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大臣孙嘉淦:敢直谏雍正,还告诫乾隆远离和珅

清代大臣孙嘉淦:敢直谏雍正,还告诫乾隆远离和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443 更新时间:2024/1/22 2:06:3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嘉淦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敢于直言进谏者,只有孙嘉淦一人”

孙嘉淦的耿直,屡屡得罪皇帝,可谓是当面触犯“龙颜”。他这种做法,简直是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出人意料的是,这样的劝说方式,往往还能收到不凡的效果。

康熙皇帝晚年时候,各位皇子之间互相争夺储君位置,已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康熙去世之后,有一人终于在尔我诈、刀光剑影之中获得了胜利,他就是雍正帝。

民间对于雍正帝的即位颇有微词,而且雍正帝的性格也异于常人。表面上看,他并不是一位容易被说服的君主,但事实上,雍正皇帝的才干和度量,并不在其父之下。在他刚刚登基时,满朝武都不敢贸然进谏,只有孙嘉淦上疏建议雍正帝“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

可想而知,这份奏折一上,人人咋舌,雍正皇帝看后更是勃然大怒。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封奏折颇有“含沙射影”的嫌疑:在皇室的储位斗争尚未平息之时,孙嘉淦要求“亲骨肉”,自然会惹怒雍正帝。

雍正帝决定要严惩这个不知好歹的狂妄之士,身边的内阁大学士朱轼说话了:“这人虽然很狂妄,但是为臣十分佩服他的胆量”。雍正帝听闻此言沉默许久,笑着说:“我也不能不佩服他的胆识”,随即提升孙嘉淦为国子监司业,这件事传为美谈。

谁也没有想到,孙嘉淦竟然因祸得福,从此以后被朝廷所倚重,他“直”的名声,也传于朝廷内外,正如雍正帝所说:“敢于直言进谏者,只有孙嘉淦一人”。

孙嘉淦的《三习一弊疏》,告诫乾隆远离和珅这样的小人

乾隆皇帝登基后,同样十分赞赏孙嘉淦的人品,他很信任孙嘉淦,将正在河东盐政做官的孙嘉淦召回,委以右都御史的重任。

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孙嘉淦这不仅是升职了,还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难能可贵的是,孙嘉淦并没有“谢主隆恩”,而是有上疏一本,名曰《三习一弊疏》。这封奏折里面的内容为何?

“三习”就是三种恶习,简略地说,就是如果皇帝喜欢听阿谀奉承,长以此往就会慢慢变得不爱听实话;喜欢阴柔谄媚的言辞,不加控制就会慢慢厌恶刚正之人;打心里喜欢顺从的人,就会忽视甚至敌视恶言直谏的人。也就是说,孙嘉淦的上疏,就是想要让皇帝远离小人,不要唯我独尊、自以为是。

遗憾的是,乾隆皇帝并没有听从孙嘉淦的告诫——他后期宠幸和珅,由此可见孙嘉淦是有先见之明的。

这封奏折一上,百官哗然。在他们看来,皇帝刚刚登基,连满族大臣都不敢说的话,孙嘉淦一个汉人竟然直言不讳地说出来了,这成何体统!

乾隆帝何等心胸,他见到孙嘉淦竟然敢这么“直”,并没有像雍正帝那样,还要大怒之后沉吟一阵才缓过神,而是直接就对孙嘉淦表示了欣赏和赞许,果断将他晋升为刑部尚书。

孙嘉淦为官数十载,辅佐了三位清朝皇帝,虽然遇到过两次被贬,他并没有因此而萎靡不振,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他都依旧向皇帝直言进谏。所谓“每事必廷诤”,乾隆皇帝经常调侃他:“你又用古时贤大夫的样子来对待我啦”。

事实上,孙嘉淦不仅为人刚正不阿,而且还十分廉洁,是难得清官。但是因为他“直”的名声广为流传,甚至掩盖了他为政时的功绩。他“抚民以宽,待士以礼,断狱以平”,百姓对他的评价颇高。

孙嘉淦告老还乡,带十车砖头充面子

随着岁数越来越大,孙嘉淦感觉自己力不从心,归乡的念头也时时萦绕在他的脑海中。六十三岁的孙嘉淦终于决定辞官告老还乡,但是他却感到害怕,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那个时候,人们都讲究“衣锦还乡”,试想,孙嘉淦身为一个朝廷大官,退休回家之后两手空空,就算他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考虑。如果两袖清风,未免会受到乡亲父老的嘲笑。无奈之下,他只好找来十几个木箱,装满砖头,装作是皇帝赏赐的财宝,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乡去了。

有不怀好意的人向乾隆帝汇报:孙嘉淦拉着十几箱财宝回乡了!乾隆帝得知后十分生气,心想这孙嘉淦也不像传说中的那么清廉嘛!经过一番探查,乾隆发现箱子里装的只不过砖头而已,因此他很受感动,下令将砖头换成了真金白银,以此来奖励孙嘉淦的刚正不阿和清正廉洁。

标签: 孙嘉淦清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子贡是个怎样的人?有才华还有生意头脑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子贡,春秋

    很多人都不了解子贡,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子贡,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左传》中记作“子赣”。他是孔子的高材生,深得其信赖。《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在病中仍盼着子贡的到来,见到子贡之后还责怪他到得太晚。孔子去世后,学

  • 忽必烈和铁穆耳是什么关系?忽必烈为什么不传位给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元朝,忽必烈,铁穆耳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忽必烈和铁穆耳是什么关系?元成宗铁穆耳并不是忽必烈的儿子,而是他的孙子。历史上皇帝传位给皇孙的例子也有,比较出名的就是朱元璋传位给朱允炆,不过朱允炆并没能守住自己的皇位,最后被朱棣篡位成功。但铁穆耳继位后,并没有发生“靖难之役”这样的事情,虽然他在位时间只有1

  • 清朝的第一位皇后是谁?孟古对清朝有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孟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孟古对清朝有哪些贡献?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清朝,提到叶赫那拉部的女人,最容易让人想到的是慈禧太后、还有女真第一美女东哥格格,而东哥格格的姑姑却显得默默无名,但是她却是清朝第一个得到皇后称号的女人,她就是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历史上的孟古到

  • 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怎么样?被政治耽误的“一代才女”!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慈禧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慈禧太后的文化水平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想必没有人对慈禧不熟悉了,她虽不是大清的皇帝,但是,清朝在她的统治下长达40多年。谈到慈禧,很多人眼中的她就是一个很有政治手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为人阴险狡诈的人。但是,对于慈禧的文化水平就完全不清楚了,那

  • 朱棣为了洗白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朱棣到底是不是马皇后的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朱元璋,朱棣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朱棣为了洗白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夺取皇位,肯定要给自己洗白,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他下了不少功夫。首先要对朱棣的家庭背景做一点简单的介绍。朱棣是朱元璋的四子,本来皇位是怎么样看也轮不着他的。但是由于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

  • “满蒙第一美女”东哥,她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哥,清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东哥。布喜娅玛拉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部落位于开原市东北部的岸边。他们以居住地旁的河流命名自己所处的国家。这个国家是处于明朝中后期的一个萌芽的状态。它创造了当时的高度发达的女真社会,是开原上的最后一个部落类型国家。布喜娅玛的小名名叫东哥,据那时的人们诉说东哥出生

  • 许靖:三国跳槽最频繁的人,前前后后换了八个老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许靖,三国

    对许靖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平心而论,生在乱世是一种不幸,也没有人愿意选择乱世。国家剧变,祸乱骤起,是变节还是坚持,确实极大地考验人性。以明末为例,尽管洪成畴、吴三桂背明投清后荣华富贵、风光无限,但人们却更愿意把敬意送给王夫之、顾炎武那些宁可终老南山也矢志

  • 秦皇汉武为何能齐名成“千古一帝”?因为他们做了同一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朝,秦始皇,汉朝,汉武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秦皇汉武在做什么事情?说到秦始皇,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筑长城、始称皇帝,史书就是这么告诉我们的,可是他做这些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把这些全部都归于他的个人野心,这是有失公允的,一个帝王既有其私心,也会有公心,今天我们就聊聊秦始皇的公心。

  • 秦始皇嬴政遭到过几次刺杀?刺杀嬴政的人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朝,秦始皇,荆轲,高渐离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始皇嬴政遭到过几次刺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嬴政开创了第一个大一统帝国,但是过程可并非那么容易,他的一生一共遭遇了四次极为凶险的刺杀。NO.4博浪沙刺秦博浪沙刺秦又称张良刺秦,张良原本是韩国贵族,张家在韩国五代为相,韩国灭亡后张良因韩国亡国破家之恨对嬴政恨之入骨

  • “土木堡之变”于谦力挽狂澜,为什么朱祁镇复位后不顾一切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于谦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于谦为什么会死。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杭州府钱塘县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明史》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宣德元年(1426年),于谦曾以御史职随明宣宗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在明英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