璋不能留张昶,必须除掉他。

05.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张昶给朱元璋的两个重要主张,朱元璋均未采纳,张昶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已引起了朱元璋的怀疑,越来越焦虑不安,于是病倒了。杨宪前去探望张昶,发现了他写的家书草稿,立即带出去交给了朱元璋。

原本就生性多疑的朱元璋看后大怒,因为有家书草稿的"铁证",其通敌之罪便不容置疑,于是派人审理了张昶的"判敌罪"。但张昶的供状只有八个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爱才朱元璋到此时仍未死心,想着再次放他一马。但张昶并不领情,得到的回复是"彼决意叛矣,是不可赦。"这可把朱元璋给气坏了,当场就叫人先将其骨头敲碎,然后扔河里。也有说凌迟处死的。但到底是他是怎么死的,就不得而知了。

俗话说,忠臣不事二主。虽说张昶在明朝的结局是咎由自取的,但他坚贞不渝、誓死效忠旧主的品格还是值得后人称颂的。大家认为呢?

标签: 明朝张昶

更多文章

  • 张良和韩信都是汉初三杰之一 韩信遇难张良为何会袖手旁观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良,韩信

    还不知道:张良和韩信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秦朝末年,群雄崛起,各路的英雄好汉都参加到推翻秦王朝的队伍中来。他们很多人都是打着"推翻秦朝暴政,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口号"来完成心中的霸业,想要一统天下。而在这些起义的人中,就有两位佼佼者,刘邦和项羽。项羽被称为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打下最多领土,被称为大唐第一战神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李靖故居位于三原县城北5公里的鲁桥镇东里堡村,为李靖的府第。又称“李氏园”、“唐园”、“半耕园”、“杨虎城花园”等。《旧唐书·王珪传》中曾说道:“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那么,这个“

  • 三国中妃子最多的皇帝:魏明帝曹叡和东吴的孙皓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皓,三国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孙皓,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三国时期,中华大地人口骤减,人口结构出现巨大转型。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分享了三国时期户数,人口的相关数字。还有人口南北差异,各国军队数量等信息。在上一篇文章中,还谈及了魏国成立名为“士人”的新阶级,初步介绍了“士人”阶级

  • 崇祯皇帝为什么会拒绝与李自成和谈?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崇祯皇帝,明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崇祯皇帝的故事。公元1628年,初登大宝的崇祯皇帝,带着新君的意气风发,开始对弊政丛生的明王朝进行根本性的整饬。崇祯皇帝的第一项变革,正是对当时的驿站进行精简化,以此节省出大部分开支,专门用于加

  • 蓝玉睡了北元妃子才是被杀的真相吗 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己作死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蓝玉,北元

    很多人都不了解蓝玉和北元妃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关于题目中的这个问题其实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反正人肯定是朱元璋杀的,至于死因,我们慢慢来分析。蓝玉是明初的大将,很多文献里面都有他英勇作战的记载,他的实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对明朝的建立没出多大力,但是这恰恰救了他,因

  • 雍正的遗诏是什么内容?奠定乾隆朝六十年政局稳固的根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雍正,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历史上的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最为“幸运”的皇帝之一,而这一切都与他的父亲雍正皇帝此前十三年的改革与勤政密不可分。在继位的合法性上,乾隆皇帝很早就被雍正通过“秘密立储制度”确立了接班人身份,并且帮助其

  • 怎样评价三国演义里的孙权?孙权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权,三国演义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孙权?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孙权的黑点其实很明显,但优点也很明显。先扬后抑,先说优点。首先,孙权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守成之君。年纪轻轻就从孙策手中接管江东,上台后铲除内部分裂势力,蚕食山越荆州,比较好地发展了江东地区,稳稳地扎下了吴国的根基。其次,也是最大的亮点

  • 宋朝赵祯和曹皇后的关系怎么样?曹皇后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赵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赵祯和曹皇后的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曹皇后与宋仁宗的婚姻很明显是封建势力下典型的包办婚姻,作为有反叛精神的青年,宋仁宗选择了拒绝的态度。这对曹皇后是不公平的,她同样没有选择的权利。宋仁宗对善良端庄的曹氏从一开始就画上了句号,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

  • 吕蒙为什么不像其他东吴名将的悲惨结局?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吕蒙,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东吴名将吕蒙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东吴“四大天王”中,周瑜、鲁肃和陆逊或在生前或于身后都留有一些不容抹消的瑕疵。其中,陆逊被逼致死,最为凄惨;周瑜尽管得到善终,但其子在孙权的恐吓下受惊而亡;鲁肃则在死后被孙权指责“内不能办,外为大言”。相形之下,

  • 刘裕是怎么从弃婴当上皇帝的?刘裕建立的国家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裕,皇帝

    刘裕是怎么从弃婴做上皇帝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363年(东晋兴宁元年)的一天,在京口(今江苏镇江)荒凉的郊外,一个被遗弃的婴儿在嘶哑地啼哭着。好心肠的姨妈焦急地四处寻觅,闻声找到了他,又怜又喜地抱回家中喂养——他就是五十七年后成为南北朝宋国开国皇帝的刘裕。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