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造反是因为削藩 朱棣登基之后是怎么削藩的

朱棣造反是因为削藩 朱棣登基之后是怎么削藩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669 更新时间:2024/2/4 21:29:20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棣削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守卫明朝边界,保卫朱家江山,将二十四位儿子分封到各地镇守,这是自西晋以后我国历史上的再次大规模分封制,然而,历史总是那么相似,实行分封制的朝代到最后还是走向同样的结局,明朝的分封制在朱元璋驾崩后没多久就因朱允炆和朱棣之间发生的靖难之变基本结束,名存实亡了。为何这么说?

建文和永乐二人都对朱元璋制定下的分封制做了哪些措施,让得明朝分封制一下子名存实亡?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病变”

分封制在我国历史非常久远,曾发生四次大规模的分封制度。分封制早在我国西周时期就出现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是周天子将王公贵族,功臣分别分封给不同诸侯国,一同拱卫周天子,发展到最后,主弱枝强,形成了孔夫子口中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倒台,最后以秦王扫六合而结束。

我国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分封制在汉朝实行,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二世而亡,于是汉朝统治者认为秦朝如此短命,一定是因为没有实行国祚绵长的周朝时期的分封制

然而,汉朝的分封制在西汉时期又发生了次“病变”,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愈发让统治者意识到藩王对中央朝廷的威胁性,最后在汉武帝的推恩令下,分封制的威胁才得到控制。

第三次大规模分封制是在西晋时期,西晋统治者认为东汉藩王被削弱,导致董卓曹操等军阀崛起,因此西晋同样实行分封制,然而后来的八王之乱,直接导致“晋分东西”,让广大人民受苦。

第四次就是在明初了,因为有鉴于以前分封制在我国历史上的“辉煌”纪录,明二世朱允炆在朱元璋死后,就立马决定削藩。

建文削藩的大好局面却被选择的战术所错失

朱允炆是朱元璋指定的皇位继承人,合法性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名正言顺的皇帝,最终却在自己采纳制定的政策下“翻车”,丢了皇位不说,最后连人都丢没了。实在是匪夷所思,让我们来看看朱允炆的削“燕藩”策略。

朱允炆登基的第一年,就火速采纳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削藩,违背之前对朱元璋的温和削藩承诺。最初,面对良莠不齐的诸位藩王,朱允炆的两个亲信大臣齐泰和黄子澄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建议,齐泰建议由难到易。先拿实力最强的几个藩王开刀,比如直接拿下核心目标朱棣。然而黄子澄则认为朱棣有功于国,实力又强,恐不好下手,认为应该从没什么实力的藩王开始下手,不得不说黄子澄是个臭棋篓子,跟其自身没啥实政经历也有关系,然而,朱允炆居然采纳了他的这步臭棋。

这下好了,前期拿下那些没啥势力的藩王的确很顺利,但是却早已弄得满城风雨,诸位藩王人人自危,那些手握地方重权的核心藩王,更是悄悄在暗中做好了局势变得更坏的准备,我想,这个时候的燕王就算还没有反心,但是提防工作肯定已经做好了。

可以说按照此后事情发展,如果一开始朱允炆采纳的是齐泰的建议,由难到易,直接拿朱棣下手,杀他个措手不及,以朱棣历史中前期的表现来看,先杀朱棣,朱允炆的削藩还是极有可能实现的。然而朱允炆不够厚黑,魄力不足,最佳战术就这样被放弃了。

永乐削藩为何能成功?

朱棣绝地翻盘后,作为藩王出身的他,自然更加明白各地藩王对自己皇权统治的危害,因此在当上皇帝后他也开始着手削藩。

但不得不说,除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外,朱棣政治手段的老辣,也不是初出茅庐愣头青的朱允炆能比的。作为刚造反上位的他,深知自己削藩的复杂性,如果自己再次进行类似建文帝那样激进的削藩手段,极有可能招致诸藩王弟兄们激烈的反应,甚至要是诸王群起而攻的话,建文帝的下场不见得不会再次发生在自己身上。有鉴于侄儿的前车之鉴,朱棣充分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以诸位兄弟藩王的利益维护者的身份着手,开始了自己的削藩大业。

朱棣的削藩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温水煮青蛙,在朱棣自己当上皇帝之后,就立刻恢复之前建文帝相继废掉的周、代、齐、岷几个藩王的王位,以示好,让这些兄弟们感恩于朱棣,相信朱棣对自己的兄弟不同于朱允炆那么无情,让诸藩王渐渐对朱棣失去警惕心。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同于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那么明显,毕竟汉武帝的这个削藩策略也太有名了,不好直接借用,否则藩王们也不是傻子,轻易就能看穿朱棣的打算了。

第二步,明升暗降,将封在边疆的藩王逐一以各种封赏的名义调回内地,既然调回内地,那就不用掌守卫边疆的兵权了,而一旦藩王没了大量兵权,再想对抗朱棣,那就更加困难了。

第三步,用钱换兵,通过不断提高诸藩王的俸禄,换取削减诸藩王王府的私兵数量,而逐渐没了一丝兵权的王爷,对于朱棣来说就是没了牙齿的老虎,已经不足为惧。

此后,在朱棣的这些温和削藩策略下,永乐朝的藩王渐渐失去了兴风作浪的能力,而经过建文永乐两朝的削藩,明朝藩王分封制度也逐渐走向末路,名存实亡。

标签: 朱棣明朝

更多文章

  • 嘉靖对待严嵩父子为什么是区别对待的 原因无非两点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嘉靖,严嵩

    还不知道:嘉靖和严嵩父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严世藩是严嵩的儿子,也是朝廷命官。在严嵩担任礼部侍郎期间,严世藩进入了国子监学习,毕业后就成为了左军都督府都事。十多年后,严世藩升任了太常少卿,嘉靖晚年时期,他又担任了工部侍郎。而且严嵩晚年时期,严世藩还帮助严

  • 魏延死后为什么会被诛灭三族 这个锅到底由谁来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蜀汉,魏延

    还不知道:魏延被杀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对于蜀将魏延的印象应该都比较深刻吧?在演义中魏延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反骨的形象,他傲慢无礼、他心胸狭隘,他不忠心事主。这样的他当然不能够遭到大众的欢迎。不过当抛开演义重新去看魏延这个人的时候,相信你一

  • 出身卑微的汉文帝是如何逆袭的?还开创了文景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文帝,汉朝

    你真的了解汉文帝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他就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也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的亲爷爷。虽然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的亲生儿子,但是,他的母亲薄姬却并不受宠,而且身份也很低微,原本是秦末时期魏王的妾室,后来魏王投降汉后又叛逃,虽然被韩信和曹参俘虏了,最后也落得个被杀的下场

  • 张光晟:守护边境的良将,一生风光结局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张光晟,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光晟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自唐天宝年以来,藩镇割据,农民起义,叛军造反,似乎每天都在发生。在这持续了百年的混乱局面中,成就了一批将领,例如张巡、李光弼、郭子仪等人,这些人对于平定安史之乱,收复吐蕃和地方藩镇割据所占领的土地起了重要的贡献。成了一方名将。而另一

  • 齐妃为雍正生了三个儿子,却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齐妃,清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齐妃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与乾隆帝见一个爱一个不同,雍正帝宠爱的女人很少,子嗣也大多早夭。而雍正生育能力最强的两个妃子都是他在即位之前宠爱的妃子,一个是侧妃李氏,一个是侧妃年氏。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位李氏。李氏比雍正大两岁,是汉人女子,父亲为知府李文烨。在雍正还

  • 东汉初期大将邓奉,揭秘其传奇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邓奉,西汉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邓奉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打天下的过程中,刘秀一直是打着“复兴汉室”为口号,一直以仁义为先,爱民如子,迅速平定了中原,建立了东汉王朝。后来,南阳董訢起兵叛乱,刘秀派大司马吴汉为主将,扬化将军坚镡、右将军万修为副将,率领10万大军前来平叛,但是吴汉却纵容士兵

  • 曹文诏:袁崇焕手下第一战神,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文诏,明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曹文昭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提起明将曹文昭,想必世人对他不甚了解,作为明末时期袁崇焕手下的第一猛将,曹文昭一度被誉为世间少有的杰出将领,就连大将袁崇焕以及猛将洪承畴都认为自愧不如。据当时的历史资料记载:曹文昭的爆发力极强,他一生征战无数,最喜欢以少胜多,明末

  • 七十多岁当上宰相大器晚成,西汉名臣公孙弘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公孙弘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西汉名臣公孙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西汉的时候,有一位老人大器晚成,在七十多岁的时候才当上丞相,这位老人就是公孙弘。在公孙弘四十岁之前,他的仕途并不顺利,甚至生计都曾出现过问题。为了能够活着,公孙弘不得不以放猪为生。可见,当初公孙弘是多么落魄。

  • 雍正登基以后,第一个处罚的兄弟最后结局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清朝

    在皇权之下,兄弟情义总是岌岌可危。在权力的驱使下,他们仿佛不再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他们针锋相对。在皇位的诱导下,他们勾心斗角,他们眼里不再有亲情,他们只想除掉对方。在九龙夺嫡的时期,这种现象显得尤其明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以四皇子胤禛为代表的一方和以八皇子胤禩为代表的一方。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

  • 从奴隶到皇帝的逆袭之路,石勒经历了多少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石勒,十六国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石勒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中国的历史中,还有很多的乱世是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控制的。而这些少数民族有的还保持着野蛮的习俗,因此在这些民族控制国家的时候,政局自然也是动荡不堪的。例如在我国历史上就曾经出现了这样一个皇帝。此人的帝王之路说起来也算是坎坷,在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