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最悲惨的一个皇帝,陵墓至今未发现

明朝最悲惨的一个皇帝,陵墓至今未发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900 更新时间:2024/2/29 20:44:4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永历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昏庸;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

明朝崇祯帝自尽后,南方的明朝遗老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先后拥立了三个明朝皇族为王。可是,国破家亡之时,南明不是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反而不断地发生内讧,给了清朝可乘之机。在清军的铁蹄下,福王、鲁王和唐王很快便被清兵消灭了。

顺治三年(1646年),南明的桂王朱由榔在广东承继大统,是南明的第四个皇帝,史称永历帝。永历帝即位不久,清军便大兵压境,想要一鼓作气灭亡南明,一统中原。看到清军来势汹汹,自己的兵力又不足抵抗,永历皇帝只好放弃广东,转战云南、广西等地。

南方汉人思念故主,于是,纷纷地给予永历朝廷各种支持。永历帝率军且战且退,以保存实力为主慢慢同清军周旋。

顺治十五年(1658年),永历帝在昆明建立根据地,并将昆明作为滇都。正当永历帝想要有一番作为时,却不料降将吴三桂率领清军突然杀来,打了南明军队一个措手不及。永历帝见吴三桂人多势众,只好领着两千多个文武大臣逃入缅甸境内,以求东山再起。

缅甸一直都是大明的附属国,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缅甸国王决定接纳永历帝等人。但是,为了避免礼节上出现问题,缅甸国王决定不见永历帝方面的使者。永历帝见缅甸方面不太信任己方的身份,于是,拿出自己的敕书让缅甸国王查验。

不料,缅甸方面将永历帝敕书与神宗时期的敕书相比照时,发现上面所盖的玉玺有差别,于是,更加怀疑永历帝的身份。此时,多亏时代镇守云南的沐天波拿出正南大将军印,这才化解了僵局,获取了缅甸方面的信任。

但是,随着清军的步步紧逼,缅甸国王对待永历帝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永历帝刚刚进入缅甸的时候,虽然狼狈,可是,仍有李定国的数万大军在后面护驾。但是,随着李定国节节败退,缅甸方面对永历帝越来越不友好。

更加糟糕的是,此时缅甸又突然发生政变,对永历皇帝还算友好的国王莽达被叛军处死,一直对永历帝持反对态度的莽白登上了王位。

顺治十八年(1661年),逃亡到缅甸的南明永历帝收到了缅甸国王莽白的邀请。莽白对永历帝表示友好,然后,邀请他明日过河,共商大事。永历帝虽然将信将疑,但是,人在屋檐下,根本不敢拒绝莽白。为了保护自己又不得罪莽白,他派了四十二个大臣前去见面。

次日上午,南明大臣一露头便被三千缅军包围。原来,莽白看到清军势大,早已与之暗中勾结。缅军将四十二个大臣杀害后,又追到永历帝的住处,杀死了三百多人。永历皇帝见已经退无可退,于是,想要同皇后一起上吊自尽。

这时,他身边的侍卫劝阻道:“太后年事已高,又身在异国他乡。陛下如果引颈就戮的话,就会丢下太后,这就是不孝;而且陛下驾崩之后,就丢了社稷,这就是不忠。如此这般,陛下怎有面目见地下的高皇帝?”永历帝听了之后长叹一声,这才放弃了自尽。

缅兵将抵抗的人全部杀死,然后,将永历帝和太子等人囚禁到一个小屋中。事变之后,缅甸方面已不再给永历帝等人食物,幸好附近的缅甸僧人送来饮食,永历帝等人才得以延续生命。几天之后,缅甸国王莽白派人送来金银细软,并假惺惺地说:“洗劫你们的命令并不是我下的,这都是缅甸的暴民所为。”虽然内心恼怒无比,永历帝等人也不敢表现出来。

他们对缅甸国王的暴行装聋作哑,并唯唯诺诺地表示相信。

经此打击之后,永历帝身边的随从已经所剩无几。他明白兴复大明已成奢望,不过,仍然不愿因回到故土任人宰割。当年的十一月,太后再次病倒。永历帝看到身体虚弱的母亲,想起已被清军占领的故国,不由地泪如雨下。他对总兵邓凯说道:“太后又病了,如果天意实在要灭我大明的话,就让鞑子兵把朕杀了吧。但是,朕希望太后死后,你能让太后埋葬在故土。”

缅甸方面没有杀死永历帝,并不是动了恻隐之心,而是由于吴三桂想要活捉他。次年二月,缅甸国王莽白为了对清廷表示友好,主动将永历帝献出。永历帝被吴三桂抓后,几个八旗兵看到永历帝的容貌,感觉永历帝具有帝王之相,先后聚集不少人,争相剪掉辫子,最后企图救他。

但最终,吴三桂还是将永历帝等人押回了云南,不久之后便绞死了他,终年40岁,在位16年,葬于贵州都匀高塘山永历陵。自此,南明的最后一个王朝也结束了。

永历帝之墓至今未发现,仅贵州都匀大坪镇有永历帝的衣冠冢。当地扶姓人家说,是他们先人明朝大学士扶纲派人搜集衣冠而葬的,为隐其真,只传是桂王坟,不留碑记。扶纲是因明亡不愿降清而回乡隐居的。帝墓左边是编修涂宏猷的发冢,右边是节愍侯邬昌期的衣带冢。民国十年都匀县奉令修史,查实桂王坟乃永历墓,才为其树碑立传。

标签: 永历帝明朝

更多文章

  • 侯安都嚣张跋扈,向皇帝借宫殿摆家宴,最后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侯安都,南北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侯安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这件事情关系到两个人,一个是陈文帝陈蒨,另一个是侯安都,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两个人,首先说一下陈文帝陈蒨,大家可能对这个人不太熟悉,但大家应该知道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而陈文帝就是陈霸先的侄子,大家要问了,陈霸先没儿子吗?为

  • 李斯作为秦朝的宰相 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朝,李斯

    还不知道:李斯是怎么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08年七月咸阳,一位老者身披枷锁,转身问共赴刑场的儿子“我们还能回到昔日牵着黄狗,在故乡郊外打猎的日子吗?”,父子相视痛哭。这位老人就是大秦丞相李斯,他将面临腰斩之刑,回思一生辉煌却落得如此结局,他怎能不

  • 陈叔宝到底有多荒唐?陈叔宝的那些反面教材案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南北朝,陈叔宝

    陈叔宝到底有多荒唐?陈叔宝的那些反面教材案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陈叔宝,了解咱们国家历史的朋友们会知道,这位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位皇帝,一位荒唐到了极致的皇帝。陈叔宝出生于553年11月,直到604年去世,他是陈宣帝的嫡长子,母亲为柳敬言。由于家庭的原因陈叔宝自幼长

  • 巴寡妇清:成为比肩范蠡女商圣,曾资助秦始皇修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巴寡妇清,战国

    你真的了解一个寡妇,成为比肩范蠡女商圣,曾资助秦始皇修长城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范蠡是我国的商圣,他被许多商人誉为老祖宗。而在范蠡去世后的几百年后,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出现了一个女商圣,也被许多史学家当成了我国最早女企业家。这名最早的女企业家就是秦朝时期的全国首富巴寡妇清。巴寡

  • 胤祉不关心朝政,雍正为什么还要囚禁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胤祉,清朝

    康熙的第三子胤祉不关心朝政,很像文人,为何雍正还要囚禁他?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三阿哥胤祉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他所谓的“不关心”政治,更像是一种韬光养晦的夺嫡策略。这一招,雍正也曾用过,就是为了迎合康熙的心意,将自己包装成淡泊名利之人

  • 康熙有一百个孙子,却一眼看中12岁的乾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康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晚晴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以至于被列强侵略。然而在清朝前期,政治军事经济还都是处于世界的前列,这都依赖着清朝的三位皇帝,他们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是清朝皇帝中颇有作为的,特别是康熙。康熙小时候得了天花,这在古代可谓是不治之症,

  • 朱祁镇为什么要杀于谦?是害怕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祁镇,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于谦正准备把皇位转移给朱祁镇的后代,为何朱祁镇还要杀他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明英宗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后杀于谦,是一件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事情。他杀于谦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历史上并没有说。《明史》也就是这么一句记载:“下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锦衣卫狱。”这句

  • 周王朝的最后一位周天子是谁?是什么导致他不能拯救周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朝,姬延

    周王朝的最后一位周天子是谁?是什么导致他不能拯救周王朝?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周王朝虽然号称有八百年的历史,但是实际上从东周时期开始,周天子就已经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了,而且大家的关注点基本上也都不在周天子的身上,或许你知道其他朝代的亡国之君,比如刘协、崇祯等等,但是没有几个人知

  • 荣妃:6年生6胎,晚年坐后宫第二把交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荣妃,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她是为康熙生孩子最多的女人,6年生6胎,晚年坐后宫第二把交椅。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古代女子的地位无论在社会上还是皇室中都是很低的,她们身上肩负的最大的责任就是为丈夫生个儿子。纵观清朝历代位分高同时还能被世人熟知的妃嫔大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生育了数量众多的子嗣,

  •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朱棣 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元璋,朱棣

    朱元璋为什么不传位朱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作为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在整个中国历史中也算比较强盛的朝代。“天子守国门”展现了大明的骨气,“郑和下西洋”让大明影响力辐射到大半个地球。这两件事都离不开明成祖朱棣的影子,毕竟都是他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