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白起屠戮敌军160万究竟是嗜杀还是无奈

揭秘白起屠戮敌军160万究竟是嗜杀还是无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45 更新时间:2024/4/12 8:52:34

战国时期,秦风尚武,名将辈出,白起的战功堪称秦国历代将军之冠。白起在军事上的成就,让他赢得了“战神”的美称,成为了后人景仰的对象。

网络配图

翻开《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便有对白起战功的一连串记录:“某年某月,白起攻某地,拔城多少,斩首多少。”太史公以简练而铿锵的笔调,概述了白起南征北战的一生。其中,最精彩的战役要属三场:第一场为伊阙之战,大破韩魏联军,斩首24万人,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第二场为进攻楚国,攻破楚国首都郢都,焚烧其历代王陵所在地夷陵,逼楚迁都;第三场是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彻底摧垮了赵国的军队主力,从此,山东六国再无力抗秦,纵使“合纵”成功也只变成了苟延残喘。此外,还有诸多夺城杀敌的记载,但没有任何一场败绩。粗略统计,白起纵横沙场30余载,共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攻城大小70余座。

白起的人生无疑是辉煌的。他指挥了秦昭王发动的所有大战,严重削弱了楚、赵、韩、魏四个强国。在白起的统率下,秦军所向披靡,各国诸侯听说白起为将多是望风而逃,这种盛况在古今中外军事史上并不多见。当长平之战后,白起兵分三路直指赵国都城时,连孔夫子的六世孙子顺都哀叹:“不出二十年,天下其尽为秦乎!”

白起是一个被誉为神的虎将,但却因为杀戮太多,所以常被人称作“杀神”,甚至被称为“人屠”。

是百战百胜的“战神”,还是杀戮无度的“杀神”,抑或是被人斥之的“人屠”?当然会有不同角度的解读,而史实却是唯一的。如果没有长平之战坑杀赵军40万降卒,白起不会背负“屠夫”的骂名。可是,这一次残酷的屠杀,真的是源于白起残暴嗜杀的秉性吗?对此,有着自己的个人见解。人们只听得见赵军冤魂千年的怨恨;有没有想到,这里面也会有一代战神无奈的嗟叹呢。杀降当然不具备任何正义性,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白起坑杀赵军降卒也是无奈之举。贬其为“屠夫”,实在太过分。应该说:“杀降亦无奈,谁解将军心?”

网络配图

根据历史资料来看,笔者以为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长平之战是先秦时期罕见的一场大战,秦赵双方都投入了举国之力,赵国遭到惨败,秦国何尝不是“惨胜”?战后,《史记》记载白起自己所说:秦国“死者过半,国内空”。言下之意,军队方面,秦军损失了超过一半的兵力;内政方面,国内已经空虚。后来的事实证明,将近两年后,秦军依然无力进行远征他国攻打其都城的战争。在这种国力疲惫的时候,如果接纳赵军40万降卒这么庞大的队伍,一旦赵军降卒反覆生变,后果不堪设想。

40万身陷绝地必然死战的赵军,必然给秦军带来难以支撑的危局。那么,赵军降卒除了死亡,还能有别的路可走吗?因此,笔者认为,杀降应该是秦国在时势之下的无奈之举;而且,秦王及秦国大臣的意见也会左右其中。可以说,白起杀降是出于对秦国前途的考虑;在崇尚武力的秦国,这是一个将军必然要做出的选择。正如一历史爱好者评价:“有人为了忠诚承担善,有人为了忠诚承担恶,白起属于后者。”

此外,笔者认为白起也并非嗜杀成性。因为依后世儒家对秦的贬低,对他的攻城略地,史书措辞只是“拔城”“取城”,而没有“屠城”的记录,所以,笔者相信白起不是残暴嗜血的“人屠”,长平之战杀降是出于时势所迫,自有无奈之处。

网络配图

笔者无意为白起杀降洗白,可是他承担的恶名实在太多了,其功业鲜有人能够准确历数,杀降之事却被反复渲染,甚至添油加醋地流传出“高平烧豆腐”的可怕传说。传说赵国人把豆腐当作白起的脑浆食用,来发泄怨恨。事实上,出现豆腐这种食物,最早是西汉时期。所谓“高平烧豆腐”,与“孟姜女哭长城”一样,都是后人牵强附会罢了。

是是非非,人们已经争议了千年,也许还要争议下去……

标签: 白起

更多文章

  • 和刘备最有默契的蜀汉名将并非诸葛亮那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

    刘备手下很有多名将,比如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人,他们对刘备都是言听计从,不过和刘备最为默契的当属张飞。就像李逵和宋江。也许有人会说,那张飞脾气粗暴,喜欢酗酒,他和刘备有什么交集,且听江湖给你一一到来:网络配图其一,张飞虽然粗鲁,但是能急刘备之所急。刘备遇到麻烦,张飞第一个跳出来,比如鞭打都邮,很挫

  • 朱元璋竟发明水下古墓:千年流水冲洗肉身不腐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

    中国古墓中有一座最为神奇,那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明祖陵,这座皇陵没有什么风水宝地,甚至都不在地面上,这座古墓建在了水里。水洗古墓世间罕见,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网络配图朱元璋建造陵墓时,考虑的是大部分人都会考虑的问题,那就是防腐防盗,可是不管怎么防,盗墓贼都会想尽办法去盗窃,所以陵墓的问题让

  • 揭秘汉武帝朝第一名相是谁?养猪专业户出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公孙弘

    公孙弘年轻的时候在朝廷任过职,虽然只是跑跑腿、打打杂,可出了衙门大院,也算是个人物。可是,公孙弘在官衙没混多久,就被打发回家了。从那以后,公孙弘的人生彻底跌人谷底,只能靠放猪养活自己。公孙弘的家乡在齐地淄川国的薛邑,一个临海的地方。每天,他把一群猪赶到海边,然后面朝大海,目瞪口呆。网络配图公孙弘当猪

  • 蒙古著名的军事家金帐汗王拔都是怎样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军事家金帐汗王拔都

    拔都可汗全名孛儿只斤·拔都,是蒙古帝国著名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在世界上都相当有名,是成吉思汗铁木真长子术赤的儿子,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术赤一生有十多个儿子,拔都可汗是其中最出色的一个。拔都可汗1227年继承父亲的汗位,世袭封地,1235年奉蒙古帝国窝阔台之命西征,第二年拔都先派遣大将速不台的骑兵突

  • 雍正帝年少时爱巡游:继位后却为何少出巡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雍正

    雍正帝还是皇子时,确曾随父康熙帝多次外出,包括南巡江浙,西巡五台,塞外巡狩,以及前往盛京(今沈阳)祭拜祖陵。即位后,除了去清东陵(今河北遵化马兰峪)安葬、祭奠康熙帝外,他在位十三年间只在京城及周边活动,主要是紫禁城和圆明园,这与其父康熙帝、其子乾隆帝经常出巡,形成了鲜明对比。网络配图终雍正帝一生,既

  • 西汉王莽的人生悲剧 一生低调死后被割下舌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莽

    红潮导语:王莽最终还是彻底失败了,死得也很惨烈,甚至舌头都让人割下来吃了。可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依旧有数以千计的人愿与他同归于尽,不知这是否能带给他一丝安慰。说汉高祖刘邦是位圣德明君,笔者不敢苟同;说王莽是野心勃勃的篡汉者,笔者也不尽然赞同。还原真实的历史,也许你也会有不一样的结论。都说王莽是反面人

  • 清代皇子教育严苛:康熙帝曾读书累到咳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

    虽然是凌晨5点开始上课,但皇子需凌晨4点到书房复习前天的功课,夏天虽热,皇子读书时却不允许使用扇子祛暑,每学一个字,即要写100遍,一段课文,要朗诵120遍。网络配图康熙皇帝年幼读书,自己曾累得咳血,故四书五经能倒背如流,而乾隆皇帝14岁就能做到这一点,故深得康熙喜爱。皇子们除了学习汉文经典外,12

  • 揭秘:为什么古代的君王更加信任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宦官

    其实一直以来,把宦官当成受过宫刑的人是不科学的。早在隋朝,隋文帝就已废除了宫刑,而后来的宦者,其实都是自行阉割的,并没有受过宫刑。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古代的历史上,统治者多数较为信任宦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古代有所谓五刑,都是伤害人的肉体的,便是墨、劓、荆、宫、大辟。墨是在脸上刺字;劓是割去鼻

  • 孙膑的宿敌魏国名将庞涓有很强军事才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国名将庞涓

    庞涓,出生日期不详,死于公元前341年,战国初期著名将领,是魏国的著名将军。庞涓的出名不是因为他的军事才能,而是因为他的对手孙膑。孙膑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人,谋略和军事才能都非常的出众,庞涓和孙膑有着同一个师傅,算起来也是师兄弟。历史上有关庞涓生平的介绍不是很多,都是在介绍孙膑的时候,顺带着介绍的。

  • 揭秘:慈禧太后为什么惨遭相国寺和尚戏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慈禧

    途中,她一时兴至,要带光绪和众大臣到古城汴梁一游,顺便到古刹相国寺降香礼佛。旨意传到开封,开封知府慌得手忙脚乱,立即张贴告示,圣上驾到,凡銮驾经过街道,须用红毡铺地,门上挂彩;全城妇孺老幼皆要倾城出动,头顶明烛,路旁跪迎;无论贫贱富贵,均按人头每人交白银二两,以备为老佛爷慈禧进礼。如有抗命不从者,严