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沈惟敬和小西行长数年谋划的议和计划,为什么一下子成了泡影?原因是什么

沈惟敬和小西行长数年谋划的议和计划,为什么一下子成了泡影?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14 更新时间:2024/2/13 22:02:21

日军侵入后,朝鲜朝廷曾有争议,有的主张直接向明朝求助援军,有的主张自主抗战。结果在宣祖的支持下,紧急向明朝派遣了请援特使。开战之前,明朝已从朝鲜、琉球等地接到报告,一直注视着日本不同寻常的动态。长期以来,明朝和朝鲜一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但明朝在边境叛乱镇压未果的状况下,针对派遣援军也有不同意见:有的主张坚守明朝、朝鲜边境鸭绿江,有的主张直接派兵朝鲜。最后兵部尚书石星的主张占据了主导地位。他认为日军的目的是“侵略大陆”,所以应在朝鲜防御,不然战祸将会殃及中国。

获悉日军抵达鸭绿江不远的平壤时,辽东镇部队应急命出动。6月中旬,虽人数不多,明军已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7月16日辽东副总兵祖承训率领3千兵力攻击平壤的小西军。明军败。但自此战况发生了变化,战况渐渐扩大成日军对朝、明联军的三国间的战争。因祖承训战败,明朝痛切地感觉到有必要从南方调入炮兵。明朝最终派遣了刚刚镇压了西北边境叛乱的李如松。第二年(1593)正月七日,提督李如松率43000明军,与朝军联合,开始了收复小西行长军营的平壤城战斗。

在明军、朝军压倒性火力攻击下,小西军交出了平壤城,溃退至汉城。在明军的大规模参战下,朝鲜收复了平壤城,朝军看到了希望。小西军的败退大大打击了在朝日军。石田三成等在阵奉行(即督阵官)向秀吉报告了平壤的战败,并让加藤军等各军团集合在汉城防备明军。正月二十六日,日军在汉城近郊碧蹄馆一带为阻止势不可挡的明军南下,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打败了李如松军以骑兵为中心展开的追击战,日军的碧蹄馆胜利挫败了明军的势头。但半个月之后,日军却在幸州山城之战中大败给权栗率领的朝军,宇喜多秀家、石田三成等负伤。汉城的在朝日军兵力消耗几近五成,军粮和物资也严重不足。

在碧蹄馆之战中,李如松军一败涂地、意志消沉,便想用议和的方式让日军撤退,游击将军沈惟敬和以小西为首的日军开始议和交涉。明朝的目的,是在鸭绿江以南的朝鲜领土上阻击日军,所以明朝也认为与其拼死战斗,不如尽力和平解决。沈惟敬是上一年(1592)8月兵部尚书石星推荐的谋士,他到朝鲜平壤与小西行长会谈,最后达成休战50天的协定。沈惟敬再次全方位地与日军交涉的结果,则是4月8日在龙山会谈中达成的协议,内容即是当时日军返还俘虏的朝鲜两位子,日军撤出汉城,明朝也撤离明军且派遣使者至日本。

4月18日,日军领着沈惟敬派来的假明朝使节撤出汉城。朝方欲追击撤退的日军,希望和平解决的明朝置之未理,侧面禁止了朝军的战斗行为。日军撤出了汉城,明军也就势南下。6月,李如松部队进驻汉城,宋应昌部队进驻定州,刘、吴惟忠部队进驻大邱,王必迪部队进驻尚州,骆尚志、宋大斌部队进驻南原。表面上他们包围了日军,却没有发生战斗,一直处在对峙状态。李如松谋划,拟将沈惟敬、徐一贯、谢用梓等派往日本,令日军撤走。石田三成等3位奉行和小西行长,带着冒充明朝使节团的徐一贯、谢用梓和沈惟敬到达名护屋,5月23日拜见了秀吉。

秀吉让明朝使节团滞留到6月28日,一边推迟和平交涉,一边动员在朝日军,欲占领去年惨败的晋州城(在本书第三部晋州之战中详述)。当时秀吉给明朝使节看的所谓“和平七条”,是自己随意拟定的。迎娶明皇公主作为日本后妃,恢复勘合贸易,明朝和日本两国大臣永誓盟好,把朝鲜南部四道割让于日本,再把朝鲜王子及一至两名大臣作为人质。从其内容上看日本仿佛成了战胜国,但从战况上看,形势对日本却很是不利。石田三成和小西行长应该比谁都清楚,这种情况下朝鲜不会接受秀吉无视朝鲜的主张。而小西行长则想方设法达成和约,和沈惟敬谋划欺骗主君,把心腹内藤如安作为秀吉的议和特使派到北京。

另一方面,6月29日日军攻克晋州城,残杀居民数万,把那一带变成了废墟,然后全军按照秀吉之命令,撤到釜山浦周边加强守备。8月以后,日军相继回国。陆地战场,12月初安康之战是最后一战,之后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除了1594年李舜臣攻打日本水军的战斗,直到1597年丁酉再乱为止,再也没发生过武装冲突,只是维持了议和交涉的状态。当时,朝鲜是被侵略的当事国,但在议和交涉中却被排除在外。1594年12月,内藤如安持沈惟敬和小西行长共谋伪造的“关白降表”前往北京。

但朝鲜的《宣祖实录》和当时的义兵将领日记《乱中杂录》中也有“关白降表”,以此可推测沈惟敬等人事先告知过朝方。这是给明朝毕恭毕敬的降书。主要内容是把战争责任全部推给了朝鲜,记下了沈惟敬和小西行长在朝鲜的功绩,希望明朝能将他册封为藩王。这和秀吉提出的“和平七条”截然不同。明廷不知内幕,认为内藤如安是秀吉派来的降服使,便满足了如安的要求,册封秀吉为日本国王,并提出了以下3条:一、自今釜山倭众尽数退回,不敢留住一人。一、既封之后,不敢别求贡市,以事端。一、不敢再犯朝鲜,以失邻好。披露情实,果尔恭诚。主和派石星提出了日军撤离朝鲜后,只册封而不准求贡,朝日修好,日本永不侵略朝鲜等要求。

内藤如安担心议和失败,立即发誓遵守此项。明朝对石星和内藤如安的交涉内容表示满意,决定把秀吉册封为日本国王。明朝派册封正使李宗诚、副使杨方亨一行,于1595年11月,进入釜山小西军军营,继而打算前往日本。可临行前正使李宗诚却得知——秀吉压根儿没有想要得到册封的意思,秀吉只想诱引明朝使臣拘留、侮辱的消息(据说这也是沈惟敬的计谋),李宗诚吓得半夜逃走。无奈之下只好由杨方亨顶替正使,沈惟敬顶替副使前往日本。这期间沈惟敬和小西行长为了事前准备东奔西跑,反复谋划。

朝鲜朝廷应沈惟敬的随行要求,派接待沈惟敬的黄慎为正使,携朝鲜使节团和明使节团一同前往日本。1596年9月1日在大阪城,明朝册封使与秀吉会见授予封王金印,并向秀吉等武将按官级授予官服。第二天,日方为明朝使节摆宴,秀吉等穿明朝官服参加宴会,当天秀吉才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明皇帝的敕书中,根本没有提到秀吉所期待的“和平7条”,只是提到“封你为日本国王”。秀吉大怒,马上命令动员大军。沈惟敬和小西行长经数年谋划的议和计划,一下子成了泡影。

标签: 小西行长日本

更多文章

  • 福岛正则:贱岳七本枪之首,广岛藩藩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福岛正则,日本

    福岛正则(1561-1624)福岛正则,幼名市松,出身于尾张国海东郡花正庄二寺邑,父亲是箍桶匠福岛市兵卫正信,母亲为羽柴秀吉的阿姨,因此秀吉在织田家中受到重用被封长滨城后,缺乏血亲因缘的秀吉大力提拔自己的亲戚以为臂助,如妹夫三好佐治、襟弟浅野长政等直接拉入家臣团,而像福岛正则及加藤清正等年幼的后辈则

  • 成吉思汗屠城不杀哪些人?这三种人他都留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成吉思汗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相信大家对这句话都不陌生,这正是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中对于成吉思汗的描述。没错,成吉思汗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有名正是因为他领导的蒙古大军同他一样,无比凶狠,战场上无人能敌,几乎没有打过败仗。据悉,成吉思汗在位期间,仅是屠城的人数就达到了数千万,所以他也被称为屠城狂

  • 唐朝开国功臣发家致富方式到底有特别 为什么唐朝不杀开国功臣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李世民,魏征,唐玄宗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的是当一个新的王朝建立的时候,开国的功臣一般都没啥好下场,比如刘邦建立了汉朝之后杀死了韩信,明朝初年的洪武大案,杀害功臣的事件已经成为了常态,但是有一个朝代建立之后,它既没杀开国功臣,也不用杯酒释兵权,它就是唐朝,之所以会这样,只因发家致富方式特

  • 杂贺孙市:日本战国时代杂贺众老大的称呼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杂贺孙市,日本

    杂贺党的首领历代都称孙市,战国中后期名将,杂贺孙市是擅使铁炮的高手。纪伊的杂贺众出身。大部分观点都无一例外的认为杂贺孙市就是铃木重秀。杂贺孙市(1534年-1589年、旧历天文3年-天正17年5月2日?)为杂贺众的首领。在石山合战中,杂贺孙市率领杂贺众进入石山本愿寺,使得来犯的织田信长大军吃足苦头。

  • 杂贺孙市参与过哪些战役?都有着怎样的战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杂贺孙市,日本

    孙市与石山合战率领优秀的火枪部队,在石山合战中使织田信长大为头痛的杂贺孙市。他在历史上最为活跃的,就是历时长达十年之久的石山合战。下面就介绍下作为石山合战发端的一场枪击战——野田·福岛之战。野田·福岛之战很多人认为孙市始终是与信长敌对的,其实不是。在本愿寺正式公开与信长对立以前,他曾经作为佣兵为信长

  • 他是大唐将军,勾结异族造反断送了唐朝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安史之乱,安禄山,唐朝

    在公元755年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地节度使的胡将安禄山趁唐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奸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掀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的序幕。“安史之乱”在唐朝繁荣昌盛的局面上撕开了一个无法弥补的缺

  • 秦始皇死前一句话,至今无人敢玩秦始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秦始皇

    中华文明历经千年风吹雨打,有着诸多的谜团,比如夏朝是否存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谜团等等,让历史学家为之挠破了脑袋。但这一切的答案或许能在秦始皇陵里找到答案。因为秦始皇曾经下令毁掉六国历史,但在秦始皇陵里是否有所保存呢?然而诡异的是,无论是历代民间盗墓贼,还是正规的考古人员,或许民间斗升小民,都希望看

  • 唐宣宗晚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 最终将唐朝推入万劫不复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唐宣宗,唐太宗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十三年,他勤于政事,积极改革,对内整顿吏治,削弱藩镇,对外积极用兵,收复不少失地。唐宣宗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相对繁荣的局面,人称“大中之治”,而唐宣宗本人也被称为“小太宗”。但是唐宣宗晚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最终将唐朝推入万劫不复之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忱努力仿效

  • 杨广为夺嫡都做了什么事情 杨广为夺嫡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炀帝,隋文帝,独孤皇后,隋朝

    皇后和皇帝在爱情上默契,在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独孤皇后和隋文帝就是一对,独孤皇后喜欢夫妻和睦,相敬如宾,可谓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可是独孤皇后的这种性格,被他的次子晋王杨广所利用。杨广为夺嫡,先是伪装孝顺、俭朴,得到母亲独孤氏的欢心。而太子杨勇,身边的女人很多,生活也奢侈浪费。独孤氏虽然贵为皇后,但归根

  • 两个大清“内鬼”,让中国失去了上千万国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是欧亚大陆上最大的淡水湖。在贝加尔湖中,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淡水资源,在它的周边,还有独一无二的油气资源储备,以及煤炭、天然气、金矿等各种资源。如今它归属于俄罗斯联邦的布里亚特共和国内,可谁还记得,这里也曾经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呢?最早的时候,加尔湖是“肃慎”人的居住地,也就是如今中国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